《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城市化原理(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18671867年年西班牙西班牙工程工程师A A.serda(.serda(塞达塞达) )在他在他的著作的著作城城镇化基本理化基本理论一一书中首先中首先使用了城市化使用了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zation)的概念,)的概念,2020世世纪这一名一名词已已风行世界。行世界。7070年代后年代后期翻期翻译成中文在中国流行开来。那么,成中文在中国流行开来。那么,什么是城
2、市化(什么是城市化(U Urbanizingrbanizing)呢?)呢?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城市化的不同解释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主要提法:主要提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城市,城市化是人类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由乡村转为城由乡村转为城市的过程。市的过程。 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生产活动生产活动,认为城市,认为城市化是地区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
3、动化是地区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的过程。的转换的过程。 地理学的解释地理学的解释地理学研究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注重经济、,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认为城市化除包域上的分布状况,认为城市化除包括人口与经济的集中与转换外,城括人口与经济的集中与转换外,城市化更是一个市化更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包括区域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的区域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的扩大两方面。扩大两方面。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 (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综上所述,城市化
4、包括了四方面转型综上所述,城市化包括了四方面转型2024/9/226弗里德曼的解释弗里德曼的解释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J.Friedmann)将城)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城市化城市化:人口人口和和非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是可见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城市文化、城市生活
5、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抽象的、的、精神精神上的过程。上的过程。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含义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 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 的过程。的过程。城市化定义城市化定义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
6、域的过程。这这一过程使区域城市数量增多,非农一过程使区域城市数量增多,非农活动规模扩大,城市文化扩散,城活动规模扩大,城市文化扩散,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提高。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正统城市化类型正统城市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之间协调发展。 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
7、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化的地域扩散。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1 1)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2 2)我国的乡村城镇化)我国的乡村城镇化乡村城镇化乡村城镇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
8、,由于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由于职业变职业变化和经济来源改变化和经济来源改变,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逐步逐步向城市型转化,并享受向城市型转化,并享受城市型公共设城市型公共设施施(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和(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和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的变化过程。的变化过程。 从农村到城镇的从农村到城镇的“蝶变蝶变” 问题讨论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
9、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化,算不算城市化? 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第一个争第一个争论的的问题是,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是,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果?还是一种是一种过程?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是两者兼而有之?n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大都认为城市化概念应该是一种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包含某种结果,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但如果没有一定结果的话,城市化无从继续发展,对此进行研究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争第二个争论的的问题是,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是,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繁华地域的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化,算不算城市化? 例如: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密度升高。城市内部一些设施逐渐实现基础设施现
10、代化。像这些城市城市内部地域内部地域级差的差的变化,是否属于城市化概念的化,是否属于城市化概念的范畴?范畴? 英国学者英国学者认为,不能包括不能包括。持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城市性地域(或城市性状态)与农村性地域(或农村性状态)之间存在一条明确的界限。城市化,指的是超越这条界限的转换过程,至于界限内部的转化过程不属于城市化。这种理种理论即即为农村城市二元村城市二元论。 n但美国的美国的,法国的法国的认为,包括。城市性地域与农村性地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衔接的、渐变的、连续的。即使进入城市性状态,“质”与“量”上的转化也仍在进行。这种理种理论即即为农村城市村城市连续论。 我国学者我国学者倾向于向
11、于赞同第二同第二种种观点。点。这是因为,我国很多城市是从前工业化社会演变而来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至今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还不足,城市现代化程度很低。因此,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化这一总进程。第二个争第二个争论的的问题是,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是,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繁华地域的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化,算不算城市化?第三个争第三个争论的的问题是,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是,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工(工业革命?革命?产生之日?)生之日?)n一种一种观点点认为,城市化自工城市化自工业革命始革命始,因,因为在在此以后城市才大此以后城市才大规模模扩展,才在社会展,才在社
12、会经济生活生活中中显示出示出举足足轻重的力量。工重的力量。工业革命以前的城革命以前的城市化没有市化没有规律是城市律是城市乡村化,城市是村化,城市是乡村的一村的一部分。另一种部分。另一种观点点认为,世界上,世界上6000600070007000年年以前就出以前就出现城市。城市。现代城市是古代城市的代城市是古代城市的继承承和和变革,因此从城市革,因此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化进程。程。 n我我们认为,后一种,后一种观点可称之点可称之为广广义城市化,城市化,前一种前一种观点可称之点可称之为狭狭义城市化。而我城市化。而我们研究研究工作的重点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是狭狭义城市化概念中
13、的当代城市化概念中的当代(即(即5050年代起)城市化年代起)城市化阶段。段。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农业发展与城市化农业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兴起与成长的一般前提城市兴起与成长的一般前提提供剩余粮食;提供剩余粮食;提供剩余劳力。提供剩余劳力。农业发展提供的其它条件农业发展提供的其它条件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的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的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
14、生产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产品提供市场为城市工业产品提供市场各国各国1983年农业人口抚养能力(每年农业人口抚养能力(每亩地)亩地)美国美国 70人人 英国英国 62人人法国法国 26人人 西德西德 37人人东德东德 18人人 前苏联前苏联 10人人波兰波兰 6人人各国各国1990年单位耕地农业从业人数年单位耕地农业从业人数每100亩耕地的农业从业者数量意大利印度英国苏联美国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经济活动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口比例( 2002年)年)英国英国 1.7%;美国美国 2.0%;加拿大加拿大 2.2%;德国德国 2.3%;法国法国 3.0%;日本日本 3.6%;意大利意
15、大利 4.8%;韩国韩国 8.8%;南非南非 8.9%;俄罗斯俄罗斯 10.0%;巴西巴西 15.6%;波兰波兰 20.7%; 印度印度 58.7%。中国中国 65.5%;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关联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关联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特点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 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S”S” 型曲线提高。型曲线提高。 城市化水平达到城市化水平达到50%50%,基本实
16、现了城,基本实现了城 市化;市化;75%75%,人口城市化已完成。,人口城市化已完成。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往往与这个国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往往与这个国 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 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 城市化的城市化的“S”“S”形曲线形曲线2024/9/2227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大都市区大都市区工业布局形态工业布局形态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形态工业点工业点城镇城镇工业区工业区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工业枢纽工业枢纽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工业地区工业地区工业地带工业地带巨大城市带巨大城市带第三产
17、业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一二三次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划分三次产业内部划分三次产业内部划分流通服务业流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城市化的预备期城市化的发展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化成熟期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拉平的“S”型曲线2024/9/2231城市化阶段的差异城市化阶段的差异1、发展速度的变化、发展速度的变化初期:缓慢,由慢变快初期:缓慢,由慢变快中期:快中期:快后期:慢,由快变慢后期:慢,由快变慢2、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3、动力机制的变化、动力机制的变化初期阶段:农业初
18、期阶段:农业+工业化工业化(基本动力基本动力)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是后继动力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是后继动力4、空间分布形态的差异、空间分布形态的差异初期阶段:零星的初期阶段:零星的“点点”状结构状结构中期阶段:紧凑的中期阶段:紧凑的“面面”状与状与“带带”状状结构结构高级阶段:完整严密的高级阶段:完整严密的“网网”状结构状结构5、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小结:城市化阶段的主要差异小结:城市化阶段的主要差异城市化的相关因素城市化的相关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经济结构类型经济
19、结构类型国家人口规模国家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城市化与多变量的相关分析城市化与多变量的相关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经济增长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美国学者的结论(1)美国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加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加权平均城市化水平之间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中国学者的结论中国学者的结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对数曲线相关平之间存在着对数曲线相关。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存在着显著相关不存在着显著相关中等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相关性最高相关性最高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化水平差异
20、很大 人均人均GNPGNP水平高的国家水平高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也高城市化水平也高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市集中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和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作用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1 1、推拉说、推拉说 2 2、19701970
21、年马卜贡杰模式年马卜贡杰模式 3 3、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1、推拉、推拉说n推拉推拉说是是5050606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理年代西方最流行的理论。该理理论建立在西方工建立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基革命的基础上。上。 所所谓推拉推拉说:是指是指城市以其高就城市以其高就业率、率、较高的收入和高的收入和较好的好的公共公共设施施,从而,从而对广大广大农民民产生巨大的生巨大的吸引力吸引力拉力拉力,促使,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由于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由于农村村贫困、落后、困、落后、经济不不发达达,从而,从而产生一种生一种无形的无形的推力,推力,迫使无地、少地的迫使无地、少地的农
22、民向城市移民向城市移动。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就是在程就是在这推、拉两种力量的作推、拉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用下发育、运行、育、运行、发展的。展的。 n推拉推拉说主要是用来主要是用来说明城市化集中明城市化集中阶段段的机制的机制,但是从城,但是从城乡人口移人口移动这个角度个角度分析,分析,在分散化在分散化阶段同段同样有其意有其意义。只只是移是移动的方向和推拉力者的位置的方向和推拉力者的位置变换而而已。已。 此此时城市化城市化问题产生一种生一种推力推力,而,而优美的美的环境和低价的土地境和低价的土地成成为吸引城市吸引城市人口迁往人口迁往农村的村的拉力拉力。 n推拉因模式也是解推拉因模式也是解释发达国家和达国
23、家和发展中展中国家城市化国家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力的一种模式。 n发达国家在工达国家在工业化中,由于城市工化中,由于城市工业的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把机会,把农村人村人口拉了口拉了进来,来,“拉因拉因”成成为城市城市发展的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n在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展中国家,由于乡村破村破产使使乡村人村人口大量涌口大量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推因推因”成成为城市城市发展的主展的主导因素。因素。 n这种解种解释也是有道理的,符合客也是有道理的,符合客观现象象的。的。城市化的推拉假说城市化的推拉假说2024/9/22512024/9/2252马
24、卜贡杰马卜贡杰(Mabogunje)(Mabogunje)模式模式(1970)(1970)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城乡人口迁移的原因不仅在于移民城乡人口迁移的原因不仅在于移民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农村和在于农村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统城市的控制性次系统及整个及整个社会经济文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化的调节机能,它们是控制移民数量的,它们是控制移民数量的机制。机制。 组织、家庭、家族组织、家庭、家族寻找住房和职业寻找住房和职业适应适应农村调节农村调节城市调节城市调节n农村控制性次系村控制性次系统主要通主要通过农村村各种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等来实现。
25、城市控制性次系城市控制性次系统主要通主要通过寻找找住房和住房和职业的的难易易来来实现。 社会社会经济文化的文化的调节机能机能 主要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三个方面: n离离乡背井的背井的农民民进城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城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程,重新学重新学习求求职之道、社会之道、社会规范,建立新的社交范,建立新的社交网网络; n城市自身城市自身需要需要调节,多建房屋和,多建房屋和创造就造就业机会,机会,以便以便扩大人口容量,大人口容量,应付新来的居民;付新来的居民; n农村也需要村也需要调节,设法提高法提高劳动生生产率或改率或改变产业结构,以适构,以适应失去失去劳动力的新情况。力的新情况。 正反正
26、反馈意味着意味着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增加,村到城市的移民增加,负反反馈则表示表示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减少。村到城市的移民减少。 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英国的哈维(:英国的哈维(D.HarveyD.Harvey)、)、 美国的卡斯特尔斯(美国的卡斯特尔斯(M.CastellsM.Castells) 新马克思主义者学派新马克思主义者学派 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研究应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研究应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入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揭露资本主义手,只有这样才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本质及所产生的城社会城市化的本
27、质及所产生的城市问题的根源。市问题的根源。 资本资本“三次循环三次循环”的概的概念念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生产生产 价值与剩价值与剩余价值余价值 奢侈消费奢侈消费 工资货物工资货物 固定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投资消费资金消费资金 生产性建成环境生产性建成环境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 消费过程消费过程 消费性建成环境消费性建成环境 科研和技术科研和技术各种社会消费各种社会消费资本资本再生产与剩余资本再生产与剩余资本资本资本资本资本城市建成环境城市建成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由无数不同要素由无数不同要素道路、运河、港口码道路、运河、港口码头、工厂、仓库、下水道、公共建筑、住头、工厂、仓库、下水道、公共建筑、
28、住宅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的商品宅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的商品 。建成环境是一个总的一般性的概念,它具建成环境是一个总的一般性的概念,它具有长期存在、难以变动、空间上不可移动、有长期存在、难以变动、空间上不可移动、需要大量投资等属性。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需要大量投资等属性。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资本两次循环间的流动。量来实现资本两次循环间的流动。 政治经济学城市化理论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1 1)城市建成环境城市建成环境是城市化的物质体现和结是城市化的物质体现和结果,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析,果,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析,反映反映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换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
29、换。 (2 2)在绝大多数国家,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在绝大多数国家,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的城市化水平总是不断上升的;用投资例衡量的城市化水平总是不断上升的;用投资等指标计算,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等指标计算,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3 3)若干发达国家已完成人口城市化的进程,)若干发达国家已完成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当前正处在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阶段。当前正处在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阶段。 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
30、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市规模。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成指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 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
31、,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无疑,规模经济的原则会影响城市地步。无疑,规模经济的原则会影响城市各个企业以至整个城市的生产规模、就业各个企业以至整个城市的生产规模、就业人数、人口规模,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人数、人口规模,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类型一、城市化的类型 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类型(P57-59)(P57-59)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1.1.向心型与离心型向心型与离心型2.2.外延型与飞地型外延型与飞地型3.3.景观型与职能型景观型与职能
32、型4.4.积极型和消极型积极型和消极型5.5.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向心型与离心型向心型与离心型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向心型城市化向心型城市化 城市中的商业服务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不断向城市中心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集聚的过程,也称的过程,也称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 离心型城市化离心型城市化 城市设施和部门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自城市中心向外缘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的过程,移动扩散的过程,也称扩散型城市化。也称扩散型城市化。 外延型与飞地型外延型与飞地型
33、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外延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 在城市的离心扩在城市的离心扩展,中展,中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过程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过程。飞地型城市化飞地型城市化 在城市扩展推进过在城市扩展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但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化方式市化方式。景观型与职能型景观型与职能型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景观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 是传统的城市化表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域空间的过程。也称直接城市化。也
34、称直接城市化。 职能型城市化职能型城市化 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表现地域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表现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直接创造密集的进化的潜在意识,不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也称市区景观,也称间接城市化间接城市化。 积极型和消极型积极型和消极型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称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称之为之为积极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反之,先。反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为消极型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第三节
35、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自上而下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指国家投资于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城市经济部门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原有城市发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地的
36、空间转化。 (1 1)自上而下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该方式的城镇化过程能够使农村剩余该方式的城镇化过程能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转移至城市中或新的工业镇中,劳动力直接转移至城市中或新的工业镇中,其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其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A A、通过国家大型企业或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国家大型企业或重点项目的建设; B B、通过新型工业城市的建立和发展;、通过新型工业城市的建立和发展; C C、通过既有城市经济发展的扩散。、通过既有城市经济发展的扩散。 这种方式的城镇化主要受如下因素的制约:这种方式的城镇化主要受如下因素的制约: A A、国家的财力、物力状况;、国
37、家的财力、物力状况; B B、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和工业技术构成的、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和工业技术构成的高低;高低; C C、农业提供商品粮的数量及国际粮食市场的、农业提供商品粮的数量及国际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供求关系; D D、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的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等。质等。 这种方式的城镇化可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这种方式的城镇化可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行政指向型行政指向型 是中国自上而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中国是中国自上而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中国行政中心的乘数效应使各级行政中心均成为中行政中心的乘数效应使各级行政中心均成为中国城镇化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因此
38、一般情况下,国城镇化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首都具有全国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首都具有全国意义,省会具有全省意义,县城具有全县意义。义,省会具有全省意义,县城具有全县意义。一旦某一区域的行政中心迁移,则迁出地的城一旦某一区域的行政中心迁移,则迁出地的城镇会相对有所衰落,而迁入地的城镇则会飞速镇会相对有所衰落,而迁入地的城镇则会飞速发展。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即引起发展。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即引起了河北省城镇化中心地区的迅速变迁。另外,了河北省城镇化中心地区的迅速变迁。另外,低层次行政中心的升格,如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低层次行政中心的升格,如
39、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也加速城镇化过程,相反,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也加速城镇化过程,相反,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自我独立行政中心,比如有县无城的话,即使自我独立行政中心,比如有县无城的话,即使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进程也会相对缓城镇化进程也会相对缓慢。(莆田、无锡)慢。(莆田、无锡)重点项目带动型重点项目带动型 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如交通枢纽、大型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建设等)的布点,有可能在一个地区形成崭新的城镇,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如攀枝花(钢铁)、包头(钢铁)、大庆、克拉玛依、六盘水(煤)、朔州(煤)、伊春(林)、黄骅(港口)等。 大城市扩散带动型大城市扩散带动型
40、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新调整,大城市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新调整,大城市的若干产业项目即有可能扩散到周围地的若干产业项目即有可能扩散到周围地区,从而使项目接受地的工业化过程加区,从而使项目接受地的工业化过程加快,城镇化过程加速。如天津静海县的快,城镇化过程加速。如天津静海县的大邱庄镇,起初就是由于接受了天津市大邱庄镇,起初就是由于接受了天津市钢铁工业的扩散而发展起来的。另外,钢铁工业的扩散而发展起来的。另外,大城市的卫星城发展也可归为这一类。大城市的卫星城发展也可归为这一类。(2)(2)、自下而上型、自下而上型该方式的城镇化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该方式的城镇化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所形成的一种
41、独特过程,在中国人口稠济过渡时所形成的一种独特过程,在中国人口稠密、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密、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典型。在这一方式的城镇化过程中,非农区最为典型。在这一方式的城镇化过程中,非农产业的形成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产业的形成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调整农业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内部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工发展个体工商企业;商企业; 劳务输出。而人口的地域转移则有:劳务输出。而人口的地域转移则有:“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继续留在农村的;,继续留在农村的;“离乡不背井离乡不背井”,进入城镇或边远地区的
42、;,进入城镇或边远地区的;“进厂又进城进厂又进城”,进入城镇或小城市的,进入城镇或小城市的。该方式的该方式的城镇化受制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和所在地区中心城城镇化受制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和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能力。该方式的城镇化类型如下:市的辐射扩散能力。该方式的城镇化类型如下:苏南模式苏南模式 模式以江苏南部苏、锡、常地区最为典型。该地区开发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上素有农工相辅之传统,手工业一向发达。该地区城镇密度高,中心城市辐射力强,人多地少,乡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剩余劳力过多的问题,在原有集体经济的社队企业基础上,逐步发展起以村办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体系,
43、城镇化得以较快发展。目前在市场经济驱动下,乡镇企业出现了向更大城镇集聚的新趋势,从而有可能使城镇化步入到新阶段。温州模式温州模式 该模式以浙江沿海地区温州和宁绍地区为典型。该区地少人多,交通不便,但该区素有经商传统,因此一俟改革开放,该区即以商促工,发展起以家庭工业,在流通领域开辟专业市场,并通过个人外出经商,使生产与消费结为一体。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浙江人聚落,以及遍布各边远地区的浙江人,无疑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步伐和浙江本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但由于个体经济的规模较小,规模经济效益难得发挥,技术构成难得提高,这种方式的城镇化面临一定的困难。城市化的类型比较城市化的类型比较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
44、测度人口人口乡村乡村郊区郊区市区市区核心核心景观景观/ /文化文化/ /职能职能正统正统离心离心积极积极景观景观过度过度消极消极向心向心向心向心离心离心/ /外延外延/ /景观景观/ /郊区郊区离心离心飞地飞地职能职能离心离心/ 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离心离心/飞地飞地自上而下自上而下地域转换地域转换自下而上自下而上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P59)(P59)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主要指标法主要指标法 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复合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选用与城市化
45、有关的多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进展水平。指标多,必然与具体地的进展水平。指标多,必然与具体地域结合紧,针对性强,通用性差。域结合紧,针对性强,通用性差。人口比例指标法的局限性人口比例指标法的局限性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首先,城市定义的不同首先,城市定义的不同 ;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 ;第三,只测度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第三,只测度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它不能反映城市化的数量过程,它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它性质;其它性质;第四,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第四,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总体规模。对
46、水平,不能反映总体规模。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范围扩大范围扩大城市城市数目增多数目增多 城市圈层城市圈层内部市区内部市区 外围市区外围市区 郊区郊区 乡村乡村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外围未城市化的城市地区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内部市区包括城心地区和中间市区。内部市区包括城心地区和中间市区。城心地区:城心地区:指城市中商业服务业和办公指城市中商业服务业和办公事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事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的实际上的城市中心区。主要是向心中的实际上的城市中心区。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型城市化。中间市区:中间市区:指夹在
47、城心地区与外围市区指夹在城心地区与外围市区之间的环状区域。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之间的环状区域。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填充填充”。 旧城改造旧城改造“见缝插针见缝插针”,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遍地开花遍地开花”,旧,旧 城改造高层高密度的失误加剧了广州原已十分拥挤的局城改造高层高密度的失误加剧了广州原已十分拥挤的局面,无法形成高质量公共空间,难以合理布局公共设施,面,无法形成高质量公共空间,难以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旧城旧城危机危机外围市区的城市化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外围市区,指内部市区外缘、与郊区接外围市区,指内部市区外缘、与郊区接壤的环状地带,
48、通称为城乡结合部。壤的环状地带,通称为城乡结合部。 1.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2.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3.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郊区的城市化郊区的城市化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1.1.土地利用集约化土地利用集约化 2.2.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 3.3.城市网络化城市网络化 郊区:靠近市区的环状田园景观地带。可分郊区:靠近市区的环状田园景观地带。可分为近郊和远郊区。前者指靠近市区的外围地为近郊和远郊区。前者指靠近市区的外围地带,以生产蔬菜、水果、花卉、苗圃、肉奶带,以生产蔬菜、水果、花卉、苗圃、肉奶蛋禽等蛋禽
49、等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城市居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城市居住、商业、生产等职能;后者则以住、商业、生产等职能;后者则以粮食、经粮食、经济作物生产济作物生产为主。为主。城市郊区化城市郊区化 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指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指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办公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办公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我国城市的郊区化目前主要是我国城市的郊区化目前主要是大城市人口大城市人口与工业,以及部分商业的郊区化与工业,以及部分商业的
50、郊区化;服务业、服务业、办公业及金融保险办公业及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仍在向城市等第三产业仍在向城市中心区集中。中心区集中。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影响因素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推动郊区化的促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推动郊区化的促发因素。发因素。 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了人口居住的郊区化。,推动了人口居住的郊区化。 城市城市交通与通讯条件交通与通讯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中心的改善,促进了中心区企业和居民的外迁。区企业和居民的外迁。 大城市中心区大城市中心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工业郊区是工业郊区化的主要原因。化的主要原因。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转变。
51、郊区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有利影响 疏散过密的人口疏散过密的人口,使人口分布趋于合理;,使人口分布趋于合理;工业企业的外迁工业企业的外迁减轻了污染,腾出土地用于减轻了污染,腾出土地用于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仓库及住宅用地被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仓库及住宅用地被商业、金融、贸易等收益率更高的第三产业商业、金融、贸易等收益率更高的第三产业所取代,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效所取代,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率;率;带动郊区的开发带动郊区的开发,推动了郊区社会经济与人,推动了郊区社会经济与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口
52、城市化的发展。 郊区化的不利影响郊区化的不利影响 增加了增加了工薪阶层的通勤距离工薪阶层的通勤距离,城市通勤流,城市通勤流增大,交通压力增大增大,交通压力增大 ;大量的大量的近域迁移近域迁移导致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导致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边缘区土地被蚕食,优质耕地、菜地城市边缘区土地被蚕食,优质耕地、菜地不断被侵占,城市周围绿地、林地也遭破不断被侵占,城市周围绿地、林地也遭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造成郊区各项造成郊区各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与与人口再人口再分布态势分布态势不相适应,以及不相适应,以及人口迁出和人口人口迁出和人口导入区的社会重构导入区的社会重构等问题,增添了人口管等问题,增添了人口管理难度。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