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2725025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政治学经典课件ch8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讲 政治秩序的构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危机 执政者想什么?n统治者的焦虑:长生不老和长治久安n马基雅维利的建议:法律、军队和权术 16世纪意大利注明的外交家、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认为,对于一个国家和君主来说,有两种东西少不得。一是军队,二是法律。军队和法律是立国的两大支柱:法律的作用是规定人们哪些事情不该做,规范人们的行为。军队的职能是对外征战,对内镇压那些胆敢违犯法律的人。除此而外,一个国家(执政者)还要有一套合理和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治国之策);一个君主要有一套治国良方,要懂得权术。这就是他在君主论中所集中阐述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如何保证长治久安?政治合法性研究的意义n公民政治服从的原

2、因是什么?n政治革命为何发生?n政治统治如何可能?Power!n政治秩序如何持续?Power authorityn根本问题:如何建立统治的权威性?指导意义解释意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政治合法性的作用和意义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政治合法性建立的途径参考阅读文献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伯兰特罗素:权威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2S.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什么是政治合法性?1.政治合法性的定义 “合法性”即指正当性,正统性。它的英文概

3、念是Legitimacy,其含义就是合理性或公正性(rightfulness)。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简单而言,就是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2.衡量指标公民对政权的认可和支持率:可以通过民意调查显示出来;公民认可和支持政权的持久性:可以通过分析公民支持政权的原因而做出判断。 政治合法性的意义何在?p它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的问题: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政局的稳定性、政权的稳定性。p政治合法性意味着政权或制度(regime)的合理性。从积极意义上说,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基础非常重要。它意味着立足长治久安,构建

4、政府制度的权威,而不是某一届政府或某一个执政者的个人权威。 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渊源 u在现代以前,为政权提供合法性依据的意识形态主要来自各种形式的“天命论”和“君权神授论”中国古代的“天命论”:“授命于天”和“替天行道”西方中世纪的“君权神授论” 现代民主理论:随着人本主义观念的兴起,取代“天命论”和“君权神授论”的是新的“社会契约论”和民主宪政理论。社会契约论和民主宪政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终止以暴易暴的强权政治逻辑。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u把合法性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来加以研究的首推马克斯韦伯,他划分了三种类型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历史的或习惯的模式、个人魅力模式和正式的法理统治模式。 合法性类型政治服

5、从的基础实用范围传统型已经确立的习俗或习惯 世袭的君主制 个人魅力型 政治领袖的非凡人格或超凡感召力 革命型的领袖和政权 法理型合理的规则和程序 现代官僚制韦伯分析的局限性u关注了政治制度和统治体系的合法性,但并没有分析一个不受欢迎的政策或失信于民的政治领袖和政府所导致的政治权威危机的具体原因和环境。u没有解释这些合法性的信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因而没有明确回答为什么权力会转变为权威,也没有具体说明一个政权垮台的具体原因。关于“合法性” 研究的新观点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研究角度或研究角度或方法方法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政治角色说政治角色说帕森斯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现代公民社会政治服从的社会基础 现代社

6、会中,公民服从官员,是因为官员的政治角色,而不是因为官员的个人品性;政治角色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政府官员的权力地位之所以具有合法性,是因为政府官员角色使公民角色所要求的权利得到了实现的可能。正是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构成了官员角色和公民角色之间权力和服从关系的基础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研究角度或研究角度或方法方法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公共利益说公共利益说本特利(Arthur Bentley)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政府政策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 公共利益是各方利益冲突和妥协的结果,如果政府行为表达了这种妥协结果,它就是合法的,反之即不合法 政府中立说政府中立说亨廷顿 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政府的权威性 政府行为

7、的合法性来自政府制度的中立性,政府制度越是代表自身利益(中立),它就越不代表某一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它的行为就越合法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研究角度或方法研究角度或方法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政治文化说政治文化说阿尔蒙德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说明政治体系的权威性 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或权威性来自于同质的政治文化,即共同的价值和理念。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坚持或造就国民一种共同的信念,那么该政权就是合法或有权威的 政府绩效说政府绩效说利普塞特、阿尔蒙德、林茨从政府绩效(如经济发展)角度考察政治秩序的稳定性,该研究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和民主化问题 政府绩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并非单项经济指标所衡量;政治民主化的合法性需要

8、政府绩效来保障;政府绩效可以为威权政治体制提供合法性;但是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政府绩效是可变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是短暂的 权力如何转化为合法的权威? u权力的实施必须依照已经确立的规则,不管这种规则是正式的合法的安排,还是非正式的惯例或习俗;u这些规则必须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的价值观念下被双方认可的;u被统治者的同意必须得到证明或显示:通过选举或竞争体系来形成和显示民众的同意;通过宪法或法律规则,让民众明确感到他们将如何被统治。 政治合法性的来源n传统:惯例提供合法性(符合传统风俗习惯)n组织:组织提供权威n个性:个人人格魅力提供合法性n政策:合理的政策赢得民意n意识形态:批判现实主义与理

9、想主义n制度:法理型的制度与规则(公正、明确)政治合法性来源的不同表述n传统因素提供合法性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即使在现代社会当中也是如此。n血统也能够提供合法性。n法律和规则是合法性的重要来源。n专业化也是合法性的重要来源。n能煽乎能忽悠也是合法性的重要来源。n能力和才干也是合法性的来源。n德性(道德)能够带来合法性。n能够满足需求的能力也是合法性的来源。n民主制度被认为是合法性的根据。民主之所以具有合法性,就是因为人数。不为别的,就因为人多,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n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力量,因为它提供了一套解释系统,它可以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它也是合法性来源。政治合法性危机和政治革命

10、u合法性危机意味着政府的信任危机和权威危机u什么时候政治权威乃至统治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反对政治共同体的构成和界限:当社会共同体内部有一部分势力不承认自己属于该共同体而要求打破现有构成状况的时候反对共同体内的宪法性安排:当政治共同体内有成员反对已有的宪法制度,要求推翻这种宪法安排的时候反对政府做出的某项特殊政策:当政治共同体内部有人反对政府的某一重大决策(如税收政策、种族政策等)的时候 不同类型国家的合法性危机发达国家的合法性危机合法性来源:主要建立在韦伯所谓的“法理型权威”的基础上。危机理论:哈贝马斯:资本主义积累以及民主政治所释放出来的大众压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各种社会

11、紧张关系。现实状况:20世纪70年代:政府的“超负荷”运转。政府面对过多的额外要求而越来越难以实施其统治。补救政策:80-90年代新右派:“民主的经济矛盾”。共产主义国家的信仰危机 合法性来源:p批判现实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受到了下层民众的广泛认同,从而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合法性基础。p大跃进式的革命改造工程。p共产主义信念和文化。现实状况: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导致了政治斗争和经济政策的灾难性后果,进而引发了民众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中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政策,改造传统集权计划模式,引进外国资本,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促进经

12、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从而为合法性基础注入了新的因素,即政策和政绩因素。 威权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威权主义国家的现实代表包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拉美国家和佛朗哥时期的西班牙等 。合法性来源:从60年代开始,威权主义国家在自由市场的基础上推行现代化经济政策,赢得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成就和政府绩效为这些国家政权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基础。危机的根源:建立在经济政策和政府绩效基础上的威权政治合法性都可能面临严重的危机:p经济发展受到打击,不能实现政府承诺;p经济增长缓慢,但民众预期更高;p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不低,但民众的非经济要求得到了释放。当政者应对合法性危机的策略选择拒绝承认:否认政权合法性受到削

13、弱,同时希望或相信他们能够把权力保持下去。动用强力:试图通过用强制的服从来取代日益涣散的义务而生存下来。转移矛盾:挑起外部冲突,并试图通过诉诸民族主义来恢复合法性。美化包装:为他们的政权涂上一些民主合法性的外表。积极变革:毅然绝然、因势利导地主动结束传统统治,导入新的体制和机制。 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n管制模式转变为治理模式n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n实施新的治理原则:程序合理化原则(legitimating by legal-rational process)公共服务原则(legitimating by provision of goods and service) 共同价值和理念原则(l

14、egitimating by consent on the political conceptions)政治中立原则(legitimating by political neutrality) 共同协商原则(legitimating through deliberation)个人信用检测原理个人信用检测原理n没有信仰便没有信用(无神论者不可信),因为,没有超现实的约束便没有信用。n无产者不可信,因为,无产便无私,无私便无畏,无畏便无信;无恒产便无恒心,无恒心便无恒信(变化多端者不可信);孟子名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n无责无信,无法无信,无业无信,无后无信

15、(父债子还,无家无业无后不可信)。n无专无心无信(兼职多者不可信)。n无德无信。总结n政治合法性(有人翻译成“认受性”)反映了统治者(当局)与被统治者(公民)在观念与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共识)。政治合法性有着多重基础和来源,研究这些不同来源的性质便形成了有关政治合法性的不同理论。目前,大体上看,学界有这样一些表述:责任论合法性(基于责任伦理之上的政治统治)、绩效论合法性(或政策论合法性,基于政策绩效如经济增长之上的政治统治)、正义论合法性(基于公平正义之理念和制度之上的政治统治)、意识形态论合法性(基于某种意识形态之上的政治统治)、文化论合法性(基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之上的政治统治)

16、、组织论合法性(基于组织之上的政治统治)等。研究政治学的人都明白,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取决于两种力量,一是暴力,一是合法性力量。暴力尽管可能是一件最便捷最省事最有效最彻底的“利器”,但它只具一时之功,难有可持续性。现代国家充其量把暴力视为后盾,万不得已偶尔一用。如果动辄搬出来炫耀或使用,将被认为是穷兵黩武,滥用暴力。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其根本之道还在于精心构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中国政府的合法性资源n治理方式影响治理效果,治理效果影响政治合法性。尽管有研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政府的治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和改善如有人指出,在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专家、传媒、利益相关群体和人民大众

17、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关门模式”和“动员模式”逐渐式微,“内参模式”成为常态,“上书模式”和“借力模式”时有所闻,“外压模式”频繁出现,这表明中国党政决策方式开始多样化(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还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在决策结构上已经从个人专断转向多元参与,在决策能力上已经从经验决策转向科学决策,在决策机制上已经从非制度化决策转向制度化决策,这些变化不仅表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重要发展,而且产生了许多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结果(王磊、胡鞍钢:“结构、能力与机制:中国决策模式变化的实证分析”,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但是,也有许多经验

18、和事实显示,中国政府治理之现实与民众的期待之间的差距似乎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合法性资源的流逝n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确实为中国政治开辟了新的合法性资源,但所谓的“中国模式”的负面效应发展的代价也正在消减合法性资源:(1)经济绩效补充了合法性的来源,但“极化”发展所造成的后果引发了“谁之发展”的质疑,正在冲淡经济绩效的积极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意识形态的困境,但在“特色性”与“普适性”之关系上长期纠结不清、甚至以“特色性”否定“普适性”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又破坏了民众的“认受性”;(3)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政策巩固了政治合法性基础,但因“利益集团”的影响而造成的政

19、策扭曲,又使民众对改革举措的心理预期屡屡受挫;(4)绩优选拔制度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强化了精英主义决策的合理性,但“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的出现和社会结构与身份的固化,又动摇了这种制度的认同基础。 中国克服合法性危机的路径n以上事实构成了新的合法性危机,而要克服这些合法性危机,可能的路径包括: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克服合法性危机通过改变治理结构来克服合法性危机通过引入协商机制来克服合法性危机通过提供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来克服合法性危机通过尊重并弘扬普世价值来克服合法性危机n总之,合法性危机的存在,为今天光芒四射的“中国模式”涂上了阴影。“中国模式”需要调整和改革,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促进政府围绕“公共性”和“回应性”进行制度创新,最终改变家长式包办主义的管理模式。做好“公共性”意味着政府要着力公共制度建设,实现决策和管理的开放性;做好“回应性”意味着政府作用要有所收敛,以公共服务为原则,重新设定政府职能。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当代中国政治的合法性资源在哪里?q历史的分析q现实的分析q应对危机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