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公路勘察设计平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公路勘察设计平交(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第 9 章章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叉9.1 9.1 交叉口设计概述交叉口设计概述9.2 9.2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9.3 9.3 交叉口的视距与缘石半径交叉口的视距与缘石半径9.4 9.4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交叉口的拓宽设计9.5 9.5 环行交叉口设计环行交叉口设计9.6 9.6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交叉口的立面设计9.1 交叉口设计概述交叉口设计概述9.1.1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保证证车车辆辆与与行行人人在在交交叉叉口口能能以以最最短短的的时时间间顺顺利利通通过过,使使交交叉
2、叉口口的的通通行行能能力力能能适适应应各各条条道道路路的的行车要求。行车要求。正正确确地地进进行行交交叉叉口口立立面面设设计计,保保证证转转弯弯车车辆辆的的行车稳定,同时满足排水要求。行车稳定,同时满足排水要求。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平平面面设设计计:正正确确选选择择交交叉叉口口的的形形式式,确确定定各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交通组织设计交通组织设计: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立立面面设设计计:合合理理地地确确定定交交叉叉口口的的标标高高,布布置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雨水口和排水管道。9.1.2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及分类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3、及分类交错点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交错点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交错点类型交错点类型 分流点分流点 合流点合流点冲突点冲突点 三路、四路、五路平面交叉口交错点分布三路、四路、五路平面交叉口交错点分布 分析上述图表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分析上述图表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在在无无交交通通管管制制的的交交叉叉口口,交交错错点点的的数数量量随随相相交交道道路路条条数数的的增增加加而而显显著著增增加加,其其中中增增加加最最快快的的是是冲冲突突点点。当当相相交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交错点的数量可用下式计算: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交错点的数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式中:n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交叉
4、口相交道路的条数。(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左转弯车辆。 平面交叉口根据有、无信号灯管制及左转车平面交叉口根据有、无信号灯管制及左转车的行驶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的行驶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1)无信号管制交叉口无信号管制交叉口(2)信号管制交叉口信号管制交叉口(3)环行交叉口环行交叉口9.1.3 交叉口的型式和选择交叉口的型式和选择1 .1 .交叉口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交叉口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2 .2 .交叉口型式的选择和改建交叉口型式的选择和改建(1)交叉口型式要简单。)交叉口型式要简单。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的十字形交叉口或的十字形交叉口或
5、T字形交叉口。字形交叉口。(2)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在城镇郊区,除应因受地物条件限制,例如道路必须沿河在城镇郊区,除应因受地物条件限制,例如道路必须沿河流、城墙、铁路等布设流、城墙、铁路等布设T字形交叉口,一般情况下,干道与字形交叉口,一般情况下,干道与干道相交不宜选用干道相交不宜选用T字形交叉口。字形交叉口。(3)道路相交以正交为宜,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道路相交以正交为宜,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等于45,否则宜改建为正交或接近,否则宜改建为正交或接近90。改斜交为十字形交叉改斜交为十字形交叉 改斜交为双改斜交为双T字形交叉(错位交叉)字形交叉
6、(错位交叉) 改小交角为大交角改小交角为大交角 禁止左转禁止左转 改改Y字形交叉为字形交叉为T形交叉形交叉 主流交通的道路改善主流交通的道路改善 把近距离的两个把近距离的两个T形交叉口合建为一个十字形交叉口形交叉口合建为一个十字形交叉口设中心岛简化交通设中心岛简化交通 封路改道,把多路交叉或畸形交叉封路改道,把多路交叉或畸形交叉改建为正交改建为正交调整畸形交叉的交通调整畸形交叉的交通 9. 2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9.2.1 9.2.1 机动车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组织 1. 1. 设置专用车道设置专用车道2.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设置专用左转车道设置专
7、用左转车道 实行交通管制实行交通管制 变左转为右转变左转为右转3. 组织渠化交通组织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渠化交通就是在道路上用交通标志或交通岛等设就是在道路上用交通标志或交通岛等设施使不同类型的交通,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施使不同类型的交通,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畅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畅通地通过。通地通过。 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高出路面用缘石标界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高出路面用缘石标界的交通设施,即交通岛。交通岛一般高出路面的交通设施,即交通岛。交通岛一般高出路面1525cm,有行人通过时为,有行人通过时为1215
8、cm。其形状为直线。其形状为直线与圆曲线的组合图形。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与圆曲线的组合图形。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4.调整交通组织调整交通组织组织单向交通,设置单向车行道。组织单向交通,设置单向车行道。 交交 通通 岛岛合乘车道合乘车道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9.2.2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组织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组织1.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应结合交叉口处的交通量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应结合交叉口处的交通量考虑。在一般车流量情况下,非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机动在一般车流量情况下,非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机动车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当车流量较大时,可
9、车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当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采用分隔带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互干扰。2.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非机动车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可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上下人行交通组织可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上下人行天桥或地道的形式有梯道式、坡道式和混合式。一天桥或地道的形式有梯道式、坡道式和混合式。一般行人宜用梯道式;非机动车应采用坡道式;非机般行人宜用梯道式;非机动车应采用坡道式;非机动车较多,又因地形或其它理由不能设坡道时,可动车较多,又因地形或其它理由不能设坡道时,可用梯道带
10、坡道的混合式。用梯道带坡道的混合式。 荷荷兰兰自自行行车车专专用用道道繁华路段的自行车道繁华路段的自行车道(直行和右转共用直行和右转共用)繁华路段的自行车道繁华路段的自行车道(T T形路口直行和左转分离)形路口直行和左转分离)左转和右转分别由红绿灯控制左转和右转分别由红绿灯控制直行车和左转车分离直行车和左转车分离双向自行车道(划分道线)双向自行车道(划分道线)自行车左转道、直行道和右转道自行车左转道、直行道和右转道左转自行车红灯候驶左转自行车红灯候驶可载幼儿自行车可载幼儿自行车可载幼儿自行车可载幼儿自行车郊区专用自行车道郊区专用自行车道郊区带专用自行车道交叉口郊区带专用自行车道交叉口风景区专用
11、自行车道风景区专用自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火车站外的自行车停车场火车站外的自行车停车场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9.3 交叉口的视距与缘石半径交叉口的视距与缘石半径9.3.1 .3.1 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 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是交叉口几何尺寸的设计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是交叉口几何尺寸的设计依据。交叉口的缘石半径、交通岛、附加车道及行依据。交叉口的缘石半径、交通岛、附加车道及行车视距等均取决于计算行车速度。车视距等均取决于计算行车速度。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规定:交叉口范围内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交叉口范围内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12、的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辆取小值。车辆取小值。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规定:平面交叉范围内相交的公路设计车速,平面交叉范围内相交的公路设计车速,主要道路的设计车速与路段相同;两相交公主要道路的设计车速与路段相同;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且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路等级相同且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直行车交通的计算行车速度可降低,不应内直行车交通的计算行车速度可降低,不应低于路段设计车速的低于路段设计车速的70%;次要道路设计车;次要道路设计车速条件受限制时可降低;转弯车道速度右转速条件受限制时可降低;转弯车道速度右转弯不
13、大于弯不大于40km/h,左转弯不大于左转弯不大于20km/h.交叉引道视距及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交叉引道视距及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9.3.2 交叉口的视距交叉口的视距 1 .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 (通视三角区通视三角区) ) 为为了了保保证证交交叉叉口口上上行行车车安安全全,驾驾驶驶员员在在进进入入交交叉叉口口前前的的一一段段距距离离内内,应应能能看看清清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上上的的行行车车情情况况,以以便便能能及及时时采采取取措措施施顺顺利利驶驶过过交交叉叉口口或或安安全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由由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上上的的停
14、停车车视视距距所所构构成成的的三三角角形形称称为为视视距距三三角角形形。在在其其范范围围内内不不能能有有任任何何阻阻挡挡驾驾驶驶员员视视线的障碍物。线的障碍物。视距三角形(通视三角区)视距三角形(通视三角区)2.2.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条件受限制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条件受限制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时,则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三角区时,则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和次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57m所组成的通视三角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区。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安全交叉停车视距9.3.3 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为为了
15、了保保证证各各种种右右转转车车辆辆能能以以一一定定速速度度顺顺利利转转弯弯,交交叉叉口口转转角角处处的的缘缘石石或或行行车车道道边边缘缘应应做做成成圆圆曲曲线线或或多多心心复复曲曲线线以以符符合合相相应应车车辆辆行行驶驶的的轨轨迹迹。确确定定圆圆曲曲线线最最小小半半径径公公式式,即即式中:式中:R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m) V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采用横向力系数,采用0.150.20; ih交交叉叉口口右右转转弯弯处处横横坡坡度度,向向曲曲线线内内侧侧倾倾斜斜用用“+”,向曲线外侧倾斜用,向曲线外侧倾斜用“-”。平面交叉路面内缘的最小半
16、径平面交叉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9.4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 (设置转弯附加车道设置转弯附加车道) ) 根据交通量、交通性质以及不同的交通组织根据交通量、交通性质以及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把交叉口设计成各具特点的形式,扩宽式交方式,把交叉口设计成各具特点的形式,扩宽式交叉口就是信号控制交叉口常见的一种形式。叉口就是信号控制交叉口常见的一种形式。拓宽车道的设置条件拓宽车道的设置条件1.右转附加车道的设置条件右转附加车道的设置条件(1)主要公路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主要公路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应在主要公路时,应在主要公路上增设减速分流车道和加速汇流车道。上增设减速分流车道和加
17、速汇流车道。(2)两条一级公路相交或一级公路与交通量大的二级公路相)两条一级公路相交或一级公路与交通量大的二级公路相交时,其右转弯运行应该设置渠化分隔的右转弯车道。交时,其右转弯运行应该设置渠化分隔的右转弯车道。(3)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平面交叉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平面交叉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右转弯车道:斜交角度接近于者应设置右转弯车道:斜交角度接近于70的锐角象限;交的锐角象限;交通量较大,右转弯交通会引起不合理交通延误时;右转弯车通量较大,右转弯交通会引起不合理交通延误时;右转弯车流中重车比例较大时;右转弯行驶速度大于流中重车比例较大时;右转弯行驶速度大于30
18、km/h时;互时;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中的平面交叉右转弯交通量较大时。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中的平面交叉右转弯交通量较大时。2.左转弯车道设置条件左转弯车道设置条件(1)四车道公路除左转弯交通量很小者外,均应在平面交四车道公路除左转弯交通量很小者外,均应在平面交叉范围内设置左转弯车道。叉范围内设置左转弯车道。(2)二级公路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左转弯车道:)二级公路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左转弯车道: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相交的平面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相交的平面交叉;非机动车较多且未设置慢车道的平面交叉;左转弯交叉;非机动车较多且未设置慢车道的平面交叉;
19、左转弯交通会引起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时。交通会引起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时。左转弯等候车道长度应不小于左转弯等候车道长度应不小于30m。当左转弯交通量很小。当左转弯交通量很小时,可不考虑等候长度。时,可不考虑等候长度。对交叉口进行拓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交叉口进行拓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此,解决三个问题为此,解决三个问题:拟拓宽的车道数;拟拓宽的车道数;拓宽道长度;拓宽道长度;拓宽道位置。拓宽道位置。ldlb (l s)l la l p ld拓宽的车道数拓宽的车道数根根据据交交通通流流量量及及流流向向,增增设设交交叉叉口口进进口口道道的的车车道道数数。一一般般应应比比
20、路路段段单单向向车车道道数数多多增增加加一一至至二二条条车车道道。拓拓宽宽的的每每条条车车道道宽宽度度,应应尽尽量量与与路路段段保保持持一一致致。如如因因占占地地等等限限制制,需需要要变变窄窄车车道道宽宽度度时时,最最窄窄不不得得小小于于3m,一一般般在在33.5m之间。之间。拓宽道长度拓宽道长度拓拓宽宽道道车车道道的的长长度度应应以以能能满满足足转转弯弯车车辆辆减减速速所所需需长长度度,同同时时也也应应保保证证转转弯弯车车辆辆不不受受相相邻邻等等候候车车队队长长度度的的影影响响,右右转转弯弯出出口口道道应应保保证证车车辆加速所需的长度。辆加速所需的长度。(1)渐变段长度)渐变段长度ld按转弯
21、车辆以路段平均行驶速度按转弯车辆以路段平均行驶速度VA行驶时,每秒钟横移行驶时,每秒钟横移1.0m计算计算(2)进口道减速所需长度)进口道减速所需长度lb和出口道加速所需长度和出口道加速所需长度la.(3)等候车队长度)等候车队长度ls转转弯弯车车道道长长度度应应能能使使转转弯弯车车辆辆从从直直行行车车道道最最长长的的等等候候车车队队的的尾尾车车后后驶入拓宽的车道驶入拓宽的车道.其长度为其长度为ls=n ln(m)拓宽道位置拓宽道位置1.右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右转车道;)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右转车道;(2)加宽进口道,新增一条右转专用车道;)加宽进口道,新
22、增一条右转专用车道;(3)交叉口进口道设专用右转车道时,为不影响横向相交)交叉口进口道设专用右转车道时,为不影响横向相交道路上的直行车流,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道路上的直行车流,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速车道。2.2.左转车道设置方法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2)当当设设有有较较宽宽中中间间带带(一一般般不不小小于于4.5m)时时,将将道道口口一一定定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3)当当设设有有较较窄窄中中间间带带(宽宽度度小小于于4.5m)
23、时时,利利用用中中间间带带后后宽宽度度不不够够,可可将将道道口口单单向向或或双双向向车车道道线线向向外外侧侧偏偏移移,增增加加不足部分宽度。不足部分宽度。(4)当当相相交交道道路路不不设设中中间间带带时时,可可通通过过两两种种途途径径增增辟辟左左转转车车道道。一一是是向向进进口口道道的的一一侧侧或或两两侧侧扩扩宽宽,增增加加进进口口道道路路幅幅总总宽宽度度,在在进进口口道道中中心心线线附附近近辟辟出出左左转转车车道道;二二是是不不扩扩宽宽进进口道,占用靠近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口道,占用靠近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 9.5 环行交叉口设计环行交叉口设计9.5.1 环行交叉口的特点
24、和适用条件环行交叉口的特点和适用条件1.1.优点优点(1 1)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不需停车。)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不需停车。(2 2)环道上避免了冲突点,提高行车安全性。)环道上避免了冲突点,提高行车安全性。(3 3)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设置信号灯。)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设置信号灯。(4 4)中心岛绿化能起美化环境作用。)中心岛绿化能起美化环境作用。2.2.缺点缺点(1 1)占地面积较大。)占地面积较大。(2 2)通行能力不大。)通行能力不大。(3 3)工程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工程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3.3.环行交叉口的环行交叉口的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根据环行交叉口上述的优缺点,环行交叉口的
25、适用条件有:根据环行交叉口上述的优缺点,环行交叉口的适用条件有:(1 1)多条道路交汇及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路口。)多条道路交汇及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路口。(2 2)相邻道路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宜大致相等的交叉)相邻道路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宜大致相等的交叉(3 3)规规划划需需修修建建立立体体交交叉叉时时,环环行行平平面面交交叉叉路路口口可可作作为为过过渡渡形形式。式。不适宜于设置环行交叉口不适宜于设置环行交叉口:(1 1)快速路口与交通量大的主干道路口。)快速路口与交通量大的主干道路口。(2 2)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叉口。)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叉口。(3 3)斜坡较大的地形及桥头引道上,不宜采用环行
26、交叉。)斜坡较大的地形及桥头引道上,不宜采用环行交叉。9.5.2 环行交叉口的设计内容环行交叉口的设计内容1.1.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1 1)中心岛的形状中心岛的形状 中中心心岛岛形形状状和和尺尺寸寸应应根根据据交交通通流流特特性性、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等等级级和和地地形形地地物物等等条条件件确确定定。其其形形状状有有圆圆形形、椭椭圆圆形形、卵卵形形、圆圆角方形和菱形等。角方形和菱形等。(2 2)中心岛的半径中心岛的半径 按按计算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的要求 按按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要求的要求交交织织段段长长度度所所要要求求的的中中心心岛岛半半径径Rd,近近似似地地按按交交
27、织织段段长长度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计算公式为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计算公式为(m)式中:式中:n相交道路的条数;相交道路的条数; l 相邻路口之间的交织段长度(相邻路口之间的交织段长度(m);); B 环道宽度(环道宽度(m);); Bp相相交交道道路路的的平平均均路路宽宽(m)。中中心心岛岛为为圆圆形形,交交汇汇道道路路为为十十字字正正交交时时,Bp=(B1+B2)/2,其其中中B1和和B2分分别别为相邻路口车行道宽度。为相邻路口车行道宽度。2.环道的布置和宽度环道的布置和宽度 布置布置环道车行道根据交通流的情况布置为非机动车与机环道车行道根据交通流的情况布置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行
28、驶或分道行驶。为减少相互干扰,一般以分动车混合行驶或分道行驶。为减少相互干扰,一般以分行为宜,可用分隔带、隔离墩或标线等分隔。非机动车行为宜,可用分隔带、隔离墩或标线等分隔。非机动车道宽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小于相交道路中的最道宽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小于相交道路中的最大非机动车行车道宽度,但也不宜超过大非机动车行车道宽度,但也不宜超过8m8m。环道外侧的。环道外侧的人行道宽度宜大于交汇道路中最宽的人行道。人行道宽度宜大于交汇道路中最宽的人行道。宽度宽度环道的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和交通组织,环道的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和交通组织,环道的车道数一般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环道
29、的车道数一般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断面形式断面形式环道的横断面形状对行车的平稳和路面的排水有环道的横断面形状对行车的平稳和路面的排水有很大关系,横断面的路脊线可设在交织车道的中很大关系,横断面的路脊线可设在交织车道的中间,也可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上。间,也可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上。 3.交织角交织角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 4. . 环道外缘
30、线形及进出口曲线半径环道外缘线形及进出口曲线半径 鲁鲁 巷巷 广广 场场戴高乐广场9.6 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1.定义: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道路纵坡和横坡,定义: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道路纵坡和横坡,完成交叉口范围的各点的标高设计。完成交叉口范围的各点的标高设计。2.竖向设计的目的及原则竖向设计的目的及原则(1)目的目的保证排水顺畅保证排水顺畅行车平稳行车平稳同时尽可能与周围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同时尽可能与周围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2)原则原则 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各自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各自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主要道路
31、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不不变,调整次要道路横坡和纵坡。变,调整次要道路横坡和纵坡。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进交叉口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进交叉口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纵坡度宜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纵坡度宜不大于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交叉口立面设计
32、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3. 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4.竖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竖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以下以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为例介绍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步骤。以下以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为例介绍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步骤。 收集资料收集资料(道路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等)(道路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等)绘制平面图(大比例)并确定交叉口设计范围绘制平面图(大比例)并确定交叉口设计范围确定设计图式和等高距确定设计图式和等高距勾绘设计等高线勾绘设计等高线路段等高线路段等
33、高线交叉口等高线交叉口等高线调整等高线调整等高线中心线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距离中心线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距离l1为为 (m)等等高高线线在在车车行行道道边边线线上上的的位位置置沿沿纵纵向向上上坡坡方方向向偏偏移的水平距离移的水平距离l2为为(m) l2l1i1i2i3B绘制路段等高线绘制路段等高线A 路脊线偏移路脊线偏移绘制交叉口等高线绘制交叉口等高线 选定路脊线选定路脊线ABB 选定标高计算线网选定标高计算线网方格网法方格网法平行线法平行线法 标高计算线标高计算线主次路相交路脊线偏移主次路相交路脊线偏移小结:小结:1.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设置专用车道,左转弯车辆组织,渠化设计,信号管制,设置专用车道,左转弯车辆组织,渠化设计,信号管制,限制车流限制车流2.交叉口设计要素交叉口设计要素设计车速,交叉口视距,缘石半径,设计车速,交叉口视距,缘石半径,3.拓宽式交叉口设计方法拓宽式交叉口设计方法拓宽长度,拓宽车道数,设置方法拓宽长度,拓宽车道数,设置方法4.环行交叉口设计方法环行交叉口设计方法适用条件,平面布置,通行能力计算适用条件,平面布置,通行能力计算5.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