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学课程-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1MB
约68页
文档ID:592687679
动物学课程-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_第1页
1/68

第四章第四章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次飞跃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次飞跃1 2 n n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大多数种类在浅海石块、海藻下隐居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大多数种类在浅海石块、海藻下隐居生活,潮间带较为丰富例如蛭态涡虫(生活,潮间带较为丰富例如蛭态涡虫(BdellouraBdelloura)、)、平角平角涡虫(涡虫(PlanoceraPlanocera))等淡水种类多在溪流、湖泊等清洁的流等淡水种类多在溪流、湖泊等清洁的流水石块下生活,例如真涡虫(水石块下生活,例如真涡虫(DugesiaDugesia)、)、多目涡虫多目涡虫((PolycelisPolycelis))等极少数种类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丛林或等极少数种类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丛林或潮湿遮阴的地面,例如笄蛭涡虫(潮湿遮阴的地面,例如笄蛭涡虫(BipaliumBipalium)3 第一节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n n扁形动物分为自由生活(涡虫纲)和寄生(吸虫纲和绦虫纲)两大类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在形态与生理方面发生了许多改变,以适应寄生生活方式。

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其形态与生理特征代表了扁形动物的进化发展水平本门的主要特征归纳为:4 1 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bilateral bilateral symumetrysymumetry) )uu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 两侧对称的两侧对称的两侧对称的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前后端前后端前后端、、、、左右侧左右侧左右侧左右侧和和和和背腹面背腹面背腹面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总结:两侧对称在进化上总结:两侧对称在进化上总结:两侧对称在进化上总结: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5 n n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uu分化出分化出分化出分化出前后端前后端前后端前后端、、、、左右侧左右侧左右侧左右侧和和和和背腹面背腹面背腹面背腹面uu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uu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有效有效有效有效uu适应性更广适应性更广适应性更广适应性更广uu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6 n n2 2、、首次出现内、中、外三个胚层首次出现内、中、外三个胚层n n中胚层中胚层出现的意义出现的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mesoderm)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的发展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7 中胚层的形成,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化提供了基本条件1)由中胚层分化出了结缔组织(填充组织),用来储存水分和营养,增强了动物的新陈代谢能力2)中胚层分化出了体壁肌肉层,增强了运动能力3)中胚层还分化出来专门的生殖系统增强了动物的繁殖能力 n n3 3、、具有具有皮肌囊皮肌囊( (dermodermo-muscular sac)-muscular sac)::动物动物表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表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之为皮肌囊皮肌囊具保护、支持和液压运动的机能具保护、支持和液压运动的机能9 n n此外,上皮细胞内散布有一些垂直于体表的此外,上皮细胞内散布有一些垂直于体表的杆状体杆状体((rhabdoid),),它是由实质中的它是由实质中的成杆成杆状体细胞状体细胞所形成,而后贮存于表皮细胞之内所形成,而后贮存于表皮细胞之内的。

当涡虫类遇到敌害或强烈刺激时,大量的当涡虫类遇到敌害或强烈刺激时,大量的杆状体由细胞内排出,杆状体到外界遇水的杆状体由细胞内排出,杆状体到外界遇水后形成粘液涡虫用粘液包围起身体或用粘后形成粘液涡虫用粘液包围起身体或用粘液攻击敌人,所以杆状体有防卫及攻击能力液攻击敌人,所以杆状体有防卫及攻击能力有人认为杆状体与腔肠动物的刺细胞有某种有人认为杆状体与腔肠动物的刺细胞有某种进化联系进化联系10 n n4 4、、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 (imcomplete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digestive system)::口、咽、肠,无肛门11 n n5 5、、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原肾管型排泄系统::uu原肾管原肾管( (protonephridiumprotonephridium) )::原始的排泄管,原始的排泄管,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的排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的排泄管uu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有排泄孔通体外扁形动物的原肾管是由有排泄孔通体外扁形动物的原肾管是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每一小分支的最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每一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

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uu主要功能:排除体内多于水分,兼有一定主要功能:排除体内多于水分,兼有一定的排泄作用的排泄作用12 n n6 6、、梯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比腔肠动物集中比腔肠动物集中uu一对脑神经节,若干纵神经及横神经构成;一对脑神经节,若干纵神经及横神经构成;uu感觉器官:眼点、耳突、平衡囊感觉器官:眼点、耳突、平衡囊 耳突: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耳突: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tangoreceptortangoreceptor)、)、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chemoreceptor))及趋流感受器及趋流感受器((rheoreceptorrheoreceptor)) 13 14 n n7 7、、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大多:大多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杂,异体交配、体内受精(意义?)异体交配、体内受精(意义?) 。

海产海产种类为间接发育,种类为间接发育,幼虫期为牟勒氏幼虫幼虫期为牟勒氏幼虫有些具无性生殖(横裂)和极强的再生能力些具无性生殖(横裂)和极强的再生能力15 16 三、扁形动物门的分纲三、扁形动物门的分纲 扁形动物分为扁形动物分为3个纲,即涡虫纲、吸虫纲、个纲,即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代表动物:代表动物: 涡虫纲涡虫纲 Turbellaria Turbellaria 三角涡虫三角涡虫 吸虫纲吸虫纲 Trematoda Trematoda 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血吸虫 绦虫纲绦虫纲 Cestoidea Cestoidea 猪带绦虫猪带绦虫17 三个纲的比较:三个纲的比较:涡虫纲涡虫纲涡虫纲涡虫纲 吸虫纲吸虫纲吸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绦虫纲绦虫纲绦虫纲习性习性习性习性自由生活自由生活自由生活自由生活寄生生活寄生生活寄生生活寄生生活高度寄生高度寄生高度寄生高度寄生消化道消化道消化道消化道复杂复杂复杂复杂简单简单简单简单无无无无杆状体杆状体杆状体杆状体有有有有无无无无无无无无吸盘吸盘吸盘吸盘无无无无有有有有有吸盘有吸盘有吸盘有吸盘 小钩小钩小钩小钩节片节片节片节片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有有有有代表动物代表动物代表动物代表动物三角涡虫三角涡虫三角涡虫三角涡虫肝片涡虫肝片涡虫肝片涡虫肝片涡虫猪(牛)带猪(牛)带猪(牛)带猪(牛)带绦虫绦虫绦虫绦虫18 第二节第二节 涡虫纲涡虫纲 Turbellaria一、代表动物一、代表动物——三角涡虫三角涡虫 Dugesia((一)生境:在淡水溪流的石块下爬行,以活一)生境:在淡水溪流的石块下爬行,以活的或死的小型水生动物(蠕虫、小甲壳类及的或死的小型水生动物(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昆虫的幼虫)为食物二)外部形态:身体柔软扁平似柳叶,多褐(二)外部形态:身体柔软扁平似柳叶,多褐色,腹面色浅,体长色,腹面色浅,体长1--2cm头端呈三角形,头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耳突(两侧各有一耳突(auricle),),故名头部背故名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面有两个黑色眼点(eyespot)口位于腹面口位于腹面近体后近体后1/3处,稍后有一生殖孔身处,稍后有一生殖孔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体腹面密生纤毛19 20 (三)内部结构(三)内部结构1. 体壁为皮肌囊(体壁为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n n表皮层(外胚层来源):为柱状上皮细胞和表皮层(外胚层来源):为柱状上皮细胞和纤毛柱状细胞,期间具杆状体(纤毛柱状细胞,期间具杆状体(rhabdoid)、)、腺细胞、感觉细胞等腺细胞、感觉细胞等n n基膜:非细胞结构,连结作用基膜:非细胞结构,连结作用n n肌肉层(中胚层来源):分化为肌肉层(中胚层来源):分化为 环肌层(环肌层(circular muscle)、)、斜肌层斜肌层((diagonalmuscle))及纵肌层(及纵肌层(longitudinal muscle))21 22 n n实质组织(实质组织(syncytium)):: 起源于中胚层,属结缔组织。

由大量实起源于中胚层,属结缔组织由大量实质细胞相互联结成网,网间充满液体及游离质细胞相互联结成网,网间充满液体及游离的变形细胞和成杆状体细胞实质组织填充的变形细胞和成杆状体细胞实质组织填充在皮肌囊和内脏器官之间,担任着体内营养在皮肌囊和内脏器官之间,担任着体内营养和代谢物质的储存、输送等功用,对动物的和代谢物质的储存、输送等功用,对动物的再生、组织损伤的修复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再生、组织损伤的修复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2.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涡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涡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pharynx))及肠等部分,没有肛门同时具三种消化及肠等部分,没有肛门同时具三种消化方式24 根据肠道构造的复杂与否,过去习根据肠道构造的复杂与否,过去习惯于把涡虫纲分为无肠目、单肠目、三惯于把涡虫纲分为无肠目、单肠目、三肠目、多肠目四个目,似乎多肠目是最肠目、多肠目四个目,似乎多肠目是最进化的种类但是近年来更多的人主张进化的种类但是近年来更多的人主张以生殖系统为主并结合消化道的结构进以生殖系统为主并结合消化道的结构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三肠目应是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三肠目应是最进化的类群,因为,三肠目的生殖系最进化的类群,因为,三肠目的生殖系统最复杂。

统最复杂25 3. 呼吸呼吸n n涡虫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通过体表直接进涡虫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通过体表直接进行气体交换淡水涡虫的氧消耗为每小时每行气体交换淡水涡虫的氧消耗为每小时每克体重是克体重是0.2--0.3ml扁平形的身体有利于扁平形的身体有利于增加体表面积从而便于气体在体内的扩散增加体表面积从而便于气体在体内的扩散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在单位体重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在单位体重内氧的消耗越高用多肠目做实验也说明体内氧的消耗越高用多肠目做实验也说明体积增加,二氧化碳的产量反而下降,说明体积增加,二氧化碳的产量反而下降,说明体积、表面积与氧的消耗相关,扁形动物一般积、表面积与氧的消耗相关,扁形动物一般在活动、再生、胞内消化及饥饿的后期阶段,在活动、再生、胞内消化及饥饿的后期阶段,氧的消耗量均有增加氧的消耗量均有增加 26 4. 排泄与渗透调节排泄与渗透调节n n排泄器官为原肾型(排泄器官为原肾型(protonephridium type))沿身体的两侧有外胚层起源的一对或数对排沿身体的两侧有外胚层起源的一对或数对排泄管(泄管(excretory canal),),通过许多分支互相通过许多分支互相连结构成网状,每个小分支的末端终止于焰连结构成网状,每个小分支的末端终止于焰细胞,焰细胞由帽状细胞(细胞,焰细胞由帽状细胞(cap cell))及管细及管细胞(胞(tubule cell))构成。

原肾的主要功能是调构成原肾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海产种类退化或不发达节体内水分平衡的,海产种类退化或不发达活体染料实验证明,染料颗粒从未进入焰细活体染料实验证明,染料颗粒从未进入焰细胞,因此代谢产物不通过焰细胞排出,而由胞,因此代谢产物不通过焰细胞排出,而由口或体表直接排出体外的口或体表直接排出体外的 27 28 原肾管的渗透调节原理(了解):原肾管的渗透调节原理(了解):原肾管的作用方式可能是靠焰细胞纤毛的原肾管的作用方式可能是靠焰细胞纤毛的打动,在管的末端产生负压,引起实质打动,在管的末端产生负压,引起实质中的液体经过管细胞上细胞膜的过滤作中的液体经过管细胞上细胞膜的过滤作用,用,Cl-及及K+等离子在管细胞处被重吸收,等离子在管细胞处被重吸收,产生低渗液体,经管细胞膜上小孔产生低渗液体,经管细胞膜上小孔——进入管细胞-原肾管进入管细胞-原肾管——排泄孔排泄孔——排排出体外而液体中的代谢产物经消化道出体外而液体中的代谢产物经消化道由口或经体表排出由口或经体表排出 29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n n为为梯型神经系统梯型神经系统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此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腹神经索之此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构成梯型。

间有横神经相连,构成梯型n n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觉细胞构成,只能辨别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觉细胞构成,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避强光),不能看物象;光线的明暗(避强光),不能看物象;n n耳突有许多感觉细胞,有味觉和嗅觉功能耳突有许多感觉细胞,有味觉和嗅觉功能30 6、生殖系统:、生殖系统:n n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雌雄同体,异体受精n n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前列腺、生殖腔储精囊、阴茎、前列腺、生殖腔n n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卵黄腺、阴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卵黄腺、阴道、受精囊道、受精囊n n发育:发育:淡水及陆地涡虫为直接发育淡水及陆地涡虫为直接发育海产种海产种类为螺旋卵裂类为螺旋卵裂 ,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经过牟勒幼虫经过牟勒幼虫期期31 7、可再生、可再生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再生有两种类型:再生有两种类型:●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再生。

中所发生的再生●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饥饿时,内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饥饿时,内部器官(如生殖系统)被吸收消耗,惟独神经部器官(如生殖系统)被吸收消耗,惟独神经系统不受影响,一旦有食物后,器官又可以重系统不受影响,一旦有食物后,器官又可以重生 无性生殖常以横二裂方式进行,还可嫁接无性生殖常以横二裂方式进行,还可嫁接 33 二、涡虫纲的分类二、涡虫纲的分类 近年来,更多的人主张以生殖系统为主并近年来,更多的人主张以生殖系统为主并结合消化道的结构进行分类,我们仍以传统结合消化道的结构进行分类,我们仍以传统的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可的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四个目:分为四个目: 无肠目:有简单的咽,无消化管无肠目:有简单的咽,无消化管 单肠目:简单的咽,一条具纤毛的肠单肠目:简单的咽,一条具纤毛的肠 三肠目:肠分三肠目:肠分3支,一前两后支,一前两后 多肠目:肠位于体中央向四周分出许多支多肠目:肠位于体中央向四周分出许多支 盲管。

盲管 34 总结:总结:涡虫纲的主要特征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多数自由生活,海产或淡水多数自由生活,海产或淡水2、体表具纤毛,表皮层中具杆状体体表具纤毛,表皮层中具杆状体3、消化道简单或发达消化道简单或发达4、原肾管简单或发达原肾管简单或发达5、神经系统和感官发达神经系统和感官发达6、有性生殖种类多为间接发育,幼虫为牟、有性生殖种类多为间接发育,幼虫为牟勒氏幼虫勒氏幼虫35 第三节 吸虫纲Trematoda1、代表动物、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36 37 n n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特点uu成虫寄生于终宿主(人、猫、狗)的肝胆管成虫寄生于终宿主(人、猫、狗)的肝胆管uu虫卵随胆汁虫卵随胆汁----粪便排出体外粪便排出体外uu虫卵下水后在第一中间宿主沼螺体内孵出毛虫卵下水后在第一中间宿主沼螺体内孵出毛蚴,经无性裂体生殖依次发育为胞蚴、雷蚴、蚴,经无性裂体生殖依次发育为胞蚴、雷蚴、 尾蚴主动侵染第二中间寄主鲤科鱼类,并发育尾蚴主动侵染第二中间寄主鲤科鱼类,并发育为囊蚴为囊蚴uu囊蚴是被动感染人的阶段囊蚴是被动感染人的阶段uu预防:不生食或半生食含肝吸虫囊蚴的鱼、预防:不生食或半生食含肝吸虫囊蚴的鱼、虾可预防感染。

虾可预防感染38 n n临床表现类型临床表现类型uu无症状带虫者无症状带虫者uu肝炎型(占肝炎型(占30%-40%))uu胃肠症状型(消化、吸收不良)胃肠症状型(消化、吸收不良)uu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uu胆汁淤滞型肝硬化胆汁淤滞型肝硬化uu类侏儒症类侏儒症uu诱发胰腺炎诱发胰腺炎uu肝吸虫病与肝癌肝吸虫病与肝癌39 n n流行概况流行概况uu全国除西北和内蒙全国除西北和内蒙7省区外,省区外,23个省区个省区流行流行uu河南河南71个县市有感染或流行个县市有感染或流行n n流行因素流行因素uu传染源:人及保虫宿主,传染源:人及保虫宿主,虫卵下水机虫卵下水机会会uu感染方式:饮食习惯(感染方式:饮食习惯(生食鱼虾生食鱼虾))40 吃生鱼片吃生鱼片41 南方一些地方的厕所南方一些地方的厕所42 2、吸虫纲重要的寄生虫、吸虫纲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n n雌雄异体,雄虫具抱雌沟,常雌、雄合抱雌雄异体,雄虫具抱雌沟,常雌、雄合抱n n具口吸盘和腹吸盘具口吸盘和腹吸盘43 44 45 2.1 引起的病症引起的病症 ●肝脾肿大,肝腹水肝脾肿大,肝腹水●成人丧失劳动力成人丧失劳动力●妇女不孕妇女不孕●儿童侏儒症儿童侏儒症●重症病人死亡重症病人死亡 46 2.2  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 ●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消灭钉螺消灭钉螺●做好粪便、水源管理做好粪便、水源管理●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47 n n3 3、吸虫、吸虫纲的特征:纲的特征:uu1 1、、寄生生活,体内或体外寄生。

寄生生活,体内或体外寄生uu2 2、、具附着器官(吸盘、小沟等)具附着器官(吸盘、小沟等)uu3 3、、消化系统简单,神经系统和感官退消化系统简单,神经系统和感官退化,化,呼吸由有氧呼吸到无氧呼吸呼吸由有氧呼吸到无氧呼吸uu4 4、、生殖系统发达,产卵量大生殖系统发达,产卵量大uu5 5、、具具合胞体层合胞体层:特殊的保护和吸收结:特殊的保护和吸收结构uu6、、生活史复杂,一般有生活史复杂,一般有1--3个中间寄个中间寄主,多具幼体生殖现象主,多具幼体生殖现象 49 第四节第四节 绦虫纲绦虫纲( (CestoideaCestoidea) )n n一一一一. . . . 猪带绦虫:形态结构,生活史猪带绦虫:形态结构,生活史猪带绦虫:形态结构,生活史猪带绦虫:形态结构,生活史n n形态结构:体长形态结构:体长形态结构:体长形态结构:体长2 2 2 2----4 4 4 4M M M M,,,,由由由由700700700700----1000100010001000个节片组成,个节片组成,个节片组成,个节片组成,身身身身体分三部分:体分三部分:体分三部分:体分三部分:uu头节头节头节头节: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uu颈部颈部颈部颈部:纤细不分节片,能不:纤细不分节片,能不:纤细不分节片,能不:纤细不分节片,能不 断分裂产生节片。

是绦断分裂产生节片是绦断分裂产生节片是绦断分裂产生节片是绦虫的虫的虫的虫的 生长区;生长区;生长区;生长区;uu节片节片节片节片: :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t t未成熟节片未成熟节片未成熟节片未成熟节片:::: 宽和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宽和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宽和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宽和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全全全全t t成熟节片成熟节片成熟节片成熟节片:::: 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泄管泄管泄管t t 妊娠节片妊娠节片妊娠节片妊娠节片:::: 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满卵的子宫满卵的子宫满卵的子宫满卵的子宫 n n生活史:受精卵(生活史:受精卵(3030万万/ /天)天)—— 六钩蚴六钩蚴 —— 猪囊尾蚴猪囊尾蚴 —— 成虫成虫((2525年)年) n n终末寄主:人的小肠内。

终末寄主:人的小肠内n n中间寄主:猪中间寄主:猪51 二、危害:二、危害: 成虫寿命最长达成虫寿命最长达25年以上,每天年以上,每天新增新增10余节片,同时脱落余节片,同时脱落0余片,每余片,每片含卵片含卵3—8万粒引起人消化不良、万粒引起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猪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部,引起循环、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部,引起循环、呼吸紊乱,呕吐、昏迷等;寄生在眼呼吸紊乱,呕吐、昏迷等;寄生在眼部影响视力至失明部影响视力至失明52 53 54 55 三、绦虫纲的主要类群三、绦虫纲的主要类群56 四、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四、绦虫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扁平带状,由多个节片构成身体呈扁平带状,由多个节片构成2、体前端有一头节,生有吸盘、小钩等构造体前端有一头节,生有吸盘、小钩等构造3、高度适应寄生生活,体表光滑,无杆状体;、高度适应寄生生活,体表光滑,无杆状体;神经感官退化;消化系统消失,厌氧呼吸神经感官退化;消化系统消失,厌氧呼吸4、体表为合胞体构造,通过体表来吸收宿主、体表为合胞体构造,通过体表来吸收宿主小肠的营养小肠的营养。

5、生殖系统高度发达,产卵量极大生殖系统高度发达,产卵量极大6、体内寄生,生活史复杂中间寄主、体内寄生,生活史复杂中间寄主1--2个 小结:小结:涡虫纲涡虫纲 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肌肉发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肌肉发达,神经感官发达达,神经感官发达吸虫纲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绦虫纲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58 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1 1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2 2寄主:寄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3 3中间寄主和终寄主:中间寄主和终寄主:幼虫和成虫分别寄幼虫和成虫分别寄生的寄主。

生的寄主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列相应的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宿主体内,简单而稳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宿主体内,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大部分退化,部分加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大部分退化,部分加强60 第六节 寄生虫与寄主1.寄生虫可夺取寄主营养,影响寄主生长2.对寄主的化学致病作用(代谢废物和毒素)3.对寄主的机械致病作用4.传播微生物,引发其它病症或并发症5.寄主对寄生虫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先天不感染性,因寄生虫对寄主的专一性造成 后天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对寄生虫的杀灭能力或排出能力,又称(带球免疫、获得性免疫)疫苗就是根据此原理生产的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n n1.减少传染源,治疗和处理染虫寄主减少传染源,治疗和处理染虫寄主n n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和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和病媒。

病媒n n3.保护易感人群,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保护易感人群,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防止被感染防止被感染62 第七节第七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n n1.关于扁形动物的起源,主要有关于扁形动物的起源,主要有2种学说:种学说:n nLang提出:认为扁形动物是提出:认为扁形动物是由爬行栉水母进由爬行栉水母进化而来化而来因为栉水母在水底爬行,丧失游泳机因为栉水母在水底爬行,丧失游泳机能,体形扁平,口在腹面中央等特征与涡虫纲能,体形扁平,口在腹面中央等特征与涡虫纲的多肠目极相似的多肠目极相似n nGraff提出:认为扁形动物的提出:认为扁形动物的祖先是浮浪幼虫祖先是浮浪幼虫样的样的,这象浮浪幼虫的祖先适应爬行生活后,,这象浮浪幼虫的祖先适应爬行生活后,体形扁平,神经系统移向前方,原口留在腹方,体形扁平,神经系统移向前方,原口留在腹方,而演变为涡虫纲中的无肠目而演变为涡虫纲中的无肠目 n n2.扁形动物中,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涡虫是最原始自由生活的涡虫是最原始的类群的类群吸虫纲是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吸虫纲是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而演变来的结果而演变来的n n3.关于绦虫的起源有关于绦虫的起源有2种看法:种看法: 认为是吸虫对寄生生活进一步适应的结果;认为是吸虫对寄生生活进一步适应的结果; 认为绦虫源于涡虫纲中的单肠目,因为单认为绦虫源于涡虫纲中的单肠目,因为单肠目中有借无性繁殖组成链状群体的现象,肠目中有借无性繁殖组成链状群体的现象,这和绦虫产生节片的能力可能有关。

因此,这和绦虫产生节片的能力可能有关因此,这一种看法比较可信这一种看法比较可信 65 几个重要的问题几个重要的问题:1.皮肌囊的概念及结构皮肌囊的概念及结构•肌肉与表皮(外胚层)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肌肉与表皮(外胚层)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为皮肤肌肉囊•受制于环境的不同,扁形动物皮肌囊的结构存在受制于环境的不同,扁形动物皮肌囊的结构存在着差异性但其共性为:均由三层构成即表皮着差异性但其共性为:均由三层构成即表皮/非细胞结构的基膜非细胞结构的基膜/肌肉层而不同性在于表皮的肌肉层而不同性在于表皮的结构2.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的分化 形成肌肉层;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形成肌肉层;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3.神经系统为何比腔肠动物进化?神经系统为何比腔肠动物进化? 出现了原始的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除神经索外,有了脑的形成;除神经索外,有了脑的形成;•既有神经细胞也有神经纤维;既有神经细胞也有神经纤维;•感觉器官的多样化与功能的复杂化感觉器官的多样化与功能的复杂化4.原肾型排泄系统及其结构原肾型排泄系统及其结构 排泄管(外胚层内陷形成)分布在身体两侧构排泄管(外胚层内陷形成)分布在身体两侧构成的系统。

成的系统 由帽状和管状细胞构成网状的结构由帽状和管状细胞构成网状的结构67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n n1、名词解释:两侧对称、实质组织、皮肌囊、寄生、中间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系统、牟勒氏幼体n n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n n3、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比较其特点n n4、为什么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n n5、扁形动物的特征(特别是体形、对称体制、胚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与腔肠动物相比有何不同?在进化上有何意义?n n6、如何防治寄生虫病?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