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艾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4MB
约32页
文档ID:592679388
艾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_第1页
1/32

灸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灸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宝安中心医院 中医康复科温钱杏 目录Ø 灸法概述Ø 灸法作用Ø 灸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Ø 灸法在妇产科应用中的常用穴位Ø 灸法的社会、经济效益 灸法概述—定义ß灸,灼烧的意思ß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ß《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ß灸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中均有疗效,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ß功效: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灸法的分类 如何操作灸法ß悬灸 ß隔姜灸 ß温针灸 ß艾灸盒 ß排烟装置 灸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ß月经不调月经不调:肝俞、肾俞、次髎、关元、归来、三阴交、太冲ß痛经痛经:气海、归来、命门、次髎、秩边、中都、地机、三阴交、水泉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膈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隐白、大敦 ß绝经期综合征绝经期综合征:肾俞、次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有良效ß不孕症不孕症:关元、子宫、胞户、命门、次髎、肾俞、三阴交、地机,长期施灸。

ß子宫脱垂子宫脱垂:百会、关元、气海俞、三阴交 ß乳房痛乳房痛:肩井、足三里、膻中、天宗ß乳汁不足乳汁不足:膻中、乳根、中脘、阳池、内关、少泽ß乳汁过多乳汁过多:足临泣、光明、肩井、天宗、脾俞 ß妊娠呕吐妊娠呕吐:膈俞、上脘、中脘、阳池、内关ß胎位不正胎位不正:产前一个月左右,艾灸至阴穴连续多次,每次30分钟,有奇效近20年来,国内已有数千例报道ß预防小产:隔盐灸脐心 ß习惯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关元、肝俞、脾俞、命门,提前施灸,超过前次流产期ß临产宫缩异常痛临产宫缩异常痛:肾俞、次髎、阴陵泉、公孙ß难产(滞产)难产(滞产):合谷、支沟、三阴交、至阴ß胎盘滞留胎盘滞留:气海、合谷、三阴交 ß胎死腹中:胎死腹中:合谷、三阴交(针)、至阴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血海、大敦ß白带多:白带多:气海俞、次髎、大巨、关元、中机、地级、三阴交ß宫颈癌宫颈癌::大椎、肾俞、次髎、关元、归来、筑宾、三阴交,要长期直接施灸 ß盆腔炎盆腔炎: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ß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ß宫颈炎宫颈炎: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灸法在妇科应用中的常用穴位ß子子宫穴宫穴         【取穴】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主治】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ß归来穴归来穴ß        【取穴】归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穴位解剖】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ß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ß至阴穴 ß        【取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ß  【穴位解剖】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ß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ß 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ß三阴交 ß        【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ß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母(足旁)长屈肌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ß关元交 ß 【取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ß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ß足三里 ß        【取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ß  【穴位解剖】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ß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

《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寿,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预防衰老 艾灸的社会、经济效益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已越来越高,健康消费已由原来只是注重“有病治病”的阶段,发展到了开始注重“无病防病”的阶段ß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抗生素在解除人类病症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核心的绿色疗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ß由此可见,灸法治病在国内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