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92637343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语文陕西专用陕西专用(三)核舟记(三)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

2、、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二、重点句子翻译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子观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中峨冠

3、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就是苏东坡。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4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左臂挂着一串佛珠,靠在左膝上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三、问题探究1从本文来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物情态毕备。2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

4、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四、文章中心本文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核舟的整体和各个部位,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技艺,热情讴歌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B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A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同。(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种。4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言之有理即可。要点: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用心去做都能成为行家、高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