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梁的内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2616857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梁的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4章梁的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4章梁的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章梁的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4章梁的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梁的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梁的内力(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内力方程内力方程 内力图内力图 第第第第4 4章章章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4-3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用叠加法作弯矩图41 杆件的杆件的内力内力 截面法截面法 41 41 41 41 杆件的杆件的杆件的杆件的内力内力内力内力 截面法截面法截面法截面法FFF F拉伸拉伸压缩压缩 I I 杆件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将发生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将发生轴向拉伸或压缩。 一、拉压杆的内力一、拉压杆的内力轴力轴力FFFFN 拉压杆横截面的内力沿杆的轴线,故称为拉压杆横截面的内力沿杆的轴线,故称为轴力轴力轴力轴力。轴力以拉为正,以压为负轴力

2、以拉为正,以压为负轴力以拉为正,以压为负轴力以拉为正,以压为负。II 扭转的概念扭转的概念 直杆在外力偶作用下,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直杆在外力偶作用下,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垂直,则杆件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垂直,则杆件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ABOmmOBA扭转扭转: 扭转角扭转角扭转角扭转角(两端面相对转过的角度)(两端面相对转过的角度) 剪切角剪切角剪切角剪切角,剪切角也称,剪切角也称切应变切应变切应变切应变。扭转的内力扭转的内力扭矩扭矩mmmTx一、扭矩一、扭矩 圆杆扭转横截面的内力合成圆杆扭转横截面的内力合成结果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的力偶结果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的力偶矩称为截面的

3、矩称为截面的扭矩扭矩扭矩扭矩,用,用T T 表示之。表示之。 扭矩的正负号按扭矩的正负号按右手螺旋法右手螺旋法右手螺旋法右手螺旋法则则则则来确定,即右手握住杆的轴线,来确定,即右手握住杆的轴线,卷曲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若拇卷曲四指表示扭矩的转向,若拇指沿截面外法线指向,扭矩为正,指沿截面外法线指向,扭矩为正,反之为负。反之为负。mTx扭矩的大小由平衡方程求得。扭矩的大小由平衡方程求得。 III 弯曲的概念弯曲的概念 1. 弯曲弯曲: 杆受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矩矢的作用时杆受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矩矢的作用时,轴线变成了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轴线变成了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2. 梁梁:

4、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通常称为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通常称为梁。3. 工程实例工程实例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MF1F2q二、平面弯曲二、平面弯曲 杆件具有纵向对称面,荷载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梁弯杆件具有纵向对称面,荷载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梁弯曲后轴线弯成一条平面曲线,称为曲后轴线弯成一条平面曲线,称为平面弯曲平面弯曲平面弯曲平面弯曲。在后几章中,。在后几章中,将主要研究平面弯曲的内力,应力及变形等。将主要研究平面弯曲的内力,应力及变形等。三、简单静定梁三、简单静定梁悬臂梁悬臂梁简支梁简支梁外伸梁外伸梁梁的内力梁的内力-剪力和弯剪力和弯矩矩FABalFABFAxFAyFB 荷载和支座反力皆属外力

5、,下面研究横截面的内力。荷载和支座反力皆属外力,下面研究横截面的内力。PABal 将梁从将梁从位置截开,取左侧。位置截开,取左侧。xAFAyFsMx 因内力必须与外力平衡,故内力简化结果为一力和一力因内力必须与外力平衡,故内力简化结果为一力和一力偶。该力与截面平行,称为截面的偶。该力与截面平行,称为截面的剪力剪力剪力剪力,用,用Fs 表示之;该力表示之;该力偶的力偶矩称为截面的偶的力偶矩称为截面的弯矩弯矩弯矩弯矩,用,用M 表示之。表示之。 剪力正负的规定:剪力正负的规定:使微段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使微段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正,反之为负; 弯矩正负的规定:弯矩正负的规定:

6、使微段下面受拉、上面受压变形的使微段下面受拉、上面受压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FsFs FsFs MMMM剪力正负的规定剪力正负的规定弯矩正负的规定弯矩正负的规定 内力通过平衡方程计算。内力通过平衡方程计算。AFAyFsMx 计算梁内力的步骤:计算梁内力的步骤: 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 将梁在要求内力的部位截开,选简单一側作研究对象;将梁在要求内力的部位截开,选简单一側作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截面的剪力、弯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画;画受力图,截面的剪力、弯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画; 列平衡方程列平衡方程 Fx= 0,求剪力,

7、求剪力FS ; m= 0,求,求弯矩。弯矩。 扭矩图的画法步骤:扭矩图的画法步骤: 画一条与杆的轴线平行且与杆等长的直线作基线;画一条与杆的轴线平行且与杆等长的直线作基线; 将杆分段,凡集中力偶作用点处均应取作分段点;将杆分段,凡集中力偶作用点处均应取作分段点; 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方程求出每段杆的扭矩;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方程求出每段杆的扭矩;画受画受力图时,截面的扭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来画力图时,截面的扭矩一定要按正的规定来画。 按大小比例和正负号,将各段杆的扭矩画在基线两按大小比例和正负号,将各段杆的扭矩画在基线两侧,并在图上表出数值和正负号。侧,并在图上表出数值和正负号。 二、轴力图二、轴力

8、图 一般情况,拉压杆各截面的的轴力是不同的,表示拉压一般情况,拉压杆各截面的的轴力是不同的,表示拉压杆各截面的的轴力的图象称为杆各截面的的轴力的图象称为轴力图轴力图轴力图轴力图。 轴力图的画法步骤如下:轴力图的画法步骤如下: 画一条与杆的轴线平行且与杆等长的直线作基线;画一条与杆的轴线平行且与杆等长的直线作基线; 将杆分段,凡集中力作用点处均应取作分段点;将杆分段,凡集中力作用点处均应取作分段点; 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方程求出每段杆的轴力;画受力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方程求出每段杆的轴力;画受力图时,截面轴力一定按正的规定来画。图时,截面轴力一定按正的规定来画。 按大小比例和正负号,将各段杆的轴力画

9、在基线两侧,按大小比例和正负号,将各段杆的轴力画在基线两侧,并在图上表出数值和正负号。并在图上表出数值和正负号。例例1 画图示杆的轴力图。画图示杆的轴力图。 轴力图轴力图FN1FN2FN3第一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三段: 例例2 长为长为l ,重为,重为W 的均质杆,上端固定,下端受一轴向拉的均质杆,上端固定,下端受一轴向拉力力P 作用,画该杆的轴力图。作用,画该杆的轴力图。lPxPFN 轴力图轴力图PP+W 例例3 画图示杆的轴力图。画图示杆的轴力图。ABCD 轴力图轴力图轴力图轴力图42.1 梁的剪力和弯矩梁的剪力和弯矩FABalFABFAxFAyFB 荷载和支座反力皆属外力,下

10、面研究横截面的内力。荷载和支座反力皆属外力,下面研究横截面的内力。PABal 将梁从将梁从位置截开,取左侧。位置截开,取左侧。xAFAyFsMx 因内力必须与外力平衡,故内力简化结果为一力和一力因内力必须与外力平衡,故内力简化结果为一力和一力偶。该力与截面平行,称为截面的偶。该力与截面平行,称为截面的剪力剪力剪力剪力,用,用Fs 表示之;该力表示之;该力偶的力偶矩称为截面的偶的力偶矩称为截面的弯矩弯矩弯矩弯矩,用,用M 表示之。表示之。 剪力正负的规定:剪力正负的规定:使微段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使微段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正,反之为负;口诀:正剪力口诀:正剪力-左上右下左上

11、右下 弯矩正负的规定:弯矩正负的规定:使微段下面受拉、上面受压变形的使微段下面受拉、上面受压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弯矩为正,反之为负。口诀:正弯矩口诀:正弯矩-左顺右逆左顺右逆 FsFs FsFs MMMM剪力正负的规定剪力正负的规定弯矩正负的规定弯矩正负的规定 内力通过平衡方程计算。内力通过平衡方程计算。AFAyFsMx 计算梁内力的步骤:计算梁内力的步骤: 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 将梁在要求内力的部位截开,选简单一側作研究对象;将梁在要求内力的部位截开,选简单一側作研究对象; 内力计算公式:左侧分析:内力计算公式:左侧分析: FS

12、=()()- ( );); M =()()- ( ) 右侧分析:右侧分析: FS =( )- ( );); M =()()- ( ) 或按照截面法或按照截面法 列平衡方程列平衡方程 Fx= 0,求剪力,求剪力FS ; m= 0,求求弯矩。弯矩。例例1 求图示梁求图示梁1、2、3、4截面的内力。截面的内力。ABCD2m2m2mF=12kNq=2kN/m11223344解解:取整体,取整体,FAFB11截面截面FA11Fs1M1A 由由1 1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结论:杆端无力偶作用,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结论:杆端无力偶作用,紧挨杆端截面的弯矩紧挨杆端截面的弯矩M=0。CP=12kN22截面截面FA2

13、2Fs2M2AFA33Fs3M3A33截面截面ABD2m2m2mF=12kNq=2kN/m11223344FAFBD2233PFs3M3Fs2M2 由由2、3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 集中力(包括支座反力)两侧截面的的弯矩相等;集中力(包括支座反力)两侧截面的的弯矩相等; 集中力(包括支座反力)作用截面的的剪力发生突变,集中力(包括支座反力)作用截面的的剪力发生突变,其值等于集中力(集中力以向上为正)。其值等于集中力(集中力以向上为正)。ABD2m2m2mF=12kNq=2kN/m11223344FAFBC44M4Fs444 截面截面 由由44 截面的内力计算

14、可得如下结论: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 自由端无集中力作用,端截面剪力等于零:自由端无集中力作用,端截面剪力等于零:F=0 ; 自由端无集中力偶作用,端截面弯矩等于零:自由端无集中力偶作用,端截面弯矩等于零:M=0 。ABD2m2m2mF=12kNq=2kN/m11223344FAFB例例2 求图示梁求图示梁1、2、3 截面的内力。截面的内力。ABC2m2m112233FAFBm1=2kN.mm2=14kN.m解解:取整体,取整体,11截面截面FA11Fs1AM1m1FA22Fs2M2A33Fs3M3Bm122截面截面33截面截面FBABC2m2m112233FAFBm1=2kN.mm2=

15、14kN.m 由由2、3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 集中力偶作用截面的的剪力相等;集中力偶作用截面的的剪力相等; 集中力偶作用截面的的弯矩发生突变,其值等于集中集中力偶作用截面的的弯矩发生突变,其值等于集中力偶矩(集中力偶矩以顺时针转为正)。力偶矩(集中力偶矩以顺时针转为正)。C2233Fs3M3FS2M2m2ABC2m2m112233FAFBm1=2kN.mm2=14kN.m例例3 求图示梁求图示梁1、2、3 截面的内力。截面的内力。ABC2m1mm=12kN.mq=6kN/m3311 2FAFB23m解:取整体解:取整体11截面截面FA11Fs1M1ABFA

16、22Fs2M2Am22截面截面33Fs3M3FBq33截面截面BABC2m1mm=12kN.mq=6kN/m3311 2FAFB23m42.2 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qxql-xlFs(x)M(x)图示梁任一截面的内力。图示梁任一截面的内力。 截面剪力是截面坐标的函数,称截面剪力是截面坐标的函数,称为为剪力方程剪力方程剪力方程剪力方程。 截面弯矩也是截面坐标的函数,称为截面弯矩也是截面坐标的函数,称为弯矩方程弯矩方程弯矩方程弯矩方程。qxl 剪力方程剪力方程 的的函数图象称为函数图象称为剪力图剪力图剪力图剪力图。正的剪力画。正的剪力画在基线上侧,负的画在下侧。在基线上侧,负的画在下侧。

17、剪力图剪力图qlxFs 弯矩方程弯矩方程 的函数图象称为的函数图象称为弯矩图弯矩图弯矩图弯矩图。按工程按工程按工程按工程规定弯矩图画在杆的受拉一侧,规定弯矩图画在杆的受拉一侧,规定弯矩图画在杆的受拉一侧,规定弯矩图画在杆的受拉一侧,因此正的弯矩画在基线下侧,负因此正的弯矩画在基线下侧,负因此正的弯矩画在基线下侧,负因此正的弯矩画在基线下侧,负的画在上侧。的画在上侧。的画在上侧。的画在上侧。 xMql2/2 弯矩图弯矩图补充补充 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间的关系ABdxxq(x)M(x)+d M(x)Fs(x)+d Fs(x)Fs(x)M(x)dxo 取微段取微段dx ,

18、受力如图,受力如图。ABdxx略去高阶微量得略去高阶微量得:q(x)M(x)+d M(x)Fs(x)+d Fs(x)Fs(x)dxo 当当q = 0 ,Fs =常数,常数, Fs 图为平直线;图为平直线; M 为一次函数,为一次函数,M 图为斜直线;图为斜直线; 当当q =常数常数 , Fs为一次函数,为一次函数, Fs 图为斜直线;图为斜直线; M 为二次函数,为二次函数,M 图为抛物线;图为抛物线; 当当M 图为抛物线时,画图为抛物线时,画M 图需确定抛物线顶点的位置图需确定抛物线顶点的位置和顶点的弯矩值。和顶点的弯矩值。由:由: 可知可知弯矩抛物线顶点对应于剪力图等于零的位置弯矩抛物线顶

19、点对应于剪力图等于零的位置。 根据根据M、Fs与与q之间的关系,可不必列剪力方程和弯矩之间的关系,可不必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即可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方程,即可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根据根据M、 Fs与与q之间的关系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如下:之间的关系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如下: 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 将梁分段:凡是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点将梁分段:凡是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点 ,分布荷载,分布荷载两端,支座处都应取作分段点;两端,支座处都应取作分段点; 用公式法或截面法求出每段梁两端截面的剪力和弯矩用公式法或截面法求出每段梁两端截面的剪力

20、和弯矩 ,由由M =ql2/8确定弯矩抛物线中点所对应截面的弯矩值;确定弯矩抛物线中点所对应截面的弯矩值; 用直线,均布荷载下弯矩图用抛物线将各截面剪力、用直线,均布荷载下弯矩图用抛物线将各截面剪力、弯矩弯矩 连起来。并在图上标出正负号,各控制截面的剪力值和连起来。并在图上标出正负号,各控制截面的剪力值和弯矩值。弯矩值。例例4 画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画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AC2mm=12kN.mq=6kN/m4422 3FAFB34m11解:取整体解:取整体Fs图图M图图FsM1234=00BAC2mm=12kN.mq=6kN/m4422 3FA=6kNFB=18kN34m11Fs图图

21、M图图FsM12345=00FA22Fs2M2A66612BFs图图M图图FsM1234=0066-1812FA33Fs3M3Am24B44M4Fs4FB6FB=18kNAC2mm=12kN.mq=6kN/m4422 3FA=6kN34m11BAC2mm=12kN.mq=6kN/m4422 3FA=6kNFB=18kN34m11Fs图图M图图FsM12345=0066-181224B66kN18kN 3m5555Fs5M5FBq02712kN.m24kN.m27kN.mB例例5 画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画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AC2mF=6kNq=3kN/m6622 3FAFB32m11解

22、:取整体解:取整体Fs图图M图图FsM12345=002mB44 55D6=AC2mP=6kNq=3kN/m6622 3FA=5kNFB=7kN32m11Fs图图M图图Fs M12345=002mB44 55D6=5-75FA33Fs3M3AP-1-1-11010 5kN1kN7kN 10kN.mAC2mP=6kNq=3kN/m6622 3FA=5kNFB=7kN32m11Fs 图图M图图FsM12345=002mB44 55D6=5-75RA44Fs 4M4AP-1-1-11010 5kN1kN7kN 10kN.m8kN.m88例例6 画图示梁的内力图。画图示梁的内力图。ABC4m2mP=4

23、kNq=2kN/m11223344解:解:取整体,取整体,FBmAFs图图M图图Fs M1234=00844ABC4m2mP=4kNq=2kN/m11223344FB=12kNFs图图M图图Fs M1234=00844mA=8kN.mP=4kN22FBFs2M2-8-8-8 4kN8kN 8kN.m8kN.mCB例例7 画图示梁的内力图。画图示梁的内力图。ABCD3m4m2mF=3kNq=1kN/m11223366解:解:取整体,取整体,FAFC4455m=6kN.mFs图图M图图(kN)(kN.m)ABCD3m4m2mP=3kNq=1kN/m11223366FA=2.5kNFC =6.5kN

24、4455m=6kN.mFs 图图M图图(kN)(kN.m)2.533.5 ABCD3m4m2mP=3kNq=1kN/m11223366FA=2.5kNFC =6.5kN4455m=6kN.mFs图图M图图(kN)(kN.m)2.533.5 FA33Fs3M3Amq94ABCD3m4m2mP=3kNq=1kN/m11223366FA=2.5kNFC =6.5kN4455m=6kN.mFs图图M图图(kN)(kN.m)2.533.5 FA22Fs2M7Aq9422.5mFA77Fs7Aq773.125M2 83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qmABlmABlqABl=+FA=m/lFB=m

25、/l FA=ql/2FB=ql/2Fs图图M图图 m/lm ql/2ql/2ql2/8m/l+ ql/2m/l- ql/2 mql2/8=+= MmaxPmABl/2mABAB=+FA=m/lFB=m/l RA=P/2FB=P/2Fs图图M图图 m/lmP/2P/2Pl/4m/l+ P/2m/l- P/2 mPl/4=+=l/2l/2l/2l/2l/2P 应用叠加原理画弯矩图常用的两种情况:应用叠加原理画弯矩图常用的两种情况:l/2l/2ABMAMBPl/2l/2ABMAMBqPl/4 MAMBMBMA ql2/8M图图(b)M图图(a) AB段梁中间作用一集中力段梁中间作用一集中力P ,两端

26、弯矩为,两端弯矩为MA、MB,该段梁的弯矩图如图(该段梁的弯矩图如图(a)所示;)所示; AB段梁作用于均布荷载段梁作用于均布荷载 ,两端弯矩为,两端弯矩为MA、MB,该,该段梁的弯矩图如图(段梁的弯矩图如图(b)所示。)所示。例例8 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q=2kN/mAP=4kN6m2m11223344BCM 图图解:解:将梁分为将梁分为AB ,BC两段。两段。8kN.m9kN.m 不必求支座反力。不必求支座反力。例例9 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q=2kN/mAP=4kN4m2m11223344CBM 图图2m8kN.m解:解:将梁分为将梁分为AC ,BC两段。两段。先求支座反力。先求支座反力。FAFB例例10 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q=2kN/mAP=4kN4m2m11223344CBM 图图16kN.m4kN.m2m8kN.m4kN.m8kN.mFA=6kNFB=6kN 例例11 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用叠加法画图示梁的弯矩图。3kN10kN2kN/m11223344 5566ABCD2m2m2m2mM 图图解:解:将梁分为将梁分为AB、BC、CD三段。三段。不必求支座反力。不必求支座反力。 6kN.m4kN.m10kN.m1kN.m5kN.m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