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92571686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8.中国部分—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建设(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第八讲第八讲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内容框架内容框架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明朝中叶,倭寇猖獗,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沿海大肆劫夺,明政府于嘉靖二年(1523年)封闭了通商口岸; 中国的

2、封建社会发展到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末年便日趋腐败,贪污成风,财政支绌,军备废弛,国力下降; 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成长,并不断向外掠夺;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840年,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妥协,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自此,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洞开; 1845年,英驻上海领事和清政府议定,将黄浦江边一块地段划为英国人的租借居留地,开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占有“租借”之先河; 随后中国出现一大批半殖民化、殖民化的城市

3、;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同意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地并允许日本人在中国设厂,则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而且免纳海关进口税; 马关条约掀起了割地狂潮和投资竞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签订辛丑条约,此时中国已在各帝国主义掌控之下;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由外国独占的城市,如青岛、大连、哈尔滨等; 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4、(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911年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封建军阀代替了清王朝; 封建军阀、失意政客、封建大地主等纷纷向租借集中,造成租借的畸形繁荣;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帝国主义国家疲于战争,在最初的几年中国民族资本有较快的发展,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为主,如无锡开设纺织、面粉、丝绸等厂; 1920s前后,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

5、,范围更加扩大,但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如青岛建立了纱厂、面粉厂、火柴厂等;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建立了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心在南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全东北,企图把东北作为侵略全中国的基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不少城市受到破坏;国民党政府向内地撤退,沿海大批工厂内迁,这一暂时的刺激因素使西南、西北等地得以发展; 抗战其间,中国的城市建设

6、几乎陷于停滞;2009.6ECO-CITY8.1 8.1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1840-19491840-1949)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内城市建设很少,有些仅做过规划; 解放区内一些解放较早的城市,自力更生,进行了初步的城市建设; 1949年全国全面解放,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城市建设方针,开始了城市的恢复建设;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主要包括如下三类城市: 1)由外国列

7、强直接控制的城市(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2)一国或多国占有的“租界”城市; 3)由条约规定而不是自由开放的商埠城市(约开埠城市);8.2.1 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1 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1)由外国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 割让地:香港、澳门、九龙、台湾; 租借地:九龙“新界”、青岛、威海、旅顺及大连、湛江; 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城市: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等,奉天、长春、营口、安东;

8、 占领地:云南勐乌、乌得、东北全境的所有城市; 表现出来的特点(由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城市多半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列强占领以后被选定发展起来的; 城市一般都是按它们的侵略意图通过规划进行建设,显得较有条理,其布置手法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1 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2)租界城市 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

9、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我国租界城市最早出现在上海。 典型的租界城市: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厦门、福州、杭州、苏州、镇江、九江、沙市,共计12个。 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类城市原来都是中国较大工商业中心,经帝国主义侵占和经营后,一方面使城市人口规模急剧膨胀; 另一方面使旧城区和新辟的租界区之间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同时各租界区之间也均森严壁垒,道路与管线互不联系,房屋建筑形式和风格互不统一,整个城市形态极不协调;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1 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

10、的城市 3)约开商埠城市 沿海、沿江地区的口岸城市悉数开放,如福州、宁波、烟台、南京、芜湖、沙市、重庆等; 英法沙俄还强迫清政府开放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广大内陆和边疆地区的陆埠; 日本1905年日俄战争后,强迫增开东北16座城市; 表现的特点: 约开商埠城市虽然使我国经济与世界商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口岸源源不断地抽走了大量的资源; 在城市建设方面,往往是在城市近水路交通方便处形成畸形的繁荣的商业街区,出现了港口、码头、车站、仓库等基础设施;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

11、划史8.2.2 随着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1)近代工业城市的出现 我国近代工业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和发展工业。从1865至1895年,先后开办了二十多个军事工厂,同时也带动了冶铁、纺织、造船铁路等诸多民用企业地发展(官办);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允许外国人在国内开厂,那么也就不能禁止中国人办厂,此后的一战让各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所以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奠定了抗战前中国工业城市的分布格局; 如南方上海、广州、武汉三大工业中心;在长三角典型的民族工业城市无锡、南通;北方沿海的天津、青岛工业中心;东北的大连、沈阳;内陆的

12、济南、长沙、郑州、石家庄等;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2 随着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2)近代矿业市镇的出现 自1860s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以来,对煤、铁、铜、铅、锡等金属、非金属的需求增加,西方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些列出卖矿山开采权的条约和“矿务”合同,促进了一些矿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 唐山开平,河北临城、峰峰、井陉,河南焦作,山西阳泉、大同、晋城,山东枣庄,江西萍乡,东北抚顺、本溪等地煤矿业发达; 云南个旧锡矿发达,东北辽阳、鞍山、本溪等地铁矿业发达等;2009.

13、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3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 自1876年第一条铁路(沪淞铁路)建设,到1913年第一条公路(长(沙)湘(潭)公路)建设,为我国近代陆路交通的开端; 铁路枢纽城市兴起郑州、石家庄、徐州、蚌埠、沈阳、哈尔滨等; 铁路通过城市兴起北京、天津、济南、南京、南昌、汉口等; 原有的水运交通城市逐渐衰落,主要是由于铁路的建设改变了区域原有交通线路货运的流量和流向如大运河沿线的扬州、淮阴等; 我国公路的建设较晚,同时由于公路运力、运量较小,故对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影响相

14、对较小,主要是对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产生了促进作用,如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四川广元等;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4 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 1)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至抗战前,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5个:上海(370万)、北平(157万)、天津(123万)、广州(116万)、南京(101万); 除此以外,汉口、杭州、沈阳、青岛、香港均是当时的大城市; 上海, 1843年开埠前夕人口20万,至1852年,人口54.5万,1908年100万,1928年280万,1933年34

15、0万,1949年达545.5万人; 天津,1840年人口20万,1860年开埠前夕达30万,1900年60万,1920年达85万,1936年达120万,建国前达190万人; 青岛,原为小渔村,1899年被德国租借,至1914年日本占领时,人口16.5万,1922年增至29万,1937年达53万,1949年达60万人;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4 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 2)小城镇普遍发展 近代小城镇普遍发展的原因: 1)近代工业、矿业和交通的发展,在铁路起讫地、交汇处及

16、采矿点和工业布点地方形成了一批小城市(镇); 2)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下,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产,一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必需依赖市场,因而在农村和城市周围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小城镇,以此为立脚地进行谋生;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5 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 1)东北城市集聚区形成 我国地域经济开发最迟、城市兴起最晚的地区; 从19世纪末,俄、日、英等帝国势力先后侵入,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纷纷形成; 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间,一个以辽中沈阳(包括抚顺、鞍山、本溪

17、等)为核心,哈大铁路为纵轴,滨绥铁路和沿海港口城市为两翼,重工业为主体,建有部分轻工业的东北城市密集区基本形成;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5 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 2)沿海城市带兴起 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城市绵延带: 东北辽中南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城市群; 华北以京津唐为中心的城市群; 山东半岛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中心,包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绍在内的城市群; 东南沿海包括温州、福州、漳州、厦门、泉州的沿海城市带

18、; 广东沿海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城市群区;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5 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 3)沿江城市轴线的进一步发展 长江沿线的上海、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砂石、宜昌、万县、重庆等12个先后都是约开商埠的城市; 随着各种洋货的输入,粮食、棉花、蚕丝、茶叶、木材、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和输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建立和方便的交通条件,都在促使沿线城市的发展; 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

19、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6 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 1)工业区和交通站场出现 我国原有的工业大多是手工业,多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随着机器的使用,生产规模的扩大,故而形成了大片工业区; 与此同时,新式交通的使用,在很多城市出现一系列为近代交通服务的设施和集中地段;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6 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 2)公共设施内容增多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在许多城市内出现了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

20、化娱乐、金融、行政办公、餐饮、体育卫生、邮电、大会堂、博物馆等公共建筑;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6 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 3)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 由于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市政公用设施先后在各通商口岸城市陆续修建设置起来; 如:自来水、煤气、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电报、电车、公共汽车等;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6 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

21、化 4)资本主义商业街区和新的市中心的出现 适应帝国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商品流通和销售需要的央行、商场、银行和各种服务性建筑纷纷在各通商口岸城市出现; 这些街道和新的市中心区大多建在新城区,如天津的解放北路金融街、劝业场,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北京的王府井、前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7 城市空间结构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地域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和变化位移。 何谓开放型: 近代由

22、于工业、交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得生产者和生产场所在空间上发生了分离,改变了过去那种生产、生活空间合一的状况; 近代铁路、公路的出现,使得城市出现了新的多向延伸发展轴; 不少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在原有的方格网上增加了放射形道路,使城市更具有向外放射发展的可能; 近代随着工业、仓储、交通等发展,过去延续几千年的、具有封闭意义的城墙陆续被拆除,改建为城市道路或环城马路;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7 城市空间结构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

23、特征 何谓“多区拼贴” : 老城区及关厢区 老城区及关厢区是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原有核心,但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式的商业街区和洋式店面; 商埠区或租界区 这是在殖民势力侵占下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建成区,常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或城关要道附近;空间上多具有明显的商业中心、娱乐服务区、高级住宅区和港埠工业区等,一般建筑质量较高,市政设施齐全,布局上自成一体; 自发形成的工业、居住混合区 在近代资本主义和商埠区(租界区)的深刻影响与刺激下,由近代民族资本带动起来,一般产生于在老城区或商埠区(租界区)的周边; 有规划的新市区 这是地方市政当局有计划开辟的新的城市地域,多具

24、有近代城市规划的色彩,路网设计较为规范,功能分区明确,新的行政、商业、住宅和工业区配置有序,基本体现了近代城市发展在空间结构上的诸项要求;2009.6ECO-CITY8.2 8.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2.8 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中国城市型行政区产生于清末,其主要促成因素有: 近代随着封建型城市向资本型城市的转化,城市已逐渐成为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与乡村的差距日益加大;城市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必然带来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租界内成立具有政府性质的市

25、政管理机构,在市政管理上具有先进性; 清末,严重的存亡危机迫使清政府进行包括城市和城镇建制在内的一些列改革; 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州、县治所在地的城厢地方称为“城”,其余地方人口满5万的称为“镇”。城和镇都可以与府、州、县等地域型行政区一样,单独设立自治机构。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这类城市原来都是中国较大的工商业及交通中心,经帝国主义侵占和经营后,人口急剧膨胀,城市迅速畸形发展; 这类城市有上海、天津、汉口;2009.6E

26、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天津自金朝时(12世纪),已有“直沽”名称,三岔河口附近地势高,最先形成居民点; 元建都北京后,天津成为南粮北运的转运点,三岔口附近形成诸多市肆、仓库,时称海津镇; 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至清中叶,人口约达20万; 旧城位于海河西岸,面积约1.8平方公里,城墙呈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周围设四门,城外南市、北关是商业、手工业、娱乐业集中地段,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城市; 1860年北京条约后,天津开始出现租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

27、天津进一步沦为八国租界的集中地;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从1860至1902年,八国列强相继在天津设立租界,纷纷在沿河建设仓库、码头,控制着海河的航运; 同时,各国列强均在各自租界内建设官邸、银行、兵营、公园等;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清末,中国地区主要的商业区集中在南市大街和北部的估衣街; 八国联军入侵后,天

28、津旧城墙按帝国主义的意图被迫拆除,改建为环城马路;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推行清政府“新政”对天津进行了一些市政建设: 废弃东站,迁至1903年建成的北站,成为津浦铁路和京奉铁路的总站; 开辟大经路(今中山路)直抵北站,开辟若干与之垂直横街; 在大经路新区建设北洋铁工厂、北洋法学堂等; 1905建设金汤桥等;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

29、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环绕旧城四周,东部和北部发展较快,南马路次之,西马路最差,而旧城区内部被束缚,几乎没有变化;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从北洋军阀至抗战期间,天津设立特别市,但由于军阀混战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几乎没有什么建设,仅少数高等学校有些扩建;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1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从整个城市

30、的空间结构来看,由于各租界建设自成一体,必然导致道路系统紊乱,缺乏有机联系,城市无统一中心,功能布局及结构比较混乱;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这类城市多半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大多十分优越,在列强占领后被选定并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帝国主义有明显的侵略意图,所以城市大都通过殖民者规划后进行建设,建设比较有条理,其布置手法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作为各国的“租借地”,这类城市大多具有被占领的“唯一性

31、”; 由外国列强独占并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青岛、大连、广州湾、香港、台湾等一些城市;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东口,原为一荒僻的渔村; 明代中叶为防倭寇,在其东设浮山防御千户所;清代在此设粮仓及税卡; 鸦片战争后,于1891年设总镇衙门,派兵驻守; 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强占青岛,并于次年签订中德租借条约,租青岛99年; 德国占领时期着重军事设施的建设,如炮台、栈桥、灯塔、军港等,并分别于1900年和1910年制定规划;

32、1905年,胶济铁路通车,在铁路沿线开矿,城市逐步沿铁路发展;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在青岛北部开办工厂,人口增加迅速; 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接手,至抗战前,中国官僚势力积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占领青岛,制定特别市和母市计划;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接管,将其转变为美军的海军基地;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近代青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轫与初建(1891-1914年) 1891年6月14日,光绪皇帝下旨批示青岛

33、正式作为国家级要塞并在胶州湾设防,翌年秋,清廷派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领约2000名士兵进驻胶州湾口东侧青岛村一带,正式开始胶州湾防务建设,此即成为青岛的建置之始; 至1897年,这一时期青岛地区的建设性质基本属于海防军事重镇,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仅为城市萌芽。城市产业结构仍以农渔为主,商贸只占很少份额,城市设施建设还停留在很低水平;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一个阶段:发轫与初建(1891-1914年)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已有在远东建立舰队

34、基地和获得煤矿资源的企图;1897年11月,德国通过“曹州教案” 侵占青岛,翌年3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租界范围主要在以胶州湾为中心的海域及其海岸陆地区域,半径达50公里,租期99年; 德租界青岛范围图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一个阶段:发轫与初建(1891-1914年) 德国占领青岛之后,于1900年即编制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的前几年着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军事设施和应急工程的建设;至1908年,已建成胶济铁路、大港、小港;城市的商业贸易额、铁

35、路货运量、船舶交通量、转口商业量和政府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辛亥革命前后,大批满清官僚逃来青岛购地建房,许多华商也纷纷来青置房经商,城市迅速膨胀并己越过规划区域向西发展,1910年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出城市扩展规划; 1914年城市格局已初具规模,城市风貌也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青岛区、大鲍岛区、港口区已经连片,其外围的台东台西与别墅用地基本形成;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一个阶段:发轫与初建(1891-1914年) 德占时期是城市从选址启动到全面建设的

36、重要阶段,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青岛城市风貌建设基本以德国本土城市为范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其次,德国人对青岛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再次,城市绿化建设是德人建城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 ; 最后,青岛作为外国独占的殖民城市其建设也有很明显的不平衡性与局限性。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二个阶段:扩展与兴盛(1914-1937年)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 1914年8月,第一次世

37、界大战刚在欧洲爆发,对青岛垂涎己久的日本立即对德宣战,并组织日英联军从海陆攻占了青岛,岛城又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人在青岛开办了大量的银行、洋行、商店、餐馆,建设六所纺织工厂,垄断了城市金融、贸易与工业; 从1915至1922年的8年中,城市基本按照德国1910年的规划进行扩张建设; 第一次日占时期的8年比德占时期的17年时间里,城市规模扩大了3倍。但由于日本对青岛城市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掠夺式建设,自始至终没有做出城市规划,所以总体上城市无序而自发地扩展;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

3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二个阶段:扩展与兴盛(1914-1937年) 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接收时期: “五四”运动,提出了“还我青岛”的口号。北洋政府几经交涉,最终在1922年华盛顿国际会议上与日本国签订了收回青岛的条件; 北洋政府时期,统治青岛的军阀只知扩张势力,或勾结日本出卖主权,大量压缩城市建设经费,致使青岛在这七年间市政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二个阶段:扩展与兴盛(1914-1937年) 1929年国民政府接收时期

39、: 这一时期青岛地区远离战火,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得到发展,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这时期的城市建设在继续完成与充实原市区的同时,开展以居住与工业用地为主的新区建设。新建设活动主要在城市中部信号山、青岛山、贮水山等地形复杂地带增建扩展。 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大青岛发展计划”,后由于抗战的爆发,本规划未能实施;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三个阶段:萎缩与停滞(1937-1949年) 第二次日占时期 1937年11月日军侵

40、占青岛; 在日本占领青岛的8年时间,仅将青岛作为军事基地和经济侵略据点,大量掠夺资源;这时期的重点建设与军事和经济侵略相关的公共设施; 1940年制定了青岛母市计划,把规划重点放在交通和工业布局上;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2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第三个阶段:萎缩与停滞(1937-1949年) 国民党二次接管时期 这时期城市处于接收阶段,官员中饱私囊,官僚资本统治市场,美国剩余商品倾销青岛,民族工商业尚未恢复便又遭受摧残,内战更使社会经济陷入空前危机; 这时期城市建设活动极少,重

41、点进行小规模的城市设施修缮与恢复; 直至解放前,城市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3 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随着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的较快发展以及新式交通的兴建,从而形成了一些新市镇,其中包括无锡、唐山、蚌埠、郑州、石家庄等;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3 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无锡,是近代发展的工业城市中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

42、之一; 无锡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四:地处太湖三角洲的中心;有丰富的资源和大运河等优越的交通条件;历史悠久的工商业;靠近上海有技术支持; 无锡的轻纺业在清末和一战前后得以迅速发展,至1932年共有171家工厂; 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使城市由古典的囿于城内的椭圆形态,迅速突破城墙的限制,沿大运河与1908年建成的沪宁铁路延伸; 但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大量的烟尘、废水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1929年,国民政府曾应用国外流行的分区方法和田园城市理论对无锡进行规划,将城市划分为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田园区、风景区等;但规划严重脱离实际,无实质意义;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

43、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3 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唐山是我国近代因资本主义的工矿交通等企业的建立而畸形发展起来的城市; 唐山古时为荒场,直到1417年才开始置村; 清末在“洋务”、“新政”的背景下,1877年,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办了开平煤矿,1881年唐胥铁路开通, 1896年,唐胥铁路通至山海关并进而通达天津,唐山进入了发展时期; 由于工矿及交通的发展,人口增加很快,在工矿附近的自然村扩大相连形成城市,即城市围绕矿场向外发展; 1910年车站南迁,同时铁路西侧用地发展不足,城市跨越铁路向东发展,这种盲目自发

44、地发展,使城市被分割,造成城市景观和环境的极端恶化;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鸦片战争后,虽然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有一些间接受影响的封建城市发展较慢,变化较小; 其中包括北京、南京、重庆等;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南京: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12约公布“首

45、都建设计划”;1929南京 “首都建设计划”总图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首都建设计划”分28个部分,对此后百年的人口预测、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对外交通、住宅、教育、工业,直到城市设计、技术规定、实施程序、款项筹集等都作了规划; 是我国较早的一次较系统的城市规划工作;1929南京 “首都建设计划”总图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

46、传统城市 “首都建设计划”内容繁多,则其要如下: 功能分区; 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六区,其中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1929南京 “首都建设计划”总图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中央政治区选址在紫金山南麓,由于:“盖其地处于山谷之间,在二陵之南,北峻而南广,有顺序开展之观,形胜天然,具神圣尊严之象”; “首都建设计划”内容繁多,则其要如下: 功能分区;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

47、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首都建设计划”内容繁多,则其要如下: 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采用当时美国很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 道路拟分为干道、次要道路、环城大道、林荫大道四类;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首都建设计划”内容繁多,则其要如下: 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两处分机场,一处设在西南,一处设在东南,两处离市区都很近; 还规划了两个铁路枢纽及几条对外交通干线。1929南京 “首都建设计划”总图20

48、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首都建设计划”一味搬用当时欧美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脱离南京旧城的实际,并且过于注重政治宣传,没有实际意义,在此后的建设中亦没有遵照执行; 但规划中提出的“分区”思想,多我国城市规划仍有启迪作用;1929南京 “首都建设计划”总图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北京; 近代黄河改道、淤积造成大运河不能全线贯通,自

49、此漕运改为海运; 帝国主义从自身利益考虑出发,极力促使清政府修建铁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有几条北京通往各地的铁路通车,确定了其近代交通枢纽的地位;建成时间起点终点铁路名称1896年底北京天津京津铁路1907年北京奉天京奉铁路1905年北京汉口京汉铁路1906年北京张家口京张铁路1912年天津上海津浦铁路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北京城经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约八百年间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治文化中心,自近代以来的一百年间,由于帝国主义的侵

50、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城市的旧框框被打破,主要有如下表现: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随着铁路的建设,在城墙周围敷设了环城铁路城内外建设了大小十余个车站,在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亦拆除了一些瓮城和部分城墙; 同时,北京城内出现了一些近代工业,以官办的铁路工厂为代表1923年北京地图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

51、城市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封建王朝的没落为近代北京带来了功能和结构调整的社会基础; 辛亥革命后,拆除了东西千步廊及两侧的宫墙,打通了天街;1915年又对前门进行改造,拆除瓮城及一段城墙; 北面的景山和故宫之间也可以通行;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前门地区改造后,形成了开敞空间; 铁路的通车加强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 以上二者使其成为北京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最高、最繁忙的商业区,聚集了著名的百货商场、老字号、电影院、银行、酒楼等;20

52、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2)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 清朝初年的顺治、康熙年间,天主教堂已在北京出现; 光绪(1875年)时,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教会大规模发展; 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帝国主义在北京设立使馆,1901年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一带划为“使馆区”;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2)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 这些特殊建筑

53、和街区地出现,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形成的,类似于其他城市的租界; 但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西方建筑思想及作品为这一古都带来了建筑艺术上的近代化发展;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3)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和新类型建筑的出现 辛亥革命以前,皇城是禁地; 1913年皇宫被打开,文华及武英殿开放; 1915年皇宫乾清门以前部分开放为博物馆; 1925年溥仪迁出故宫,全部改为博物馆; 此后,其他皇家禁苑亦陆续开放;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

54、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3)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和新类型建筑的出现 1914年,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是北京近代第一座公园; 此后,先农坛改为城南公园,天坛、北海、颐和园等均改为公共园林; 清末为适应“新政”,亦建设了一些新建筑物,如海军部、迎宾馆等;2009.6ECO-CITY8.3 8.3 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国近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3.4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4)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北京原有的道路多为土路,1904年开始有石渣路面,1915年在使馆区出现了第一条沥青路面; 公共交通开辟得很晚,有轨电车1924年才通车,公共汽车直到1935年才开办,但这类新事物只为极少数人所享用; 自来水由德国人于1908年开始建设,1910年开始供水,但范围有限; 北京城的排水系统自元、明代建城时就有,但清、近代并没有改造和新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区内污水很难排出,普通百姓的居住区更甚; 供电方面,颐和园和使馆区分别于1890年和1899年建立了独立发电厂,1919年,建成石景山发电厂,供电规模有所增加,但只是供宫廷、使馆区、商业区和少数私人住宅区等地区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