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名篇精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论名篇精选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论名篇精选第三讲第三讲第二章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第二章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第一节:总论第一节:总论第二节:曹丕第二节:曹丕第三节:陆机第三节:陆机第四节:葛洪第四节:葛洪第五节:沈约第五节:沈约第六节:刘勰第六节:刘勰第七节:钟嵘第七节:钟嵘附附 录:魏晋南北朝文论选注录:魏晋南北朝文论选注第一节 总论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光辉灿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诞生了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专论作烂的时期,这个时期诞生了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专论作家的典论家的典论论文、专论创作的文赋和以批
2、评鉴赏为论文、专论创作的文赋和以批评鉴赏为主的诗品。中国古代文论的三大分支主的诗品。中国古代文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魏晋南北朝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论、鉴赏论,在魏晋南北朝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背景:东汉末年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被弄得空虚荒诞的儒学,背景:东汉末年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被弄得空虚荒诞的儒学,伴随一个朝代的覆灭而衰弱了,代之而起的玄学的兴盛。伴随一个朝代的覆灭而衰弱了,代之而起的玄学的兴盛。(曹操(曹操“书兼名法书兼名法”)魏晋玄学重主体、重才性、重审美、)魏晋玄学重主体、重才性、重审美、重主体人格、重精神自由等思想,给古典文论注入活力,这重主体人格、重精神自由
3、等思想,给古典文论注入活力,这种活力被后世称之为种活力被后世称之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魏晋精神魏晋精神”。到了南。到了南北朝,玄学与佛教合流;佛家重佛心的神妙和顿悟,玄学重北朝,玄学与佛教合流;佛家重佛心的神妙和顿悟,玄学重玄心的虚静和神游。都是对主体意识及个体精神的张扬,这玄心的虚静和神游。都是对主体意识及个体精神的张扬,这些哲学和文学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文论有了精致的理论形些哲学和文学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文论有了精致的理论形态和缜密的结构体系。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态和缜密的结构体系。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文论盛况:名家:魏晋南北朝已经将中央集权打破之后
4、,世家大族名家:魏晋南北朝已经将中央集权打破之后,世家大族完全自己从事他们喜好的文学活动(创作和鉴赏)。整完全自己从事他们喜好的文学活动(创作和鉴赏)。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辈出,制作如林,著名的作家: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辈出,制作如林,著名的作家:有建安三曹、七子,西晋三张、二陆、两潘,东晋陶渊有建安三曹、七子,西晋三张、二陆、两潘,东晋陶渊明,南北朝的(刘勰)谢灵运、鲍照、庾信以及萧氏父明,南北朝的(刘勰)谢灵运、鲍照、庾信以及萧氏父子等。子等。文体:到了魏晋南北朝除了西汉的史传体、赋和东汉的文体:到了魏晋南北朝除了西汉的史传体、赋和东汉的五言诗之外,还有实用和人伦文学体裁如:颂、铭、
5、碑、五言诗之外,还有实用和人伦文学体裁如:颂、铭、碑、诔、章、奏、书、记等已经十分兴盛;建安诗歌形成了诔、章、奏、书、记等已经十分兴盛;建安诗歌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中国独树一帜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晋代及南北朝创立山水。晋代及南北朝创立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在南朝五言诗最为兴盛,有谢灵运为田园诗成就最高。在南朝五言诗最为兴盛,有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流派,也有玄言诗、宫体诗等流派,还代表的山水田园流派,也有玄言诗、宫体诗等流派,还有辞赋、骈文表现出一种诗歌化倾向,这一时期的小说有辞赋、骈文表现出一种诗歌化倾向,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颇有成效。而北朝诗歌要质朴刚健一些,与南朝有创作颇有成效。而北朝诗
6、歌要质朴刚健一些,与南朝有异。异。魏晋南北朝文论成就和特色一、作家论一、作家论二、创作论二、创作论三、鉴赏论三、鉴赏论四、文体论四、文体论一、作家论西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司马迁,西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司马迁,为文学家立传,乃司马迁的一大创举,史记为文学家立传,乃司马迁的一大创举,史记“三十世家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七十列传”堪称汉代文学理论的堪称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作家论”,其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对屈原的评价,其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上。称屈原作品为上。称屈原作品为“文约文约”、“辞微辞微”,称其人品,称其人品为为“志洁、行廉志洁、行廉”,其人其文,其人
7、其文,“虽与日月争光可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也”,这是从,这是从“才才”、“性性”两个方面评价屈原的。两个方面评价屈原的。后来班固、王逸褒贬屈原,也是从后来班固、王逸褒贬屈原,也是从“才性才性”角度立角度立论的。论的。“才才”是指文才,是指文才,“性性”是指道德、操行。是指道德、操行。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魏晋南北朝文论的“作家论作家论”,继承汉代的,继承汉代的“才性才性”评论传统,其主要特征有四:评论传统,其主要特征有四:1、作家的“性”淡化,“才”增强。曹丕的典论曹丕的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以篇文论专篇。以“气气”论论“文文”和和“文人文人”(作家
8、),(作家),提出了提出了“文气说文气说”(所谓(所谓“文气文气”既是指作家的气质、既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又是指作品风格。人的气质、个性有清、浊的个性,又是指作品风格。人的气质、个性有清、浊的不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论的不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论的“作家论作家论”的美学内的美学内涵。涵。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成器篇罗列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成器篇罗列了“文士之文士之疵疵”的人(如司马相如、马融、仲宣、潘岳、杨雄等)的人(如司马相如、马融、仲宣、潘岳、杨雄等),在才略,在才略 篇中都得到了桂冠或颂词(如篇中都得到了桂冠或颂词(如“辞宗辞宗”、“鸿儒鸿儒”、“溢才溢才”、“敏给敏给”、“诡丽诡丽”等)
9、。等)。葛洪比较重视审美创造之人,抱朴子葛洪比较重视审美创造之人,抱朴子尚博称德尚博称德行粗而易见,文章精而难识,并表示行粗而易见,文章精而难识,并表示“吾故舍易见之吾故舍易见之粗,而论难识之精粗,而论难识之精”。2、系统研究文学创作的特殊才能曹植曹植与杨德祖书记载,有人请曹植润饰文章,植曰:与杨德祖书记载,有人请曹植润饰文章,植曰:“仆自以为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仆自以为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文学文学称称“殷仲文天才宏赡殷仲文天才宏赡”;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文章中载文章中载“必乏天必乏天才,勿强操笔。才,勿强操笔。”强调创作需要特殊之强调创作需要特殊之“才思才思”。刘勰刘勰重
10、才,文心雕龙重才,文心雕龙体性强调体性强调“才难然乎才难然乎”,并,并设设“神思神思”、“熔裁熔裁”、“夸饰夸饰”、“练字练字”、“养气养气”等等篇章,专门讨论创作才能的意义、特征及其培养的方法。篇章,专门讨论创作才能的意义、特征及其培养的方法。钟嵘钟嵘将将“应资博古应资博古”的的“经国文符经国文符”、“宜穷往烈宜穷往烈”的的“撰德驳奏撰德驳奏”等政治性、应用性文体,与等政治性、应用性文体,与“指事造形,穷情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写物”、“吟咏情性吟咏情性”的诗歌作品区别对待。钟嵘认为写前的诗歌作品区别对待。钟嵘认为写前一类的文章可以用典。被钟嵘选入诗品中的一类的文章可以用典。被钟嵘选入诗品中的1
11、20位诗人,位诗人,都是有才的,所谓都是有才的,所谓“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诗品序。诗品序称赞萧衍称赞萧衍“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尚究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尚究天人天人”。 诗品称李陵有诗品称李陵有“殊才殊才”;卷中叙谢灵运;卷中叙谢灵运“此此语有神助语有神助”;叙江文通失五彩笔而;叙江文通失五彩笔而“才尽才尽”等,均透露出论等,均透露出论者的诗歌天才。者的诗歌天才。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性先秦先秦以以“温柔敦厚温柔敦厚”为诗教,以此为品评诗人之才性。为诗教,以此为品评诗人之才性。到了汉代,班固仍然用这样的框框来指责屈原。到了汉代,班固仍然
12、用这样的框框来指责屈原。魏晋南北朝文论家抛弃了正统儒家的才性尺度,很少讲魏晋南北朝文论家抛弃了正统儒家的才性尺度,很少讲“中和中和”、“中庸中庸”之才性,更多的是谈个性特征及差异。之才性,更多的是谈个性特征及差异。如:刘劭人物志将人之性格分为十二种类型;曹丕如:刘劭人物志将人之性格分为十二种类型;曹丕典论典论论文论文 认为作家认为作家“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兄,不能以移子弟”;葛洪抱朴子;葛洪抱朴子辞义篇指出辞义篇指出“才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孝绪著高;孝绪著高隐传,隐传,“上自炎黄,终于天监
13、末,斟酌分为三品上自炎黄,终于天监末,斟酌分为三品”。刘。刘勰认为作家才性论中勰认为作家才性论中“差异性差异性”思想,首先是来源于当时思想,首先是来源于当时的人物品评,得出了的人物品评,得出了“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的结论。钟的结论。钟嵘品诗,便是根据作家才性的差异,将被评的嵘品诗,便是根据作家才性的差异,将被评的122位诗人位诗人列为上中下三品。列为上中下三品。4、关于作家才性的天赋与习染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论作家之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论作家之“才才”,在强调先,在强调先天性才华的前提下,亦看重后天之习染。世天性才华的前提下,亦看重后天之习染。世说新语说新语文学:文学:“诸葛厷年少不
14、肯学问,始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可见先天的才华须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可见先天的才华须与后天的与后天的“研寻研寻”相结合,方能相结合,方能“一无所愧一无所愧”。刘勰认为刘勰认为“才由天资才由天资”,“肇自血气肇自血气”,同时,同时又强调又强调“学慎始习学慎始习”、“功以学成功以学成”,要,要“因因性以练才性以练才”。宋王安石认为才既。宋王安石认为才既“受之天受之天”,也也“受之人受之人”。清代章学诚既讲。清代章学诚既讲“才出于气才出于气”,也讲,也讲“才须学也才须学也”。二、创作论背景
15、: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背景: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却是精神上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促进了创作论的发展。极自由、极解放促进了创作论的发展。特点:特点:1、不乏经典。、不乏经典。2、论及的范围广、论及的范围广泛。泛。3、创作中的一些这要问题有深入的、创作中的一些这要问题有深入的探讨。比如:情感、想象、灵感、心物探讨。比如:情感、想象、灵感、心物等。等。魏晋南北朝的创作理论突出表现有如下魏晋南北朝的创作理论突出表现有如下四个方面:四个方面:1、缘情说(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说:陆机在文赋中论及说:陆机在文赋中论及各类文体的特
16、征及其艺术风格,把文体分十类,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把文体分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诗缘情诗缘情而倚靡而倚靡”说,陆机讲说,陆机讲“诗缘情诗缘情”而不讲言志,而不讲言志,使诗从使诗从“止乎礼义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缘缘情情”就是要诗歌注重感情的抒发。说明陆机对就是要诗歌注重感情的抒发。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入了一步。有三大特征:有三大特征:1)强调外物与主体情感的感召)强调外物与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荡,同时强调了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或摇荡
17、,同时强调了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中的主导作用。2)强调自然界与社会现象。)强调自然界与社会现象。3)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2、心物交融说心物,分别代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关于心物心物,分别代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关于心物关系,在先秦时期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乐礼的关系,在先秦时期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乐礼的“物感物感”,强调,强调“物物”对于对于“心心”的感召、触发作用。的感召、触发作用。二是:老庄的二是:老庄的“心造心造”,重,重“心心”而轻而轻“物物”。三是。三是荀子荀子正名的正名的“精合感应精合感应”。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论述创
18、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时,已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论述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时,已把先秦的哲学思考,化为艺术的审美认识,于先秦三把先秦的哲学思考,化为艺术的审美认识,于先秦三家,各有所取,既注重家,各有所取,既注重“心心”在感在感“物物”之中的主导之中的主导作用,又看到作用,又看到 “物物”对对“心心”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形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物交融说心物交融说”。心物交融说将各执。心物交融说将各执一端的一端的“物感物感”与与“心造心造”辩证地融合为一体。辩证地融合为一体。3、动静相济说动静相济说:创作基本特征是动静相济说:创作基本特征是“故哀乐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之心
19、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班固汉书艺文志),主体之心由艺文志),主体之心由“感感”到到“发发”,当然是以,当然是以“动动”为主,这一特征为主,这一特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它的特殊性,继承了老庄的特殊性,继承了老庄“虚静说虚静说”的传的传统,主张以静养动、以静促动。(统,主张以静养动、以静促动。(P53面)面)4、言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言意说言意说”有着与前有着与前代孔子代孔子“辞达辞达”说、庄子的说、庄子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言”说不同的特征:说不同的特征: 第一,(第一,(“言意之辩盖起于识鉴言意之辩盖起于识鉴”魏晋魏晋时期,鉴
20、别人物的风气很盛,)主张神时期,鉴别人物的风气很盛,)主张神鉴。第二,研究鉴。第二,研究“文不逮意文不逮意”。 第三,言意双美。第三,言意双美。三、鉴赏论魏晋人将品人与品文常常连在一起,融魏晋人将品人与品文常常连在一起,融为一体。到了南朝,艺术评论与文学评为一体。到了南朝,艺术评论与文学评论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出现了中国文学论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出现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鉴赏论”专篇专篇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知音篇,第一部诗歌品知音篇,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评的专著钟嵘诗品,形成了一钟嵘诗品,形成了一股时代美学潮流,极大丰富了鉴赏论思股时代美学潮流,极大丰富了鉴赏论思想内涵。这些思
21、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想内涵。这些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内容:1、关于鉴赏才能创作需要才能,鉴赏也需要才能,魏晋南北朝文创作需要才能,鉴赏也需要才能,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对鉴赏能力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鉴赏阅历,论家对鉴赏能力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鉴赏阅历,二是要对作品的二是要对作品的“位体位体”、“置辞置辞”、“通变通变”、“奇正奇正”、“事义事义”、“宫商宫商”有深入细致的了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披文以人情披文以人情”,才谈得,才谈得上对上对“文文”的品味。的品味。魏晋南北朝出现诸多鉴赏大师:魏晋南北朝出现诸多鉴赏大师: 品乐品乐嵇康;嵇康; 品书品书庾肩吾;庾肩
22、吾; 品画品画谢赫;谢赫; 品诗品诗钟嵘;钟嵘; 品文品文刘勰。刘勰。2、关于鉴赏者的性情魏晋南北朝文论家指出了鉴赏活动中三种魏晋南北朝文论家指出了鉴赏活动中三种不良偏向:不良偏向: 一是信伪迷真。一是信伪迷真。 二是文人相轻,崇己抑人。二是文人相轻,崇己抑人。 三是贵古贱今,贵远贱近。三是贵古贱今,贵远贱近。3、关于“味诗法”与“意象法”背景:在先秦乐记及汉代班固的汉书背景:在先秦乐记及汉代班固的汉书礼乐礼乐志中鉴赏论志中鉴赏论“以物治心以物治心”论的基础上,钟嵘论的基础上,钟嵘创立创立“味诗法味诗法”与与“意象法意象法”“心物一体心物一体”论。论。钟嵘主张诗要钟嵘主张诗要“有滋味有滋味”,
23、作诗者,诗要作得有味;,作诗者,诗要作得有味;赏诗者,则要会心味诗。这就是赏诗者,则要会心味诗。这就是“味诗法味诗法”。味诗的结果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要用意象性描述,味诗的结果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要用意象性描述,尽量少用概念化语言,将鉴赏者之尽量少用概念化语言,将鉴赏者之“意意”蕴于生动、蕴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意与象会、心与物谐。这就是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意与象会、心与物谐。这就是“意象法意象法”。四、文体论概况:中国古代文论的文体论产生于、概况:中国古代文论的文体论产生于、形成于魏晋,成熟于南北朝。曹丕的形成于魏晋,成熟于南北朝。曹丕的典论典论论文提出了论文提出了“奏议宜雅奏议宜雅”等等四科
24、之说。陆机的文赋提出了诗、四科之说。陆机的文赋提出了诗、赋等十种问题应具备的风格特征。中国赋等十种问题应具备的风格特征。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还是刘勰。文心雕龙文体问题的,还是刘勰。文心雕龙自明诗至书记整整二十篇。自明诗至书记整整二十篇。谢谢大家!第二节:曹丕一、曹丕及典论一、曹丕及典论论文:论文: 曹丕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今,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创立魏国,史称魏文帝。后安徽毫县)人。三国时创立魏国,史称魏文帝。后人辑有魏文帝集文学理论文章主要有典论人辑有魏文帝集文学理论文章
25、主要有典论论文,还有与吴质书等。论文是典论论文,还有与吴质书等。论文是典论中的一篇,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以及中的一篇,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以及作家论的专论。作家论的专论。 典论典论论文是讨论多种文体和评论多位作家,论文是讨论多种文体和评论多位作家,并且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以及文章地位和作用并且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以及文章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总结和倡导等问题。总结和倡导“诗言志诗言志”的传统,同时又发的传统,同时又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相互矛盾:经学视文学为附庸,束现了文学与经学相互矛盾:经学视文学为附庸,束缚了文学的发展。他肯定了文学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缚了文学的发展。他肯定了文学是一
26、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而存在。二、 典论论文中几个理论问题1.论文学价值和作用论文学价值和作用 1)“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是指诗、赋、散文及理论著作。文章是指诗、赋、散文及理论著作。“盛事盛事”是指盛大之事业,就是那永垂不朽的、留名千是指盛大之事业,就是那永垂不朽的、留名千古的事业。还指出文章与人之生死、荣乐加之古的事业。还指出文章与人之生死、荣乐加之比较,说明人的寿命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比较,说明人的寿命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而文章的功用是无穷的。引起人们对文章的重而文章的功用是无穷的。引起人们对文章的重视。曹丕将文章同立功、立德并列起来
27、,是新视。曹丕将文章同立功、立德并列起来,是新的创见。的创见。 “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有有哪些表现?(哪些表现?(p62面)面)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曹丕提出了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三者的关曹丕提出了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三者的关系,这在古代文学理论上又是一大创举。系,这在古代文学理论上又是一大创举。“文以气为主文以气为主”中的中的“气气”是指作家的气质,是指作家的气质,“气之清浊有体气之清浊有体”中的中的“气气”是指作家的才是指作家的才性。指出了作家的个性与文体风格的关系性。指出了作家的个性与文体风格的关系(文体与文气之间的关系)。(文体与文气之
28、间的关系)。“清浊有体清浊有体”是文学作品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各是文学作品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各自的特点。曹丕的自的特点。曹丕的“文气文气”说也是一大创举。说也是一大创举。这个这个“气气”就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在作就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在作品指风格特点,风格来源于个性,作家个性品指风格特点,风格来源于个性,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相统一。这是曹丕与作品风格相统一。这是曹丕“文气说文气说”的的主要论点,也是曹丕论气与风格关系的真知主要论点,也是曹丕论气与风格关系的真知灼见。灼见。文体论与文学批评论文体论与文学批评论曹丕在论文体特点时,提出曹丕在论文体特点时,提出“本同而末异本同而末异”
29、的论题。的论题。“本同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末异”指文章风格指文章风格特点不同。特点不同。曹丕的曹丕的“四科八体四科八体”说说 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说: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体裁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体裁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有不同,这当时最早提出的对文体不同而风格之各有不同,这当时最早提出的对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诗赋欲丽”,说明,说明他已看到文
30、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于抒情文学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于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第三节 陆 机文章文章“十体十体”说:说: 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说:说: 陆机在文赋中论及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陆机在文赋中论及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把文体分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格,把文体分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中提出“诗缘情而倚靡诗缘情而倚靡”说,陆机讲说,陆机讲“诗缘情诗缘情”而而不讲言志,使诗从不讲言志,使诗从“止
31、乎礼义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缘情缘情”就是要诗歌注重感情的抒发。说明陆机对就是要诗歌注重感情的抒发。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一步。陆机的文章“十体”说 陆机在文赋里把文章体裁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陆机在文赋里把文章体裁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
32、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他在此提出文章的十他在此提出文章的十体说,比起曹丕的四科八体又细致了一些,同时指体说,比起曹丕的四科八体又细致了一些,同时指出了这十体文章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他提出的出了这十体文章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他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说,只讲诗说,只讲诗“缘情缘情”而不讲言志,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不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不受“止乎礼义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束缚的巨大作用。这与作用。这与“赋体物而浏亮赋体物而浏亮”一道就强调了这文学一道就强调了这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特性:感情和形象。反映了他对文作品的两个重要特性:感情和形象。反映了他对文
33、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已大大地深入了一步。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已大大地深入了一步。 如何理解陆机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这一论的观点?这一论断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断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陆机的文赋中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类文答:陆机的文赋中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他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他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说,他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说,他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从陆机
34、束缚的巨大作用。从陆机对诗赋创作对诗赋创作“缘情缘情”“体物体物”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对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极为深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说明他对文学艺术特征的了解已经大大刻的认识,说明他对文学艺术特征的了解已经大大地深入了。这一论断对文学创作与批评影响极大,地深入了。这一论断对文学创作与批评影响极大,使文学创作更加注重感情的抒发与形象的刻画,对使文学创作更加注重感情的抒发与形象的刻画,对后世的许多文论家,特别是六朝的文学理论影响极后世的许多文论家,特别是六朝的文学理论影响极深。深。文赋是怎样阐述艺术构思的?文赋是怎样阐述艺术构思的
35、?答: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要问题。文赋答: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要问题。文赋开篇就说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陆机着重强调。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内容,老的丰富积累两方面内容,老庄虚静的精神境界可以诱导作者进入排除纷扰、全神贯注的庄虚静的精神境界可以诱导作者进入排除纷扰、全神贯注的创作状态;加之作者有胸罗万卷的学养储备,构思活动就能创作状态;加之作者有胸罗万卷的学养储备,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文赋生动地描绘了够顺利展开。文赋生动地描绘了“精骛入极,必游万仞精骛入极,必游万仞
36、”的构思活动情状,这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的构思活动情状,这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语言文字的物质化的全过程。情与物在想象过象的构成及其语言文字的物质化的全过程。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为了寻找最精彩,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具体地呈现出来。为了寻找最精彩,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倾群言
37、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入地,无所不至。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创造,上天入地,无所不至。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在谈艺术构思时,陆机注意到了灵感的作用,他认为灵性。在谈艺术构思时,陆机注意到了灵感的作用,他认为灵感之获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当顺乎自然。感之获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当顺乎自然。在结构和布局方面,文赋有什在结构和布局方面,文赋有什么主张和阐述?么主张和阐述?答: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答: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即所谓辞,即所谓“选选义义按部按部,考,考辞辞就班就班”。务必使务必使意意和和辞辞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结构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不
38、同形结构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形式。式。试评述陆机试评述陆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这段这段论述的内涵和意义。论述的内涵和意义。答:答:“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是陆机在艺术技是陆机在艺术技巧方面提出的重要的原则。巧方面提出的重要的原则。“会意会意”指具体指具体构思,构思,“遣言遣言”指词藻问题,指词藻问题,“音声迭代音声迭代”指语言音乐美,这主要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指语言音乐美,这主要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言的。构思
39、巧妙、词藻华美、抑扬顿挫的音构思巧妙、词藻华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乐美,这是六朝文学创作上非常讲究的三个,这是六朝文学创作上非常讲究的三个问题,它既是时代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又问题,它既是时代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又促进了六朝文学创作在艺术上的发展。促进了六朝文学创作在艺术上的发展。 学习方法本节主要分成八个部分学习:本节主要分成八个部分学习:1、陆机及文赋(重点:文赋文章的分析)、陆机及文赋(重点:文赋文章的分析)2、撰写文赋的目的(记忆、撰写文赋的目的(记忆知识点)知识点)3、论创作前的准备(三要素、论创作前的准备(三要素记忆)记忆)4、论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及其想像(五道程序)、论文学创作中的构
40、思及其想像(五道程序)5、论灵感在作家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论灵感在作家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灵感、天机灵感、天机”的的解释)解释)6、论述文学创作注意的问题和五个弊病(四个问题、五个、论述文学创作注意的问题和五个弊病(四个问题、五个弊病弊病记忆记忆难点)难点)7、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以、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以“比喻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的方法来论述的言辞、文辞、遣辞言辞、文辞、遣辞难点)难点)8、论文体与风格(陆机的文质立论十大文体:诗、赋、碑、论文体与风格(陆机的文质立论十大文体:诗、赋、碑、诔、铭、箴、颂、奏、说、论诔、铭、箴、颂、奏、说、论记忆)记忆)第四节 葛 洪学习(四个)步骤:
41、学习(四个)步骤:1、葛洪的介绍,了解抱朴子的、葛洪的介绍,了解抱朴子的特点特点:文:文学理论批评学理论批评杂取兼采杂取兼采。2、反对贵古贱今,、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主张今胜于古(挑战诗今胜于古(挑战诗、书二经)、书二经)3、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第二主张:第二主张:提出提出德德粗文精粗文精的观点)的观点)4、强调著书立说要有助于教化(又提出、强调著书立说要有助于教化(又提出崇实崇实尚用、文贵助教尚用、文贵助教的观点)的观点)第五节 沈 约学习步骤:学习步骤:1、沈约的介绍(其中注意两点:齐梁文坛领袖,他著的、沈约的介绍(其中注意两点:齐梁文坛领袖,他著的宋书宋书谢灵运传论是
42、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专篇,其中谢灵运传论是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专篇,其中论述了论述了情情和和文文的关系,提出了的关系,提出了情文互用情文互用的观点,但其最大的观点,但其最大的贡献是其著名的声律论和四声八病之说。)的贡献是其著名的声律论和四声八病之说。)2、声律论的兴起(、声律论的兴起(重点解说重点解说“宫商宫商”以以“平上去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永明体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永明体领会领会)和永明体诗(和永明体诗(古体诗到近体诗古体诗到近体诗【格律诗】的过渡形式【格律诗】的过渡形式记忆记忆)3、沈约的四声八病说(见、沈约的四声八病说(见P77面)面)4、对律声论的评价
43、(钟嵘反对,刘勰赞同并在沈约提出、对律声论的评价(钟嵘反对,刘勰赞同并在沈约提出声律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声律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和”和和“韵韵”的问题的问题人为人为声律与自然声律相统一的论点。)声律与自然声律相统一的论点。)第六节 刘 勰学习步骤学习步骤1、刘勰的生平、思想和文心雕龙的写作(、刘勰的生平、思想和文心雕龙的写作(P78-79面)面)2、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枢纽(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枢纽(重点:执正驭奇重点:执正驭奇)3、论文叙笔(文体论)、论文叙笔(文体论)对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文与对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文与笔的解释笔的解释P81面,面,“论文叙笔论文叙笔”二十篇,即从明诗
44、到二十篇,即从明诗到书记都是文体论,有书记都是文体论,有34种文体【小说出外】种文体【小说出外】)4、割情析采、割情析采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文心雕龙的创作论(论情采【情采(论情采【情采】-论艺术想像神思论艺术想像神思-论风格【体性】论风格【体性】-论风骨【论风骨【风骨】风骨】-论通变【通变】论通变【通变】-论比兴【比兴】)论比兴【比兴】)和批评论和批评论(一论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时序】、【(一论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时序】、【物色】;二论文学批评【知音】物色】;二论文学批评【知音】-六观六观一观位体、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
45、义、六观宫商)*文心雕龙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的是艺术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他指出想象活动的特点思维中的想象问题。他指出想象活动的特点“思接千载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视通万里”,并对它做了非常精彩形象的描绘和相,并对它做了非常精彩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当深刻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更进一步,他阐述的创作观。更进一步,他阐述“志气志气”和和“辞令辞令”在想象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即分别是活动中的作用,即分别是“统其关键统其关键”和和“管其机枢管其机枢
46、”,这,这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与终,或曰动因和结果。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与终,或曰动因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语言的并非完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方其搦管,气方其搦管,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实而难巧也。”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的本性所决定的。“意翻空意翻空”和和“言征实言征实”总是文学创作中总是文学创作
47、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了探讨,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言言”和和“意意”的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刘刘勰文心雕龙选录勰文心雕龙选录”) *关于“风骨”说 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风骨风骨”的内涵,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风骨篇中说: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教
48、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风”的解释,的解释,“风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 “骨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风”和和“骨骨”是相辅相成是相辅相成的,无的,无“风风”则无则无“骨骨”,“风风”和和“骨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不可能单独
49、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以上是老师我对以上是老师我对“风骨风骨”的理解。理由如下(下一页):的理解。理由如下(下一页):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
50、象概括。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繁盛时期,作概括。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繁盛时期,作家迭出,作品繁盛。当时比较著名的作家是家迭出,作品繁盛。当时比较著名的作家是“三曹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曹丕、曹植)和和“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孔融、陈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渴望祖国统一及的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渴望祖国统一及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苍劲雄浑,情辞慷慨悲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苍劲雄浑,情辞慷慨悲凉,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有力地表现了建凉,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有力地表
51、现了建安时代的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特色称作安时代的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特色称作“建安建安风骨风骨”。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这种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这种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唐初诗文革新家陈子昂所提倡的唐初诗文革新家陈子昂所提倡的“汉魏风骨汉魏风骨”,即,即指此而言。他主张作诗要具有指此而言。他主张作诗要具有“骨气端翔骨气端翔”(修修竹篇序竹篇序)的雄健风格,对于扭转唐初的雄健风格,对于扭转唐初“采丽竞繁采丽竞繁”的不良文风起了巨大作用。唐代大诗人李白亦对的不良文风起了巨大作用。唐代大诗人李白亦对“蓬莱文章建安骨蓬莱文章建安骨”倍加推崇。倍加推崇。 刘勰的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
52、批评有何影响: 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影响极大,不仅文心雕龙是对影响极大,不仅文心雕龙是对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而且挚虞、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而且挚虞、李充的文体论,沈约等人的声律论,李充的文体论,沈约等人的声律论,萧统文选中的文学观念等,都萧统文选中的文学观念等,都是在陆机思想影响下,从某一方面是在陆机思想影响下,从某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的进一步发展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的体裁风格与作者才性和学养之间的关系? 答:刘勰提出答:刘勰提出“体性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裁风格与作
53、家才性之间的关系,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体裁和风格,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有自己特定的体裁和风格,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体体”。“性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不同的作家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文学创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文学创作过程如刘勰在体性篇中所说:作过程如刘勰在体性篇中所说:“夫情动而言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所以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所以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文学作品的风格直接体现作家的本性。也就是才、文学作品的风
54、格直接体现作家的本性。也就是才、气、学、习的特点。文学作品的多样化,正是作家气、学、习的特点。文学作品的多样化,正是作家个性各不相同所形成的必然结果。个性各不相同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试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关于想象活动、言意关系的论述。答: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答: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他指出想象活动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他指出想象活动的特点的特点“思接千载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视通万里”,并对,并对它做了非常精彩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更它做了非常精彩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
55、物游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的创作观。更进一步,他阐述观。更进一步,他阐述“志气志气”和和“辞令辞令”在想象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即分别是活动中的作用,即分别是“统其关键统其关键”和和“管其机管其机枢枢”,这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与终,或曰动因和,这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与终,或曰动因和结果。结果。(续上)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还充分意识到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全相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方其搦管,气倍方其搦管,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
56、征实而难巧也。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不仅是作家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的。“意翻空意翻空”和和“言征实言征实”总是文学创作总是文学创作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的许多篇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因此可以说,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神思篇提出的“言言”和和“意意”的关系是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刘勰创作论的纲。剖析文心雕龙原道篇关于“文”与“道”的论述。 答:刘勰在文心雕龙答: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原道篇中所说的“文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即
57、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即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一定的外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便是广义的文,而任何事物又都有它在表现形式这便是广义的文,而任何事物又都有它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便是道,文是道的一种外化。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便是道,文是道的一种外化。作为万物之灵的作为万物之灵的“文文”乃是乃是“五行之秀五行之秀”“天地之天地之心心”,自然也就有内在的道与外在的文,天地万物,自然也就有内在的道与外在的文,天地万物的道和广义的文在人身上体现即为心和文。原道的道和广义的文在人身上体现即为心和文。原道篇正是从广义的文和道关系来说明狭义的人
58、文之篇正是从广义的文和道关系来说明狭义的人文之本质。本质。 “原道”说即文学的本质论 这是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这是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理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原道的开原道,特别是原道的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
59、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
60、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有心之器,其无文欤!(P103面)面)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原道原道”说穷根尽源地探索说穷根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物的本体大“道道”之文,也就是之文,也就是“道道”的具体表现的具体表现形态。形态。 注意注意“道道”和和“文文”
61、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1、广义的道: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广义的道: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律。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 2、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文:即狭义的文:即“人文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的文章。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作为普遍自然规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作为普遍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体现,人文作为道的体现,和广义律的哲理之道的体现,人文作为道的体现,和广义的天地万物之文是一致的。的天地万物之文是一致的。第七节 钟 嵘学习思路:学习
62、思路:钟嵘钟嵘诗品诗品1、诗歌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诗歌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吟咏性情吟咏性情”之之论、物感说)论、物感说)2、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钟嵘认为:在诗、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钟嵘认为:在诗歌创作中,五言诗应居主要的地位。)歌创作中,五言诗应居主要的地位。)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标准、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标准:(:(1)主张自然,)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2)在诗歌创作上提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了“滋味说滋味说”。(。(3)诗歌要运用赋、比、兴的艺)诗歌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术手法。4、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的实践:、诗歌批评的
63、方法及其批评的实践:1)致流别;)致流别;2)掎摭利病;)掎摭利病;3)显优劣。)显优劣。钟嵘的“性情”说 钟嵘的钟嵘的“性情性情”说:钟嵘在诗品序里认说: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性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为诗歌的本性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诗歌既是人的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的产物,又可反作用于人的作用于人的“性灵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物之感人”。“物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具有进步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
64、,具有进步积极的社会内容,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积极的社会内容,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自然英旨”说(“直寻”)说 “自然英旨自然英旨”说(说(“直寻直寻”)说)说 :钟嵘在:钟嵘在诗品中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诗品中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防碍抒情的和声律派,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防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嵘都表示异议,他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嵘都表示异议,他说
65、观古今性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既不说观古今性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既不假借用典用事,直接写景抒情,他希望改变假借用典用事,直接写景抒情,他希望改变“雕缋满眼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 “滋味”论 “滋味滋味”论,钟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论,钟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中最早明确提出以“滋味滋味”论的诗歌评论的诗歌评论家,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论家,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他认为只有人产生美感的滋味。他认为只有“使味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的作品,才是“提诗之至也提诗之至也”。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
66、。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审美范畴。的基本审美范畴。“风骨”(风少)论“风骨风骨”论: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以论: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诗歌创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作,必须以“风力风力”为主干,同时为主干,同时“润润之以丹彩之以丹彩”,只有,只有“风力风力”与与“丹彩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钟嵘所憧憬的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钟嵘所憧憬的“建安风力建安风力”树立起了这一标准,它具树立起了这一标准,它具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似而不重形拟以及
67、风格明朗简洁等内神似而不重形拟以及风格明朗简洁等内容特征。容特征。诗有三义说 诗有三义说:钟嵘在诗品序中说:诗有三义说: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曰赋”,从而提出诗有三义说,认,从而提出诗有三义说,认为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关键为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在于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他将作,他将“兴兴”放在第一位,真正究放在第一位,真正究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 试评钟嵘诗品关于情感论的论述答: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感情,钟嵘在诗品序答: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感情,
68、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性情摇荡”的产物,又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可以反作用于人的“性灵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使之受到陶冶感化。它指出了造成诗人性情摇荡的原因。是由于外界事它指出了造成诗人性情摇荡的原因。是由于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即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即“物之感人物之感人”,这个,这个“物物”既包括了自然事物,更包括了社会生活内容,对既包括了自然事物,更包括了社会生活内容,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 钟嵘的感情论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所激发的人的钟嵘的感情论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所激发的人的感情,都具有进步的积极
69、的社会内容。他在诗品感情,都具有进步的积极的社会内容。他在诗品中特别强调要抒发中特别强调要抒发“怨怨”情,其所强调的情,其所强调的“怨怨”,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传统,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传统,其情感论既摆脱了儒家经学框框的束缚,又没有泛其情感论既摆脱了儒家经学框框的束缚,又没有泛情主义的弊病,是十分可贵的。情主义的弊病,是十分可贵的。试评述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诗有三义”说的内涵。 答:答:“诗有三义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三义”具体所指是
70、什么呢?文中接着说: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赋”,就,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三义”,即如他,即如他所说的,要所说的,要“宏斯三义
71、,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才是“诗之至也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才是最有“滋味滋味”的作品。的作品。 试评述钟嵘的“自然英旨”说(“直寻”说)。答: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钟嵘的根本主张是提答: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钟嵘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派和声律派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派和声律派,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妨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妨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嵘都表示异议,在批评用典过多的问题
72、上,钟嵘区分了诗之嵘都表示异议,在批评用典过多的问题上,钟嵘区分了诗之为体与其他应用文体的差异。他并不反对在应用文写作上旁为体与其他应用文体的差异。他并不反对在应用文写作上旁征博引,但诗是抒情文学,征博引,但诗是抒情文学,“观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他要改革直寻。他要改革“雕缋满眼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在看待声律问题上,他认为在看待声律问题上,他认为“各为精密,襞积细微各为精密,襞积细微”者,于者,于“真美真美”有害,这会使作者弃木逐末,偏重形式而忽略了内有害,这会使作者弃木逐末,偏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然而钟嵘对声律探究也并非全盘否定,他主张容。然而钟嵘对声律探究也并非全盘否定,他主张“但令清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另外,陆机;另外,陆机“尚规矩,贵尚规矩,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绮错,有伤直致之奇”,对陆机式的,对陆机式的“文不制繁文不制繁”,也是钟,也是钟嵘提出嵘提出“直寻直寻”的重要缘由。的重要缘由。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