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画面要简洁:一方面牢牢地盯住主体,另一方面要避开妨碍主体的多余形象•主体要突出: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立意要明确:每个镜头传达、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必须明确而集中•要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光线运用、角度选择,以及调动影调、色彩、线形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88.22.4静态构图4静态构图 静态构图让观众有充足的时间观看画面内容,画面中被摄物体的静止形态适合观众清楚辨认;静态构图体现出静止的观看方式,体现出一定的现场感和客观性;静态构图通过展示被摄主体静止时的神态、状况,使观众容易进入被摄主体的内心深处;静态构图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独特意境,比一般镜头更具有象征性和写意性;利用静态构图可以产生一种视觉铺垫和参照,能够在运动镜头的前后画面中给人以宁静、稳定的感觉,实现情绪的对比 静止画面主要由平衡、线条、形状和重量,色 彩和影调五要素构成 人的心理与平衡通常有如下关系: 1、垂直线比水平线更容易影响平衡。
2、对角线比垂直线和水平线更有吸引力 3、动的物体要比静的物体更强烈地吸引注意力 4、人物或同类型物体,处于前景位置上要比处 于中间位置上更有吸引力 5、同样面积的物体,硬质比柔软更有吸引力 静态构图有时因光、色的变化时画面产生多含义、多信息时,也可形成多构图画面 1、黄金分割构图: 1、黄金分割构图:又叫黄金律,在西方历史上被认为是最神圣、最美妙的构图原则主体陪体 2、横向式构图2、横向式构图 拍摄取景时,如果画面总体布局呈水平状,通常称为横向式构图,也叫水平构图横向式构图主要是由横向水平线构成的基本画面格式例如浩瀚的大海、宁静的湖面、辽阔的草原、田野、一望无际的沙漠等这些具有广阔无垠和平坦舒展气势的景物,适宜采用横向构图的形式表现。
横向构图给人以安静、平稳、开阔、舒展的感觉 3、竖向式构图3、竖向式构图 拍摄时,如果画面的总体布局呈垂直状,称为竖向式构图,也叫垂直构图表现巍峨的高山、参天的大树、垂挂的瀑布、仰摄的人物,一般都适宜采用垂直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是以垂直线条构成的,具有挺拔、高耸、向上的特征 1)上下穿插直通到底的构图 这种构图的特点是上 下延伸、舒展畅通 2)下部直通到底, 线条在上部空间停住 的构图这种构图在 画面上端留有一定空 间。
如拍摄高大建筑物、向上生长的树木、顶天立地的人物等,虽然上方停住,却更有向上的态势,如用广角镜头仰摄,更会增强这种昂扬向上的气势3 3 3 3)自上向下悬挂式构图)自上向下悬挂式构图)自上向下悬挂式构图)自上向下悬挂式构图如俯摄景物时,竖向线条上部与上画框相连,由上而向下悬垂,下部线条被截,有插入地下之感。
4 4、斜向式构图、斜向式构图 又称对角线构图,这种构图用倾斜的线条、影调或呈倾斜状的物体,把画面对角线连接起来斜线形构图有意打破平衡,加剧变化,增强运动感,能给人一种不稳定、倾倒之势在人物摄影中,采用斜向式构图,可使画面生动、有动感、充满变化和生机体育比赛和舞台表演中,最优美又最惊险的瞬间动作,大多呈现在倾斜的高速运动状态中,因此,拍摄这类活动时,常采用斜线 构图,还可稍微倾斜一下摄像机,让被摄对象在倾斜运动中保持斜而不倒的姿势,加强运 动感。
5、线条会聚构图 5、线条会聚构图 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有方向的线条会聚点上,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例如,一条斜向的宽广的柏油马路,在远处的会聚点上有一辆汽车,虽然汽车只占画面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路面的斜线会聚,使得观众的视点自然而然落到了汽车上 6、框式构图6、框式构图 是利用现场离镜头较近的物体,如门、框、圆形或其它一些框式物体作为前景,将被摄对象“框住”,使画面周围形成一个边框,故称之为框式构图它使人们的视线透过这个“框”被集中起来,引导人们去观察画面重点表现的主体;同时还能点出画面的环境、地点、季节等,增添画面的图案美和装饰美选择框式物体作前景时,一般以深色为好,如果是浅色的,应采用逆光拍摄,使其变暗,以求通过边框的暗衬托远景的明、使画面内容的表达更为集中、突出 7、7、L形构图形构图 利用L形的前景所形成的重影调在画面中留出的部分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安排进一个小的点景物加以表现,使画面产生无穷的生机和情趣但是如果缺少了这个点景之物,构图就会显得呆板枯燥,失去平衡,没有动感L形是一种边角构图形式,它占据画面的两边角,具有一种“钳形包围”的态势,中间透空,所以,空白中的景物,就成了构图的中心和趣味中心。
在前景位置上选择好影调比较深重的树木、建筑物与大地构成L形,这种构图重量感强,画面稳重,是一种很稳妥的风光拍摄手段 8、8、S S形构图形构图 画面中的主要轮廓线构成S形,从而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另一种是在画面结构的纵深关系中,所形成的S形的伸展,它在视觉顺序上引导观众由近及远、诱导观众按S形顺序深入到画面意境中去 S形曲线与笔直的直线相比更富于节奏的变化,形式上的曲折、回转变化及画面内部在S曲线中的呼应与联系,给人以宽裕舒畅、优美、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9、三角形构图 9、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也称金字塔构图,很自然给人一种稳定、雄伟、持久的感觉 正三角形,象金字塔一样,底边与画面的横线平行,两条斜边向上汇聚,其尖端有一种直向的动感这种构图形式常被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和雄伟,并能在画面上产生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不等边三角形 显得自然、灵活,其 最小锐角有一种方向 性和运动感。
10、10、V V形构图形构图 与正三角形相反,V形成倒三角状态两座山、两座房、两棵树之间常出现“V”字的空间或缺口,具有无限深远之感,能给人一种神秘的联想和向上的心理感觉V形有时像展开双翅的雄鹰、或像一个向上用力斜举的手臂,有斗争和祈求之意V 型 构 图11、十字形构图11、十字形构图 由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线条相交叉而构成具有稳定、持久、寂静、对称的特征由于十字形的对称效果,往往容易显得呆板、单调、缺少变化、缺乏生气比较忌讳十字交叉于中心,通常以两条线交叉点所汇聚的地方作为视野的集中点和线条透视的终点,以加强空间纵深感的表达字字 母母 型型 构构 图图88.22.5 动态构图5 动态构图•能起到交代环境、突出主题、刻画细节、阐明对象间关系等作用,故能更吸引观众注意力。
由于画面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观众对画面内部构图元素的注意程度,调整观众视线,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动态构图能形成鲜明和多变的画面节奏,产生复杂的心理暗示;动态构图能使物体之间、镜头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使镜头内容更具有联系性和连贯性•表现手法:推、拉、摇、移、跟、升降、甩 …… 摄像师要根据运动变化的特点去组织镜头内容 动态构图在交待环境、突出主体、阐明拍摄对象间的关系,刻划人物和表现细节等方面,起到静止画面所起不到的作用 (一)被摄物运动构图 1、人物原地不动,而动作姿态发生变化,构图要注意给动作姿态的变化留有活动空间 2、在同一环境里,人物运动产生空间位置变化,构图要注意纵深调度,给活动主体留出空间 3、人物在不同环境的连续运动变化,根据主体的运动方向,给主体留出空间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间——“前视空间”,多于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 ,应该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不平衡的构图 平衡的构图平衡的构图 2、摄像机运动构图2、摄像机运动构图 摄像机的运动是获得长镜头的一种手段,但长镜头的忌讳是画面的空荡或被摄对象的主次不分。
当摄 像机移动时,被摄主体可作各种复杂形式的运动,但摄像机只能走简单的路线 1)运动拍摄的画面从内容、成分到构图形式都发生变化 2)运动构图要讲究起幅和落幅的画面构图,给人以稳定、准确、优美的感觉3)镜头运动画面构图可以不完美,但不能没有目的例如,摇、跟拍摄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前方要有一定的空间4)变焦镜头只改变镜头的焦距,机位不变,则影像构图没有透视比例的变化;适合表现人物处于静止时内心活动和视线的变化可模拟推、拉、跟镜头的移动拍摄效果5)综合运动镜头要根据被摄体的运动作场面调度与焦点变换,注意节奏、范围等变化 运动对构图的影响: 运动对构图的影响: 动态的画面大部分景物、人物都是活动的因此画面中的景物之间的关系都在变化,由此会引起构图的变化l 既能表现运动,也能在运动中表现电视画面上的视点不但可以作上下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还可以作前后左右距离上的运动,这对于展示空间,表现运动是极为有利的l 充分利用电视画面对运动的表现与揭示作用,去反映生活中最有起,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那些动态变化过程不能只停留在电视画面的结构中,陶醉于单幅静止画面的审美之中。
如果这样,精心设计的画面不仅会被画面中的活动画面全部推翻,而且还会用静止扼杀了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的能力 电视画面中的物体大多数是经常运动的,其运动的姿态和走向在不断变化,因此外部轮廓也在不断变化由于视觉暂留特性,运动物体的轨迹线同样会给人心理产生作用,被摄体的移动方向会给观众不同的感觉从左往右移动,显得自然,反之就是有意识的运动 构图十六忌 一忌:画面横竖,中间分割 二忌:置陈劣势,失重不平 三忌:人物全身,顶天立地 四忌:近景特写,前挤后松 五忌:主体直立,掐头去足 六忌:用人补空,僵立不动 七忌:静止构图,拍中还校 八忌:顾此失彼,目的不明 九忌:推拉摇移,摆来晃去 十忌:喧宾夺主,主次纷争十一忌:线条杂乱,条理不清十二忌:远近不分,上阔下空十三忌:平平亮亮,一实到底 十四忌:前后重叠,主体不明十五忌:摇摄画面,人卡一半十六忌:画面纠正,突然生硬88.22.66 透视规律与空间展现透视规律与空间展现一、一、线条透视线条透视 (一)线条透视规律 1.远近不同、景物形状大小不同(近大远小)距视点近处,物体形状大,越近越大;距视点远的物体形状小,越远越小,直至分不清形状,同天空混为一体。
2.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在视点上看过去,向中间主点聚集,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平行线条向中间主点汇聚 3.近处的物体轮廓线条清晰,棱角细致分明,物体形态、特征明显;越远越模糊,线条轮廓越柔化,甚至无法认其轮廓形状,天地溶为一体 以上透视规律如果强调在画面上,空间的深远感就表现出来景物大小对比强烈、悬殊,线条收缩越急促,则空间感越强;景物大小对比不明显,线条收缩缓和,空间感越弱 (二)拍摄中如何加强线条透视效果(二)拍摄中如何加强线条透视效果 1.选择拍摄角度 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是否产生线条透视,影响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正拍、侧拍、画面线条多见平行,缺乏透视方向和力量斜侧方向能化平行线为斜线条,展示线条透视的纵深 从拍摄高度看,平摄与仰、俯相比透视感一般比较弱,采用平摄,一些有规律排列而形成的线条和大自然中山川、河流、公路、渠道等固有的线条被压缩,不能充分地平展在画面上。
仰、俯角度拍摄能很好地表现线条透视例如挺拔的树木、高耸的楼房,采用仰角度拍摄,线条自下而上急剧地收缩汇聚,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俯摄能最大限度地把景物中的线条展开,充分地展现空间;采取仰、俯角度斜侧拍摄方向,则能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这种方向和高度的有效、合理的综合运用,能增强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 2.选择拍摄距离.选择拍摄距离 拍摄点至景物距离的变化,是造成线条收缩急缓的基本原因,拍摄点至景物距离越近,线条收缩越强烈,透视越明显把摄像机尽可能地靠近最近的景物,并以小光圈拍摄,可以使最近和最远的物体在画面中有较大的近大远小的变化,加强了空间感 3.选择镜头焦距.选择镜头焦距 长焦镜头有压缩空间的特点,画面各物体叠加在一起,物体缺乏大小对比,不宜表现线条透视;短焦镜头可以有效地把近处与远处的景物纳入同一画面,并且远近景物在画面中大小对比十分明显,有强烈纵深感 4.隔、借、引.隔、借、引 隔隔 在前景上下功夫拍摄主体时,想办法利用有隔开空间的物体作前景,如透过门窗、竹帘、树隙、栏杆等障碍物去拍摄主体,这样拍出的画面景物层次丰富,空间表达充分 借借 在背景上下功夫。
背景不要平板一块,要有门或窗透一点气,显出画面的厚度例如,背景是一扇窗,从窗口看到院内的花木或从窗口透进光束,以显示空间“借”的内容还包括利用镜子或水面的倒影在平面空间上加强立体空间的表现 引引 是指线条的指引利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或者线条的汇聚,引出纵深的空间 二、二、空气透视空气透视 大气介质中对光的散射作用能使人们产生对远近不同景物在影调上的明暗、深浅程度,色彩上的明亮、饱和程度,轮廓线方面的清晰程度等方面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了空间的远近感,这就是所谓的空气透视 (一)空气透视规律(一)空气透视规律 1.离视点近的物体感觉暗而深,远的则淡而浅,越远越朦胧,直至完全消失 2.近处物体色彩饱和,趋于暖色,明度高;远处的色彩饱和度差,色彩向蓝色偏转,趋于冷色如一排彩旗看上去,近的鲜艳,远的晦暗;一片农田庄稼,近的显得翠绿鲜嫩,远的显得淡漠 3.近处物体轮廓线清晰、突出醒目;远处的模糊,清晰度低 4.近处物体反差强,远处的反差缓和,对比越来越弱 空气透视现象与不同时间、光线、气候条件很有关系,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介质减少,景物本身的空气透视就不明显;空气混浊、水气增多,烟尘飞扬,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观察景物,空气透视效果就十分明显。
(二)拍摄中如何加强空气透视效果(二)拍摄中如何加强空气透视效果 1.选择拍摄方向和光线照明条件 逆光、侧逆光拍摄是获得空气透视的基本条件景物在这种光线下,近暗远亮、近浓远淡,画面有了过渡层次的变化因此,拍摄时如果尽量向亮的方向拍摄,向远处的门窗、楼道拍摄都能很好地展示空间 一天中的早晚,光线入射角低,光线透过浓厚的大气层(包括朝霞和晚霞)被大量介质散射,能造成强烈的空气透视效果 2 2.选择拍摄位置,构成较暗的前景.选择拍摄位置,构成较暗的前景.选择拍摄位置,构成较暗的前景.选择拍摄位置,构成较暗的前景 前景是强调空气透视、线条透视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了前景,画面就有了大小的比较、明暗的对比,有了阶调层次,有了展示三度空间的可能在海边、湖边或雾气浓重的条件下拍摄,视野内浑浊一片,感受不到深远的空间,这时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适当前景,拉开画面内明与暗的距离 3 3.利用多层、多重景物强化空间.利用多层、多重景物强化空间 景物的层次丰富,远处的纱幕才能一层一层地将远近景物隔开多层景物和多重景物,能使空间透视效果明显变化,富有节奏美感和韵味。
如登高远望,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楼房、一座座峰峦叠嶂的高山等4.控制景深,利用物体虚实映衬,造成空间距离感.控制景深,利用物体虚实映衬,造成空间距离感 拍摄时通过控制景深,在视焦点前后造成一定程度的虚晃与模糊,形成物体不同的虚实状态和不同的轮廓清晰程度,可以达到视觉感受空间的目的5.利用其他手段和技术条件,加强空气透视效果.利用其他手段和技术条件,加强空气透视效果有时烈日晴空,空气透视差,远近景物清晰可辨,为了获得较好的空气透视,可加用雾镜造成雾状效果,使画面透视明显、深远感增加;有时空气介质过多,雾气过大时,后景物体被遮挡,朦胧一片,可选用黄色滤色镜,将天空中大量的紫外线滤掉,后面景物层次就会显现出来;为了较好地表现早晚气氛,则可使用浅橙色滤色镜等 8.3 特殊摄像 8.3.1 8.3.1 特殊物体摄像特殊物体摄像特殊物体摄像特殊物体摄像 1、近拍镜摄像、近拍镜摄像•装上近拍镜的摄像机拍摄较小物体它能缩短被摄物最近成像物距,并使较小物体放大成像近拍镜又叫放大镜,宏观镜(MACRO),是一种凸透镜有些摄像机靠近镜头处装有近拍镜近拍时,可将变焦距镜头调到广角位置,拉出并转动近拍镜杆到标有“MACRO”或“M”的位置上,然后将被摄物聚焦清楚;因为被摄物离镜头较近,镜头聚焦调节移出较大,使光圈的相对孔径减少,所以要相应提高被摄物的照度。
2、显微镜摄像 •显微镜摄像是将摄像机的镜头取下,换上有近拍镜头的显微镜摄像接合器,并与显微镜的目镜连接,使被摄物成像在摄像器件上但摄像机镜头取下后便没有光圈调整的功能了为此,要根据显微镜的不同采光方式,控制其光通量的变化例如,生物显微镜用透射光照射透明物体,可调整聚光镜上虹彩的开合程度来控制光圈显微镜的光源不同,色温也不同,要注意观察监视器上图像的颜色如色彩还原失真,可以分别调整摄像机和显微镜聚光器上的滤色镜显微镜的物距很短,景深极小拍摄有一定厚度的微小物体时,应尽量使用放大倍数较小的物镜,才能获得各部位都清楚的图像;如采用了放大倍数较高的物镜时,则画面只有一个水平部位是清楚的,其余部位是模糊的此时,只要调整物镜的细小螺旋,可随意获得任一水平部位的清晰图像3、内窥镜摄像•即用内窥镜(胃镜、支气管镜、直肠镜、腹腔镜,膀胱镜等)和摄像机连接内窥镜摄像是将摄像机的镜头取下,换上有近拍镜头的内窥镜摄像接合器,并与内窥镜的目镜连接,调整近拍镜头的变焦与聚焦,使被镊物成像在摄像器件上光导纤维束的外围部分与照明用的光导纤维连通,用来传递外部灯泡的照明光线;光导纤维束的中心部分用来传递人体内腔的图像。
光线在光导纤维内能产生多次全反射,即使光导纤维束是弯曲的,光线也能从纤维束的末端射出,进入内窥镜摄像转换镜头内窥镜摄像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使用时,必须装好地线8.3.2 特殊环境摄像 1 1、大厅室内摄像、大厅室内摄像指在大礼堂、演讲厅、阶梯课室摄像l)集中有限的灯光,照亮大厅室内的某一部分,将拍摄场景“化大为小”,然后变换灯光的光位,依次拍摄各个部分2)采用跟灯摄像法,一边移动灯光,一边摇镜展示大场面3)要少用远景,多用近景弥补大厅室内的照度不足4)提高摄像机的增益,使图像信号相对得到补偿,但图像噪声也随之放大如果利用自然光拍摄大厅室内教学活动,首先将门窗打开,让更多的自然光直接射入室内;还可以把反光板置于门口,将室外光线反射入室内;自然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用高色温灯补光 2、手术室内摄像 摄像要用无影散光灯布光,并用长焦距摄远镜头特写手术部位、手术器械,医生及其助手的开刀操作过程,最佳的摄像机位要与主刀医生看手术部位的视角相同因此,摄像机一般装在三脚架上,位于手术医生背后,镜头轴线从主刀医生的左肩上通过,并与手术台平面约成45度角摄像机位也可以选在主刀医生的左边或右边,通过主刀医生与其助手之间的空隙进行拍摄。
如果用两部摄像机拍摄外科手术,其中一部摄像机用固定角度的特写镜头俯摄手术部位;另一部摄像机可以改变拍摄角度或在手术室内自由移动,要注意病人的体位,选择最佳角度拍摄手术部位,但不要跳轴拍摄手术部位还要注意手术用无影灯的色温,以及电动器械有无高频干扰等 注意拍摄一些穿插镜头作为后期编辑用,例如,拍摄手术室全景,医生认真,紧张开刀的近景与面部特写等3、洞内摄像•是指山洞内,隧道内、矿井下、坑道内的摄像等洞内摄像一般要用人工照明布光,增大洞内的照度没有交流电源的地方,可用便携式电瓶灯因洞内较潮湿,很容易造成导线或灯具漏电,必须要注意安全用电如洞内照明灯具不足,可提高摄像机的增益,使摄像机的灵敏度增大洞内的方位特征不明显,摄像画面容易出现方位错乱、轴线颠倒等现象,同时,洞内地面常常凹凸不平,所以要选择最佳的摄像机位,使画面平稳,方位明确冬季外界温度较低,当摄像机进入洞内初时,镜头会凝聚一层水蒸汽摄像员千万不要急于擦抹镜头或开机工作,只能等待摄像机温度回升到与洞内相同,镜头上的水蒸汽消失后,才正式开始摄像4、行进体上摄像•在行进中的三轮车、汽车,火车、船艇上摄像,因路面颠簸,水面波动,发动机振动等,不容易使画面平稳。
在行进体上宜用肩扛式摄像,将摄像机扛在肩膀上,而不是装在三脚架上摄像员姿势要稳,站拍时,两膝略弯曲,利用身体作缓冲;坐拍时,要坐在松软的坐垫上,或由别人帮助扶稳身体,以稳定重心不要依靠行进物体的任何部位作支撑,防止摄像机震动摄像时少用长焦镜头,多用短焦镜头,因为在震动条件下拍摄同一物体,焦距愈短,视角愈大,画面愈稳•为了使画面平稳,在三轮车上摄像,车胎的气不要充得太足;在汽车上摄像,摄像机位应尽量选择在震动较小的部位-土;在火车上摄像,最好选择在较好的地段上摄像;在船艇上摄像,要等待风浪较小的时机摄像5、空中摄像•空中摄像以直升飞机为最适宜,它能悬停、升降迅速、飞行平稳,便于选择合适的拍摄方位与拍摄高度选择能见度较好的晴天,在500米至800米的空中摄像效果较好;拍摄城镇,厂矿、学校的全貌,要等候合适的太阳光位,才不会使建筑物出现大片阴影与投影而影响图像质量因为飞行费用较高、速度较快、噪声较大,摄制组与机组人员要预先共同商量好飞行路线、高度、悬停位置和和和手势用语,准备好摄录设备与对讲系统;未进入拍摄区就 要提前开始摄录,防止漏拍;宁可多拍一些备用镜头,以保证后期编辑工作空中摄像因飞机的发动机振动,易使画面不平稳,宜用肩扛式摄像:飞机舱门处视野最大,是摄像机的理想机位。
摄像前,摄像员要系好安全带,打开机门准备拍摄也可以将舷窗玻璃取下,在舷窗处拍摄摄像机斜拍地面景物其造型效果较好6、水下摄像 拍摄水下的动植物,河床地质、矿物、水下的潜水员、潜水艇、跳水运动与水上芭蕾等采用不同方法:摄像员可以身穿潜水衣,携带有防水罩的摄录器材,潜入水中直接拍摄防水罩装有平衡器,使摄像机的镜头光轴容易调整到水平位置摄像机的镜头通过防水罩的玻璃窗进行拍摄,摄像机的控制部分装在防水罩外,便于摄像员操作摄像员也可以不着潜水衣与摄录器材一起安置在潜水设备中,如通过游泳池底下的密封窗或潜水艇的舷窗进行水下摄像;摄像员也可以在船上或岸上,将摄录器材放置在有平衡器的潜水箱中,通过遥控装置进行摄像水下摄像最重要的是使摄像机保持水平状态,才能使画面平稳如果摄像员潜水摄像,最好要顶着水流拍摄,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7、海洋摄像•海洋摄像,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天气以及角度拍摄海上景物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海水深浅程度不同,海水颜色也不同,因此,应尽量在同一地区拍摄全部海景;否则,异地相接会造成颜色失调不同时间和天气都会影响海上景物的色彩,为了使前后镜头色彩衔接一致,应尽量在同样条件下拍摄海上各种物体。
不同光位的日光使波浪造型效果不同,顺光时,波浪不明显;侧光与逆光时,波浪起伏鲜明强烈采光时,选择合适的摄像机位与中性滤光片,避免海面对天空光的强烈反光海洋摄像还要注意防止海水浸蚀摄录设备,最好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与逆流方位摄像,从而防止海浪的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