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92565474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封建建社会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是一种社会形态。(近。(近代中国自西代中国自西方引进的概方引进的概念。)念。)【中国封中国封建建社会社会】: 主要包含主要包含“秦、汉、秦、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隋、唐、五五代十国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政体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题线索主题线索】(秦朝确立(秦朝确立清朝达到顶峰)清朝达到顶峰)【内涵内涵】(一)专制主义:指(一)专制主义:指中央中央决策方式。决策方式。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趋势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

2、削弱,最终被废除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二)中央集权:(二)中央集权: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服从中央。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趋势:中中央集权不断发展央集权不断发展(三)选官制度(三)选官制度 (四)监察制度(四)监察制度【核心、本质核心、本质】加强君主专制(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皇权)第二讲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一、(公元前公元前3 3世纪末)世纪末)秦朝统一的背景秦朝统一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政治:政治:1 1、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诸侯争霸,诸侯争霸,分封制分封制和和宗法制宗法制遭到遭到破坏破坏2

3、2、各诸侯国、各诸侯国纷纷纷纷变法变法企图通过企图通过兼并战争兼并战争统一天下统一天下3 3、秦国秦国通过通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实力增强,实力增强(主因)(主因)经济:经济:4 4、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出现,出现,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发展,发展,井田制井田制瓦解,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制确立确立思想文化:思想文化:5 5、百家争鸣,私学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兴起其他:其他:6 6、 人民渴望统一人民渴望统一考点一考点一 秦朝:秦朝:确立确立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二、二、建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一一)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推行推行郡县制郡县制1 1、原因:、原因:(1

4、1)春秋战国时春秋战国时已设有郡、县已设有郡、县的经验的经验(2 2)吸取西周灭亡的)吸取西周灭亡的教训教训2 2、(、(区别于分封制)区别于分封制)最大特点:最大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官位不世袭。官员由皇帝任命,官位不世袭。 (贵族政治(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官僚政治)3 3、作用:、作用:(1 1)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防止地方割据,巩固秦朝统一地方割据,巩固秦朝统一(2 2)县制保留至今,影响深远)县制保留至今,影响深远附: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1 1)县与郡同时出现,郡和县是一种地理名词,不是一)县与郡同时出现,郡和县是一种地理名

5、词,不是一种政治制度种政治制度(2 2) 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新领土上设县、郡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新领土上设县、郡 (3 3)县比郡的地位高县比郡的地位高(4 4)商鞅变法:县变为县制商鞅变法:县变为县制(但郡还未变成制度)(但郡还未变成制度) 【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秦朝秦朝开始开始:郡比县高郡比县高 郡变为郡制郡变为郡制 (但不能表达为秦朝(但不能表达为秦朝开始形成开始形成郡县制,因为商鞅变法已形成县制)郡县制,因为商鞅变法已形成县制)(二二)首创首创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之前称王)(之前称王)1 1、皇帝的来源:德高三、皇帝的来源:德高三皇皇,功过五,功过五帝帝(皇权

6、神化)(皇权神化)2 2、特征:、特征:(1 1)皇位世袭)皇位世袭(始皇帝(始皇帝)(2 2)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侧重皇帝地位(侧重皇帝地位、总揽权力、总揽权力)(3 3)皇帝独尊)皇帝独尊 (侧重皇帝专用(侧重皇帝专用 “ “朕朕”“”“玺玺”“诏诏”等等 )(三三)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制中央官制1 1、内容:、内容:【三公三公】 丞相丞相:百官之首,管理全国政务,下辖诸卿:百官之首,管理全国政务,下辖诸卿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副丞相:副丞相,监察,监察百官百官 太尉太尉:虚设:虚设(事实上皇帝掌(事实上皇帝掌军军权权虎符)虎符)2 2、特点、特点:三公分工配合,互相牵制三公分工配

7、合,互相牵制,辅佐皇帝辅佐皇帝 (注:从秦朝开始,皇权与相权矛盾已出现注:从秦朝开始,皇权与相权矛盾已出现,但当时未采取措施削弱相权但当时未采取措施削弱相权 )皇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郡丞、郡尉 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秦秦朝朝从从中中央央到到地地方方的的官官僚僚机机构构示示意意图图对对后世:后世:(1 1)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中国格局,是中国封建社会政体封建社会政体(2 2)形成了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对秦朝:对秦朝:(1 1)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

8、上第一个统一多一多民族的封建国民族的封建国家家(2 2)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国)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统家统一一四、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四、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暴政三、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的三、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的意义意义:“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唐)柳宗元(唐)(一)秦朝:三公九卿制一)秦朝:三公九卿制(二二)西汉(武帝):(内)中外)西汉(武帝):(内)中外朝朝制度制度 中中朝:尚书令、朝:尚书令、侍中侍中决决策权策权 外外朝:三公朝:三公九卿九卿执行权执行权考点二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加强从秦

9、至清,皇帝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从秦至清,皇帝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分割分割:另设机构;增设宰相职位;:另设机构;增设宰相职位;废除废除宰相制宰相制(三)隋(三)隋( (形成形成) )唐(完善):三唐(完善):三省六省六部制部制1 1、运、运行行机制:机制:(工作工作场合:政事堂场合:政事堂) (中书、门下有决策权)(中书、门下有决策权)中书省(中书省(起草起草)先交给皇帝审阅,皇帝再返回给先交给皇帝审阅,皇帝再返回给中书省中书省门下(门下(审议审议)尚书(下属六部尚书(下属六部 执行执行)2 2、作用:、作用: (1 1)三省相互牵制,)三省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0、(2 2)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皇帝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皇帝决策失误(3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基本)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基本沿袭沿袭(四)宋朝:一参二府三司制(四)宋朝:一参二府三司制1 1、措施:、措施:(1 1)设参知政事(副丞相):)设参知政事(副丞相):分分割割行政权行政权(2 2)中书门下省: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枢 密密 院:院: 分分割割军权军权(3 3)三)三 司司 使:使: 分分割割财权财权2 2、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府二府(五)(五)元元朝:一省两院制朝:一省两院制 (特殊反例:

11、(特殊反例:相权增大,削弱皇权相权增大,削弱皇权)1 1、中书省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 (由皇太子兼任宰相,领六由皇太子兼任宰相,领六部;管辖行省)部;管辖行省)2 2、枢密院枢密院(军事):枢密使由皇太子担任,不允许汉(军事):枢密使由皇太子担任,不允许汉人担任人担任3 3、宣政院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管理宗教、民族事务事务(管辖宣慰司)(管辖宣慰司)(六)(六)明朝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形成内阁制废除宰相制度,形成内阁制1 1、(背景)、(背景)明明初:中书省初:中书省(最高长官:丞相(最高长官:丞相)统统领领六部六部2 2、明太祖:、明太祖:废中书省废中书省和和宰相制宰相制,

12、皇帝直接统领,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六部 (1 1) 废相的原因:废相的原因:中中国开国开始步入始步入封封建社会晚建社会晚期期,为了为了巩巩固封建固封建统治统治(根目)(根目)相权随地方行政改革扩大相权随地方行政改革扩大 (史实:废除行省制)(史实:废除行省制)胡胡惟庸专权成为废相的惟庸专权成为废相的借口借口(2 2)废)废相利弊:相利弊: 利利: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 弊弊:皇帝负担皇帝负担加重,易造成决策失误加重,易造成决策失误 导致宦导致宦官专官专权权3 3、明成祖:形成内阁制、明成祖:形成内阁制(1 1)原因:减轻皇)原因:减轻皇帝负帝负担担(2 2)发展过程:)发展过程: 明太祖:设殿

13、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此时不(此时不能称为内阁)能称为内阁) 明成祖:创立内阁(正明成祖:创立内阁(正式形成)式形成) 明宣宗:明宣宗:票拟权票拟权与与批红批红 明神宗:出现内阁首辅明神宗:出现内阁首辅大臣,权力增大大臣,权力增大附:总结附:总结 1 1、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西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西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 元朝实行一省制元朝实行一省制 明初废除宰相明初废除宰相 清初清初“军国政事军国政事”由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决定 (1 1)特点:)特点: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14、君主专制程度空前君主专制程度空前强化强化达到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顶峰,并走向反动,反映我国封建制度反映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的时代特征(2 2)影响:)影响:积极: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积极: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消极消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妨碍了社会进步,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妨碍了社会进步, 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于西方西方(中西对比(中西对比)2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七)(七)清朝清朝1 1、清初(康熙前):、清初(康熙前):沿袭内沿袭内阁,置六部阁,置六部沿袭沿袭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政王大臣会议(满洲贵族;(满洲贵族

15、;皇权受限皇权受限)2 2、康熙、康熙:增设南增设南书房书房(权力最(权力最大)大)3 3、雍正:设、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处(1 1)原因:)原因:直因:办直因:办理西北理西北军务军务开始只是临时机构开始只是临时机构根因根因:加强皇权:加强皇权(2 2)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无决策权)(无决策权)(3 3)特点:简、速、密)特点:简、速、密(4 4)标)标志: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志: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一一、秦朝:郡、秦朝:郡县制县制二、西汉:二、西汉:1 1、汉初(武帝前):、汉初(武帝前):郡国郡国并行制并行制(周秦之制并(周秦之制并用)用)“非刘氏而王者,若无

16、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 ”(分分封封制导致诸侯割据,威制导致诸侯割据,威胁中央胁中央集权集权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2 2、汉、汉武帝:沿用郡县制;颁武帝:沿用郡县制;颁推推恩令恩令,设,设刺刺史史制制度。度。推推恩令:规定诸侯亡后,嫡长子恩令:规定诸侯亡后,嫡长子继位继位,其他子弟分割土地为,其他子弟分割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列侯,列侯归郡管辖(作用:加强中央集权)(作用:加强中央集权)设刺设刺史: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史: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考点三考点三 中央集权的演变中央集权的演变四、宋朝(北宋)四、宋朝(北宋)1 1、背景:

17、、背景: A A、北宋初期割据严重,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期割据严重,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 B、吸取唐末教训、吸取唐末教训2 2、措施:、措施:(1 1)收)收兵权兵权A.A. 杯杯酒释酒释兵权兵权B.B. 充充实中央实中央禁军禁军C.C.设设枢密枢密院掌院掌调调兵权,地方将领只有兵权,地方将领只有统统兵权兵权D.D.实实行行“更戍法更戍法”(2 2)行政上:)行政上:派派文官任地方官文官任地方官(知州)(知州) 设通判:设通判:监监察察 设设转运使转运使,地,地方财方财政转运中央政转运中央3 3、特点:、特点: 先从兵权入手,先从兵权入手,削弱地方权力削弱地方权力(最大特点)(最大特点)

18、强干弱枝,守內虚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內虚外;重文轻武4 4、影、影响:响:积极: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强化了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集权消极:消极:造成造成“三冗三冗”,地方无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地方无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形成了积贫积弱局面下,形成了积贫积弱局面五、元朝五、元朝:首:首创创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全称:(全称:行中书行中书省省)(1 1)原因)原因:疆域辽阔,需要有效的地方管理疆域辽阔,需要有效的地方管理 吸取吸取宋地方宋地方无权、人无权、人浮于事的浮于事的教训教训(2 2)特点:地方有一定的权力,但受中央节制)特点:地

19、方有一定的权力,但受中央节制(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没有中央的同意,行省(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没有中央的同意,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制度和调动军队。行省官员无任命官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制度和调动军队。行省官员无任命官员的权员的权力)力)(3 3)影响)影响:加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了国家统一一 是是中国中国省制省制的的开端开端六、明朝:废行省六、明朝:废行省(但保留省制)(但保留省制) ,设三司,设三司七、清朝:恢复行省制七、清朝:恢复行省制1 1、由皇帝控制地方官的任免权、由皇帝控制地方官的任免权2 2、加强监察机制、加强监察机制3 3、派文官任地方官、派文官任地方官

20、4 4、分化地方行政长官权力、分化地方行政长官权力总结:中央控制地方的方式?总结:中央控制地方的方式?考考考考点四点四点四点四中国古代的监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制度1 1开始于开始于秦秦朝: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2 2发展于两汉:西发展于两汉:西汉武帝汉武帝设设刺史刺史制度。制度。3 3完善于北完善于北宋宋:各州设:各州设通判通判,监督知州。,监督知州。4 4强化于强化于明明朝:朝:(1)(1)设设按察司按察司监察地方官监察地方官(2 2)设设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直接由皇帝控制。,直接由皇帝控制。一一、各时期选官、各时期选官制度制度(一)西周:世卿世一)西周:世卿世禄制(禄制(世官制世官制

21、):贵族凭):贵族凭血缘血缘世袭世袭(二)战国(二)战国秦朝:秦朝:军功军功等等爵制爵制(三)汉朝:察(三)汉朝:察举制举制1 1、由下至上、由下至上推荐推荐方式:方式:郡和国推荐,皇帝考察后,在太郡和国推荐,皇帝考察后,在太学学习,考试合格后,担任官职学学习,考试合格后,担任官职2 2、标准:、标准:孝廉孝廉(注重品行、才(注重品行、才能)能) (其他途径:(其他途径:征辟制征辟制破格提拔破格提拔)3 3、作、作用: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用: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使贫寒子使贫寒子弟弟也可入也可入仕途仕途考点五考点五 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四)魏晋南北朝四)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

22、晋南北朝) 九九品品中中正制:评定推荐正制:评定推荐【门阀士(世)门阀士(世) 族凭血缘、门第垄断仕途;庶族难有机会族凭血缘、门第垄断仕途;庶族难有机会】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 期的选官制度时说:期的选官制度时说:“上品无寒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下品无世族”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A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五)科科举制举制1 1、历程:隋、历程:隋 形成;唐宋形成;唐宋 强强化化:清:清 19051905年废止年废止2 2、方式:方式:考试考试选官选官 (相对公开、公平

23、)(相对公开、公平)3 3、作、作用:用:积极:积极: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消极:消极:忽视自然科学,影响科技进步忽视自然科学,影响科技进步八股八股取士,体制逐渐僵化,取士,体制逐渐僵化,钳制思想,摧毁文化钳制思想,摧毁文化二、二、选官制选官制度的演变度的演变趋势趋势 选选官标官标准由血准由血缘、门缘、门第发展到才第发展到才能、能、学识,学识, 选选官方官方式由评式由评议、推议、推荐发展到公开考试,趋向制度

24、化,体荐发展到公开考试,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性;封建社会后期,逐渐模式化现相对公平性;封建社会后期,逐渐模式化【整体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整体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1 1、前期利为、前期利为主:主:(1 1)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展;政治方面政治方面(2 2)利于农耕经)利于农耕经济济的持续发的持续发展;展; 经济经济(3 3)利)利于各地区文于各地区文化交流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和民族融合; 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文化文化(4 4)具有很大的制度创新性。)具有很大的制度创新性。 制度制度(5 5)专制强化易形

25、成暴政,民主政治无法发展;专制强化易形成暴政,民主政治无法发展;政政(6 6)封建文化专制政策扼杀民主思想,阻碍科技创新;)封建文化专制政策扼杀民主思想,阻碍科技创新;思思(7 7)束缚生产力,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明清以后的)束缚生产力,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明清以后的中国落后于西方。中国落后于西方。 经经2 2、后期弊为主:、后期弊为主:(明朝中叶以(明朝中叶以后)后)【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君主专制、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君主专制、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官僚政治和贵族特权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官僚政治和贵族特权伴随中

26、国古代政治的始终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需要严格服从中央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需要严格服从中央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代政治制度【总结总结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27、。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实行郡国并行制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际成为自家的“封建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28、B官僚政治的弊端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行政效率的低下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1)图图1、图、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分) (1)(1)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 郡县制主

29、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巩固统一。管理,巩固统一。弊端:分封制下,权力世袭;弊端:分封制下,权力世袭; 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3、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如遇到与本王朝帝王名字相同的字、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如遇到与本王朝帝王名字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汉初改“相邦相邦”为为“相国相国”B唐初改唐初改“内史省内史省”为为“中书省中书省”C北宋初改北宋初改“昌南镇昌南镇”为为“景德镇景德镇”D明初改明初改“大都大都”为为“

30、北平北平”4、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郡县制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5、秦朝、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材料中这一这一“规范规范”是指是指A分封制度分封制度 B

31、世袭制度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宗法制度6 6、史学家指出,中国、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史上某一时期期“有极关重要者四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事”:一:一为中国版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中国民族之抟成,三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建,四为中国学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思想之奠定。这一。这一时期应是时期应是A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隋唐时期7 7、“史实史实” “史论史论”“”“史识史识”是构成史学的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史实即历史事实,

32、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史识”的是的是( () )A A“三省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是宰相B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六部六部C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

33、效率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本沿袭这种制度8、宋朝形成了、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 帝选拔

34、,主要评议宰相是非。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3 3)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内阁内阁宰相宰相性质性质顾问、内侍机构顾问、内侍机构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权力来源权力来源皇帝个人信任皇帝个人信任制度(法律)制度(法律)权力权力无决策权无决策权有决策权有决策权影响影响对皇权不构成威胁对皇权不构成威胁威胁皇权威胁皇权欧美内阁是资

35、产阶级革命的欧美内阁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为民主政治服务产物,为民主政治服务明朝内阁是封建专明朝内阁是封建专制的产制的产物物,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4 4)欧美近代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根本区别)欧美近代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根本区别10、史学家钱穆曾说:、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A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

36、专制社会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B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C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王室” D明清两代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社会明清两代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社会1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37、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1212、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积成样本四巨册册”,官员,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时人称之为: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这反映出当时当时( () )A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131

38、3、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与“乾纲独断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到( () )A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的高度集权军机处有利于皇帝的高度集权C C应撤销军机处应撤销军机处D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14、下、下图分分别反映了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唐、明、清

39、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程,空白空白处应该填写填写()A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B内内阁制制C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一省制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b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c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d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三、唐三、唐朝中后期

40、:朝中后期: 在在边界设军边界设军镇镇,(最高长官称节度使,最,(最高长官称节度使,最初初只管军事,后集军政财于一只管军事,后集军政财于一身)身)严严重重削弱了削弱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导致,导致藩镇藩镇割据割据(安史之乱安史之乱)。16、公元前、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地方

41、取得较大自主权元史元史地理志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咸不逮元宋为盛,然幅员之。咸不逮元”。 元史元史地理志地理志 (1)结合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2分)分)这一制度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制度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4分)分)(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原因:元朝疆域辽阔。(2分)分)加强措施: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事要加强措施: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事要务则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务则呈报枢密院

42、;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皇帝,向皇帝述职。(4分)分) (2)中国经历过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郡县制到元朝行省制)中国经历过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郡县制到元朝行省制的演变,请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演变,请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2分)分) (2)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权力逐步削弱,中央)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权力逐步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2分)分) 17、“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

43、素清白浊如泥,高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良将怯如鸡。”对于此诗的正确理解是(对于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荐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荐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多怯于外侮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多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胜战争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胜战争 18、汉书汉书武帝纪武帝纪记载: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

44、令郡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由此可见当时分封制仍然存在分封制仍然存在 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世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的特权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的特权 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 B C D1919、冯天瑜、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这种现象最早是在A A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B B汉朝汉朝 C C隋朝隋朝 D D唐朝唐朝20

45、、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导致了“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现象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1、清、清 末传教士明恩末传教士明恩 溥溥 记述:记述: “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促使中国学

46、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耐的禀赋。”该材该材 料()料()A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 反映反映 出出 科举制科举制 失去人才选拔功能失去人才选拔功能(3)原因:原因

47、: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公开竞争、平等择优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合理性;的合理性;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借鉴的同时舍弃了对古代经典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与职位紧借鉴的同时舍弃了对古代经典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与职位紧密相连。密相连。材料三材料三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刘海峰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科举制对西方考

48、试制度影响新探(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6分分)22、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体,主要包括(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宗法制与中央集权

49、制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 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23、马克思说,、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人治” 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人性” 君主专制有害无利君主专制有害无利A B C D24、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0、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要表现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2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梁启超

51、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6、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法国启蒙

52、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中这样评中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得更为凶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斯鸠的观点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状况孟德斯鸠的观点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状况B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表明专制制度的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表明专制制度的

53、腐朽和没落腐朽和没落C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发展的步伐D孟德斯鸠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诬蔑孟德斯鸠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诬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 太和殿,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2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号(右), 自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从建筑

54、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比较:比较: 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太和殿现为供人参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提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提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可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可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考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