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整理(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城 市市 规规 划划 原原 理理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经济学、统计学地理学、制图编程和数据处理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遥感技术法律等规划师的背景是多样的规划师的背景是多样的:为什么要学习城市规划原理?为什么要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理论内容框架城市规划理论内容框架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的编制主要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城市的形成1. 城市产生时间、背景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2. 城、市、城市城是一种
2、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指商品交换场所 3、城市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 二、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城市的引力农村的推力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分两个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或前工业化时期或古代城市 工业社会或工业化时代或近代城市一、古代城市发展(一)防御要求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三)政治体制的影响(四)经济发展1、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2、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近代城市发展(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革命使加工业迅速在城市发展,带动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二)城市布局变化圈层式向
3、外扩张 用地类型增加 城市类型增加 (三)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张,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四)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恶化 交通的发展出现郊迁现象 发达国家: 已高度城市化,城市的空间扩张已逐渐为城市内部的更新改造所代替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外延扩张成为主要发展形式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化一、城市化含义与度量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转变、产业结构转变、 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PU=U/P 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二、城
4、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农业现代化产生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初期阶段 2、中期阶段 3、稳定阶段 四、中国城市化道路70年代末14% 2000年36%三种模式 地方推动型 市场推动型 外资促进型 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 年份2000年2020年2050年总人口12.5亿1415亿16亿城市化水平30%4550%6065%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
5、的城市规划思想 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古代书籍,但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夏 周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明 清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 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由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并且管子、孙子兵法等著作在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创造,打破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管子: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城市内部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
6、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其意义在于: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形成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复道、甬道等多重城市交通系统,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宫殿和居民区相互穿插。 王莽取得政权后,受儒教影响,在城市空间布局导入祭坛、明堂、辟雍等
7、大规模的礼教建筑,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魏 邺城 以宫城为中心,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佛教、道教空前发展,突破了儒教礼制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 一是城市布局中出现了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拓展和丰富了城市空间理念。 二是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城市空间规划严谨,规划了城市建设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建城顺序: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 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
8、,“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里坊制进一步发展。 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东京(汴梁)诏书。分析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论述城市改建和扩建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规划措施。出现开放的街巷制 更强调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明代地方城市规范衙署前建“”形广场。 胡同里四合院,突出和体现封建社会以宗族家庭为单位的伦理观念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500年)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米列都城2、古罗马时期(公元前300年)营寨城 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
9、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提出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3、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生产和生活变化,对城市进行改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运用不同体形和大小的建筑物和场地,巧妙配合地形,组成具有高度建筑艺术水平的建筑组群。 4、1617世纪君权专制国家 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型的大城市 以巴黎凡尔塞改建规划影响较大。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对建筑艺术、城市设计及园林均有很大影响。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波尔西巴:南北向布局,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城市中心“神圣城区”。
10、乌尔:王宫、庙宇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北的夯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和奴隶居住区间有高墙分隔,由于农业文明发展,城内有大量耕地,出现农田与居民点混合分布。 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发展阶段一、现代城市规划发展阶段(1)18901915 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 (2)19161945 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 (3)19461960 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
11、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4)19611980 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二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1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城市快速膨胀产生的问题: 居住条件恶化; 交通堵塞、车祸增加;
12、 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盲目扩大,城市中心地价昂贵; 城市环境景观质量下降。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的“乌托邦”思想 欧文(Robert Owen)和傅里叶(Charleo Fourier)2 、 经典城市规划理论经典城市规划理论1、田园城市理论 2、现代城市设计思想 3 、卫星城镇规划 4、雅典宪章5、马丘比丘宪章 6、有机疏散思想 7、理性主义规划理论 8、城市设计研究9、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10、可持续发展 11、全球化理论1、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掌握) 1.1 理论提出:1898年 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Tomorrow :A pe
13、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1.2 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 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 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 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1.3 田园城市的实质: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 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1.4 田园城市的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 环行林阴大道,城市的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1.5 第一座田园城市:letchworth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发表“明日
14、城市”的规划方案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柯布西埃的明天城市规划方案:城市规模:300万人口的城市。城市布局: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 绿地。外围的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城市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并提供充足 的绿地。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的比较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的比较共同点:不同点:解决大城市出现的问题,如住房、交通拥挤和不卫生状况等霍华德:提出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
15、;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改革的理想。柯布西埃: 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变社会。3 卫星城镇规划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 “卧城”子城只有居住建筑,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 产工作及文化生活的需要仍需到 母城解决。 半独立卫星城镇子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 分 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独立卫星城城市规模较前两种形式大,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子城具有多种 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生活接近自然,减少了对母城的依赖。4雅典宪章雅典宪章 1933年年思想基
16、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 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 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 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5 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
17、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两个宪章的比较:两个宪章的比较: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 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 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 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 更强调城市规划 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有
18、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 凡沙里宁(E. Saarinen)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的理论。他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是有机的集合体。他对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以及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治理城市问题的对策。思考题:思考题: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的标志是: A 农业和牧业的出现 B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C 工业革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人类劳动大分工 B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C 商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城市的引力 B 农村的推力 C 城市的推力 D 农村的引力老年型人口的正
19、确方面概念是什么 A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 B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 C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 D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0、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1.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从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 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规划目标相一致。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健康运作。一、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一、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和作用和作用2.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21、。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引导。二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体城市规划体系系法规体系法规体系主干法主干法专项法专项法相关法相关法行政体系行政体系运作体系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战略性发展战略性发展规划规划实施性规划实施性规划开发控制开发控制判例式判例式通则式通则式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城市总体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控制性详细规划细规划修建性详修建性详细规划细规划分区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城城市市设设计计概概念念规规划划三三 .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22、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 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主要内容 分区规划分区规划1、主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2、主要内容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
23、、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 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 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 范围 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详细规划详细规划1、主要任务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 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规定各地块
24、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 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四、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1)城市规划纲要(2)城市
25、总体规划 直辖市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国务院指定城市 其他设市城市 镇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 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 其他建制镇 (3)单独编制的城市人防建设规划直辖市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省会城市 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非省会城市、二类人防重点城市三类人防重点城市(4)单独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其总体规划的城市其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历史文化名城(5)单独编制的其他专业规划(6)城市分区规划(7)城市详细规划五、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五、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1、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城市人民政府作出,并
26、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2、总体规划的修改 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城市构成城市构成一一 城市构成城市构成城市的物质构成城市的社会构成城市的产业构成1.城市的物质构成 是指组成城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形成的空间环境。 公共领域的物质构成 社会公众所共享的那部分物质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 是公共投资和 开发的范畴。 非公共领域的物质构成 社会个体所占用的那部分物质环境,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城市物质构成的两个空间属性(可达性、外部效应)2、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 政治团体角度 市民之间政治
27、关系文化系统 人口系统 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储存 人群分类 文化背景 收入 民族 宗教信仰 性别 受教育水平 年龄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征(经济地位、家庭类型、种族背景)城市社会环境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3、城市产业构成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经济部类;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经济部类;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经济部类 两大部类 基本部类:满足来自城市以外的商品或服务需求; 非基本部类:满足城市内部的商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二、城市用地概述二、城市用地概述1、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
28、律属性2、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3、城市用地的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 行政区划用途区划地价区划 有明确立法支持 城市规划和专业规划的一项结果,被法定化后,同样具法律性质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1、自然条件对城市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工程的建设成本。 2、自然条件过度改变可能引发的问题水土流失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地面下沉 城市水质性缺水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1、地质条件(1)建筑地基 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同地基承载力 城市用地选择、建设项目合理分布、工程建设经济性。 (2)滑坡与崩塌(3)冲沟 (4)地震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1
29、00年内该地区可能遭受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设防依据 设计烈度 防震考虑: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5)矿藏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条件城市等级与防洪标准城市等级与防洪标准等级重要性非农业人口(万人)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特别重要城市150200重要城市15050200100中等城市502010050一般城镇205020(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3、气候条件(1)太阳辐射建筑的日照标准、间距、朝向、建筑遮阳设施、各项工程热工设计(2)风象风
30、向、风速 盛行风向静风地方风 局部环流山体背风面(3)温度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降温、采暖 逆温 热岛效应 (4)降水与湿度 降水 湿度 4、地形条件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地面的高程和各部分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 方面的设计依据。地面的坡度影响与小气候形成有关 地貌对通讯、电波影响(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1、一类用地适于修建用地(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e)没有沼
31、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2、二类用地基本可以修建用地 (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 较浅,修建建筑物里,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e)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f)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32、(a)地基承载力小于60千帕和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b)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c)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d)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e)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 三、城市用地选择三、城市用地选择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 2、基础设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生态环境 5、文化遗存 6、社会问题 (二)用地选择举例 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分
33、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根据国标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居住用地R Residential公共设施用地C 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 工业用地M Industrial , Manufacturing仓储用地W Warehouse对外交通用地T Transportation道路广场用地S Road ,Street and Square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Municipal Utilities绿地G Green Land特殊用地D Specially Designated水
34、域和其他用地E Water Area and others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60.175.075.190.090.1105.0105.1120.0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级内确定;当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级内确定。 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第级内确定;当经济特区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在,可在第级内确定。 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多人少的城市,用地指标不得大于150平方米/人。一、居住用地一、居住用地 ( (R Residential)esidential)(一)用地组成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
35、地 (二)用地分类 类别说明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三)居住用地的指标比重 2032%。 人均指标 18.0m228.0m2。四、居住用地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的选择 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候 用地规模:形状、面积交通便捷:工作、消费 减少污染:工业、交通新城旧城 经济可行 弹性发展2、居住用地分布集中布置分散布置 轴向布置 3、居住用地的组织与构
36、成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Industrial , Manufacturing)(一) 工业用地分类 一类工业用地(M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 工业等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M2)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基本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M3)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
37、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等用地(二)工业用地的指标比重 1525%。 人均指标10.0m225.0m2。(三)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工业用地自身要求用地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 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 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2、交通运输要求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连续运输 航空运输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防止噪声干扰(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工业在城市中布置形式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 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关系平行布置 垂
38、直布置 混合布置3、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工业区包围城市 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 群体组合式布置 4、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工业地带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三、公共设施用地 (一)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1、按使用性质分类 行政办公类 C1 商业金融类 C2 文化娱乐类 C3 体育类 C4 医疗卫生类 C5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C6文物古迹类 C7 其他类 C92、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市级 居住区级 小区级(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1、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 (1)城市性质与规模 (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的布局结构 (4)社区建设与发
39、展2、指标确定的方法(1)按人口增减情况 通常换算成“千人指标”。 (2)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 根据业务与管理需要自成系统,从经营管理的经济与合理性考虑具体建筑与用地指标。 (3)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三)公共设施分布规划三)公共设施分布规划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7、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四
40、、仓储用地四、仓储用地(Warehouse)(一)仓储用地分类普通仓库用地(W1) 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特种仓库 危险品仓库用地(W2) 以存放易然、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仓储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 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堆场用地(W3) 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仓库用地。(二)从城市使用的角度,按仓库的职能分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 (四)仓库用地规模(四)仓库用地规模1、估计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吞吐量2、按照吞吐量以及仓库货物的年周转次数,估算所需的仓容吨位 仓容吨位=年吞吐量/年周转次数 3、根据实际仓容吨位中分别进入仓库或堆场的
41、吨位比例,计算出仓库用地及堆场用地面积。五、城市绿地五、城市绿地 (一)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 1、城市绿地分类公园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2、城市绿地指标 人均公园面积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二)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1、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 结合城市的工业、道路交通设施等布局的环境绿化,发挥防护、防灾、阻隔等保护作用,为居民提供洁净、安静、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2、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1877年英国“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作为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
42、不被利用的地域。”1961年美国“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者基本上未开发的土地,具有:A、公园和娱乐用价值;B、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的价值;C、历史或风景的价值。”模式语言:城镇建筑结构“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看往更广阔空域的地方” 日本“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的空间”1、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 点状绿地 集中成块的绿地,如公园带状绿地 城市沿河岸、街道、景观通道等绿色地带,以及防护林带 楔形绿地 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环状绿地 在城市内部或外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等绿地,或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一步蔓延和扩展。2、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 防护绿
43、地 根据卫生防护要求种植乔木和灌木。采取密植式(下风位)、半透风式、透风式(上风位) 卫生隔离带宽度 1000米炼油厂、钢铁生产 500米洗涤剂生产、化学合成药品生产 300米造纸、皮革加工 100米油漆生产、陶瓷制品生产 50米塑料制品生产、食品加工生态绿地 位于建设用地以外,包括森林、河湖旁绿地、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园、湿地、水源保护区等。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 第七讲第七讲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功能一、城市功能 城
44、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1 城市功能概念2 城市功能演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二、城市结构二、城市结构1 1 城市结构的概念城市结构的概念2 2 城市结构包括的内容城市结构包括的内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空间结构等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
45、用上的反映。3 3、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A 城市布局不合理,经济结构趋同化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竞争加剧。 B 人口膨胀与流动增加了城市压力。 C 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 D 城市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使城市环境持续恶化。 城市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和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三三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通常是指导建成区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 城市形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产交替起作用
46、的。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经济、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城市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二者互相促进,推动城市发展。我国城市面临结构性重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 集约型 城市结构封闭型 开发型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本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城市结构是内涵、抽象,是城市构成的主体 城市形态是表象,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城市功能的创新最为关键。功能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结构一旦发生
47、变化,要求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市和乡村布局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有计划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城乡逐步融合,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兴旺。 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区域整体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区域内部经济
48、结构的合理化,力求避免产业结构雷同和许多基建项目重复建设的弊病,综合考虑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建筑环境的整治与发展,促进多层次的地区交流与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级配、协调的城镇体系。 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2种倾向 大城市出现郊区化现象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面临重大改组,在空间上具体表现为三大用地的重构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土地集中解决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科学出发,用协同论、突变论的观点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维护城市的整体利益。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一、城市内部结
49、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是探求城镇体系的级配合理、分工协作,科学地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综合协调区域性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明确近远期建设的投资重点。 (一)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城市用地结构是城市内部结构的直接体现,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映射的空间投影。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在更大的空间范畴内城市用地的相关性及其与自然环境的抽象概括。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平方米/人)60.175.075.190.09
50、0.1105.0105.1120.0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人)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允许调整幅度(平方米/人)指标级别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人)60.060.175.0+0.1+25.060.175.060.175.0075.190.0+0.1+20.075.190.075.190.0不限90.1105.0+0.115.090.1105.075.190.0-15.0090.1105.0不限105.1120.0+0.115.0105.1120.090.1105.0-20.00105.1120.0不限120.090.1105.00105.1120.00规
51、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用地指标(平方米/人)居住用地18.028.0工业用地10.025.0道路广场用地7.015.0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9.0 7.0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二)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二)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城市产业结构是涉及城市性质、经济效益、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它的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要从宏观经济背景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三)社会结构的演化(三)社会结构的演化 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独生子女明显增多、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就业岗位分布、
52、居民迁移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更新等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平均预期寿命。 每千人医生数。 婴儿死亡率。中学入学率。 每户居民拥有住房。 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人均生活用电。 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内、外结构协调发展应当注意:城市内、外结构协调发展应当注意: (1)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敏感地段,土地争夺开发的热点。(2)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3)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4)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53、(1)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的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2)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较大影响。(3)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4)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5)结合城市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6)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关键: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导向、建设速度的协调、开发总量的平衡以及发展方向的控制。 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城市局部地区建设的形成与集积,构成城市的整体,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整体对局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原则上局部服从整体,整体指导局部。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
54、控制相结合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城市建设发展中要留有发展用地,城市各建设阶段用地选择、先后秩序的安排和联系应建立在城市总体布局基础上。对各阶段的投资分配、建设速度要统一考虑,使现阶段工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符合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一、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一)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二)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点、线、面相结合。二、城市景观规划二、城市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物境、情境、意境 城市景观规划要根据城市性质规模、现状条件
55、、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要体现城市美学的要求;要注意自然与人工、空间与时间、静态与动态的相互结合,交替变化。注意自然环境的利用,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的充分利用。 第五节第五节 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 风景旅游城市风景旅游城市 (一)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二)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关系(三)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关系(四)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第一节
56、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关系2、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水运、铁路、公路、综合运输二、城市交通构成与交通特征按空间分: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方式: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运输对象: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1、分类2、现代交通发展的特征交通工具、内外交通、立体交通、综合交通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1、影响城市的用地布置2、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如工业用地、仓库、居地用地如铁路走向、港口选址等。3、影响城市的景观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 (一)城市交通分类类别位置交
57、通 特 征快速路组团间交通性货运为主高速隔离性大交叉口间距大机动车流量大无自行车、步行流量主干路组团间次干路组团内支路组团内生活性客运低速不需隔离交叉口间距小机动车流量小自行车、步行流量大(二)城市道路功能 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三)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四)城市道路分类 1、国标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2、按道路功能分类 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交叉口间距交叉口间距道路类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一
58、般道路设计车速(km/h)8040604030交叉口间距(m)150025007001200350500150250红线宽度(m)60100407030502030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使其“各从其类、各行其道”(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五)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 (一)城市道路网形式1、方格网式2、环形放射状3、 自由式 4、 混合式(二)城市道路衔接原则1、低速让高速2、次要让主要3、生活性让交通性4、适当分
59、离(三)旧城道路系统改善1、要结合城市用地布局考虑对原有道路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利用平行街道组织单向行车开辟环形干道、绕行干道封闭次要交叉口2、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道路选线与景观环境的组合 (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动态对景景观分析图 (五)道路横断面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0.81.0m2/人,其中机动车占80%90%;自行车占10%20%。 公共停车场: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 按规划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其中机动车占80%90%;自行车占1
60、0%20%。 可结合建筑物建地下或空间停车场(库),利用建筑的平台、屋顶设置停车场,以节约用地停车场规划:(二)停车场分布1、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设在城市的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主要停放货运车辆。 占5%10%。2、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如机场、车站、码头附近、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站附近、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市内名胜古迹和郊区风景旅游点附近等。占50%70%。 3、市内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一、铁路在城市中布置一、铁路在城市中布置()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1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1)客运站的位置
61、 (2)客运站的数量 (3)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关系(4)提高铁路运输效能 (5)反映城市大门的面貌二、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 1、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 (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2)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3)联系市郊各区的交通2、公路与城市连接基本方式(1)改造旧有城镇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 (2)入城道路引入 (3)城市部分交通干道与公路对外交通联结。 (4)环路环绕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5)多环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站场的位置选择 1、客运站与铁路车站、港区码头有较好的联系,便于组织联运 2、货运站场 3、技术站 第四节第
62、四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一、城市交通运输发生的类型与结构一、城市交通运输发生的类型与结构(一)城市客运方式与结构 1、客运方式2、不同规模城市出行时耗与主要公交方式 城市规模最大出行时耗(分)主要公共交通方式200万人60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100200万人50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100万人40公共汽车、电车中等城市35公共汽车小城市25公共汽车(二)城市货运方式与结构1、铁路 2、水运 3、公路 4、航空 5、管道 二、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二、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城市客运交通组织1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
63、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 2、自行车交通(1)自行车道路系统 单独设置的自行车专用路、城市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内的道路 (2)自行车道路网密度与道路间距自行车道路与机动车道的分隔方式道路网密度(km/km2)道路间距(m)自行车专用路1.52.010001200与机动车道间用设施隔离35400600路面划线1015150200(3)自行车道路与铁路正线相交时尽量设分离式立体交叉 (4)自行车道路的纵坡应控制在3以内,其交通环境
64、设计应设置安全、照明、遮荫等设施。3、步行交通 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地道、步行林荫道和步行街等组成完整系统。(1)步行街完全步行街、公共交通步行街、局部步行街、地下步行街、高架步行街 (2)人行天桥(或地道)4、客运交通集散点(枢纽)的布置 (1)合理组织广场平面交通(2)组织立体化的交通枢纽(二)城市货运交通组织1、过境货运交通2、出入市货运交通 3、市内货运交通(1)城市货运道路在道路网规划中要明确划分出货运道路,引导圭要的货运车辆集中在几条干路上行驶。城市对外货运交通的出入口数,应根据城市土地使用、出入市货物流向和流置而定,一 般不少于三个,并与对外公路网联系起来。大中城市的市
65、内货运量约占全市货运量的5060,并且货运量大量集中在主要货源 点与集散点之间的联络道路上。应规划货源点与集散点之间的直接道路或货运干路。应在城市市区(或市中心区)外围布置环路或切线走向的货运道路,以分流过境货运交 通。(2)货运车辆站场 货运车场一般按货物种类的专业要求分类管犁,分别分散布置在全市各地,与主要货源点、货物集散点结合,以便就近配车,方便用户,减少空驶。货运车辆的场站设施,宜采取大、中、小相结合及分散布置原则。 (3)货物流通中心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 规模较大,运输方式综合,设置在城市边缘地区的货运干路附近。 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一般有明确的服务范围,尽可能与工业区结合,服务半径不
66、宜过大, 一般采用34km。生活性货物流通中心。一般以行政区来划分服务范围。大中城市采用分散方式,小城市适 当集中,服务半径23km。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概念:概念:为城市服务的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总称。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防洪、消防、人防、环境卫生等等“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二、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二、城市供水系统规划1、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内容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生活、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重考虑城市范围内的供水方案,为给水工程专业设计提
67、供指导原则: 估算用水量、选定水源、水厂位置和净水方法,进行管网布置等。2、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 取水工程:地下水(井、泉) 地表水(河、湖、水库) 净水工程:自来水厂 加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输配水工程:供水管网,送至用户3、城市水源 城市水源的选择 水源选择:地下水:卫生、方便、成本低 大口井(212米)、深井(300米以上) 地表水:水源丰富、易污染、成本高 应注意的问题地下水采水量应小于总储量地表水采水量应小于枯水流量的30%考虑多水源分区供水,考虑远期备用水源保护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不得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自来水厂 工作程序: 沉淀(自然沉淀、混凝沉淀、化
68、学沉淀)过滤消毒软化除铁、锰除氟 厂址选择:地点:地质条件好、少占农田、交通方便、电力充裕用地:0.22.5平方米(每m3/日用水量) 10万m3/日用水量,占地10公顷左右4、城市供水量的计算 城市用水定额 生活用水:200500升/人天 工业用水:根据行业不同,使用方式不同,定额也不同 消防用水:同一时间二次火灾,每次40升/秒的流量 市政用水:街道洒水1.01.5升/米2日 绿地浇水1.02.0升/米2日城市总供水量 我国淡水拥有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第88位 城市日用水总量以城市生活、生产最高日平均用水量加上消防、市政用水量计算。一般情况下,平均每人总用水量6001000升/
69、天。5、城市供水管网规划 基本要求:a、技术:足够的水压、水量 b、经济:管道短、费用少、施工方便 c、安全:事故、检修时,保障供水管网形式: a、枝状 b、环状 c、综合:三、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三、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1、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系统规划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全市性的排水方案、估算排水量、布置排水 管网、防洪堤等。 2、城市排水的成分 生活污水:油脂、日用化工用品 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基本无污染 生产污水-污染较严重,需要处理 降水-雨雪冰雹3、城市排水体制 合流制:雨水和污水合流,用同一条管道排出 成本低、污染,如排向污水厂则加大处理负荷 截流式合流制:城市内部道路合流向沿河的
70、截流管,晴天流向污水厂,大雨时溢出排入河中 成本居中,大雨时有污染 分流制:雨水和污水分别流入各自管道,污水排入污水厂,雨水排入河流 成本高,污染少,污水厂负荷小4、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内容 确定排水体制 确定排水系统布置 集中式排水系统、分区式排水系统 雨水系统 根据暴雨公式计算最大雨量,确定雨水管的走向、位置、管径 污水系统 确定污水厂、出水口、泵站的位置,确定污水管的走向、位置、管径 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 洪水出现的几率 防洪堤、道的设计四、城市供电系统规划四、城市供电系统规划 供电规划属能源规划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用电负荷、布置电源、确定供电网络 1、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的组成:发
71、电厂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 变电站所 改变电压、输配电压 用户 工业、生活、公共设施、市政 输电线路 电压等级:第一类额定电压:安全电压 100V 6,12,24,36,48V 第二类额定电压:100v 工作电压1000V 110,220,380,440V 第三类额定电压:高压用电设备、输变电用1000V (3,6,) 10,35,(60,) 110,220,330,500KV 2、电力负荷 单位:千瓦KW,兆瓦MW 用电负荷 用电设备标明的负荷 供电负荷 用电负荷 + 线路损耗 发电负荷 供电负荷 + 发电厂用电 用电量 单位:千瓦时(度)KWh 电力负荷与用电量的预测 负荷密
72、度法 单位建筑面积法 居住建筑:2035W/M2 公共建筑:2060W/M2 工业建筑:5080W/M23、城市供电系统规划 1、城市电源及厂(站、所)址选择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发电种类(水、火、风、核)核电的优点。 法:40%,瑞典:36%,日本:17%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华东、华北(180200万千瓦)发电厂应靠近能源变电站所应在靠近负荷中心的独立地段城市电源的配置:中小城市,应有二个电源大城市, 应有三个电源特大城市,应有多个电源2、电力输配 电力应纳入区域电力网 城市电力输配电方式: 树枝形、放射形、环形3、城市高压走廊 城市电力线的敷设:架空线-110KV以上,造价低,危险
73、大,景观差 地下敷设-3.5KV以下,造价高,技术复杂,景观好城市高压走廊的设置: 与建筑的安全距离、与通信线路的距离、高压走廊的宽度城市高压走廊的布置原则: 短捷,但少转弯 不穿越城市中心 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 安全距离 利用高压走廊绿化五、城市工程管线综合五、城市工程管线综合1、城市工程管线的分类 按性能和用途分: 供水城市垃圾管道 排水空气管道 电力灰渣管道 电信液体燃料(酒精等) 热力工业专用管道(氧、氯、原料等) 燃气地下人防线路 微波线路(空中走廊)现在又有网络、有线广播等按输送方式分: 压力流管道供水、热力、灰渣、气体 重力流管道污水、雨水 有线传输电力、电信、有线广播 无线传输
74、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微波通讯按敷设方式分:架空线路、地下埋设、空中通讯按覆土深度分1.5米为界,考虑冻土 深埋:含水管道 浅埋:热力、电力电讯等2、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竖向规划对城市用地高程的规划布置原则: 统一高程、坐标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留有余地 减少交叉和危害程度平面布置: 道路、建筑平面位置、坐标 管线平面位置、坐标断面布置: 道路断面尺寸 标明与建筑、道路的距离 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主要内容居住区规划主要内容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 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第一节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75、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任务任务: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 优美的环境。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第二节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
76、规划结构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一、居住区的组成一、居住区的组成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 精神要素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宗教等(二)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1)建筑工程各类建筑物及小品建筑 (2)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三)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1)住宅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道路用地 (4)公共绿地二、居住区的规模二、居住区的规模 1、居住区规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3)行政管理体制 (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
77、的影响 2、居住区规模: 用地: 50100公顷 人口: 5万人为宜 三、居住区类型三、居住区类型 1、城市内的居住区 2、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一)现代居住区规划的演变 (二)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功能 (1)频繁的活动上班、上学、购物、游憩、入托等。 (2)经常必要的活动 图9.2-1(三)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结构布置原则 (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分级) (2)管理方便 (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界 (4)不同类型的建筑 2、居住区结构形式: 图 9.2-15 图 9.2-16 17第三节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居
78、住区的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 (一)基本原则、观念 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要点 1、整体性 2、经济性 3、科学性 4、生态性 5、地方性与时代性 6、超前性与灵活性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使用要求 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二)卫生要求: A 日照 B 通风、防风要求 C 安静的环境 D 减少污染(三)安全要求 (1)防火要求 (2)防震、疏散: A 所处地区安全 B 有停留场所 C 道路通畅 (3)防空
79、要求 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 (一)住宅类型的选择 1、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2、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1)住宅层数 (2)住宅 (3)住宅 (4)住宅层高3、合理选择住宅类型 (1)住宅标准 (2)套型与套型比 套型每套住宅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及卫生间的数量 套型比各种套型的比例 (3)建筑层数和比例 (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套间和居民的生活习惯 (5)节约用地、结合地形 (6)符合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二)住宅的规划布置 1、住宅群体的组合 (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行列式 特点:(图9.4-4) 日
80、照好,有利通风 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工程简单,便于施工 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丰富空间的措施: 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 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 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周边式 特点:(图9.3-3) 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 安静、安全 寒冷地区有利挡风 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 不能适应地形变化 不利于抗震(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图9.3-10 组团的一般分隔手段有: 以绿化分隔 以公建分隔 以自然地形分隔 以道路分隔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1)对比 2)韵律及节奏 3)比例与尺度 4)色彩 5)绿化 6)道路 7)建筑小品2
81、、住宅群组合对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 (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 (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A 住宅错落布置 B 布置点式住宅 C 住宅偏转布置 D 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 利用地形9.3-22 23 24 25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 A 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 B 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 C 迎风面布短栋建筑 D 利用绿化导风 图9.3-28 29 31 32 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 隔开噪声源 B 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 合理布局建筑 D 利用绿化 E 利
82、用人工障壁 F 利用地形 图9.3-35 36 37 38 41 43 44 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2)空间的借用 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 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3)利用底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1、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 、医疗卫生、商业、服务 文化、体育、金融、邮电、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其它 2、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程度分类 (1)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2)
83、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3、按营利与非营利性分类 按营利性 非营利性(二)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 包括用地指标及建筑指标 含: “千人指标”、“千人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 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 不同内容要求有适当的 服务半径; R居住区 = 8001000M R小区 = 400500M R组团 = 150200M (2)应设于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 (3)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 (4)中心应与相
84、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 (2)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布置方式 1)沿街线状布置 图9.3-56 2)独立地段或成片集中布置 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3)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形式 1)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2)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 图46 62 64 成街布置要求: 内容多,便于成街,有气氛 不要中断,但也不要过长 有街的感受 人车分流,减少车辆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400500m (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 规划布置:商业设施或设于住宅底层或独立设置 中
85、、小学的规划布置 (2)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1)托幼的规划布置 2)小商店的规划布置中、小学的规划布置 A 位置 布置于小区一角 图9-3-67 布置于小区一側 布置于中心 B 必需布置于小区道路上托幼的规划布置 位置 布置于组团之间 布置于组团内 布置于小区中心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规划布置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规划布置 2、分级 一般分三级或分四级 居住区级红线一般为2030 m,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 m, 人行道宽度为24 m 居住小区级级道路红线一般为1014 m, 车行道宽度68 m, 人行道宽度为1.52 m 住宅组团级车行道宽度46 m 宅前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6 m
86、(二)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主要为本区服务 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的要求,尽量少反向交通 3、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 4、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5、建筑外墙面与人行道、车行道应保持一距离:与人行道边距离1.5M l与车行道边距离3M 6、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 m,尽端设回车场 7、但车道时,每隔150 m左右设车辆互让处 8、道理宽地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9、道路的线形、断面应与建筑群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10、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三)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形式 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3、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4
87、、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三)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形式 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3、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4、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四)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1、道路经济性的衡量标准: A 道路线密度 = 道路长度 / 街坊面积 (米/ 公顷) B 道路面积密度 =道路面积 / 街坊面积 (米2 / 公顷) 2、提高居住区级道路经济性的方法: A 缩短道路长度 B 减小道路宽度 道路红线街坊用地与道路用地的分界线 C 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 D 利用现状,分期建设(五)建筑群静态交通组织 1、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 2、小汽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88、布置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一)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改善小气候 2、净化空气 3、遮阳 4、隔声 5、防风、防尘 6、杀菌、防病(二)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1、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1)公共绿地 包括: A、居住区公园 B、小区游园 C、住宅组团小绿地 D、林荫道 (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 住宅四周的绿化 (4)街道绿化(行道树等)2、居住区绿地指标 (1)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 住宅组团 不少于0.5 m2/人 居住小区 不少于1 m2/人 居住区 不少于1.5 m2/人 (2)绿地率 新区不低于30% 旧城改造不低于25%(三)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1
89、、 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2、节约用地 3、注意美化环境的要求 4、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不追求名贵的花木品种街道绿化: 1、道路靠近住宅时,注意树木对住宅通风、日照和采光的影响 2、行道树带宽一般不应小于1.5 m 3、人行道较窄时,可采用树池的方式。树池尺寸为1.2m1.2m 4、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内,不应栽植高大乔、灌木,以免妨碍驾驶员的视线。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设计内容 1、居住区整体环境色彩 2、绿地设计 3、道路与广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 4、各类场地和设施的设施 5、竖向设施 6、室外照
90、明设施 7、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造型设计环境设施小品包括: 建筑小品、装饰性小品、公用设施小品、市政设施小品、 工程设施小品、铺地、 游憩健身设施小品(二)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地方性、大量性、经济性(三)居住区内各类室外场地的规划设计 1. 儿童游戏场 (1)规划布置 应与坚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各类绿地结合 场地不宜太大,以免儿童过于集中 必须考虑使用方便与安全 合理的半径,无过境交通 考虑内日照、通风、防风、防晒等 (2)儿童游戏场地的面积指标: 国外:0.54.0m2/每居民 国内:0.1 m2/每居民2. 成人和老年人休息、健身活动场地 结合公共绿
91、地单独布置、结合儿童游戏场布置3. 晒衣场地4.垃圾贮运场地 (1)居民将垃圾送垃圾站集中,定时运走 (2)劳资机装如垃圾袋送劳资机站,集中运走 (3)采用自动化的风动劳资机清理系统清除垃圾,即将劳资机沿地下管道直接送到垃圾处理 厂或垃圾站 (4)分类收集垃圾(四)居住区环境设施小品的规划设计 1、建筑小品休息亭、廊、书报挺、售货亭、钟塔、门卫等 2、装饰小品塑像、喷水池、叠石、壁画、花台、花盆等 3、公用设施小品电话亭、自行车或小汽车存车棚、垃圾箱、废物箱、公共厕所、各类指 示标牌等 4、游憩设施小品戏水池、儿童游戏器械、沙坑、座椅、座凳、桌子、体育场地、健身器 械等 5、工程设施小品斜坡和
92、护坡、堤岸、台阶、挡土墙、道路缘石、雨水口、路障、驼峰、 窨井盖、管线支架等 6、铺地车行道、步行道、存车场、休息广场等一、用地平衡表一、用地平衡表 (一)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内容和用地计算 1、 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1)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2、 用地平衡表的内容(二)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性规定 1、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 2、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的确定 4、住宅底层为公共服务设施时用地范围的的确定 5、道路用地用地范围的的确定 6、公共绿地用地范围的的确定二、技术经
93、济指标二、技术经济指标 (一)平均层数 (二)住宅建筑净密度 (三)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四)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五)人口净密度 (六)人口毛密度(七)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密度) (八)住宅用地指标住宅用地指标取决于: 1、住宅面积定额(m2/人) 2、住宅居住面积定额(m2/人) 3、住宅建筑密度(%) 4、平均层数(层)城市旧城区存在问题城市旧城区存在问题 1、乱:(1)结构乱,不合理 (2)交通乱 (3)污染严重 2、密:(1)人口密度大 (2)建筑密度大 3、差:(1)环境质量差 (2)公用设施水平低(3)公建质量差一、城市旧居住区再开发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1、 复杂性 2、 长期性
94、及阶段性 3、 综合性二、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和更新 1、维修改善 (1)维修改善旧住宅和居住区的公共建筑 (2)旧居住区室外环境改造:增设市政公用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噪声干扰、其它污染 2、更新三、旧居住区的改建规划 1、局部改建 2、道路沿线改建 3、成片集中改建局部改建:(1)拆:质量太差,对城市布局影响很大的则拆处。影响不大的可暂不拆。 (2)改:可以利用者,则进行适当的改造 加层 插建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自下插建 对立面、色彩、体型进行改造成街改建改建中注意: (1)统一规划,综合设计 (2)道路两侧建筑类型规模、层数、标准应与总体规划及道路性质相宜。 (3)考虑环境要求 (4)应一
95、次建成 (5)要有远见四、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四、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 1. 住户的动迁安置 拆迁户安排:(1)建新房 (2)建过度房 2. 拆迁比:被拆面积/ 新建面积 = 1 :X 3. 建设水平 4. 保持传统特色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性公共中心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 城市商业中心 城市商务中心 城市体育中心 城市博览、会展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 北京、上海、南京南京市: 综合性公共中心主要用新街口中心和河西副中心。 行政中心:省级行政中心分布在北京西路,市级行政中心分布在北京东路, 以鼓楼广场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的行政中心轴线
96、。 文化中心:长江路文化街区和河西副中心。 商业中心:新街口、河西副中心、湖南路、夫子庙、中央门火车站 体育中心:河西和五台山体育中心。 会展中心:南京国际会展中心在玄武湖东侧二、城市二、城市综合性公共活动综合性公共活动中心中心 1.概念:具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的功能 2.布局实例三、城市行政、文化中心三、城市行政、文化中心 1、概念 城市行政中心:城市政治决策与行政管理机构的中心 城市文化中心:以大型文化设施为主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 两者具有相关性和兼容性。2、行政、文化中心的内容构成 城市行政中心: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等机构及行政会议中心, 以及市民集会和活动的市政广场 城市文化中心主
97、要的文化设施:剧院、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举例:上海市行政、文化中心:人民广场、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3、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选址和分级 3.1 选址 (1)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考虑城市发展的现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 周围环境以及城市性质和行政级别等要求确定。 从管理和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城市行政、文化中心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带(2)位置空间形态类型 核心式: 非核心式:(3) 分布类型 合一式 分立式 多中心 四、城市商业中心四、城市商业中心 1、概念:是城市商业服务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具有服务、娱乐、旅游等主要功能 2、商业
98、中心的内容 (1)商业中心的设施构成 基本公共设施(如专卖店、风味小吃) 其他公共设施(银行、邮电局等) 辅助设施(如停车场、给排水等) (3)城市商业用地构成 公建用地、公共活动场 地(绿地、广场等)、交通用地 3、城市商业活动中心的分级和规模 3.1 分级 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 3.2 规模 影响因素:居民的消费需要、商业需要:门槛人口/服务人口 4、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 4.1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 (1)带状中心-商业街 a 单一线性商业街 商业设施人流机会接近 空间较单调,街面缺乏变化 b 复合性商业街交叉口交通集聚人车矛盾,需要人行天桥等C 单面商业街人流与车流分开,有利于交通组织缺乏空间围合 (2) 块状中心-商业区商业设施在道路围合而成的街坊内布局,交通便捷,购物空间良好。A : 商业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