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92500682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21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背景(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赫鲁晓夫2改革措施(1)经济上: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2)政治上:

2、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平反冤假错案活动。史料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苏联)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未达到预期目标。(2)原因: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世界霸权地位。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等。赫鲁晓夫的

3、墓碑是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2)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3评价(1)进步性: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

4、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改革(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2)作用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后期改革(1)状况:改革步伐逐渐缓慢。(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

5、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三、莫斯科落日1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改革内容:制定“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结果:改革措施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史料“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 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依据史料,概括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观点:资本主义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的特征。根本原因: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政治改革

6、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2影响(1)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问题日益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2)苏联解体开始: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加速:“八一九”事件后,苏联的国家政权发生质变。解体: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完全解体。史料19861990年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史料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什么?趋势:持续下降,1990年出现严重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戈尔巴

7、乔夫经济改革困难重重,难以奏效,政治改革引起国家混乱。年份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增长率2.8%2.4%4%误区警示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思维点拨全面认识苏联的三次改革赫改革和勃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改革侧重于工业,戈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及教训?的不足及教训?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不足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2)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