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粗糙脉胞菌顺序四分子分析ppt课件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79.50KB
约13页
文档ID:592468978
粗糙脉胞菌顺序四分子分析ppt课件_第1页
1/13

实验六六粗糙脉胞菌粗糙脉胞菌顺序四分子分析序四分子分析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l1.了解粗糙脉胞菌的生活周期及特性;了解粗糙脉胞菌的生活周期及特性;l2.学习粗糙脉胞菌的培育方法和杂交技术;学习粗糙脉胞菌的培育方法和杂交技术;l3.学习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学分析方法,进展学习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学分析方法,进展有关基因与着丝点间隔的计算和作图有关基因与着丝点间隔的计算和作图 实验资料实验资料l1 1.粗糙链孢霉野生型菌株,.粗糙链孢霉野生型菌株,Lys+Lys+,分生孢,分生孢子粉红色;子粉红色;l2 2.粗糙链孢霉赖氨酸缺陷型菌株,.粗糙链孢霉赖氨酸缺陷型菌株,Lys-Lys-,,分生孢子白色分生孢子白色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本本实验用用赖氨酸缺陷型与野生型氨酸缺陷型与野生型杂交,得到的子囊交,得到的子囊孢子分子分别为4个黑色的〔个黑色的〔+〕和〕和4个灰色的〔个灰色的〔-〕l黑色黑色孢子子为野生型,野生型,赖氨酸缺陷型氨酸缺陷型孢子成熟子成熟迟,在,在野生型野生型孢子成熟子成熟变黑黑时,,还未未变黑,而呈浅灰色;黑,而呈浅灰色;l根据黑色根据黑色孢子和灰色子和灰色孢子在子囊中的子在子囊中的陈列列顺序,可序,可知合子在减数分裂知合子在减数分裂时,基因,基因Lys和着和着丝粒之粒之间发生生交交换的情况,最的情况,最终可有两大可有两大类型的子囊出型的子囊出现,即第,即第一次分裂分一次分裂分别子囊和第二次分裂分子囊和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

子囊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第一次分裂分别子囊第一次分裂分别子囊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 AAaa或或aaAAAaAaaAaAAaaAaAAa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第一次分裂分别构成的子囊为非交换型子囊;第一次分裂分别构成的子囊为非交换型子囊;l第二次分裂分别构成的子囊为交换型子囊;第二次分裂分别构成的子囊为交换型子囊;l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的出现,是由于有关的基因和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的出现,是由于有关的基因和着丝粒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的结果着丝粒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的结果l染色体上两个基因座之间的间隔越远,那么它们之染色体上两个基因座之间的间隔越远,那么它们之间发生交换的频率越高因此,第二次减数分裂分间发生交换的频率越高因此,第二次减数分裂分别的子囊越多,阐明基因和着丝粒间的间隔越远别的子囊越多,阐明基因和着丝粒间的间隔越远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数第二次分裂分别子囊数   1/2 1/2子囊总数子囊总数  100% 100% 着丝粒与基因间的重组率着丝粒与基因间的重组率 = =MII   1/2 MI + MII  100% 100% 重组率重组率 = =或:或:基因与着丝粒间间隔〔图距〕:基因与着丝粒间间隔〔图距〕: 重组率去掉重组率去掉% %即为图距,单位为厘摩〔即为图距,单位为厘摩〔cMcM〕。

〕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l1.菌种活化菌种活化l2.杂交接种杂交接种l3.培育培育 l4.压片察看压片察看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l4.压片察看:压片察看:l将附有子囊果的滤纸条放入将附有子囊果的滤纸条放入3%来苏尔溶液来苏尔溶液10min,杀死孢子,以防止污染实验室;,杀死孢子,以防止污染实验室;l取一载玻片,滴取一载玻片,滴1~2滴滴3%来苏尔溶液,然来苏尔溶液,然后用接种针挑出子囊果放在载玻片上;后用接种针挑出子囊果放在载玻片上;l盖上另一载玻片,用手指压片,将子囊果盖上另一载玻片,用手指压片,将子囊果压破;压破;l置显微镜下察看置显微镜下察看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l可察看到一个子囊果中散出可察看到一个子囊果中散出30~40个子囊;个子囊;l察看子囊孢子的陈列情况;察看子囊孢子的陈列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l察看一定数目的子囊果,记录每个杂交型察看一定数目的子囊果,记录每个杂交型完好子囊的类型,并计算出完好子囊的类型,并计算出Lys基因与着丝基因与着丝粒间的间隔粒间的间隔l1. 填表填表l2. 列出计算公式及结果列出计算公式及结果l3. 绘制显微镜下察看到的杂交子囊的图绘制显微镜下察看到的杂交子囊的图 留意!!留意!!l本次实验察看过的载玻片、用过的本次实验察看过的载玻片、用过的镊子等物品都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镊子等物品都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清洗,以防污染实验分钟后取出清洗,以防污染实验室!室!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