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率的关系和矛盾的考察研究,目的是探讨这种产业组织率的关系和矛盾的考察研究,目的是探讨这种产业组织状况及其演变对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状况及其演变对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的理论的产生第二节第二节 结构结构-行为行为-绩效框架绩效框架(SCP)第三节第三节 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新新”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五节第五节 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第六节第六节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北美通常称产业组织理论北美通常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或产业组织或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在英国和欧洲,人们习惯称之为产业经济学国和欧洲,人们习惯称之为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这里的,这里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国人所说的与国人所说的“产业经产业经济学济学”从研究对象、内容到研究方法是不太一样的。
从研究对象、内容到研究方法是不太一样的我国在我国在20世纪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或行或行业业)分门别类设立学科的做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分门别类设立学科的做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被充分证明是极不科学的经被充分证明是极不科学的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过去相比的确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过去相比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产业经济学成了有了很大进步产业经济学成了“经济学经济学”大类中大类中“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产业经济学除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产业经济学除了包括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理了包括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理论等内容,但后面的这些内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理论等内容,但后面的这些内容更适合放入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当中容更适合放入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当中。
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产业产业”(industry)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厂商在同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称之为产业组织,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称之为产业组织,亦即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关系亦即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关系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马歇尔(马歇尔(Marshall)) 英国英国 ,,1890年年《《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组织:第四生产要素组织:第四生产要素组织组织企业内的组织形态企业内的组织形态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 与不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企业大规模生产企业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单位成本下降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市场竞争市场垄断垄断当时对市场的认识当时对市场的认识仅限于垄断和竞争仅限于垄断和竞争两种极端形态两种极端形态Marshall’s dilemma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 与不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Marshall’s dilemma企业大规模生产企业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性单位成本下降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市场竞争市场垄断垄断1933年年张伯伦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夫人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
马歇、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歇尔指出: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几家大厂所操纵几家大厂所操纵”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因素的增长因素的增长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题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价格机制、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工业组织”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组织的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又涉及了产业内部组织的及了产业内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内的组,还涉及了企业内的组织关系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断价格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更,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
尤其张伯伦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有:有:(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之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阔的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因为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者对他自己的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者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竞争这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力量称为,而称这种力量称为‘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特别特别相宜相宜”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企业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
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关系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关系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三)界定了(三)界定了“产品差别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而不喜好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张伯伦的张伯伦的“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者三是消费者“想象想象”的心理差别。
的心理差别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该产业的难易程度(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系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系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步分析的基础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研究方法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既有实证理论,又有规范评价。
实证理论本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既有实证理论,又有规范评价实证理论本身关注的是经济实践,可以被反驳,不包含价值判断在内然而,身关注的是经济实践,可以被反驳,不包含价值判断在内然而,对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运行绩效的研究是不能离开对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运行绩效的研究是不能离开价值判断的,否则,理论研究就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价值判断的,否则,理论研究就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在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都是适在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都是适用的,常用的是各种模型和均衡分析用的,常用的是各种模型和均衡分析(以局部均衡为主以局部均衡为主)方法,以方法,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重点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重点实证检实证检验方法验方法产业案例研究产业案例研究产业间的比较研究产业间的比较研究产业计量经济学研究产业计量经济学研究产业实验室研究产业实验室研究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市场市场(marker)的定义的定义微观经济学:市场是一个单一的、完全同质的产品的交易场所微观经济学:市场是一个单一的、完全同质的产品的交易场所。
总量产品:无论在供给者还是需求者看来都是比较接近的替代品总量产品:无论在供给者还是需求者看来都是比较接近的替代品尼达姆:市场是一组从事买卖或交易的供方和需方,这些供方和尼达姆:市场是一组从事买卖或交易的供方和需方,这些供方和需方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买卖效用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需方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买卖效用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谢泼德:市场是一组买者和卖者对特定产品所进行的交易,这一谢泼德:市场是一组买者和卖者对特定产品所进行的交易,这一特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高特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高弗格森:市场是一组厂商的集合,这一组厂商生产的产品在买者弗格森:市场是一组厂商的集合,这一组厂商生产的产品在买者看来具有很高的替代弹性看来具有很高的替代弹性交叉需求弹性的计算不存在什么疑问,但要在实践中准确地计算交叉需求弹性的计算不存在什么疑问,但要在实践中准确地计算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实中的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并不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实中的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显而易见的 软饮料软饮料 酒酒 牛奶牛奶 果汁果汁 葡萄酒葡萄酒 啤酒啤酒相邻市场的例子相邻市场的例子如果产品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化如果产品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产品及其替代品的购买量,况且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产品及其替代品的购买量,况且生产者一般都会同时生产几种替代品以分散经营风险。
生产者一般都会同时生产几种替代品以分散经营风险因而,这些产品应该包括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因而,这些产品应该包括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从理论上说,市场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本地性的从理论上说,市场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本地性的(local)、区域性的、区域性的(regional)、全国性的、全国性的(national)、和国际、和国际性的性的(international)、不同的产品会在不同层次的市场上进、不同的产品会在不同层次的市场上进行销售和竞争影响某一产品市场覆盖的地域范围的一个主要行销售和竞争影响某一产品市场覆盖的地域范围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运输费用的高低因素是运输费用的高低现实中的市场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对市场下一个现实中的市场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对市场下一个“普遍适用普遍适用”的准确定义也就没有必要,绝大多数市场的边界是由其替代品的准确定义也就没有必要,绝大多数市场的边界是由其替代品相互交叉的相互交叉的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概念产业概念产业产业(industry):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框架内,产业是指生: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框架内,产业是指生产同质产品的、相互竞争的一大群厂商。
这些厂商的供给需求产同质产品的、相互竞争的一大群厂商这些厂商的供给需求的总和等于该产业的供需总量相反,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垄的总和等于该产业的供需总量相反,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垄断厂商就代表一个产业,二者是同一的断厂商就代表一个产业,二者是同一的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与企业与家庭家庭)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与宏观经济的单位(国民经济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集合概念”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标准划分的部分三个层次:一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二是以技三个层次:一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二是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三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三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4.1 4.1 4.1 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市场界定与产业分类市场界定与产业分类第一种分类就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第一种分类就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这种分类分为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划分过于简单也有不足,不能满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划分过于简单也有不足,不能满足较细致研究的目的足较细致研究的目的第二种分类即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第二种分类即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特别颁布了一整套详细的标准产业分类业分类,特别颁布了一整套详细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IC)体系第三种分类是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于第三种分类是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于1985年共年共同制定的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行业分类》》,该分类是根据中,该分类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结合我,结合我国工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国工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1994年又进行了修订年又进行了修订 1938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 梅森(梅森(Mason)) 产业组织研究小组产业组织研究小组 1959 贝恩贝恩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标志产业组织理论的诞生标志产业组织理论的诞生哈佛学派(哈佛学派(Harvard school))正统产业组织理论正统产业组织理论4.2 4.2 4.2 4.2 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 -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 - - -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四方面的内容。
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四方面的内容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
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505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产品差异化与集中类型(贝恩)年代美国制造业的产品差异化与集中类型(贝恩)年代美国制造业的产品差异化与集中类型(贝恩)年代美国制造业的产品差异化与集中类型(贝恩)产业产业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手段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手段产业集中类型产业集中类型高度:高度:卷烟卷烟洋酒洋酒汽车汽车大型农业机械高大型农业机械高级级广告广告广告、质量广告、质量款式和产品评价、顾客服务、广告款式和产品评价、顾客服务、广告款式、顾客服务款式、顾客服务极高寡占性极高寡占性高位集中寡占型高位集中寡占型极高寡占性极高寡占性高位集中寡占型高位集中寡占型中度:中度:轮胎轮胎石油精炼石油精炼高级男式皮鞋高级男式皮鞋广告、顾客服务、设计差别广告、顾客服务、设计差别广告、顾客服务广告、顾客服务广告、销售渠道控制与系统化广告、销售渠道控制与系统化高位集中寡占型高位集中寡占型高位集中寡占型高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轻度:轻度:钢材钢材肉类制品肉类制品普通钢笔普通钢笔顾客服务顾客服务广告、质量广告、质量广告、款式广告、款式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可以忽略的可以忽略的:铜、:铜、水泥、水果、小水泥、水果、小麦粉等麦粉等市场行为•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
这种行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这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三类:价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非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较高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包括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组织调整行为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
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一是经济规模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能力过剩•X非效率非效率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加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用最小化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产业技术进步(动态的经济效率)产业技术进步(动态的经济效率)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1、技术进步的三阶段、技术进步的三阶段-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熊彼特)(熊彼特)2、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1)熊彼特等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熊彼特等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用最大理由:理由:①①技术创新成本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技术创新成本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②②研究与开发中也存在规模经济,大企业比小企业更研究与开发中也存在规模经济,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有能力利用和发挥这种规模经济效益有能力利用和发挥这种规模经济效益③③拥有市场份额高,且从事多元化经营,从发明和创拥有市场份额高,且从事多元化经营,从发明和创新中获取更高的收益新中获取更高的收益④④维护和巩固垄断地位的需要迫使大企业开展更多的维护和巩固垄断地位的需要迫使大企业开展更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活动技术发明和创新活动((2)谢勒等观点相反:小企业作用大)谢勒等观点相反:小企业作用大理由:理由:①①大企业垄断一旦形成,技术进步大企业垄断一旦形成,技术进步的动力就减弱,竞争才是技术进步的原的动力就减弱,竞争才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动力②②大企业所拥有的大规模在技术进步中也大企业所拥有的大规模在技术进步中也会成为劣势。
如:决策低效、相互倾轧、会成为劣势如:决策低效、相互倾轧、忽略和不支持忽略和不支持③③实践表明: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做出重实践表明: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要贡献客观:所有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进步上都可客观:所有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进步上都可以有所作为以有所作为专利与技术进步专利与技术进步专利与技术进步专利与技术进步目的:目的:促进和推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许多经济学家:许多经济学家:专利是一种合法化的垄断行为,似乎与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的宗旨背道而驰解决困境:解决困境: 关键在于专利制度本身的制度安排,即专利的保护期和保护程度必须适当;对滥用专利权的行为加以限制和惩罚,从而使专利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一、产业组织理论的体系一、产业组织理论的体系市场结构标准市场结构标准市场绩效标准市场绩效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行为标准★★集中度不太高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市场进入容易★★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 过高现象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4.2 4.2 4.2 4.2 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 -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 - - -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Structure — Conduct — Performance结构结构 — 行为行为 — 绩效绩效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观点: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观点: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 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 关键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关键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哈佛学派:结构主义者哈佛学派:结构主义者反垄断反垄断“集中度集中度—利润率利润率”假说假说 4.2 4.2 4.2 4.2 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 -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 - - -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结构结构行为行为绩效绩效集中度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结构)(结构),,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行为)(行为),,削弱了市场竞争性,削弱了市场竞争性,其结果往往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其结果往往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绩效)(绩效)。
贝恩市场结构分类(行业集中度贝恩市场结构分类(行业集中度贝恩市场结构分类(行业集中度贝恩市场结构分类(行业集中度))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1963年集中度系数年集中度系数R1 _Rs0~20%6.4%20%~30%9.4%30%~40%7.0%40%~50%7.0%50%~60%12.8%60%以上以上14.0%植草益分类法(日本植草益分类法(日本植草益分类法(日本植草益分类法(日本6363年统计资料)年统计资料)年统计资料)年统计资料)市市场结场结构构主要条件主要条件完全完全垄垄断断一个厂商占有一个厂商占有100%的市的市场场份份额额主主导导厂商厂商一个厂商一个厂商拥拥有的市有的市场场份份额额在在50%-100%之之间间,没有,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厂商与之相抗衡的厂商紧紧密寡密寡头头前前4位厂商共同占有位厂商共同占有60%-100%的市的市场场份份额额,它,它们们之之间间很容易串很容易串谋谋固定价格固定价格松散寡松散寡头头前前4位厂商共同占有最高位厂商共同占有最高40%的市的市场场份份额额,它,它们们之之间间串串谋谋固定价格是不可能的固定价格是不可能的垄垄断断竞竞争争存在存在许许多有多有实实力的力的竞竞争争对对手,任一厂商都不能占有手,任一厂商都不能占有10%以上的市以上的市场场份份额额完全完全竞竞争争至少存在至少存在50个以上的个以上的竞竞争者,任一厂商的市争者,任一厂商的市场场占有占有率均微不足道率均微不足道谢泼德谢泼德(Shepherd,1985)(市场势力和市场份额(市场势力和市场份额)垄断的弊端垄断的弊端★★垄断使产品的产量受到限制,造成社会损失垄断使产品的产量受到限制,造成社会损失 ★★由于缺乏竞争压力造成生产者管理上的松懈和低由于缺乏竞争压力造成生产者管理上的松懈和低效率效率 ★★垄断降低生产者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垄断降低生产者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生产者为了获利或者维持垄断地位而进行的寻租生产者为了获利或者维持垄断地位而进行的寻租行为造成行为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资源的浪费4.2 4.2 4.2 4.2 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 -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 - - -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你可能听别人说过:你可能听别人说过:“我去施乐那个文件我去施乐那个文件”(I’m going to Xerox the document),,而其意思是他要复印一份而其意思是他要复印一份文件,并不一定是用施乐文件,并不一定是用施乐(Xerox)牌复印机。
不过,直到牌复印机不过,直到70年代早期,年代早期,“施乐施乐”仍然被当作仍然被当作“复印操作复印操作”的同义的同义词该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复印机,拥有超过词该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复印机,拥有超过17000件有关照相复印过程的专利,而在美国国内的复印件有关照相复印过程的专利,而在美国国内的复印机订单中,大约机订单中,大约95%是开个施乐公司的是开个施乐公司的1972年,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起诉施乐公司,理由是年,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起诉施乐公司,理由是该公司曲解专利法对发明创造实施一定时间保护的用意,该公司曲解专利法对发明创造实施一定时间保护的用意,而将其作为垄断复印机市场的一种策略,固步自封,而而将其作为垄断复印机市场的一种策略,固步自封,而垄断是美国《反垄断法》明文禁止的垄断是美国《反垄断法》明文禁止的案例:施乐仍然等于照相复印吗?案例:施乐仍然等于照相复印吗?案例:施乐仍然等于照相复印吗?案例:施乐仍然等于照相复印吗?经过几年的调查和辩论,最后宣布施乐与该委员会经过几年的调查和辩论,最后宣布施乐与该委员会“达成一致达成一致”这以为着施乐并不承认自己做错任何事情,只是好歹同意改变。
这以为着施乐并不承认自己做错任何事情,只是好歹同意改变过去的做法而已过去的做法而已1975年年7月,施乐同意允许其他竞争对手使用该公月,施乐同意允许其他竞争对手使用该公司的专利,甚至允许他们查阅部分尚未获得专利的新技术,另外,司的专利,甚至允许他们查阅部分尚未获得专利的新技术,另外,施乐撤回对其他公司的侵权起诉联邦商业委员会的发言人称这些施乐撤回对其他公司的侵权起诉联邦商业委员会的发言人称这些步骤(连同其他一些步骤)将步骤(连同其他一些步骤)将“减低施乐独占复印机行业的可能性减低施乐独占复印机行业的可能性”因为不再担心使用施乐专利可能被起诉,复印机市场的大门洞因为不再担心使用施乐专利可能被起诉,复印机市场的大门洞开,以日本理光公司为首的厂商们一拥而上,复印机价格大跌开,以日本理光公司为首的厂商们一拥而上,复印机价格大跌1980年,施乐在美国只得到年,施乐在美国只得到46%的订货,对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的订货,对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31%为了重振雄风,进入为了重振雄风,进入80年代后,施乐相继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年代后,施乐相继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那就是进入计算机和金融行业在那就是进入计算机和金融行业。
在90年代,它则全力投入激光打印年代,它则全力投入激光打印机以及可连接计算机和机的智能复印机的研制,希望借助高科机以及可连接计算机和机的智能复印机的研制,希望借助高科技力量重新夺回自己的领先地位技力量重新夺回自己的领先地位案例:电信服务业改革1•1984年,美国把年,美国把AT&T((美国电报公美国电报公司)分解为一个只提供长途的公司司)分解为一个只提供长途的公司(大贝尔大贝尔)和七家地方公司和七家地方公司(小贝尔小贝尔)但经过但经过90年代的世界电信业兼并浪潮,年代的世界电信业兼并浪潮,到到1999年底,年底,7家小贝尔只剩下家小贝尔只剩下3家了继美国之后,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继美国之后,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电德国、日本等都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电信业的改革信业的改革-开放和私有化开放和私有化美国美国1984年年AT&T解体前电信竞争者情况解体前电信竞争者情况时期时期经营者数量经营者数量竞争状况竞争状况1876-93时期时期独立竞争者独立竞争者125家家主要是贝尔区域性公司和其它公司竞争,主要是贝尔区域性公司和其它公司竞争,但贝尔明显占垄断地位但贝尔明显占垄断地位1894-97时期时期6000家家其它公司与贝尔间接竞争,后发展成直其它公司与贝尔间接竞争,后发展成直接竞争接竞争1898-1902时期时期一半城市至少有两一半城市至少有两家竞争家竞争 1908-1921时期时期 AT&T和独立公司在各自地盘垄断和独立公司在各自地盘垄断经营。
经营AT&T侧重在长途交换领域,独侧重在长途交换领域,独立本地公司则从立本地公司则从AT&T获得长途接获得长途接入提供业务入提供业务50年代后年代后固定网固定网AT&T,MCI和和Execunet竞争竞争卫星通信领域两家卫星通信领域两家竞争竞争长途领域引入竞争,竞争来自固定网和长途领域引入竞争,竞争来自固定网和卫星通信两个领域卫星通信两个领域1984年年 案例:电信服务业改革2•中国的电信改革历程:中国的电信改革历程:•1994年,由原电子部、电力部和铁道部发起的中国年,由原电子部、电力部和铁道部发起的中国联通公司成立联通公司成立•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年,信息产业部成立•1999年至2001年,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1999年至2001年,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司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案例:电信服务业改革3•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电信企业进行重组,2002年5方案,对现有电信企业进行重组,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挂牌中国电信现有月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挂牌中国电信现有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北京、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继续拥有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的商誉和无形资产案例:电信服务业改革4•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仍拥有中国电信已有的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仍拥有中国电信已有的业务经营范围,允许两大集团公司各自在对方业务经营范围,允许两大集团公司各自在对方区域内建设本地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等区域内建设本地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等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务南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务南北两部分按光纤数和信道容量分别拥有中国电北两部分按光纤数和信道容量分别拥有中国电信全国干线传输网70%和30%的产权,以信全国干线传输网70%和30%的产权,以及所属辖区内的全部本地网及所属辖区内的全部本地网•电信重组后,我国电信业全新格局得以确立电信重组后,我国电信业全新格局得以确立——形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形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卫通、铁通联通、中国卫通、铁通6家公司将在我国的电家公司将在我国的电信市场上展开竞争的局面信市场上展开竞争的局面中国电信经营者经营范围中国电信经营者经营范围公司名称公司名称本本地地业业务务国国内内长长途途国国际际长长途途省省间间及及省省内内骨骨干干网网城城域域与与接接入入网网互互联联网网业业务务IP电话移移动动业业务务卫卫星星业业务务1、中国电信、中国电信××××××× 2、中国联通、中国联通×××××××× 3、中国移动、中国移动 × ××X 4、卫星公司、卫星公司 X5、中国新网通、中国新网通××××××× 原中国电信原中国电信××××××× 原网通原网通 ×××× 原吉通原吉通 ×××× 6、中国铁通、中国铁通××××××× 7、其它、其它 ×× 反垄断政策从反垄断政策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步失去地位: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步失去地位:★★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的冲击,竞争力下降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的冲击,竞争力下降★★诉讼耗费大量费用和时间诉讼耗费大量费用和时间★★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展开有力批评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展开有力批评4.2 4.2 4.2 4.2 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 -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 - - -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绩效框架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 布罗增、波斯纳等布罗增、波斯纳等成就:成就:1968年,施蒂格勒年,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产业组织》》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理论: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中的适用性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中的适用性即使市场中存在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即使市场中存在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世纪60年代崛起的,年代崛起的,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因市场绩效的因果关系不同,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市场结构的逆向因果关系在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中通常具有的逆向因果关系在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中通常具有的高额利润究竟是来自垄断势力还是来自大企业的高效高额利润究竟是来自垄断势力还是来自大企业的高效率,就成为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激烈争论的焦点之率,就成为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而配置效率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结构决定行为和绩效结构决定行为和绩效★★市场行为和绩效决定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决定结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效率主义效率主义★★提倡政府干预提倡政府干预★★反对政府干预反对政府干预★★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企业分割、禁止兼并★★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禁止卡特尔行为禁止卡特尔行为★★进入壁垒进入壁垒进入的不利因素进入的不利因素★★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反垄断政策的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芝加哥革命”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代表:代表:鲍莫尔、帕恩查、韦利格鲍莫尔、帕恩查、韦利格标志:标志:《《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理论观点:理论观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市场结构之外仍可以实现,只要保证市佛学派的理想市场结构之外仍可以实现,只要保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和不存沉淀成本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和不存沉淀成本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完全可竞争市场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 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淀成本,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淀成本, 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完全可竞争市场仅取决于是否存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仅取决于是否存在沉淀成本沉淀成本,,与与产业内企业数量产业内企业数量多少无关多少无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成本, 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打了就跑打了就跑 Hit-and-run entry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在近似完全可竞争的市场中,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在近似完全可竞争的市场中,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重视市场存在充分的潜在的竞争压力,降低沉淀成本重视市场存在充分的潜在的竞争压力,降低沉淀成本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20世纪世纪70~~80年代,针对年代,针对SCP范式的缺陷,一批有着良范式的缺陷,一批有着良好微观经济学理论素养和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家,如斯宾好微观经济学理论素养和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家,如斯宾塞(塞(A.M. Spence)、萨洛普()、萨洛普(S.C. Salop)、迪克西特)、迪克西特((A.K. Dixit)、蒂罗尔()、蒂罗尔(J. Tirole)),以及施马兰西(以及施马兰西(R. Schmalensee)、韦利格()、韦利格(R.D. Willig)等人,利用现代)等人,利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方位的改造,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寻求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先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寻求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先驱者古诺(驱者古诺(A. Cournot)、伯特兰)、伯特兰(J. Bertrand)、霍特、霍特林(林(H. Hotelling)、张伯伦()、张伯伦(H. Chamberlin)和斯塔)和斯塔克尔伯格(克尔伯格(H. Stackelberg)等人的寡头厂商行为理论更)等人的寡头厂商行为理论更紧密结合的同时,引入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可竞争紧密结合的同时,引入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可竞争市场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市场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几个方面对成果,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突破和创新4.34.34.34.3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与“ “新新新新”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3、政策主张、政策主张1、理论范式、理论范式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范式上的创新表现在三个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范式上的创新表现在三个“突破突破”上:一上:一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只重视市场结构的分析框架,从重视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只重视市场结构的分析框架,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转转向向“厂商行为主义厂商行为主义”;二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二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范式,建立了双向、动态的研究框架;三是突破了传统产的研究范式,建立了双向、动态的研究框架;三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传统新古典假定,建立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行业组织理论的传统新古典假定,建立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行为的分析范式。
为的分析范式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发生了巨大变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博弈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化,博弈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方法相继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对新产业组织理论影响学等方法相继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对新产业组织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博弈论(最大的是博弈论(Game Theory)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主张以完全自由的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全面否定反垄断、管主张以完全自由的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全面否定反垄断、管制政策的必要性制政策的必要性 一、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新奥地利学派一、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新奥地利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是在继承门格尔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是在继承门格尔((C. Menger)和庞巴维克()和庞巴维克(E. Bohn-Bawark)等奥)等奥地利学派早期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米地利学派早期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米塞斯(塞斯(L. Mises)的)的《《人类行为人类行为》》分析框架运用到产分析框架运用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而形成的理论流派。
新奥地利学派的业组织理论研究而形成的理论流派新奥地利学派的突出特点是,突破了现代经济学的静态均衡理论,强突出特点是,突破了现代经济学的静态均衡理论,强调市场是一个发现的动态过程,并从主观主义立场出调市场是一个发现的动态过程,并从主观主义立场出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所谓的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所谓的“人类人类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的一个领域 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里特柴尔德等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里特柴尔德等4.3 4.3 4.3 4.3 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4.3 4.3 4.3 4.3 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二、新奥地利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主要贡献二、新奥地利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1、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他们对垄断有着比新古典经济学家更、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他们对垄断有着比新古典经济学家更为宽容的看法,认为垄断为创新提供了巨大报酬,这会导致经济进步,为宽容的看法,认为垄断为创新提供了巨大报酬,这会导致经济进步,而认为完全竞争不利于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和新产品,不利于技术进步而认为完全竞争不利于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和新产品,不利于技术进步(熊比特,(熊比特,1999)。
2、在新奥地利学派看来,市场过程是自然淘汰的过程,只要不、在新奥地利学派看来,市场过程是自然淘汰的过程,只要不是因为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经历了市场激烈竞争而生存下来是因为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经历了市场激烈竞争而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与的最有效率的企业与SCP范式所认为的广告、产品差别化和市场集范式所认为的广告、产品差别化和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和构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不同,新奥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和构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不同,新奥地利学派认为,广告、产品差别化和规模经济是正常竞争的重要组成地利学派认为,广告、产品差别化和规模经济是正常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构成进入壁垒;至于企业通过兼并提高集中度,只要不存部分,并不构成进入壁垒;至于企业通过兼并提高集中度,只要不存在法律上的市场进入限制,可以实现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法律上的市场进入限制,可以实现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奥地利学派从市场是对抗性过程这一基、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奥地利学派从市场是对抗性过程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全面否定了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政策,认为最有效的促本观点出发,全面否定了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政策,认为最有效的促进竞争政策首先应该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进竞争政策首先应该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只要政府不介入,市场进入完全自由就能够确保充分的竞争。
只要政府不介入,市场进入完全自由就能够确保充分的竞争4.3 4.3 4.3 4.3 新新新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一、新制度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主要贡献一、新制度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新制度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将康芒斯(新制度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将康芒斯(J. Commons)的)的“交易交易”和和“未来性未来性”的概念、科斯(的概念、科斯(R. Coase)的)的“交易费交易费用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组织分析,从企业内部产权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组织分析,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以及对经济运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以及对经济运行效果的影响行效果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的抗衡力量论认为,以寡头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的抗衡力量论认为,以寡头市场为核心的抗衡力量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市场为核心的抗衡力量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取代竞争调节机制的又一种新的调节机制,抗衡力量的增长取代竞争调节机制的又一种新的调节机制,抗衡力量的增长使自动调节经济的力量得到加强。
因此,由于抗衡力量的产使自动调节经济的力量得到加强因此,由于抗衡力量的产业的增长,现代资本主义既能摆脱垄断统治,又可消除竞争业的增长,现代资本主义既能摆脱垄断统治,又可消除竞争的破坏性作用的破坏性作用 伯尔和米恩斯认为,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以及大公司的伯尔和米恩斯认为,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以及大公司的增多,以股份制为特征的现代大公司日益成为不受市场制约增多,以股份制为特征的现代大公司日益成为不受市场制约的力量,对这种厂商行为的变异,新古典理论没有解释清楚,的力量,对这种厂商行为的变异,新古典理论没有解释清楚,需要通过制度分析,从厂商内部产权制度的改变(所有权分需要通过制度分析,从厂商内部产权制度的改变(所有权分离)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加以说明离)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加以说明 “竞争三部曲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策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策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略、目标集聚战略 “五力模型五力模型” 钻石理论钻石理论。
产业集聚:产业集聚:“钻石理论钻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产业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一是外部经济效应;二是空间交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一是外部经济效应;二是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三是学习与创新效应;四是品牌与广告易成本的节约;三是学习与创新效应;四是品牌与广告效应二、波特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研究二、波特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研究潜在进入者潜在进入者 产业竞争对手产业竞争对手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替代品买方买方卖方卖方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驱动产业竞争的力量驱动产业竞争的力量一、中国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一、中国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1、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理论 2、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引入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引入 3、对中国产业的初步研究对中国产业的初步研究SCP范式在中国的应用、范式在中国的应用、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相关产业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相关产业的案例研究。
的案例研究 4、产业组织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技术创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地理经济学等企业管理、地理经济学等二、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亟待研究的问题二、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亟待研究的问题• 理论创新理论创新• 制度因素制度因素• 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4.34.34.34.3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