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根底实验之低碳钢和铸铁的改动破坏实验实验目的v察看并比较低碳钢及铸铁资料改动破坏的情况 v测定低碳钢的抗剪屈服强度 及抗剪强度 v测定铸铁的抗剪强度 v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抗扭性能 实验设备vK-50、NJ-100B型改动实验机 v游标卡尺 实验内容v对低碳钢进展改动破坏,察看低碳钢改动的景象,分析断裂的缘由 v对铸铁进展改动破坏,察看铸铁改动的景象,分析断裂的缘由 实验原理 圆轴受扭矩时,资料完全处于纯切应力形状,所以通常用改动实验来研讨不同资料在纯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图 1.9 低碳钢转角扭矩曲线 v低碳钢试样的改动 v 低碳钢试样遭到改动的整个过程中,改动实验机上的自动绘图器记录出的 关系曲线,如图1.9所示当扭矩在比例扭矩 以内,资料完全处于弹性形状,OA段为不断线,所以 与 成正比关系变化,试样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如图1.10(a)所示当扭矩增大到 时试样横截面周边上的切应力(最大切应力)为资料的比例强度 ,如图1.10(b)所示当扭矩超越 后,试样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在截面周边处的资料发生了屈服(即流动),周边构成环形塑性区,此区内的切应力到达抗剪屈服强度 ,切应力分布图如图1.10(c)所示。
随着扭矩继续增大,塑性区不断向内扩展,塑性区的切应力到达后就不再增大,如图1.10(c)所示, 曲线略微上升,到B点后至 点趋于程度,即资料完全到达屈服,扭矩不再添加,这时扭矩表盘(即测力表盘)上的指针出现暂时停顿,B点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 ,此时塑性区已扩展到整个截面,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如图1.10(d),即当 到达 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大小均一样,且都为 ,所以由图1.10(e)得:式中:图1.10 试样剪应力分布 过了屈服阶段以后,由于资料的强化,又恢复了承载才干,但扭矩添加很小,而变形(改动角 )增长很快, 段近似一根直线,到达C点时,试样被切断,此时扭矩表盘上的从动指针指示资料破坏时的最大扭矩 ,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仍大小均一样,且都为 ,其分布与图1.10(d)类似,所以 v铸铁试样的改动v 铸铁试样从开场受改动直到被破坏,其 关系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如图1.11(a)所示从图中可看出铸铁试样受改动过程中变形〔改动角 〕较小,且无屈服景象试样破坏后记录其最大扭矩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如图1.11〔b〕所示,所以资料的抗剪强度 应按下式计算: 图1.11 铸铁转角扭矩及应力分布曲线 v低碳钢、铸铁改动破坏断面外形及构成缘由v 由实际分析可知,被改动的圆轴资料处于平面应力形状,沿纵、横截面上产生切应力,而与轴线成45度角的斜截面上那么只产生正应力。
低碳钢的抗拉才干比抗剪才干强,故从横截面切断,如图1.12(a)所示而铸铁的抗拉才干较抗剪才干弱,故沿45度的方向拉断,如图1.12(b)所示v 〔a〕低碳钢 〔b〕铸铁 图1.12低碳钢、铸铁改动破坏断面外形实验步骤 v沿试样轴向等间距丈量三处的直径d,每处相隔90度各测一次并求平均值,以最小平均直径作为计算直径 v选择测力表盘刻度(选择量程),并挂上相应的摆锤,将指针对准“零〞点 v试样一端的头部完全置于固定夹头中并夹紧,然后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试样另一端的头部完全置于其中并夹紧留意,改动过程中试样不能发生打滑缓慢加载到700N,切忌不要超越800Nv在试样的外表上用有色笔画一轴向直线,以便察看变形及破坏情况 v将绘图纸安顿在自动绘图器的圆筒上,并将改动角指示器调整到0圈及0度退出滑动轴承测试软件,卸掉轴承上施加的外载荷,封锁实验台电源 v为了便于察看和记录数据,建议: v加载之前一定要将扳紧手柄取下,以免扳紧手柄甩出发生人伤事故 v对低碳钢试样,加载时要缓慢、延续、均匀,不得停顿当测力表盘上的指针出现停顿时,记录屈服扭矩 ,直到试样剪断,立刻停车,记录最大扭矩 。
v对铸铁试样,直接加载到试样破坏为止,记录最大扭矩 v察看低碳钢、铸铁试样改动破坏景象,并画出断口外形草图 实验结果的处置v按计算直径d(最小平均直径)计算抗扭截面模量〔 〕,并将计算结果填人表格中;v根据低碳钢试样的屈服扭矩计算其抗剪屈服强度 v根据低碳钢试样的最大扭矩 计算其抗剪强度 v根据铸铁试样的最大扭矩 计算其抗剪强度 思索题v根据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紧缩和改动三种实验结果,分析总结两种资料的力学性能 v低碳钢与铸铁试样改动破坏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v改动试样上的标距刻线在改动后发生了哪些变化?阐明什么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