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2273372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飞来峰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登飞来峰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登飞来峰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登飞来峰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登飞来峰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飞来峰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飞来峰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二首登飞来峰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同学们,你们等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谈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4、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一)学习登飞来峰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1) 品

2、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 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3、层。 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呀。”(仅仅十字,境界全出。) 学生质疑,重点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怕困难,相信变法一定能成功。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体会诗人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

4、和豪情万丈。(3)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A:观察景物时是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B: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C: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D: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谈:平时要多积累,这样才能有远见卓识。(此处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体会出站得高看得远这一道理即可,但是要让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感染和激励。)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4、参照,登鹳雀楼,深化感悟。学到这里我们想到了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的著名诗句,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引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