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立体裁剪教学目的• 服装立体裁剪又称服装结构立体构成,是设计和制作服装纸样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布料或纸张覆盖于人体模型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按照服装结构线形状将布料或纸张剪切,最后将剪切后的布料或纸张展开放在纸样用纸上制成正式的服装纸样这一过程既是按照服装设计具体剪切纸样的技术过程,又是包含从美学观点具体审视、构思服装结构的设计过程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提高学生对服装款式的分析及在服装中的运用能力,较好地培养学生对服装的透彻理解能力为日后从事服装设计师、纸样师、企业高层技术管理人员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根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从不同种类的艺术和设计门类中吸取养分,并能熟练地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来进行服装设计教学要求• 立体裁剪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和示范交替进行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并且强调大家必须自己动手参与,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学生必须按要求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并记录考勤,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三分之一旷课要求重修课程安排•总学时:54 学时•1、立体裁剪根底知识•2、原型立裁制作•3、裙装立裁•4、领、袖的立裁•5、整体造型立裁考核方法•1、教学评价总原那么•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总原那么是: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有效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特长发挥•2、教学评价方法•采取“综合评价+特长评价〞的形式综合评价:指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突出过程性,实施评价指标全过程化即: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总结提高等全面评价特长评价:指对学生个性的一种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开展•3、成绩评定•操作能力:分阶段的实训作业〔成衣立裁,艺术造型手法,如裙子、衣身立裁作业〕,占总成绩的40%〔其中老师评价占30%,学生自评占10%〕•应用能力:综合实训作品〔衣裙综合立裁设计作品,如礼服立裁设计、创意装立裁设计作品〕,占总成绩40%〔其中老师评价占30%,学生互评占10%〕•总结提高:制作PPT或电子杂志,占总成绩10%•平时考勤:学习态度与出勤,占总成绩10%1、立体裁剪的概念 立体裁剪是区别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那么称之为“立体裁断〞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2、立体裁剪的起源 • 立体裁剪起源于欧洲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开展而产生和开展的,西方服装史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开展过程,而立体裁剪产生于服装开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和审美观确实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根底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3、立体裁剪的起源• 立体裁剪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开展,因为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根底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制作随着成衣业的开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4、立体裁剪的开展现在服装的开展18世纪〔洛可可〕15世纪〔哥特时期〕13世纪〔欧洲服装〕5、立体裁剪的应用范围 • 用于服装生产的立体裁剪 •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利用平面结构制图获得根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 • 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纸样•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 橱窗展示、面料陈列设计、大型的展销会的会场布置 •用于服装教学的立体裁剪 注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运用能力的潜能开发,通过设计、材料、裁剪和制作等环节的研究,逐步掌握立体裁剪的思维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种技能,从而熟练地将创作设想完美地表达出来 6、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平面结构的优势平面结构的优势 •〔〔1 1〕平面结构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具有很强的〕平面结构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2 2〕平面结构尺寸较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有教〕平面结构尺寸较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有教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 •〔〔3 3〕由于平面结构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型产品而〕由于平面结构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型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如西装、茄克、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如西装、茄克、衬衫以及职业装等。
衬衫以及职业装等 •〔〔4 4〕平面结构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例如,〕平面结构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例如,1/4B+51/4B+5,,5 5即为松量,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即为松量,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立体裁剪的优势立体裁剪的优势 •〔〔1 1〕〕 立体裁剪是以人台或模特为操作对象,是一种具象立体裁剪是以人台或模特为操作对象,是一种具象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 •〔〔2 2〕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二次设计、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二次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裁剪的集合体,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美感体验的以及裁剪的集合体,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美感体验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的完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的完善 〔〔3 3〕立体〕立体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的一种操作方式,所以,对面料的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的一种操作方式,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许多富有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造型都是运用了立体裁剪来完成的。
创造性的造型都是运用了立体裁剪来完成的7、立体裁剪的特点•直观性直观性:•实用性实用性:•适应性适应性:•灵活性:•易学性易学性 :8、立体裁剪的构思 • 立体裁剪的构思过程不同与平面裁剪,它既可以先绘好效果图,依图造型,也可以仅在一个抽象的构思根底上直接设计,因为立体裁剪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可操作性较强,即在操作过程中可随时调整原始设计,因此,采用立体裁剪技术有利于设计的完善和加强,另外将面料直接披挂在人台或人体上,根据面料自然的形态而产生的设计灵感也是立体裁剪的构思过程 9、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立体裁剪所用布料的纱向 •立体裁剪的省道处理技术 • 省道的设置 • 省道的形状• 由此可以看出,分割的曲面越多,越接近于形体本来的造型,以此理解人体和服装之间的立体裁剪关系会更深刻 • 还要依据人体的比例、结构和曲面关系,充分考虑机能性所需的松量,以及服装工艺的简便性和合理性,利用形式美法那么,对分割部位做适当概括设计 10、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人台人台:人台是现代立体裁剪中必备工具,包括用于成衣生产的标准人台和用于度身定制的特体人台以及用于内衣研究的裸体人台。
人台还分为半身人台、全身人台等 男装人台 •分腿人台•针针:有两种,一是珠针,二是型似大头针的针立体裁剪的专用大头针,针身细长,便于刺透多层次的布料之中•针包针包: 自制•剪刀剪刀:由于立体裁剪操作的独特性,因此立体裁剪时一般采用9#或10#的剪刀 •坯布:立体裁剪多用白坯布:立体裁剪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以降坯布作为代用布,以降低本钱,在选择代用布低本钱,在选择代用布上那么应尽量选择与上那么应尽量选择与 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完整性与稳定性•粘合带:用于人台上粘合带:用于人台上表示线和款式造型线表示线和款式造型线确实定,一般采用及确实定,一般采用及时贴来代替,因其起时贴来代替,因其起到标识的作用,所以到标识的作用,所以粘合带的宽度越细越粘合带的宽度越细越好,最大不能超过好,最大不能超过0.40.4厘米 •其它:除了上述的根本工具与材料外,熨斗、笔、划粉、尺、有齿滚轮、复写纸、牛皮纸等也是必需的 11、工程任务:立体裁剪的准备 •(1)针插的制作•(2)确定人台的基准线 •(3)人体模型补正与整理 •(4)布手臂的制作 •(5)大头针的别合工程任务(1)-- 针插的制作•步骤:•1、制作针插需要准备的材料:• 布料、硬纸板、橡筋、花边、填充料。
2、手工或机器缝纫,将小圆片面料的边缘抽缩3、抽紧小圆片面料边缘缝线,将硬纸板包于其中将花边用手工或机器缝纫抽缩4、反面缝纫橡筋包布、翻正,并将橡筋穿于其中5、将橡筋的两端缝于针插底板6、将花边均匀在缝纫于针插底板的边缘7、抽缩大圆片面料的边缘,将填充料整理成半球型8、大圆片面料包裹填充料,整理造型,抽紧缝线9、将半球型的针插体手工缲缝于底板之上,完成工程作业任务:•制作针插一个工程内容(2)——基准线 • 基准线——是为了在立体裁剪时表现人台上重要的部位或结构线、造型线等,在人台上标示的标志线,是立体裁剪过程中的准确性的保证,也是操作时布片纱向的标准,同时又是板型展开时的基准线• 除了根本的基准线,有时要根据不同的设计和款式要求,标注不同的结构线和造型线作为基准线 •常用的基准点和基准线有:• 前颈点(FNP)、后颈点(BNP)、侧颈点(SNP)、肩端点(SP)、后腰中心点、前中心线(CF)、后中心线(CB)、胸围线(BL)、腰围线(WL)、臀围线(HL)、肩线、侧缝线、领围线、袖窿线 常用的基准点和基准线 除了根本的基准线之外,经常在操作中用到的还有前后公主线、背宽线及前后侧面线。
一、前、后中心基准线标记•1、前中心线:自颈、前中心线:自颈中心点固定标示带的中心点固定标示带的一端,另一端系一重一端,另一端系一重锤下垂地面,不偏斜锤下垂地面,不偏斜后,标示线固定在人后,标示线固定在人体模型前中心线外表体模型前中心线外表•2、后中心线:标记、后中心线:标记方法同前中心线当方法同前中心线当前、后中心线标记后,前、后中心线标记后,要用软尺测胸、腰及要用软尺测胸、腰及臀部的左右间距是否臀部的左右间距是否相等,假设有差距应相等,假设有差距应调整相等为止调整相等为止二、三围基准线标记3、胸围线:、胸围线:是胸部最高位是胸部最高位置保证胸围置保证胸围线与地面平行线与地面平行4、腰围线:、腰围线:在在腰部最细处,与腰部最细处,与地面、胸围线保地面、胸围线保持平行5、臀围线:在、臀围线:在臀部最饱满部位臀部最饱满部位与地面平行与地面平行7 7、肩线、侧缝线、肩线、侧缝线:以颈部厚度中心略偏后,定肩颈点,以肩部厚度中心点确定肩端点,两点间贴基准线• 通过臂根截面中点向下将模型的侧面均分为两部分,标示侧缝基准线6 6、颈围线、颈围线:为环绕人体模型的颈根处的基准线,约38cm,经前后中心标示成圆顺曲线。
三、前、后公主基准线标记•8 8、前公主线、前公主线:自前小肩宽的中点,经人体胸部最高点向下做优美的曲线,要保持其自然均衡的线条9 9、后公主线、后公主线:自小肩宽中点,经肩胛骨向下自然标记基准线四、整体调整• 基准线全部标记后要从正、侧、反面进行整体观察,调整不理想的局部,直至满意为止工程内容(3)——人台补正 •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人台是适合普遍规格尺寸的,但在根据个人体型特征和不同款式要求制作服装时,还需要进行不同部位和尺寸的补正人台的补正分为特殊体型补正和一般体型补正,特殊体型补正包括鸡胸体的补正、驼背体的补正、平肩体的补正等一般体型补正包括肩的垫起,胸部的补正、腰臀部的补正、背部的补正等,一般是在人台的尺寸不能很好的满足穿着对象的体型要求或是款式有特殊要求时进行的补正•人台的补正一般是在人台外表补加垫棉和垫布使人台外形发生变化补正好的人台 工程内容(4)——布手臂的制作 • 布手臂在人台上充当了人体手臂的角色,是进行立体裁剪的重要工具,在常用的人台上一般不带有手臂,需要自行制作手臂形状应尽量与真人手臂相仿,并能抬起与装卸一般根据操作习惯制作一侧的手臂。
布手臂应用 工程内容(5)——大头针的别合 • 在进行立体裁剪操作时,使用必要的针法对衣片或某个部位加以固定和别合,是使操作更简便,并能保证造型的重要手段 • 1、单针固定 • 2、交叉针固定 • 3、重叠法 • 4、折合法 • 5、抓合法 • 6、藏针法 大头针固定和别合的方法: 固定法〔单针、交叉针固定〕 重叠法 •折合法 •抓合法•藏针法 小结:•重点:重点:•1 1、掌握学习、掌握学习? ?立体裁剪立体裁剪? ?的意义,正确理解其特点的意义,正确理解其特点与开展过程与开展过程•2 2、理解人体模型的比例、规格、用途和质量理解人体模型的比例、规格、用途和质量•3 3、能够正确标记基准线,掌握标记基准线的要点能够正确标记基准线,掌握标记基准线的要点•难点:难点:• 掌握整理布纹的方法,并能准确判断布料的经掌握整理布纹的方法,并能准确判断布料的经纬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