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执行力之之关键在于落实关键在于落实诠释落实的真谛诠释落实的真谛•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落实然而,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够的,因为“落实”这一概念,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1. 落实是一种观念落实是一种观念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一句名言说: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事实上,我们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 •如果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缜密的计划,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正确的政策、任何严格的制度,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如果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创新的思路、任何有效的方法、任何重要的会议精神,都只能是画饼充饥。
•如果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辉煌的前景、任何宏伟的蓝图、任何理想的目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不会最终成为现实 •正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讲的:“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山西省长治市原市委书记吕日周常讲的两个公式: •开会+不落实=0 •布置工作+不落实=0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有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观念,一种是剑,但观念最终总是战胜剑观念能左右我们的思维和认识,能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方式,能左右我们的目标和结果•有人说,21世纪是观念的世纪谁转变了观念,谁就是赢家如果我们在观念上还忽视落实,还轻视落实,那么,我们就要尽快转变这种观念,将不重视落实的观念转到重视落实的观念上•有人说,21世纪是观念的世纪谁转变了观念,谁就是赢家如果我们在观念上还忽视落实,还轻视落实,那么,我们就要尽快转变这种观念,将不重视落实的观念转到重视落实的观念上•强烈的“落实”观念,是落实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才能转变认识,转 变行为,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时时刻刻注意落实;才能不打折、不走样地抓落实。
确立了重视落实的观念,我们就等于迈出了落实的步伐 2. 落实是一种责任落实是一种责任 •落实,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生活如契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莎士比亚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要为国家尽责; “一人做事,一人当”,是要为自己负责•贯彻落实组织的方针、路线、政策,是我们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责任;严格执行组织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责任•有规定就要落实这是我的责任! 3. 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是一种意志 •落实,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世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坚持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坚持,是一种意志的较量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把简单的事情千百万次地重复做好;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把决策真正地实践好,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和标准 4. 落实是一种文化落实是一种文化 •当所有的组织成员在头脑中都确立了落实的观念,对组织的任何一项制度、措施、政策、任务等,都能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并且形成了一种落实的习惯时,落实也就成了一种文化。
•落实作为一种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内驱力的作用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那么,这个组织就不会有落实的文化氛围任何制度、措施、政策、任务在这里,都不会得到有效地落实相反,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以落实为荣,以不落实为耻,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形成落实的文化氛围任何制度、措施、政策在这里,都会得到有效地落实•胡适先生写过一篇很著名的 “差不多先生传”文章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现在落实工作任务不努力,将来就要努力去找工作任务 点击落实的现实意义点击落实的现实意义•在竞争的时代,任何组织、任何组织成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被老虎吃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有绝招 “落实”,就是一个有效的绝招•实践证明,落实是决策的落脚点落实出竞争力,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创造力 探寻落实不力的根源探寻落实不力的根源 •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则,舍本逐末,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
于是,他们便开会讨论原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笼子的高度不够 于是,他们决定把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但是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 他们将高度加高到了30米没想到,他们又看到袋鼠全都跑到了外面管理员们很紧张,他们准备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正当管理员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加高笼子时,长颈鹿来和袋鼠们闲聊长颈鹿问袋鼠:“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说:“很难说如果他们还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则,舍本逐末,问题永远也得不到根本解决 落实不力的根源主要表落实不力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在的许多组织成员在工作中,不能有效地抓落实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1)只图形式,不管实效 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靠讲话落实讲话,习惯于当“收发室”,“传声筒”,认为只要是会开了,文件发了,话讲了,工作任务就落实了结果是,层层喊落实,层层不落实 (2)抓而不实,抓而不力 部署工作时,雷声大;落实工作时,雨点小工作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热衷于搞“达标活动”,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没有解决什么根本的问题。
3)遇事推诿,不负其责 没有责任心,遇到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能将就则将就;有风险的工作不愿干,有困难的工作不去干,得罪人的工作不想干,在其位不能谋其政1. 组织成员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 2. 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 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组织内部缺少有效的保证落实的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度 ,有效的落实机制,必须是任务到人,责任到人•(2)缺乏落实的监督检查制度 ,工作任务虽然安排了,但是否完成,完成得怎么样,却没有人检查,没有人监督•(3)缺乏落实的奖惩追究制度 ,落实的奖惩、追究制度,是保证落实的有效手段3. 领导者缺乏抓落实的工作技巧 •抓落实,落实的主体需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善于区别轻重缓急,把握主次矛盾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人缺乏这种抓落实的工作技巧,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思路不多,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结果,是力气没少下,效果却不明显,落实也到不了位 4、、 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让下属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
•1. 想让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2. 善于发掘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3. 正确授权给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4. 合理地使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5. 科学有效地给组织成员分配工作 •6. 用领导影响力来赢得下属的信服 5、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1. 对工作永远怀有满腔的热忱 •2. 要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 •3. 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 4. 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5. 要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 •一百多年前的一天,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一封有关战争的信交给了一位名叫安德鲁·罗文的中尉,要求他“必须把信送给加西亚……并且要独立完成任务 •安德鲁·罗文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且为麦金莱总统带回了宝贵的情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尽管送信的途中困难重重,险象环生,但安德鲁·罗文却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只是忠诚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古人云:“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如学学习的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做官的人则一定要学习链条的最大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我的班组是哪一个环节?我的班组是哪一块木板?以上交流以上交流谢谢各位谢谢各位 徐道田徐道田 20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