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92247678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社会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人力资源的社会分析l l 中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中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l 郭淑英教授郭淑英教授 l 2006-10-16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l掌握劳动者权益的概念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内容,我国劳动立法内容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形式,了解国际劳工标准内容;理解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掌握人力资源关系的运作形式,掌握工会的职能。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关系,掌握政府职责。第一节第一节 人力资源社会权益人力资源社会权益 一、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一、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 劳动者权益,即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利,简称“劳权”,它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

2、劳动有关的社会权利的总称。 从权益主体的角度看,劳动者权益即包括劳动者个人的权利,也包括劳动者集体的权利。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 劳动者个人的权利是指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这些权利最终维护的劳动者生存问题。(奥尔玛公司告上法厅补费一仟美金不等)。 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益又称劳动基本权,主要包括:团结(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集体争议权、民主参与权。二、劳动立法二、劳动立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基本是通过劳动立法和经济立法来实现的。 我国劳动立法,以1994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主体,包含

3、了一系列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其他法规、条例。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职业保障法、劳动行政机构组织法与劳动监察法等五个方面:三、国际劳工标准三、国际劳工标准 国际劳工标准,实际上就是国际劳动立法,是指国家之间订立的大家遵守的处理劳动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的准则。 国际劳工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有两种形式:一是公约,二是建议书。公约和建议书的法律效力不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组织人力资源与组织人力资源关系的运作形式:冲突与合作。工会的职能 一、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一、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 人力资源关系是居于一定组织之中的员工与组织及管理人员之间的

4、各种工作关系。这一关系也称为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劳使关系、员工关系、雇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等。 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 人力资源关系的运作有两种基本形式 (1)冲突与合作。冲突的根源在于:双方存在客观利益的差异、双方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双方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不同。合作关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双方是同时存在的,劳动者与雇用者双方合作、致力于经济发展,“共存”就可以带来“共荣”的成效。二、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二、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 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是组织的整体与构成细胞之间的关系。组织对个人是有着一定的约束和导向,组织中的每个员工也都会对组织的工作

5、以至组织自身产生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影响。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的好,整体的效能会远远超过个人能力简单相加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即“112”。反之,则“112”。 组织成员本身的素质和组织对成员的凝聚力,是决定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两大因素。组织既要解决人力资源素质与组织凝聚力这两个基本问题,还要考虑到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结构问题.三、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三、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心理契约 人力资源个体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契约。根据艾齐奥尼的分析,当组织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员工就会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关系,构成艾齐奥尼矩阵。组织运用权力的方式l (1)组织采取“

6、管卡压”等强制型手段时,得到的是员工的对立和离心离德。l (2)组织采取实用型方式,即双方签订自愿的雇用合同,组织以奖酬换取员工工作,得到的是员工“一切按合同办事,维持经济性交换关系”的计较型态度。(按酬付劳)l (3)组织采取规范型管理,以崇高的宗旨、目标和价值观吸引员工自愿加入,得到的则是员工“不计报酬,全心奉献”的努力工作精神。l 因此,组织只有以良好、规范的办法进行管理时,才能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也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真正得到员工的回报。 四、人力资源团体四、人力资源团体-工会工会 工会是由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组成的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群众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团体致力于代表劳动者们改

7、善劳动生活状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 工会的组织形式传统上可以分为四类:职业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联合工会。 l(一)工会组织l 1工会组织形式. 工会是由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组成的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群众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团体致力于代表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生活状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l 2.工会的组织形式分为四类:l (1)职业工会。由同一种职业或相类似职业的雇工所组成,如由所有木工组成的木工工会,一个企业之内可以存在几 个不同的职业工会;l (一)工会组织l(2)产业工会.也叫行业工会,由同一类或类似产业内一切 雇工组成,如中国农林工会全国

8、委员会,就是产业工会,不仅同一农林企业的职工归属这个工会,不同农林企业的职工也归属这个工会;l(3)企业工会:是按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所组成的工会,日本的工会是典型的企业工会;l(4)联合工会:即由各个单独工会联合组织起来组成的工会 工会的层次和职能工会的层次和职能 1.工会的层次工会的层次 我国工会的组织体系由 中华全国总工会; 所属的地方总工会; 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所组成。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下属全国产业工会、中央级机关工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并实行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相结合的领导原则。 l 2.工会的职能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l 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

9、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l 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l 教育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技术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l 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主要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由行政化的利益一体型向市场化的利益协调型转变。劳动关系的重大变革要求工会工作进行适时的调整,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促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社会体制与政府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关系,政府职责 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之间,即国家、组织(企业)、个人(劳动者)以及市场之间,形成六

10、对关系。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l 1. 国家调控市场:国家调控市场: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自身经济实力、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对市场运行进行引导、控制、服务、监督,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l 国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方向做出规定和指导,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市场的格局。国家对市场体制下人力资源的运作制定规则。国家直接从事基础性的即低层次劳动市场的运作。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 2. 2. 市场引导企业:市场引导企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收益取决于市场。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最大化。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择员行为是由市场直接

11、引导的。 企业经营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对整个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对企业:国家对企业:从理论上讲,理想的国家与企业关系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是不直接管理企业的。不同的体制,有着不同的“国家企业”关系,也有着不同的企业权利义务。 “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制度赋予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 3.3.国家对个人:国家对个人:国家要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保证每个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这一般通过最低工资和社会救济等途径来实现.国家通过法律和社会管理活动,达到平等的社会目标。国家通过经济体制的选择、通过经济政

12、策和社会政策的运用,刺激和调动人力资源。 4.4.市场与个人:市场与个人:健全的劳动市场应当具有完善的劳动就业服务功能和较高的求职实现率.人力资源市场是有着不同层次的。市场体制是竞争体制,它不仅给人以机会,而且导致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 5.5.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个人存在着平等关系。企业与人力资源个人之间具有法律关系。人力资源个体对所在的企业负责,承担应完成的工作,承诺有关的义务,并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企业对人力资源个体负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组织文化对用人类型和用工模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各层次管理者的人性观、用人理念和管理风格对劳动关系也有很大影响。第三节社

13、会体制与政府 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主体两两之间,即国家、组织(企业)、个人(劳动者)以及市场之间,形成六对关系。l 1. 国家与市场的关系l (1)国家调控市场:国家调控市场: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自身经济实力、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对市场运行进行引导、控制、服务、监督,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l(2)国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方向做出规定和指导,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市场的格局。国家对市场体制下人力资源的运作制定规则。国家直接从事基础性的即低层次劳动市场的运作。l(3)国家对市场体制下人力资源的运作制定规则,如就业资格、雇用

14、制度(如订立合)、最低工资标准、职业介绍管理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雇用工资指导线等。l (4)国家直接从事基础性的即低层次劳动市场的运作,如政府举办公益性劳动市场机,从事免费的就业服务、就业指导。 2.2.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1)(1)市场引导企业:市场引导企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收益取决于市场。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最大化。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选择行为是由市场直接引导的.企业经营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对整个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l (2)(2)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最大化。最大化。企业在

15、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企业在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可以取得赢利的条件下,还考虑尽力节约各种可以取得赢利的条件下,还考虑尽力节约各种成本和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和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l 3.3.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1)(1)市场引导企业:市场引导企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收益取决于市场。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最大化。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选择行为是由市场直接引导的.企业经营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对整个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l (2)(2)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企业的行为总目标,是在市场上寻求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企业在提供市

16、场需要的产品企业在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可以取得赢利的条件下,还考虑和劳务、可以取得赢利的条件下,还考虑尽力节约各种成本和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尽力节约各种成本和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l l (3)(3)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择员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择员行为是由市场直接引导的。企业自由选择各项行为是由市场直接引导的。企业自由选择各项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要素,市场( (包括各种包括各种要素市场要素市场) )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活动,影响企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活动,影响企业对要素的选择。市场上求职者的择业意愿、业对要素的选择。市场上求职者的择业意愿、价格

17、要求价格要求( (即对工资的要求即对工资的要求) )和素质等,对企业和素质等,对企业的择员产生的影响。的择员产生的影响。l (4)企业经营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致对整个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经营者与产权所有者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体制因素,解决好宏观经济的运行。4.4.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1)(1)国家国家不直接管理企业. . 理想的国家与企业关系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是不直接管理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宏观总供求、经济环境、发展战略国家主要管经济政策。 (2)不同的体制,有着不同的“国家企业”关系,也有着不同的企业权利义务。 “减员增效”和“下岗

18、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制度赋予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下岗现象是企业转轨过程中,摆脱过剩人口负担,寻求雇用主体权力的行为。5.5.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1) 国家对个人:国家对个人:国家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保证每一个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一般通过最低工资和社会救济等途径来实现. (2)国家通过法律和社会管理活动,达到平等的社会目标。 (3)国家通过经济体制的选择、通过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运用,刺激和调动人力资源。 市场与个人:市场与个人:健全的劳动市场应当具有完善的劳动就业服务功能和较高的求职实现率。人力资源市场是有着不同层次的。市场体制是竞争体制,它不仅给人以机会,

19、而且导致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6.6.市场与个人的关系市场与个人的关系 (1)健全的劳动市场应当具有完善的劳动就业服务功能和较高的求职实现率。 (2)人力资源市场是有着不同层次的。普通劳动市埸和高级人员市场 (3)市场体制是竞争体制,它不仅给人以机会,导致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7.7.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企业与个人的关系l (1) 企业与人力资源主体双方平 等关系。l 首先,双方在市场相互选择的业后,在劳动过程中个人与所在组织有平等的地位与权利、义务;l最后,企业与个人进行平等的价值交换,即劳动付出与工资报酬相交换。l (2)企业与人力资源个人之间具有法律关系,双方通过法律契约关系连接在一起(这体现为

20、劳动合同),双方的矛盾、争议、冲突,以法庭为最终裁决机构。l l (3)人力资源个体对所在的企业负责,承担应完成的,承诺有关的义务并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企业对人力资源个体负责。l (4)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组织文化对用人类型和用工模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各层次管理者的人性观、用人理念和管理风格对劳动关系也有很大影响。二、政府的角色与职责二、政府的角色与职责 政府,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机构,其实质是对一个社会公共权力的运用。世界银行的看法,政府具有基本职能、中级职能、积极职能三个层次职能,要完成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两项任务。 我国的政府人力资源职责,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市场条件下个人与

21、企业的行为规则以至法律,并要执法、监督;是合理选择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人力资源供求双方进行宏观引导、调控,为作为人力资源供给方的个人和作为人力资源需求方的组织服务。政府的角色与职责政府的角色与职责 政府,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机构,其实质是对一个社会公共权力的运用。按照世界银行的看法,政府具有: (1)基本职能:完成“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和保护穷人的基本功能。 l (2)中级职能:以解决外部效应的管理、制定垄断行业法规、克服信息不完全这三项“市场失灵”问题。 (3) 积极职能:协调私人活动,促进市场发展,集中各种措施,资产再分配。 三个层次职能,要完成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两项任务。

22、政府人力资源职责l 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当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一定的调控,以至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干预。l政府人力资源职责我国的政府人力资源职责,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市场条件下个人与企业的行为规则以至法律,并要执法、监督;是合理选择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人力资源供求双方进行宏观引导、调控,为作为人力资源供给方的个人和作为人力资源需求方的组织服务。人力资源的思路和举措l(1)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人力资源与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权力,界定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人力资源合法权益l(2)制定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确定和实施“人才强国” 的战略;l(3)组织各种人力资源和人才交流机构,收集和发

23、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促进入力资源的配置; 人力资源的思路和举措l(4)促进就业,解决好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l(5)消除部门、地区、单位所有制对于人力资源流动的阻碍,促进人力资源的再配置;l(6)为实行中西部大开发战略配置人力资源;l(7)推进对于人的社会保障制度;l(8)调动人的创业积极性; 本章小结l 本章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本章首先从劳动者权益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相关的国内劳动立法和国际劳工标准。进而,分析了人力资源个人与微观组织关系的基本特征、个人与组织l的整合与双方的心理契约,并对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社会体制下的社会l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

24、l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l 劳动者权益 劳权保障 劳动立法 l国际劳工标准 冲突 合作 心理契约 l工会 政府职能复习思考题l 1 1在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权利有在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哪些? ?应当如何加以保证应当如何加以保证? ?l 2 2怎样认识国际劳工标怎样认识国际劳工标? ?如何看待如何看待我国劳动标准我国劳动标准? ?l 3 3你认为能否兼顾雇主与员工的利你认为能否兼顾雇主与员工的利益益? ?为什么为什么? ?l 4. 4.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对组织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对组织有什么影响什么影响? ?l 5 5你如何看待工会你如何看待工会? ?在市场经济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会应当如何发展件下我国工会应当如何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