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二古代货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货币史二古代货币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第三讲 中国古代货币中国古代货币一、先秦货币一、先秦货币(一)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约公元前(一)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约公元前21公元前公元前16世纪)世纪) 从夏代的遗址中出土货贝、石贝和骨贝,表明夏代的价值形式已经进入货币价值形态。有关夏代货币在史籍中也可找到若干记录: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贵被金钱刀布之币兴言。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盐铁论。错币篇“夏后以玄贝。”管子确指夏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可以确认中国古代货币始于夏代。 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海贝海贝,其次是布帛和农具布帛和农具。中国文字中的“货币”二字,就是货与币两种不同物品的总称。周
2、礼。九贡:“币贡”之皮帛,币字从巾;“货贡”指珠贝,货字从贝。凡是同货物及交换有关的字,都通“贝”“巾”有关,如买卖,财货,借贷、帐等。为何要用贝?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由于经济条件不同,产生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的货币流通领域,创建四种货币体系: 1、布钱体系 2、刀币体系 3、圜钱体系 4、楚币体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1、布钱体系 布钱流通与黄河中游的三晋两周地区,是从农耕地区的产类工具中演变而来的。先秦时有一种农具“镈”,盖子与布同声假借,在先秦文字中互为通用,故人们把类似农具镈的金属铸币称为布;同样,先秦铲类工具中的“钱”(遥、姚: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珧币.j
3、pg)近音向转为“钱”。布钱的演变有三个阶段:(表一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中国布币演进表.jpg)(1)原始布 叫大铲布,还未脱离钱镈农具的原型;(2)空首布 又名铲布,不得头上中空可以纳柄,大部分的布的表面有各种文字记载、如干支、数字、地名。(3)平首布 又叫实首布。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中国布币.jpg;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尖足布.jpg;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方足布.jpg(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 2、刀币体系 刀币产生于东方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商业发达地区。主要流行于齐国(今山东半岛),而燕赵(今河北、山西两省)则为刀布并用地区。它是从一种叫做“削”的手工业工具演变而来的。这种铜削的柄端有环,柄身有
4、裂沟,也是这个地区有用之工具。按其形制大小和铸造地区分为四种类型:(表二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中国刀币演进表.jpg) (1)齐刀 俗称大刀。多流通于山东地区。前面有地名和故国名,如即墨、安阳等。钱背有造邦和安邦字样; (2)尖首刀 燕国铸行。刀背细长,刀身薄,柄细,环扁小。钱文在背,计干支或数字,称有字刀。还有一种在匈奴谷地出土地,叫“匈奴刀”,多无文字,首尖如针,又叫针首刀,泛称无字刀。 (3)明刀 有称燕刀;面背都有文字,出土最多,在朝鲜和日本都有发现。方折刀,其刀身弧度呈方折形,叫折背;圆折刀,在博山出土,又叫博山刀。 (4)直刀或圆首刀 又叫钝首刀,刀体平直、短小、刀环扁薄。(二)春秋战
5、国时期的货币体系3、圜钱体系圜钱的形制如纺轮发展出来的。在仰韶村出土的许多土石纺轮,中穿空,同早期圜钱相似。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各国都用圜钱,表明北方各地币制趋向于统一于圆型化。圜钱的基本形制是体圆、有孔,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圜钱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铸币形态。(表三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中国圜钱演进表.jpg)。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4、楚币体系 楚统治长江中下游,其货币体系自成一统,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爰金,即通称郢爰;一是蚁鼻钱,系铜质贝币。阴文,像人的面部形态,统称“鬼脸钱”或“鬼头钱”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中国爰金与马头金.jpg二、秦到隋朝的币制二、秦到隋朝的币制(一)秦朝的货币立法秦
6、朝的货币立法 金布律15条(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末墓葬中发现的竹简),秦朝统一中国之前所订,是现存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 该法为,规定布和钱为货币: 1、“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2、布则有质量要求:“布袤八尺,福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 不如式者,不行。” 3、布和钱由法定比价,“钱十一当一布” 即十一枚钱可抵长八尺宽二尺五寸的布一幅。为了便于兑换,官府对一些收费往往按11的倍数定价。如金布律中就对隶臣等所穿的衣服定价为33、44、55、77、110等五个等级,都是11的倍数。二、秦到隋朝的币制二、秦到隋朝的币制(二)秦朝统一币制(二)秦朝统一币制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
7、10年)颁布了货币改革令。 基本精神是“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秦半两钱,“质如周钱,文若半两,重若其文质如周钱,文若半两,重若其文”(汉史.食货志)秦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首先,统一币制是巩固统一的帝国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 其次,统一货币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 最后,统一的币制对今后的钱币体制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1)秦的“货币王室专铸”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2)统一货币单位,确立铢两货币,为五铢钱体制准备了条件,直接影响了今后两千年的货币经济。(3)这是一次货币形制的改革和定型。把原始形态的布币和刀币统一于圜钱之下,纠正过去钱文复
8、杂、大小无规则、轻重不适当、币制不确定的弊病,制定了适合需要的体制和重量。这种币制影响两千年,还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 实践证明,这种圆型方孔钱,使用时可以减少钱身的回转磨损,贯穿方便。同时体现出中国人的宇宙观。(二)西汉的五铢钱(二)西汉的五铢钱从汉半两到五铢钱。 汉初沿用半两钱。高祖实行自由铸钱政策。民间铸的钱小如榆荚,称为“荚钱”。经济凋敝加上钱币薄小,米一石贵至5000千或万钱。后在汉惠帝时禁止私铸。吕后铸八铢半两;文帝五年改行四铢半两;并废除盗铸钱令,再次实行自由铸钱的政策,吴王刘濞和文帝宠臣邓通因铸钱而一个“富埒天子”,一个“财过王者”,造成“吴、邓氏钱布天下”的局面。后又禁铸。
9、(二)西汉的五铢钱(二)西汉的五铢钱背景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武帝即位时,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史记.平准书:“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而不可食。”汉初币值混乱,客观上要求统一。 汉初用兵匈奴,被迫用通货贬值来增加财政收入。期间铸三铢、四铢半两等,造成钱法的混乱。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钱币为五铢,重如其文。 意义:书上p31(三)王莽的币制(三)王莽的币制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公元8年代汉立国,为新。从公元7(居摄二年)年到14年(天凤元年),8年间改了四次币制,造成货币
10、制度之极大混乱。居摄二年第一次改变币制居摄二年第一次改变币制,新增三种钱币和五铢钱并行;始建国元年(公元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第二次改变币制年)第二次改变币制,因刘子含有金、刀,故取消五铢钱和契刀错刀,专用大小泉。(三)王莽的币制(三)王莽的币制始建国二年第三次改变币制,实行宝货制始建国二年第三次改变币制,实行宝货制 共5物6名28品:5物:金、银、铜、龟、贝。6品:金货、银货、龟货、布货、泉货、贝货。28品:(1)金货1品:黄金每斤值钱10000;(2)银货2品:分朱提银和其他银两以每流(八两);(3)龟货4品;(4)布货5品;(5)泉货6品;(6)贝货5品 天凤元年(公元天凤元年(公元14
11、年)第四次改革币制:年)第四次改革币制:废除宝货制,改成货泉和货布。 (三)王莽的币制(三)王莽的币制 王莽四次改制不是根据商品品流通的需要进行改制,而是随心所欲变乱币制,所以其失败是必然的。 汉书.王莽传中”农商业,食货俱废,民人之涕泣于市道。及坐卖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失罪者不可胜数。” 大体说来,王莽改革币制的目的,首先是削弱刘汉统治集团的势力,破坏他们的经济基础;其次,摧毁豪商财富,搜刮天下钱财,既铲除支持刘汉集团的社会基础,又增强新朝的统治财力;再次是支付庞大的军政开支;企图解救新朝的财政困境;最后是实现复古改制的愿望,巩固新朝政权。王莽布钱的典故男钱女酒起源于清代
12、的对联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浙江宁、绍等地有风俗,生女孩叫老酒甏(beng).因为婚前的南方的彩礼以若干甏酒为礼。所以生女孩为生了个“老酒甏”(四)东汉魏晋的钱币(四)东汉魏晋的钱币王莽被推翻后,首先由更始帝(刘玄)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恢复五铢钱的铸造。后来东汉各个时期基本上沿用五铢制式。(四)东汉魏晋的钱币(四)东汉魏晋的钱币 董卓挟献帝入长安,他销毁五铢钱及洛阳、长安的铜人、铜台、铜马等铜制品,都用来铸小钱。 结果 滥铸小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以谷帛为币,货币经济出现衰退景象。 曹操恢复五铢。 蜀汉除铸五铢外,还铸造直百钱,造成严重贬值。为铸钱,刘
13、备把民间铜床架子都拆下来铸钱。 孙吴也实行严重的通货贬值,铸大钱 。 两晋政府没有铸钱,只是使用前朝货币。(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司马炎代魏建晋朝西晋;八王之乱后琅岈王司马睿建东晋;此后,至北方北魏之前,先后有诚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喉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和夏等十六国。东晋与南朝(刘裕的宋朝;萧道成的齐朝;萧衍的梁朝;陈霸先的陈朝)北魏和北朝(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南朝刘宋于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开始铸钱,币文为“四铢”。后反复,质量变化,后禁止流通。(南朝:)史书记载,永光二年(公元465年)铸永光二铢,形式薄小。
14、始兴郡公沈庆之奏准允许私铸,“有时钱货败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称为“鹅眼钱”。更坏的叫“延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宋书。颜俊传)(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萧齐只有武帝永明八年在四川铸过五铢钱,后因成本太高而止。梁武帝先铸五铢钱,重如其文。后又铸无外郭的五铢,新旧并用,后禁用旧钱,后又铸铁钱,比较混乱,好在不久亡国。陈国文帝天嘉五年(公元564年)铸五铢钱、一当鹅眼钱十枚。宣帝太建十一年铸太货六铢,一当五铢钱十枚。后又改当一。太货六铢的“六”字,篆书像一个人叉着腰,民间借此发泄不满,说,“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
15、,后废之,专用五铢。(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北朝北魏建国后仍然过游牧生活。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才正式铢钱,币文为“太和五铢”。但由于粗制滥造,加之私铸严重,私铸钱“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魏书、高道穆传),有风飘和水浮之名称。为整顿币制,孝庄帝永安二年改铸永安五铢。东魏仍沿用永安五铢。北齐文宣帝天宝四年,铢常平五铢。(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五)南北朝和隋朝的钱币西魏在文帝大统六年(公元540年)铸五铢钱。十二年又铸减重五铢钱。北周起初沿用西魏五铢钱,后铸大钱。但由于编制严重,不能保证币值稳定。隋文帝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统一中国
16、,结束270年的分裂局面。并铸标准的五铢钱。并对关外来人所带钱与样钱进行对比,不一样的予以没收,做到了“钱币划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到隋炀帝时,政治腐败,私铸成风,最后甚至剪铁叶、裁皮、糊纸为钱。自汉武帝时创立五铢钱以来,以直到隋代,中间虽然出现过其他形式和名称的钱币,但五铢钱一直被沿用下来,到隋末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隋朝是最后一次使用五铢钱的朝代。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通宝钱制通宝钱制(一)唐和五代的钱币P46 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或读作开通元宝)。开元钱重二铢四垒。由于唐代的衡法比汉代的重一倍,所以开元钱的实际重量比西汉五铢钱还略重一些。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
17、开元通宝.jpg关于开元通宝的读法:直读和环读新旧唐书的读法。唐六典则直读。关于钱背月文,文德皇后掐下指痕。后来演绎杨贵妃所谓意义P46 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 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元宝货币史中国货币影印唐代钱币.jpg,比开元钱略重,但要当开元钱10枚,因商人拒用,物价大涨,于次年作废。高宗下令,表示开元通宝“为万代之法”,奠定了唐朝不因皇帝的更迭而另铸新钱的方针。 安史之乱,肃宗曾铸大钱,一当十,三十等。出现物价飞涨的局面,(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是否一回事?)所以唐朝出现“虚钱”“实钱”的名称(P47)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宰相杨炎的两税法
18、。两税法以钱为计算标准,这样就大大加大对钱币的需要量,由于数量有限,结果造成物价大跌,使纳税人的负担大大增加,所以很多人反对两税法。终于在穆宗长庆元年改正布帛。唐朝农业税货币化政策的失败,说明唐代还不具备货币化的条件,两税改成布帛是符合历史的要求。为了缓和钱币数量不足的矛盾,政府曾多次下令,交易兼用布帛、杂货等,不限于用钱。唐代后期还实行禁储钱的政策,因为这违背货币的储藏手段功能,其失败是必然的。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武宗会昌五年,废全国佛寺,寺中的铜像、钟、磬都用来铸钱。这种开元钱背面都注有“昌”字,或代表各州的文字,称为“会昌开元”。唐高祖所铸的“开元通宝”,是整顿因隋朝大乱到治
19、的钱币混乱中产生的。她沿用了五铢钱的方孔圆形钱式,是开元钱的重量大小质量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的要求,从而驱除一切古钱和私钱,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五代十国时期(公元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币制非常复年)币制非常复杂。杂。但都无新意。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二)北宋和辽夏的钱币(二)北宋和辽夏的钱币北宋建国后北宋建国后,起初只在四川保存铁钱流通,其他地区改,起初只在四川保存铁钱流通,其他地区改用铜钱。仁宗庆历年间因对西夏作战,在陕西、河东两用铜钱。仁宗庆历年间因对西夏作战,在陕西、河东两路是用铁钱,是这两个地区铜铁兼用。路是用铁钱,是这两个地区铜铁兼用。北宋的钱币种类繁
20、多,由于北宋的钱币种类繁多,由于皇帝的年号很多,而每一年皇帝的年号很多,而每一年号中都铸钱,号中都铸钱,总体而言,北宋各朝铸钱总量大大超过唐总体而言,北宋各朝铸钱总量大大超过唐朝。但是,朝。但是,宋朝的钱荒一直不断,为什么宋朝的钱荒一直不断,为什么? 第一,铸钱多,但实行新法(青苗法和免役法),官库藏钱也多;第二,铜钱外流。当时,契丹、女真、日本、安南、南洋都部分或全部使用中国钱。辽国(公元916-1125年)原名契丹。契丹建国前使用唐钱,并已自铸钱币,约十余种,全用汉文。西夏(公元1038-1227),本名大夏。宋人称西夏。西夏钱的文字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
21、三)南宋金元的钱币(三)南宋金元的钱币南宋因推行纸币,铸钱数大减。,铁钱区有四川、湖北和两淮(淮东、淮西)。从宋高宗到度宗,多数年号铸有年号钱。非年号钱有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的圣宋重宝当五,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的大宋元宝和大宋通宝,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8年)的皇宋元宝等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两宋钱法特点两宋钱法特点: 1、钱币名称和种类的复杂性。总计两宋的统治的三百二十年,共铸了四十五种年号钱和六种非年号钱。如果再按大小、登记、比才、年份、成色、特征、版别、钱监、纪年登记其他标记来分类,更不知有多少分类。 2、宋钱的封建割据性。 3、钱币形态和
22、钱文书法的多样性。 4、宋钱的剥削性。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P62金朝钱币的四个阶段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元朝多数时间禁止使用钱币。所铸钱大多非流通货币,如大朝元宝、中统元宝等。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 1285 年)卢世荣当政,建议用钱,铸有至元通宝,有汉文和蒙文两种。不久卢世荣被处死,钱币亦继续被禁止流通。武宗时一度恢复用钱,于至大三年(公元 1310 年)铸至大通宝小平和蒙文大元通宝当十钱。四年仁宗即位,又禁止使用钱币。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 1350 年)开放用钱,这时距元亡已不到20年了。次年铸至正通宝,有小平,当二、当三、当五和当十。传世还有至正之宝,背面有“权钞”
23、及纪值文字,从5分至5钱,共5等。“权钞”当指代表纸币流通。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四)明代的钱币(四)明代的钱币明朝钱币都属铜钱,一律称通宝。明朝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英宗经过复辟,有两个年号),而且有几个年号没有铸钱。所以明钱种类不多,但明末钱币的版别仍很复杂。明代还产生了“制钱”的名称,那是指本朝的官铸钱。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五)清代(鸦片战争前)的钱币(五)清代(鸦片战争前)的钱币清建国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 年),国号金。太祖时铸有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太宗即位(公元 1626 年)后,铸满文的天聪汗之钱。天聪十年(公元 1636 年),改
24、国号为大清。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清军进入北京,并统一了中国。入关后的清朝很重视钱法,铸钱成为经常性的制度。“制钱”一词在明代不常用,清代则经常使用,而且含义也有了变化。它只指官铸的小平钱,而不像明代那样指所有的官铸钱。除咸丰钱外,钱币的名称也一律称为通宝,以 1000 文为一串。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清朝中央的铸钱机构是工部的宝源局和户部的宝泉局(明朝于天启二年增设户部宝泉局)。地方铸钱机构称“宝 x 局”,当中一字为所在地地名的简称。清代银、钱并用,银、钱有比价问题。顺治三年规定“每十文准银一分,永著为令”,即银、钱比价是银一两合钱 1000 文。但市场比价是经常变动的,故清政府常常改动制钱的重量来维持法定比价。 三、唐至清的钱币三、唐至清的钱币乾隆以前的银、钱比价一般都在银一两钱1000以内。但嘉庆(公元17961820年)以后,鸦片输入增加,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到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已达 1600-1700 文。清代,外国铜钱也有流入中国。乾隆时,日本的宽永通宝在中国沿海流通。道光时,广东一带流通越南钱光中通宝、景盛通宝、景兴通宝、景兴巨宝、景兴大宝、嘉隆通宝等。 制钱的消亡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