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基本知识 气象局 常用基本气象要素 主要有:气温、降水、风、云、气压、湿度、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等。气温气温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位于气象观测场中米高度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在我国,气温用摄氏度()表示。气温有定时气温、日最高、日最低、日平均气温等。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3点钟,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日出前。降水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量以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表示,单位为毫米(mm),取一位小数。1毫米(mm)雨水相当于1亩地浇了约667公斤(kg)的水。 固态降水有雪、冰粒、冰雹等,雨和雪的混
2、合降水在天气预报中称为雨夹雪。降雪大小用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来表述,降雪量和雨量一样也用毫米(mm)表示,是将承接到的降雪融化后量得的。积雪深度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直接用尺子量出来的,单位是厘米(cm),简称雪深。冰雹以个体的直径表示,单位是毫米(mm)或厘米(cm)表示。风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果风是从北方吹来就称为北风。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级”表示风速,8级大风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当于时速60-70公里,10级风相当于时速90多公里。 风力等级表风力等级表云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雨雪降自云中。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气象上按云的外形
3、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成高、中、低云三大类。云是天气的相貌,一般天上挂什么云,就指示地面上有与其相对应的天气,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常见天气现象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一般可分为降水、地面凝结、视程障碍、雷电等。降水现象 降水从形态上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液态降水主要指雨、阵雨、毛毛雨;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同时出现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降水,主要有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雨量等级表雨量等级表雪量等级表雪量等级表凝
4、结现象凝结现象地面凝结现象包括露、霜、雨凇、雾凇四类。地面凝结现象包括露、霜、雨凇、雾凇四类。雾凇图片雾凇图片 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 雨凇: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也称冻雨。 雾凇: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视程障碍现象视程障碍现象 视
5、程障碍现象主要有雾、吹雪、雪暴、烟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八类。 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能见度是指人们视线所能延伸的距离。雾按照水平能见度可分为四个等级。 轻雾:水平能见度1000米小于10000米;雾:水平能见度500米小于1000米;浓雾:水平能见度50米小于500米; 强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 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 雪暴: 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00米。 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
6、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浮尘: 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扬沙: 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至小于10000米。 沙尘暴: 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根据能见度的大小,沙尘暴的强度还可分为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三个等级。强沙尘暴图片强沙尘暴图片雷电雷电 雷电一般有雷暴、闪电、极光等三种,其定义为:雷暴: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
7、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也可能只听见雷声而看不见闪电。闪电: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极光: 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或光幕。其它天气现象 其它天气现象还有大风、飑线、龙卷、积雪、结冰等。大风: 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飑线: 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龙卷: 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底盘旋转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
8、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积雪: 雪(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结冰: 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 天气的概念 天气是一定区域内短时段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多年)的天气特征,是较长时期内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 天气
9、代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而气候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气候则是对天气的概括。天气具有多变性,如晴转雨、雨转晴等。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群众中早有“十里不同天”之说,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是一个较长时间内天气的概括,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是比较稳定的。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出现一次强烈的升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出现一次强烈的降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即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10、。 (2) 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黄河流域地区,是我国劳动人民自春秋时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反映了农事季节,又便于掌握和指导农事活动,因而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需要说明的是,黄道是假想太阳在天空中周年运行的路线,实际上,是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古代起的,至今一直沿用下来。黄道与节气星座对应图黄道与节气星座对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