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92168351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古诗两首古诗两首贺知章贺知章 (约(约 659 年年约约 744 年)年)唐代唐代著名诗人字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季真,自号“四名狂客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江萧山)人。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回乡偶书咏柳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生字学习偶偶 然然 乡乡 音音 鬓鬓 毛毛衰衰 老客客

2、人 何何 处uynbn shui kh 回回 乡乡 偶偶 书书唐代-贺知章贺知章少少 小小 / / 离离 家家 / / 老大老大 回,回,乡乡 音音 / / 无无 改改 / / 鬓毛鬓毛 衰。衰。儿儿 童童 / / 相相 见见 / / 不不 相识,相识,笑笑 问问 / / 客客 从从 / / 何处何处 来。来。偶然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离家老大回,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年老的时候年老的时候(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才回到家乡。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自己)

3、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相见不相识,小孩小孩认识认识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问客从何处来。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哪里哪里 一群一群( )的孩子,(的孩子,( )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谁能把整首诗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的意思说一说?注注释:释: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

4、见了都不认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从哪里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体会诗情体会诗情指导朗读 回回 乡乡 偶偶 书书贺知章贺知章少少 小小 / / 离离 家家 / / 老大老大 回,回,乡乡 音音 / / 无无 改改 / / 鬓毛鬓毛 衰。衰。儿儿 童童 / / 相相 见见 / / 不不 相识,相识,笑笑 问问 / /

5、 客客 从从 / / 何处何处 来。来。熟读诗文熟读诗文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欣赏第二首 离离 别别 家家 乡乡 岁岁 月月 多,多,近近 来来 人人 事事 半半 消消 磨。磨。惟惟 有有 门门 前前 镜镜 湖湖 水,水,春春 风风 不不 改改 旧旧 时时 波。波。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移居中亚。出生于中亚于隋末移居中亚。出生于中亚碎叶成

6、(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碎叶成(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朝时归中国管辖)克附近,唐朝时归中国管辖)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揭露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唐代人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先生,您喜欢游览吗?

7、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

8、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 赠 汪 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

9、。tzhu y xngzng wng lntn生字学习汪 乘 舟 wngChngzhu 生字学习生字学习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乘舟将欲行,想要想要我乘船将要远行,走走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声。忽然忽然踏着节拍唱着歌踏着节拍唱着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传统舞蹈。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踏歌: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不及汪伦

10、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比不上比不上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汪伦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赠 汪 伦 李白李白乘船将欲行,李白乘船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我乘船将要远行,注释: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深厚。 赠汪伦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

11、声。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赠汪伦这是一首千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诗中用古传诵的告别诗。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伦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诗情体会诗情体会你还知道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吗你还知道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吗? 请背一背。请背一背。静夜思静夜思李白李白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低头思故乡。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 【唐唐】王维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劝

12、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客(客人)何(何时)赠(赠送)汪(水汪汪)舟(小舟)欲(欲望)踏(踏步)潭(潭水)舟(小舟)(轻舟)(独木舟)乘(乘车)(乘船)(乘除)音(音乐)(语音)(口音)客(客人)(作客)(客车)何(何时)(何地)(如何)(任何) 汪 (汪汪叫)(眼泪汪汪)(汪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