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解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92168348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作品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儿童文学作品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儿童文学作品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儿童文学作品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儿童文学作品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作品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作品解读(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文学作品解读儿童文学作品解读1一、什么是儿童文学?一、什么是儿童文学?1什么是儿童文学?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22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其对儿童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发展的价值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年文学(36岁)童年文学(童年文学(6、7岁11、12岁)岁)少年文学( 11、12岁15岁)31)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

2、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4幼儿文学的要求 内容方面,应着重阐述初步的道德观念或某些必备的知识,要有浓郁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表现方法要以反复和对比为主;语言方面,既要浅显、口语化和规范化,又要形象有趣,富于动感;形式上,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体裁上主要是儿歌、小诗、图画故事、生活小故事、连环画、短小的童话等为主。5童年文学的要求童年文学的要求 主题方面要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主题方面要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于教益,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则;人物形象多是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人物形象多是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具有奉献精神的先进的成人形象

3、或进取、具有奉献精神的先进的成人形象或儿童形象,允许出现否定性人物,塑造时,儿童形象,允许出现否定性人物,塑造时,多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少用静止的心多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少用静止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故事性;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故事性;结构要紧凑完整;结构要紧凑完整;语言要生动有趣;语言要生动有趣;6基调要明朗乐观;基调要明朗乐观;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善美的统一;体裁方面,要以儿童故事、童话、寓言、体裁方面,要以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诗、儿童科学文艺和儿童影视剧为主。儿童诗

4、、儿童科学文艺和儿童影视剧为主。童年文学的要求童年文学的要求 7少年文学的要求 主题要丰富且呈现多义,题材要宽泛且有较为深刻的内涵,既集中描写、赞颂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面,也不回避客观存在的消极、阴暗的因素;在人物刻画方面,以写少年为主,也不冷落对成人形象的描绘,而且要较有深度和力度;情节设计既可曲折完整,也可“淡化”处理;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应趋于多样化;体裁方面以小说、动物小说、科幻作品、散文、游记、报告文学、传记体作品、少年诗歌、影视剧为主。82)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情绪情感)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情绪情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打好基础。93)儿童文学与儿童

5、思维)儿童文学与儿童思维 104)儿童文学与儿童兴趣)儿童文学与儿童兴趣儿童文学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儿童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他们浓厚的求知兴趣。 115)儿童文学与儿童的自信和毅力的)儿童文学与儿童的自信和毅力的培养培养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自我意识,培养儿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12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1儿童文学的作用儿童文学的作用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 审美作用娱乐作用 132、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根据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和

6、美学特征,结合儿童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143从儿童文学角度透视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文学角度透视小学语文教材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并在阶段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15小学语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故事。这些表现形式即是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16体裁教材第一册第三册儿歌老教材12新教材26儿童诗老教材3新教材7童话老教

7、材38新教材5617体裁教材第一册第三册寓言老教材2新教材2儿童散文老教材13新教材25儿童故事老教材19新教材4618三、儿童文学作品解读三、儿童文学作品解读36年级小学生的儿童文学学习及其阅读情况年级小学生的儿童文学学习及其阅读情况: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儿童文学;学生对教材中所选入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满意;学生喜欢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因是开阔视野;学生最喜欢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年级的学生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更多。19教师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及教学情况:一、教师关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的认识。二、教师对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认识。三、教师在儿童文学

8、作品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教师对学生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201儿童诗的解读儿童诗的解读新课标对儿歌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1儿童诗的特征:情感抒发的童真童趣;形象捕捉的儿童特点和新颖独特;想象的大胆奇特;构思的巧妙别致;语言的天真口吻和音韵美。22儿童诗解读的规律:儿童诗解读的规律:1)打碎诗歌的)打碎诗歌的“神圣神圣”光环光环案例:案例:小露珠小露珠习题:口头完成填空,并将这些句子分行,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小露珠小露珠。小青蛙看见了,说:。小青蛙看见了,说:“。”小露珠小露珠。小蟋蟀。小蟋蟀看见了,说:看见了,说

9、:“”;小露珠小露珠。小青蛙看见了,说:。小青蛙看见了,说:“。” 23小露珠蹦到荷叶上,小露珠蹦到荷叶上,小青蛙看见了,小青蛙看见了,说:说:“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小露珠爬到草秆上,小露珠爬到草秆上,小蟋蟀看见了,小蟋蟀看见了,说: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小露珠落到花朵上,小露珠落到花朵上,小蝴蝶看见,小蝴蝶看见,说:说:“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242)打磨孩子们的)打磨孩子们的“灵性灵性”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唤醒儿童审美想)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唤醒儿童审美想象

10、空间象空间25案例一:春春天天 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化了。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绿了。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开了。 26导入语学习课文第1句。 小声读第1句话。 思考: 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冰雪为什么融化? 春天会对冰雪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思考题,反复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认真观察插图中小河的变化。 27案例二:雪化后变成了什么 老师: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呢?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呢?学生:正确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学生:正

11、确答案就是唯一的答案。 学生:正确答案就是说对了。 老师:那么,什么是最好的答案呢?那么,什么是最好的答案呢? (学生有些犯愣,旋即又炸开了锅) 学生:最好的就是最正确的。 学生:最好的就是更富有创意的。 老师:那么,雪化后变成什么的正确答案是? 学生:水。(学生肯定地回答) 老师:而最好的答案是? 学生:春天! 28老师:在生活中,有一些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有一些问题,需要换一种思维,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雪化后的确变成了水,这是正确答案。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就会有另外的答案。这样灵活的思考,才能发现有创见、有新意的答案,才有最好的答案。 29水 正确的 春天 最好的 更好的 老师:

12、那么,是不是雪化后变成了春天,就是唯一最好的答案呢?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呢? 30学生:雪化后变成了温暖。 学生:雪化后变成了绿色。 学生:雪化后变成了青草。 学生:雪化后变成了快乐。 学生:雪化后变成了燕子。 学生:雪化后变成了青蛙。 学生:变成了太阳! 学生:变成了小溪! 学生:变成了希望! 学生:花朵! 学生:万物! 31讨论:蘑 菇妈妈,我打着小伞穿过森林,会不会变成蘑菇呢?怎么解读这首儿童诗?如何唤醒学生的审美想象空间?322童话的解读童话的解读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常人体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拟人体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蚂蚁和蝈蝈、两只小狮子、美丽的公鸡、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等等,国

13、外著名的拟人体童话:丑小鸭、乌鸦喝水、世界多美呀(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超人体童话:七色花、渔夫和金鱼的故事。33童话解读的要点:童话解读的要点:作品的幻想性作品的幻想性。童话如何通过幻想手段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审视和评价。原作与改编后的比较原作与改编后的比较。在教学准备环节或教学结束后安排课文与原作的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作品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多角度改写多角度改写。戏剧表演戏剧表演。阅读经验的整合阅读经验的整合。 34童话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文学美的熏陶?其一,读体会文学语言美。其二,感体悟文学情感美。 其三,演感受文学形象美。 其四,思领悟文学意蕴美。 其五,讲初识文学表达美。 其六,

14、品品味多彩生活美。 353寓言的解读寓言的解读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1教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 学生1:乌鸦你真是太笨了,狐狸的话你也相信。 学生2:乌鸦你太爱听阿谀奉承了。 学生3:乌鸦,以后要接受教训呀! 学生4:狐狸,你太狡猾了,骗子没有好下场的。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学生5:老师,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它能想办法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弄到手。 教师:你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很了不起! 36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2老师:你愿意做狐狸还是做乌鸦? 学生:狐狸。 老师:就没有想做乌鸦的吗?哦,没有。那么,你们说说做狐狸的原因吧。 学生

15、1:狐狸漂亮。我希望自己长得漂亮。 学生2:狐狸的样子好可爱,笑起来甜蜜蜜的,说话让人忍不住就相信了。 学生3:狐狸聪明,爱动脑,会说话。她用说话的办法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学生4:我知道骗人不好,可是如果我饿极了,也会骗东西吃的。 学生5:狐狸做事情能坚持到底。第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第三次,而且越说越好听,终于达到了目的。 老师:哈哈,咱班成狐狸窝了。(教师期待着不同的声音虽然在内心深处,她也倾向于做狐狸。) 老师:现在,有愿意做乌鸦的吗?有没有? 学生6:我改主意了。狐狸太漂亮了,皮毛太美丽了,猎人都喜欢打狐狸。做狐狸很危险,还是做乌鸦安全些。 37揭示寓意的方法揭示寓意的方法要

16、灵活多样分析人物语言。分析故事情节。分析关键性的句子。 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解读的关键:38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1)加快寓言形象的理解,减慢抽象概括)加快寓言形象的理解,减慢抽象概括的步伐的步伐 39案例1: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现在我们看第一段,它交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交代了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师:对,齐宣王有个什么特点?生:他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师:正因为这样,南郭先生才能混进来。大家现在默读第二段,看它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段讲南郭先生乘机混进吹竽队。 师:谁能描绘一下南

17、郭先生吹竽的样子? 生:他使劲鼓着腮帮子,手按着竽的眼(演示动作)。 师:为什么“没有出过毛病”? 生:因为有三百多人吹竽。 师:谁来说说最后两段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齐宣王儿子接位后,喜欢听一个一个吹,南郭先生只好逃了。 师:这说明没有本事是没法长久混下去的。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讲一遍这个故事。(略) 师:好,现在我来总结这篇寓言的寓意。(略)40案例2:师:刚才我们学了字,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对照课文来讨论这么几个问题: 1.这篇寓言写了哪些人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个人。 2.齐湣王是不是比齐宣王聪明一些? 3.南郭先生是不是聪明人,为什么? 4.南郭先生逃走后他会怎么办,我们能从他身上得到

18、什么启示? 5.类似滥竽充数的事,能不能说一两件? 6.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41生:这篇课文写了三个人,齐宣王讲排场,很会享受,光吹竽的就有三百人;齐湣王也爱讲排场,讲享受,它并没减少吹竽的人数,只是形式不同,要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是个没有本事只会混的人。 生:齐湣王并不比齐宣王聪明,他不知道南郭先生在混而让他溜了。 师:所以,即使在不知底细的人面前也不能混。 生:我认为南郭先生还算是个聪明人,他能抓住机会,能混的时候,装得很像,没出过毛病,齐宣王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不能混的时候就赶紧逃走。 师:那么,齐宣王和南郭先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南郭先生

19、得靠齐宣王这样的人。 师:所以有齐宣王才可能有南郭先生。 生:我认为南郭先生是个不聪明的人,混到头来一点本事也没有。 师:他是个有小聪明的人,小聪明只能混一时,到不能混时就惨了。 生:南郭先生逃走后,可能会接受教训,沉下心来学一门本事,也可能又找别的事混,我想他应该学门本事,因为他并不傻。 生:从他身上我认识到,不学本领早晚害了自己,另外要有自知之明,知错就改。 42(2)减少教师的判断推理,扩展学生的思维天地 案例:买椟还珠师:我们已经明白了这则寓言的寓意,现在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装珠子的盒子有没有价值? 生:也有价值,它是“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做成的”,并且“装饰得十分美观”。 师:那为什

20、么说“把没价值的东西留下来”了? 生:这是因为和宝珠相比显得没价值了。 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生:有价值还是没价值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 43师:我们再想想,如果这个郑人从艺术的角度看,认为这个人工做的盒子的价值超过了那个天然的宝珠,你认为有没有道理? 生:我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宝珠比盒子贵许多倍”,宝珠值钱得多。 生:我认为有道理,因为从艺术上看,人创造的艺术品比宝珠更有价值。 师:两个同学都说得好像有理,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比较的标准不同。一个从值多少钱的标准说的,一个从艺术的标准说的。 师:对,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说什么东西有没有价值,要看用什么标准。(老师举了两个例子。略) 师:郑人出高价买这个盒子,说明这个盒子在他看来超过了宝珠,包装超过了内容,形式超过了内容,见到过这样的事没有?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