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92093348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基础演示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马君义马君义Tel:13919056811E-mail:(IndustrialPharmacy)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 2.1 2.1 概述概述 2.2 2.2 药物的胃肠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

2、关系的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一门科学。 研究目的主要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研究目的主要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性。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生物制剂学主要是研究药理上已证明有效生物制剂学主要是研究药理上已证明有效的药物。当制成某种剂型,以某种途径给药后的药物。当制成某种剂型,以某种途径给药后是否很好的是否很好的吸收吸收,从而及时分布到体内所需作,从而及时分布到体内所需作用的组织及器官(或称

3、靶器官,靶组织),在用的组织及器官(或称靶器官,靶组织),在这个作用部位上只要有一定的浓度以及在一定这个作用部位上只要有一定的浓度以及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该浓度,就能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时间内维持该浓度,就能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药效药效 = f= f(剂型因素、生物因素)(剂型因素、生物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赋形剂赋形剂= =辅料辅料+ +附加剂附加剂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剂型及用法剂型及用法工艺流程等工艺流程等种族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差异生理差异病理差异病理差异等等疗效疗效副作用副作用毒

4、性反应毒性反应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吸收吸收 分布分布 代谢代谢 排泄排泄 消除消除 = = 代谢代谢 + + 排泄排泄 配置配置 = = 分布分布 + + 代谢代谢 + + 排泄排泄 剂量剂量 = = 吸收部位量吸收部位量 + + 体内量体内量 + + 消除量消除量 药物在体内变化率药物在体内变化率 = = 吸收速率吸收速率 - - 消除速率消除速率药物从用药药物从用药药物从用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部位进入体部位进入体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循环的过程循环的过程循环的过程药物在血液与药物在血液与药物在血液与药物在血液与组织间的可逆组织间的可逆组织间的可逆组织间的可

5、逆转运过程转运过程转运过程转运过程药物在体内发药物在体内发药物在体内发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生的化学结构生的化学结构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药物及其代药物及其代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谢物排出体谢物排出体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外的过程外的过程外的过程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体内三个阶段:体内三个阶段:药剂学药剂学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药效学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1 1 采样:血样、尿样、唾液采样:血样、尿样、唾液2 2 测定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要高测定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

6、要高 3 3 实验对象:人、鼠、兔、狗、猫等实验对象:人、鼠、兔、狗、猫等4 4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生物制剂学研究的是给药后药物的生物制剂学研究的是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全过程以及各种剂型因素的全过程以及各种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对这一过程和药效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这一过程和药效的影响。 吸收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先决条件。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

7、概述 一、一、 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 由脂质、蛋白质及少量的糖、核酸、金属离由脂质、蛋白质及少量的糖、核酸、金属离子组成。膜中脂质主要是磷脂,呈双分子层;头子组成。膜中脂质主要是磷脂,呈双分子层;头部为磷酸甘油基团呈亲水性,向膜外;尾部为脂部为磷酸甘油基团呈亲水性,向膜外;尾部为脂肪酸链呈疏水性,向膜内部;蛋白质嵌于脂质双肪酸链呈疏水性,向膜内部;蛋白质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亲水性(极性)基团向外,疏水性分子层中,亲水性(极性)基团向外,疏水性(非极性)基团向内,在生物膜上还有一些孔道。(非极性)基团向内,在生物膜上还有一些孔道。药物可以通过脂质、蛋白质或孔道进行转运。药物可以通过脂质、蛋白

8、质或孔道进行转运。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一、一、 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一、一、 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一、一、 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二、二、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1.1.被动扩散被动扩散(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特征:特征:顺浓顺浓度梯度运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不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二、二

9、、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特征:特征:顺浓顺浓度梯度运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不需要消耗能量能量2.2.促进扩散促进扩散(协助扩散)(协助扩散)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二、二、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3.3.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特征:特征:逆浓逆浓度梯度运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需要消耗能量量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项项 目目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促进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运输方向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载体蛋白是否消耗细是否消耗细胞内

10、的能量胞内的能量代表例子代表例子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不消耗不消耗需要消耗需要消耗氧气、水、氧气、水、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膜通过细胞膜葡萄糖通过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离子通过细胞膜等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1 2.1 概述概述 二、二、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4.4.胞饮作用(胞吞、胞吐胞饮作用(胞吞、胞吐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

11、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血管内给药血管内给药非血管内给药非血管内给药给药给药部位部位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滴注)(滴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注)(静注)胃肠道、肌胃肠道、肌注、皮肤注、皮肤粘膜、粘膜、呼吸道呼吸道吸收吸收过程过程无无无无有有有有给给药药部部位位与与吸吸收收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环系统转运的过程。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吸吸吸吸收收收收与与与与药药药药时时时时曲曲曲曲线线线线生物药剂学基础生

12、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吸收吸收部位部位口腔口腔皮肤皮肤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十二十二指肠指肠空肠空肠回肠回肠盲肠盲肠结肠结肠直肠直肠吸收吸收药物药物弱酸弱酸性药性药物物蛋白蛋白质、质、多肽多肽主要主要方式方式崩解崩解分散分散溶解溶解被动扩散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主动转运被动扩散被动扩散胞饮、吞噬胞饮、吞噬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由于药物在消化道内是透过上皮细胞而吸入循环

13、系统,故上皮由于药物在消化道内是透过上皮细胞而吸入循环系统,故上皮细胞膜的性质决定药物吸收的难易。细胞膜的性质决定药物吸收的难易。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脂溶性药物由被动扩散透过生物膜。服药以后,胃:脂溶性药物由被动扩散透过生物膜。服药以后,胃肠液中浓度高,细胞浆液内浓度低,药物能被动扩散通过,又以同肠液中浓度高,细胞浆液内浓度低,药物能被动扩散通过,又以同样机理转运到血液而吸收。药物被动扩散的吸收速度与浓度成正比,样机理转运到血液而吸收。药物被动扩散的吸收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一些机体所必须的物质,如单糖、氨基酸等,是借:一些机体所必须的物质,如单糖、氨基酸等,是借助于载体的帮助

14、,需要消耗能量,从浓度低处往浓度高处逆向转运。助于载体的帮助,需要消耗能量,从浓度低处往浓度高处逆向转运。载体量是有限的,在吸收部位,药物达到某一临界浓度时,转运系载体量是有限的,在吸收部位,药物达到某一临界浓度时,转运系统变成饱和,浓度再大也不能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对主动吸收的统变成饱和,浓度再大也不能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可能存在最适剂量,超过此剂量不会有更高的治疗效应。药物可能存在最适剂量,超过此剂量不会有更高的治疗效应。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促

15、进扩散促进扩散:有相当多的物质,如一些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于:有相当多的物质,如一些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区扩散,也不需要消耗能量。扩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区扩散,也不需要消耗能量。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与被动扩散的区别在于它借助于膜上载体的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与被动扩散的区别在于它借助于膜上载体的结合或释放而扩散的。结合或释放而扩散的。 膜孔转运膜孔转运:能通过上皮细胞的细孔(平均为:能通过上皮细胞的细孔(平均为4A4A),那样大小的物质可),那样大小的物质可穿过充满水的细孔而被吸收,膜孔转运的吸收速度受药物分子或

16、离子的大穿过充满水的细孔而被吸收,膜孔转运的吸收速度受药物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浓度以及水的吸收速度影响。小、浓度以及水的吸收速度影响。 多数药物的吸收属于多数药物的吸收属于“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故胃肠道上皮细胞对这些药物起,故胃肠道上皮细胞对这些药物起着脂溶性屏障的作用,其中脂溶性药物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非脂溶性药着脂溶性屏障的作用,其中脂溶性药物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非脂溶性药物的扩散通过屏障则相当困难。物的扩散通过屏障则相当困难。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口服口服给药给药

17、崩解崩解分散分散溶解溶解血液血液循环循环吸收吸收游离型游离型 蛋白结合型蛋白结合型原型或代谢物原型或代谢物组织组织结合结合作用作用部位部位分布分布代谢代谢排泄排泄分布分布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一、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药药物物在在胃胃肠肠道道吸吸收收

18、的的影影响响因因素素生理因素生理因素: :主要包括种族、体重、性别、年龄、遗传主要包括种族、体重、性别、年龄、遗传及生理病理条件等。通过对制剂的生物药学研究,所及生理病理条件等。通过对制剂的生物药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可以改进药物制剂的处方、生产工艺、给提供的资料可以改进药物制剂的处方、生产工艺、给药方式等。药方式等。 剂型因素剂型因素: :包括与剂型有关的药物各种理化因素,如包括与剂型有关的药物各种理化因素,如所加的辅料、附加剂等的性质及用量、制剂的工艺过所加的辅料、附加剂等的性质及用量、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药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径、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药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径

19、、晶型、溶解速度等,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化学稳定晶型、溶解速度等,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化学稳定性,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等。性,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等。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胃胃:pHpH值值1.81.8,粘膜面积比小肠、,粘膜面积比小肠、大肠小,有许多皱裂,缺乏绒毛,大肠小,有许多皱裂,缺乏绒毛,故吸收面积有限,主要起贮存、故吸收面积有限,主要起贮存、混合、向小肠排空。一些弱酸性混合、向小肠排空。一些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多为被动吸收。药物在胃中吸收

20、,多为被动吸收。1.1.胃肠液的胃肠液的pHpH与性质与性质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当胃液分泌入胃肠腔受到稀释与食物的影响当胃液分泌入胃肠腔受到稀释与食物的影响后,其后,其pHpH即改变为即改变为1-31-3。一般空腹时可降低。一般空腹时可降低pH1.2-pH1.2-1.81.8,食后,正常人的胃内容物可上升到,食后,正常人的胃内容物可上升到pH3-5pH3-5。某。某些药物及食物可能对胃液的分泌或中和胃液影响特些药物及食物可能对胃液的分泌或中和胃液

21、影响特别大,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和普鲁本辛,脂肪及脂肪别大,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和普鲁本辛,脂肪及脂肪酸等均能抑制胃液分泌,制酸药则使酸等均能抑制胃液分泌,制酸药则使pHpH升高。升高。1.1.胃肠液的胃肠液的pHpH与性质与性质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小肠小肠:pHpH值约为值约为6 6,分十二指,分十二指肠肠(pH4-5)(pH4-5)、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pH6-(pH6-7)7);有许多环状皱裂,其上布;有许多环状皱裂,其上布满了绒毛,绒毛上有微绒

22、毛,满了绒毛,绒毛上有微绒毛,表面积巨大,为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巨大,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各种吸收均有。主要部位,各种吸收均有。1.1.胃肠液的胃肠液的pHpH与性质与性质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大肠大肠:pHpH值为值为8 8,分盲肠、结,分盲肠、结肠和直肠,无环状皱裂和绒肠和直肠,无环状皱裂和绒毛,故吸收面积有限,主要毛,故吸收面积有限,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及贮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及贮存和排出粪便。存和排出粪便。1.1.胃肠液的胃肠液的pHp

23、H与性质与性质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直肠直肠;是大肠的末端,长约是大肠的末端,长约20cm20cm,直肠粘膜表面无,直肠粘膜表面无绒毛,皱褶少,故直肠不是药物吸收的合适部位,绒毛,皱褶少,故直肠不是药物吸收的合适部位,但近肛门端血管丰富,故也是某些剂型如栓剂、灌但近肛门端血管丰富,故也是某些剂型如栓剂、灌肠剂的特殊用药部位,吸收效果良好。栓剂药物吸肠剂的特殊用药部位,吸收效果良好。栓剂药物吸收与其塞入直肠的深度有关,应距肛门口约收与其塞入直肠的深度有

24、关,应距肛门口约2cm2cm处处为妥。为妥。1.1.胃肠液的胃肠液的pHpH与性质与性质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普通药的吸收方式普通药的吸收方式pHpH值影响值影响:大部分药物属于:大部分药物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能使药物弱酸性或弱碱性。能使药物保持分子状态的保持分子状态的pHpH值,有利值,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于药物的吸收。粘膜表面积大小粘膜表面积大小: :小肠粘膜小肠粘膜面积最大,达面积最大,达70M70M2 2,最易吸,最易吸收药物。收药物。 体内活性物质影响体内活性物质影响:胆酸盐:胆酸盐:增加溶解度;酶:酶促作

25、用;增加溶解度;酶:酶促作用;粘蛋白:结合阻止吸收。粘蛋白:结合阻止吸收。消化酶消化酶:首过效应。:首过效应。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避免首过效应避免首过效应(胃酸破坏)(胃酸破坏)速释型口腔溶解片速释型口腔溶解片口腔吸收药物的模型口腔吸收药物的模型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速速释释型型肺肺部部给给药药系系统统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

26、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2.2.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 在胃中几乎不吸收而在肠内吸收的药物,其疗效决定在胃中几乎不吸收而在肠内吸收的药物,其疗效决定于药物离开胃进入十二指肠的速率,需要立即止痛的药物于药物离开胃进入十二指肠的速率,需要立即止痛的药物如可待因,延迟胃的排空将延迟镇痛作用的开始;对有些如可待因,延迟胃的排空将延迟镇痛作用的开始;对有些受胃酸和胃酶活性影响不稳定的药物,胃的排空缓慢也影受胃酸和胃酶活性影响不稳定的药物,胃的排空缓慢也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如氨苄青霉素的降解程度决定于它在胃响药物的有效性,如氨苄青霉素的降解程度决定于它在胃内停留时间,在胃酸条件下能解

27、离为离子的胺类药物及包内停留时间,在胃酸条件下能解离为离子的胺类药物及包肠衣制剂等胃排空速率对疗效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肠衣制剂等胃排空速率对疗效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2.2.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胃内液体量:增加,胃排空速度加快胃内液体量:增加,胃排空速度加快 胃排空速度:空腹胃排空速度:空腹 饱腹饱腹胃内容物的成分:脂类消化慢,主动转运的药物饭后服用胃内容物的成分:脂类消化慢,主动转运的药物饭后服用 为宜。为宜。胃

28、内黏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排空速率较大;稀的软胃内黏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排空速率较大;稀的软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快;服用某些抗胆碱药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快;服用某些抗胆碱药物、抗组织胺药物、麻醉药物时,胃排空速率都可下降。物、抗组织胺药物、麻醉药物时,胃排空速率都可下降。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2.2.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 由于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好,胃排空加快,药由于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好,胃排空加快,药

29、物到达小肠部位时间缩短,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提高,物到达小肠部位时间缩短,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提高,出现药效时间也快。少数主动吸收药物如核黄素等在出现药效时间也快。少数主动吸收药物如核黄素等在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胃排空速率快,大量的核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胃排空速率快,大量的核黄素同时到达吸收部位,吸收达到饱和,因而只有一黄素同时到达吸收部位,吸收达到饱和,因而只有一小部分药物被吸收;若饭后服用,胃排空速率小,使小部分药物被吸收;若饭后服用,胃排空速率小,使吸收量增加。吸收量增加。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30、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2.2.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蠕动(推动):药物在肠中滞流时间长,药物蠕动(推动):药物在肠中滞流时间长,药物破坏多;同时,与吸收部位接触时间长,吸收效果破坏多;同时,与吸收部位接触时间长,吸收效果好。好。收缩(混合):促进药物的混合与分解,增加收缩(混合):促进药物的混合与分解,增加药物吸收,饭前服用吸收破坏少。药物吸收,饭前服用吸收破坏少。小肠末端结肠,吸收水、电解质和贮存粪便。小肠末端结肠,吸收水、电解质和贮存粪便。是缓释制剂主要吸收部位。是缓释制剂主要吸收部位。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

31、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3.3.循环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的影响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在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药物,存在体循环:在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药物,存在肝脏的肝脏的“首过效应首过效应”。 淋巴循环:无肝脏的首过效应,多为脂类。淋巴循环:无肝脏的首过效应,多为脂类。 血流量:血流量大时,吸收的限速过程不是血血流量:血流量大时,吸收的限速过程不是血流速度,而是药物的扩散。但当血流慢时,则血流流速度,而是药物的扩散。但当血流慢时,则血流速度变为主要因素。速度变为主要因素。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

32、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3.3.循环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的影响避免首过效应避免首过效应(胃酸破坏)(胃酸破坏)避免首过效应避免首过效应(肝脏酶解破坏)(肝脏酶解破坏)速释型口腔溶解片速释型口腔溶解片口腔吸收药物的模型口腔吸收药物的模型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二、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4.4.食物的影响食物的影响 食物通常能够减慢药物的胃排空速率,故主要在小肠食

33、物通常能够减慢药物的胃排空速率,故主要在小肠吸收的药物多半会推迟吸收。吸收的药物多半会推迟吸收。 食物在消化时消耗水分,可延迟固体制剂的崩解与药食物在消化时消耗水分,可延迟固体制剂的崩解与药物的溶出,妨碍药物向胃肠道壁的扩散而减慢吸收。物的溶出,妨碍药物向胃肠道壁的扩散而减慢吸收。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时,由于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时,由于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是能增加淋巴液的流速,有时对溶解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是能增加淋巴液的流速,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如灰黄霉素能增加其吸收量。度特别小的药物如灰黄霉素能增加其吸收量。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34、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1.1.药物的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未解离型的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由于脂溶性较大,比脂溶未解离型的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由于脂溶性较大,比脂溶性小的解离型药物易吸收。性小的解离型药物易吸收。 由于非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与环境的由于非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与环境的pHpH直接相关,同时直接相关,同时,脂溶性又与药物的油,脂溶性又与药物的油/ /水分配系数有关。这种以油水分配系水分配系数有关。这种以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状况

35、决定药物吸收的假说,被称为数和解离状况决定药物吸收的假说,被称为pHpH分配假说。其关分配假说。其关系可用系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Henderson-Hasselbalch缓冲方程式表示。缓冲方程式表示。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1.1.药物的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pKa-pH=lgCu/Ci pKa-pH=lgCu/Ci 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p

36、Ka-pH=lgCi/Cu pKa-pH=lgCi/Cu 非解离型非解离型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解离型解离型药物浓度药物浓度 酸性或碱性药物的脂溶性大小取决于药物的酸性或碱性药物的脂溶性大小取决于药物的PkaPka及药物所及药物所处的胃肠道介质的处的胃肠道介质的pHpH弱酸性药物:当弱酸性药物:当pHPkapHPkapHPka时,分子型比离子型多,易于吸收时,分子型比离子型多,易于吸收中性药物和极弱的碱性药物的吸收受中性药物和极弱的碱性药物的吸收受PHPH影响较少影响较少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

37、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1.1.药物的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K o/wK o/w增大,药物脂溶性增大,水溶性减小增大,药物脂溶性增大,水溶性减小K o/wK o/w减少,药物脂溶性减少,水溶性增大减少,药物脂溶性减少,水溶性增大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1.1.药物的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

38、吸收较好,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吸收较好,而弱碱性药物在而弱碱性药物在pHpH较高的小肠中更有利于吸收。较高的小肠中更有利于吸收。 除了强碱性药物外,药物在胃中的吸收与除了强碱性药物外,药物在胃中的吸收与pHpH分配假说相分配假说相当一致。但在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小肠中,药物的吸收不一当一致。但在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小肠中,药物的吸收不一定与定与pHpH分配假说相吻合。一般情况下,小肠中的吸收比分配假说相吻合。一般情况下,小肠中的吸收比pHpH分分配假说预测的值要高。其原因主要是肠黏膜具有巨大的表面配假说预测的值要高。其原因主要是肠黏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另外,解离型药物也能通过细

39、胞膜上的含水微孔以及细积,另外,解离型药物也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含水微孔以及细胞旁路通道吸收。对于两性药物,则在等电点的胞旁路通道吸收。对于两性药物,则在等电点的pHpH时吸收最时吸收最好。好。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含义含义:指药物从固体或半固体制剂中溶解,扩散到:指药物从固体或半固体制剂中溶解,扩散到周围的溶出介质的速度周围的溶出介质的速度溶出速度溶出速度:Noyes-WhitneyNoye

40、s-Whitney方程式方程式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D D:扩散系数:扩散系数 h h: 扩散层厚度扩散层厚度S S:药物的表面积:药物的表面积 C CS S: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C C:药物的浓度:药物的浓度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

41、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当溶出为限速时当溶出为限速时CSC 0 难难溶溶性性药药物物或或溶溶出出速速率率很很慢慢的的药药物物与与制制剂剂往往往成为吸收过程的限速阶段。往成为吸收过程的限速阶段。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 溶溶出出度度:指指按按照照药药典典规规定定的的方方法法在在一一定定时时间间内药物从固体制剂溶入介质的累积百分率。内药物从固体制剂溶入介质的累积百分率。

42、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1 1)难溶或难吸收的药物;)难溶或难吸收的药物;2 2)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3 3)要求速效或长效的制剂;)要求速效或长效的制剂;4 4)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急救用的药物等。)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急救用的药物等。凡属于下列情况凡属于下列情况必须进行溶出度试验:必须进行溶出度试验: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

43、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100t药物百分浓度药物百分浓度- -溶出时间曲线溶出时间曲线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2.2.药物的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1 1)粒子大小:粒径减小,其溶解度增大。)粒子大小:粒径减小,其溶解度增大。 2 2)多晶型:亚稳定型溶解度)多晶型:亚稳定型溶解度 稳定

44、型稳定型3 3)无定形:溶解速度快于结晶型)无定形:溶解速度快于结晶型4 4)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 无水物无水物 水合物水合物5 5)成盐:提高溶解度、增加溶出)成盐:提高溶解度、增加溶出下列因素显著影响药物的下列因素显著影响药物的溶出度:溶出度: 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3.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对吸收的影响稳定性对吸收的影响肠壁细胞粘膜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影响药肠壁细胞粘膜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影响药

45、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代谢活性酶;代谢活性酶;胃肠道内微生物;胃肠道内微生物;胃肠道的胃肠道的pH;肠溶材料包衣等。肠溶材料包衣等。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4.4.剂型和给剂型和给药途径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对吸收的影响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2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三、三、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4.4.剂型和给剂型和给药途径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46、对吸收的影响 通常口服剂型中,吸收速度的次序:水溶液剂通常口服剂型中,吸收速度的次序:水溶液剂 乳剂混悬剂乳剂混悬剂 散剂散剂 胶囊胶囊 片剂片剂 包衣片包衣片 肠溶片肠溶片 肌肉注射: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管网,吸收快肌肉注射: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管网,吸收快 皮下注射:间隙较多,血管较少,吸收慢皮下注射:间隙较多,血管较少,吸收慢 肺部吸收:气雾剂肺部吸收:气雾剂 口腔、舌下吸收:口含片、舍下片口腔、舌下吸收:口含片、舍下片 直肠吸收:栓剂直肠吸收:栓剂 眼部吸收:滴眼剂、眼膏剂眼部吸收:滴眼剂、眼膏剂 透皮吸收:软膏剂、贴剂透皮吸收:软膏剂、贴剂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

47、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一、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定义定义: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血: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脏器组织(或靶器官)中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脏器组织(或靶器官)中的过程。的过程。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一、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口服口服给药给药崩解崩解分散分散溶解溶解血液血液循环循环吸收吸收游离型游离型 蛋白结合型蛋白结合型原型或代谢物原型或代谢物组织组织结合结合作用作用部位部位分布分布代谢代谢排泄排泄分布分布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

48、.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一、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 1 1)血液循环速度与血管的透过性;)血液循环速度与血管的透过性; 2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3 3)药物与组织细胞内成分的结合及药物的蓄积)药物与组织细胞内成分的结合及药物的蓄积 4 4)淋巴系统的转运)淋巴系统的转运 5 5)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的影响。)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的影响。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因素: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因素: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一、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体内药物量,体

49、内药物量,g/kgg/kg血药浓度,血药浓度,g/mlg/ml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程度的指标: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程度的指标: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二、二、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定义定义:药物在体内所经历:药物在体内所经历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的变化。的变化。化学化学结构结构变化变化变化变化方向方向脂溶性降低,脂溶性降低,水溶性增加,水溶性增加,更容易排泄。更容易排泄。变化变化结果结果影响体内药理活影响体内药理活性成分的性成分的浓度和浓度和持续时间持续时间。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

50、排泄 二、二、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肝脏内代谢肝脏内代谢肝脏外代谢:肝脏外代谢:消化道、肾、肺、脑、血液、细胞消化道、肾、肺、脑、血液、细胞酶促作用:药酶活性提高,药物代谢加快,酶促作用:药酶活性提高,药物代谢加快,导致药物活性或毒副作用减弱导致药物活性或毒副作用减弱酶抑作用:药酶活性下降,药物代谢减慢,酶抑作用:药酶活性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物活性或毒副作用增强导致药物活性或毒副作用增强药物代谢的部位:药物代谢的部位:药物代谢药物代谢酶酶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二、二、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药药物物代代谢谢的的步步骤骤氧化

51、、羟基化、氧化、羟基化、开环、还原、水解开环、还原、水解药物药物羟基、氨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增加羟基、氨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增加结合结合反应反应葡糖醛酸、葡糖醛酸、硫酸、硫酸、甘氨酸等甘氨酸等葡萄糖醛酸苷、硫酸酯、乙酰化物等葡萄糖醛酸苷、硫酸酯、乙酰化物等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二、二、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影影响响药药物物代代谢谢的的因因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个体差异疾病、饮食疾病、饮食合并用药、酶促与酶抑合并用药、酶促与酶抑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

52、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三、三、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 药物经吸收、分布、代谢后,以代谢药物经吸收、分布、代谢后,以代谢物或原型排出体外的过程。物或原型排出体外的过程。 消除消除 = = 代谢代谢 + + 排泄排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三、三、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药药物物排排泄泄的的途途径径肾排泄;肾排泄;胆汁排泄;胆汁排泄;汗液排泄;汗液排泄; 唾液排泄;唾液排泄;乳汁排泄;乳汁排泄;呼吸道排泄。呼吸道排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2.3 2.3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三、三、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药药物物排排泄泄的的途途径径生物药剂学基础生物药剂学基础作业作业1.1.解释:药剂学、剂型、制剂、药典、处解释:药剂学、剂型、制剂、药典、处 方、处方药、非处方药、工业药剂学、生方、处方药、非处方药、工业药剂学、生 物药剂学物药剂学2.2.简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简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3.3.简述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简述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