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92016912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目录1.赠从弟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登幽州台歌4.终南别业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7.无题 8.相见欢 9.登飞来峰 10.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赠从弟(其二) 刘桢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让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赏析:1.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答: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是一种“比德”之说。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

2、自我提升。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赠从弟中与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思想一脉相承的句子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3.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4.本文

3、翻译: 答:山上高高耸立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1.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2. 中心思想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3.为什么这一首诗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王勃的这一首,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4.本文翻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

5、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赏析: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各

6、指什么?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3. 本文在艺术上的特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4.本文翻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终南别业王维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

7、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赏析尾联中“偶然”二字的妙处。 最后一联中“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2.试从禅学角度赏析王维终南别业。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

8、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3.本文翻译: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我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

9、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2.本文翻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

10、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 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叶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常言道“春雨贵如油”,诗人却能写出“天街小雨润如酥”;人人都知道春草初出的模样,诗人却能说那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能这样体察入微,已经

11、高人一筹。谁能料到,诗人又说那烟柳满城的盛夏时节又怎能比得了这早春景色。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赞叹,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1.本文的艺术特色。 这首小诗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2.本文翻译: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远远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最”“绝”二字在诗中反复强调

12、初春景色的特点与动人之处。赏析:无题李商隐这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有何含义?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和延伸意义?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

13、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2.“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相思。3.本文翻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

14、息。赏析:相见欢李煜这首词上片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下片抒发诗人的“离愁”。诗人身为亡国之君,古人说“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上阕: “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楼之所见,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15、承载着他人生的无常之悲。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2.下阕: “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3.本文翻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16、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诗人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1.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纵观全文。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

17、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3.本文翻译: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赏析:苏幕遮范仲淹这首词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下片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思乡是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而意境如此阔大却是少见的。也只有像词人

18、那样,文才武略兼备,又长期镇守边关,才能有这样既优美又苍凉的词句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本文翻译: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关于家乡的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2.此词在艺术上的特色。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