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海战之检讨一、导火线•[1]朝鲜• 1894年1月朝鲜全罗道古阜郡“东学党”领导农民起义,口号为“尽灭权贵,逐灭夷倭”朝鲜政府在进行镇压的同时,请求清政府派兵•[2]日本的反应• 1894年5月27日日本政府派玄洋社浪人组成“天佑侠团”赴朝鲜,放火,扩大事端• 6月2日日本驻朝鲜使馆临时代办杉村向中国驻朝鲜通商大臣袁世凯说,“盼华速代戡”朝鲜政府也正式行文袁世凯:“请烦贵总理迅即电恳北洋大臣,酌遣数队,速来代剿 6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为保护侨民和使馆而出兵 [3]中国的反应 6月5日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1500人,赴朝鲜,驻牙山•7日,告知日本中国出兵朝鲜这是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约》的规定行事日本也立刻通知清政府将派兵赴朝鲜•[4]日本不宣而战•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以护送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和保护侨民为由,派兵赴朝,陆续达1万人,驻扎在仁川至汉城一线•日本报纸《自由新闻》发表社论《朝鲜不是朝鲜的朝鲜》•7月12日日本陆奥外相给大鸟训令:“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7月22日,在大鸟等的策划下,日本军队突然攻入朝鲜王宫23日另组傀儡政权25日朝鲜宣布与中国断交,并请日本将中国军队驱逐出境同一天,日本在牙山和丰岛海面向中国陆军和海军发起进攻中国被迫对日宣战•(一)清政府对于日本侵略行为的态度与方策•[1]帝党与后党•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载淳)病死4岁的载湉继位,次年改元光绪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6年(光绪十二年)光绪帝十六岁,亲政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帝十九岁,慈禧太后归政•围绕皇帝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为帝党倾向于太后的,为后党•[2]帝党主战,以帝师翁同龢为首后党主和,以李鸿章为首这年阴历十月初十日是太后六十岁寿辰,太后很不愿意打仗•[3]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活动•请西方列强调解日本向俄国表示不占领朝鲜,向英国表示不占领上海•向朝鲜派兵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绅阿率军驻平壤派军舰护送2000人到牙山二、前哨战:丰岛海战和牙山之战•[1]丰岛海战•1894年7月21日,清政府租用两艘英国人的小型商用轮船爱仁号和飞鲸号,载清军一营前往牙山,由北洋水师济远、扬威和南洋水师的广乙号护送23日又租用英商的高升号商轮,载清军二营继往,又有运输舰操江号载军械物资同行。
•消息为埋伏在天津军械局的日本间谍侦知日本战时大本营于22日命令日本联合舰队前往截击•当济远号和广乙号从军港威海卫出发后,丁汝昌曾电请李鸿章要求率领北洋舰队继发接应,7月24日舰队已经升火起锚待发,李鸿章突然复电制止,遂未成行•25日拂晓,济远、广乙从牙山返航(操江号另行绕大同江回国),7时半在丰岛海面与日舰相遇日舰发起攻击广乙号中弹起火济远管带方伯谦令竖白旗西逃此时恰好高升号和操江号驶来方伯谦发信号令其退回,但为时已晚,两舰被日本浪速号、秋津洲号围住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官兵拒绝投降,被击沉官兵1200人,仅有300人遇救•丰岛战败后,李鸿章有几分高兴,以为可以引起英国的干涉但日本以向英国商船赔偿了结[2]牙山之战•驻牙山的直隶提督叶志超提出上中下三策:增兵、撤军、依旧驻守李鸿章取下策•7月25日日军向牙山进军29日在距牙山7里远的成欢交战当时聂士成率军千人驻成欢叶志超驻公州为后援•清军战败,撤往朝鲜北部叶志超谎报战功李鸿章之为上奏请功:“连日苦战,毙倭无算,实属奋勇出力,不顾身命”,“血战五昼夜,弹尽粮绝”•结果升任叶志超为平壤各路清军总指挥各军大哗•8月1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日,日本向中国宣战。
三、 平壤之战与黄海海战(一)平壤之战•[1]平壤守军的状况•共20000余人•军队腐败:药不配弹,子不对枪各军之间,派系倾轧叶任统帅,各将不服军纪败坏,人民逃避•[2]布防:李鸿章有训令:“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困守城中,坐以待毙左宝贵守城北玄武门,卫汝贵守西南门,马玉昆守东门及大同江左岸,叶志超部队守西门,叶志超居城中调度策应•9月15日日军分四路攻打平壤•马玉昆、卫汝贵坚守,左宝贵牺牲,叶志超下令撤退当夜乘暴雨溃逃,“一日狂奔二百里”,一直越过鸭绿江•叶志超谎报战功,免于处分(二)黄海海战•[1]战斗经过•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10余艘护航舰护送援朝兵员至大东沟17日上午返航,回旅顺口,11时55分在海面发现悬挂美国旗的日本舰队,后又改悬日本旗•丁汝昌、刘步蟾、汉纳根(德国人,军事顾问)三人商量对策,先布“犄角鱼贯阵”,看见日舰以“一字竖阵来扑”,又改“犄角雁行阵”,但布阵未完成,即于12时55分开战,实际为“人”字阵北洋水师奋勇战斗•战斗从12:55开始,至下午5点半,日舰先行退出•丁汝昌受伤,由刘步蟾代为指挥•广甲管带吴敬荣,搁浅,被日舰炸沉•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超勇管带黄建勋阵亡。
•济远管带方伯谦先行退出,撞裂已经受伤的扬威号,后被军前斩首事有争议)•福龙号等四艘鱼雷艇赶来参战•北洋水师被击沉5艘,日本无击沉,但有5艘遭重创•北洋水师此战后失去制海权黄海海战失败原因•[1]海军力量不如日本•中国方面:从1868年创立福州船政局至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公文称北洋海军)在编舰艇25艘,其中两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6艘炮舰、6艘鱼雷艇、4艘练习舰、一艘运输舰1888年后,仅添平远号巡洋舰、福龙号鱼雷艇1891年后未添弹药据说1884至1894年移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颐和园基本建成在1888年•日本方面:1883年制订8年的造船计划,发行海军公债•1890年天皇睦仁谕拨内帑30万元•1891年制订5年造船计划•1893年天皇再谕节省内廷经费6年,每年30万元,文武官员此间缴1/10薪俸,用来造船•到90年代初日本有军舰31艘、鱼雷艇37艘,超过北洋水师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队比较•中国10艘舰,另有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鱼雷艇,共31000吨日本12艘,38000吨(一说40000吨)•中国舰只较旧,主要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舰龄已达12年。
日本舰只较新,大多在甲午战前下水,式样新,速度快•日舰最快的吉野号,时速23海里(1海里为1852米),其余各舰多在19海里中国最快的致远号、靖远号为时速18海里,其他多为14、15海里•日舰装备有速射炮97门比睿舰5分钟发射1500余发炮弹中国无速射炮•中国的主力舰为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吨位各7000吨,装配重炮8门,射程5000多米日本有重炮3门•[2]吏治腐败,贪污中饱天津机械局总办张士珩是个贪污分子各舰弹药奇缺,有些是药量不足的演习弹•[3]海军缺乏训练,提督丁汝昌是个外行•[4]清廷号令无威,各派自保,无法形成战略优势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兵,恃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5]由于李鸿章主和,致使战略思想保守,“保船制敌”,“不许出洋浪战”四、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一)辽东之战(第一阶段)•日军兵分两路侵略辽东•[1]一路由司令官山县有朋率领30000多人,于1894年10月24日由朝鲜义州出发,越过鸭绿江,侵入中国境内清军40000多人防守,溃败日军占领九连城、安东、凤凰城然后分东西两路,接连占领宽甸、岫岩、海城,逼近辽阳•[2]另一路由大山岩率领40000多人,于10月24日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目标是大连、旅顺。
11月7日攻陷大连大连有120门大炮21日攻陷旅顺事先,北洋海军舰队已撤离旅顺,集中至威海卫•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屠杀了两万多人英国商人艾伦写下他亲眼所见:“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很快地便布满了各街,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而且遇见成群的杀人凶手的危险的可能性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我一再目击日本兵的残杀行径,并屡次看见他们用排枪向胡同里扫射……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美国《纽约世界》的记者克里曼从旅顺发回国内的报导:“我亲眼看见旅顺难民并无抗拒犯军日人谓枪弹由窗及门放出,尽是虚语日兵并不欲生擒我见一人跪于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上,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
(二)威海卫之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东靠荣成县的成山,西接烟台港湾作半圆形,犹如两臂伸张,环抱大海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形同封锁海湾的两扇大门,形势险要异常港湾的南北两岸以及刘公岛和日岛共有炮台十数座,而且火力交错,防御巩固日军进攻前,北洋舰队所有舰艇全部集中于此计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和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五艘巡洋舰,以及炮艇六艘,鱼雷艇十二艘• 1895年1月,日军近两万人在联合舰队的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开始进攻山东半岛为了包抄威海卫的后路,日军先攻东路成山1月20日,成山和荣成县城陷落,日军从陆上向西挺进山东巡抚李秉衡派戴宗骞、孙万令两部往援从21至29日双方军队辗转交战于枫岭、桥头等地,清军屡败,威海卫后防诸要塞尽失30日,日军进攻南帮诸炮台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亦从海上发动进攻•从1895年1月30日至2月11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伊东祐亨指挥下,对威海卫发动八次进攻1月30日、2月2日南北帮炮台分别被日本陆军占领,北洋舰队陷入日本陆海军的夹击之中在此危急时刻,丁汝昌拒绝了伊东的诱降,表示“惟有船没人尽” •2月5日晨,日军鱼雷偷袭,定远舰中雷搁浅。
6日,来远舰中鱼雷倾覆,练习舰威远号也中雷沉没7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总攻其旗舰松岛受重伤北洋舰队鱼雷艇12艘擅自逃跑,有的被击沉,有的被生俘8日,日舰再次发动进攻,靖远受重伤•此日,总教习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策动舰队上的外国人以及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炳昶等,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严词拒绝9日,日舰再来进攻时,靖远舰又中炮搁浅,其他舰只亦“弹药将罄”马格禄等趁此机会再次向丁劝降,井挑动一些士兵手执武器进行威逼丁汝昌见大势已去,遂派人炸沉搁浅的靖远舰定远管带刘步蟾也派人将定远舰炸沉,然后用手枪自杀•11日,丁汝昌仰药自尽浩威当即以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降书12日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乘镇北炮艇向日本舰队投递降书,将镇远、 济远、平远、广丙四舰和六艘炮艇,以及刘公岛上的全部军用物资交给日本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卫•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仅给留下一艘练习舰,运送丁汝昌遗体(三)辽东之战(第二阶段)•起用湘军1895年1月,刘坤一率领60000人驻扎在山海关一带,并派部队出关作战,均失败3月上旬,日军从海城出发,6天时间,连陷牛庄、营口、田台庄湘、淮军溃败•当日军冲进牛庄时,守将李光久、魏光焘尚在吸食鸦片。
闻警后,两人弃军逃跑广大官兵自发展开巷战,牺牲2000多人,“肝脑涂地,惨死万状”•日军进攻田台庄时,宋庆率军进行激战,后弃城而逃,未及逃走的清军2000多人被杀日军又纵火烧城,“火焰冲天,终夜不息,田台庄一市,全归乌有”五、签订《马关条约》•[1]清政府的求和活动•在大连、旅顺失守后,清政府内部的主和与主战之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后党进一步加强了求和活动•此前,重新被起用的奕主持总理衙门,曾请美国调停,并且请英、美、法、俄、德公使干涉,但无结果李鸿章向奕建议,由中国直接派人去日本谈判,并且推荐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担任这一角色1894年11月18日即日军开始进攻旅顺的时候,德璀琳携带李鸿章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信件启程赴日但是当他抵达日本后,日本政府却拒绝接待,理由是德璀琳没有资格当使者日本要求由美国进行调停于是中日的和谈就由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和驻日公使谭恩在中间牵线•[2]派张荫桓、邵友濂赴日本谈判•旅顺失守后,田贝建议总理衙门按照日本的要求派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12月20日,清政府通知日本,将派侍郎张荫桓、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 求和的举动遭到主战派的怀疑和抨击在旅顺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光绪帝令将李鸿章“革留摘顶”,并且计划以湘军接替淮军出关作战。
• 而慈禧太后于11月26日以“祈请干预”的罪名,把光绪帝的珍妃和瑾妃降为贵人28日下令处死珍妃位下的太监高万枝又将帝党的中坚志锐外放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撤掉满汉书房,以减少光绪皇帝与其师傅单独接触的机会•11月30日御史高燮曾上书,“指斥前日懿旨,谓枢臣不应唯阿取容,无所匡救”御史安维峻于12月28日上书,斥责李鸿章“不但误国,而且卖国”,说有谓“议和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指问太后“既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慈禧太后大怒,以“肆口妄言,毫无忌惮”的罪名,将安维峻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但慈禧太后也同意起用湘军,令出关作战•张荫桓、邵友濂于1895年1月30日到达广岛,但日本政府已改变主意,其“详细观察目前国内外形势,不能不说媾和的时机尚未成熟”,同时又认为张、邵名位太低,无实权,所以以中国代表“全权不足”为借口,令二人离境•[3]派李鸿章议和•日军在攻陷威海卫后,认为军事打击的目的基本达到;在占领辽东半岛后,感到兵力财力不足,不得不停止进攻关内;又担心列强干涉,“恐有不能长久维持之虞”因此同意与中国进行谈判但是为了达到在谈判中获取割占台湾的目的,又派兵进攻澎湖列岛。
•此时,清政府中的主战派也不敢言战了光绪帝“时事如此,战和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翁同龢“流汗战栗,罔知所措”决定按照日本要求派出有全权割地之代表李鸿章赴日本谈判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带领顾问科士达,其子李经方,随员马建忠、伍廷芳等从天津乘船赴日•[4]春帆楼谈判•1895年3月20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上举行谈判李鸿章开场白:“贵我两国乃东洋之两大国,同种同文,利害攸关贵国近年进步极速,侪身泰西各邦之列,实令人钦羡不止然如贵大臣所深知,我国虽待革除之弊甚多,然实行之中不如意事常居八九……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之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此实贵国促成发奋图强,帮助其将来之进步•李鸿章提出先订立停战协定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在内的四项停战协定李鸿章拒绝当天会议结束后,李鸿章在返回寓所的路上,被日本暴徒小山丰六郎用手枪击伤左眼下部此后谈判暂停日方一度恐慌,陆奥担心:“若李鸿章以负伤作借口,中途归国……至少不难博得欧洲二三强国的同情”,“若某一强国想乘机干涉,固可以李氏负伤为最好的借口”。
因此陆奥赶紧于28日通知李鸿章,说日本政府已同意暂时停战李鸿章接到通知后,“绷带外仅露一眼,露出十分高兴的神情”30日双方签订了不包括澎湖和台湾在内的为期三周的停战协定•4月17日草签《马关条约》5月2日光绪帝批准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共十一款•[1]确认朝鲜独立[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分八次在七年内还清在交清第一笔赔款后,馀款按年加五厘利息[4]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5]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日日本向李鸿章提出具体的媾和条件之后,双方都把条件的主要内容通知给列强•英国认为“辽东的割让将威胁俄国的利益”,而不威胁英国,因此它采取不干涉态度•德国认为,它如果干涉就可能在中国得到一个据点同俄国一致的行动有可能自感恩的中国——当然必须做到使中国会感恩——得到割让或租借——实际上是一回事——一个地区作为军事基地及煤站•俄国认为:第一、“假使日本占领南满,对我们将是威胁,以后大概会引起朝鲜的全部归并日本”第二、“假使我们现在让日本进入满洲,要保护我们的领土及西伯利亚铁道,就需要数十万军队及大大增强我们的海军,因为迟早我们一定会与日人发生冲突。
第三、“我们应该坚决声明,我们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假使不履行我们的要求,我们将采取坚决行动第四、如果与日本发生战争,就“轰击日本港口,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法国是俄国的盟国,所以同意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1895年4月17日在《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便向德、法提出联合干涉的建议4月23日,三国驻日本公使分别到日本外务省,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同时三国海军出现在日本海面•日本被迫放弃辽东,但提出要清政府给5000万两报酬俄国政府建议减去2000万两11月8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董林签订《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中日辽东条约》),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6月1日,中国代表李经方偕科士达到达基隆海面2日在日本军舰上举行交收谈判李经方拒绝登岸点交,而采用科士达的建议,在“渡让证书”上签交所谓渡让证书就是“把这文件签字,交付后,所有权也就移交了,不需要再去巡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