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理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91910503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诗词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诗词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古诗词阅读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古诗词阅读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阅读理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阅读理解提高“理解把握古诗词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的能力2009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 山居秋暝(王维)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诗中的“王孙王孙”指的是指的是_ 【测量目标测量目标】(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容)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 A “晚来秋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紧扣标题,点明

2、时间。 B “春芳歇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测量目标测量目标】 (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2010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

3、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诗中、诗中“太清太清”的意思是的意思是 。(。(2分)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分) A “八月湖水平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 “波撼岳阳城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 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古诗词课内讲读篇目(20) 31望洞庭湖赠张

4、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唐孟浩然)孟浩然) 32望岳望岳(唐(唐杜甫)杜甫) 3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宋(宋苏轼)苏轼) 34黄鹤楼黄鹤楼(唐(唐崔颢)崔颢) 35山居秋暝山居秋暝(唐(唐王维)王维) 36送友人送友人(唐(唐李白)李白) 37登高登高(唐(唐杜甫)杜甫) 38卖炭翁卖炭翁(唐(唐白居易)白居易) 3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唐刘禹锡)刘禹锡) 40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唐常建)常建)古诗词课内讲读篇目(20) 41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宋(宋苏轼)苏轼) 42如梦令如梦令(宋(宋李清照)李清照)

5、 43一剪梅一剪梅(宋(宋李清照)李清照) 44诉衷情诉衷情(宋(宋陆游)陆游) 45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宋辛弃疾)辛弃疾) 46 青玉案青玉案元夕元夕(宋(宋辛弃疾)辛弃疾)古诗词课内讲读篇目(20) 47四块玉四块玉别情别情(元(元关汉卿)关汉卿) 48天净沙天净沙秋秋(元(元白朴)白朴) 49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元(元马致远)马致远) 50水仙子水仙子咏江南咏江南(元(元张养浩)张养浩)一、把握作者情感(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34、黄鹤楼黄鹤楼(唐(唐崔颢)崔颢) 这首小令表现了这首小令表现了游子思乡游子思乡的的悲凉悲凉情感。情感。作者登临作者登临黄鹤

6、楼黄鹤楼,抒发了满腔的,抒发了满腔的思乡愁绪思乡愁绪。(满怀乡。(满怀乡愁)愁)通过对通过对秋景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思念之情。之情。 48、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元(元马致远)马致远) 43、一剪梅一剪梅(宋(宋李清照)李清照)(二)对友人恋人的惜别36、送友人送友人(唐(唐李白)李白)这是一首这是一首送别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惜别惜别之情。之情。47、四块玉四块玉别情别情(元(元关汉卿)关汉卿)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这首小令表现了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这首小令表现了恋人恋人送别时的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依依不舍。(三)对自然

7、山水的赞美 3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宋(宋苏轼)苏轼)48、天净沙天净沙秋秋(元(元白朴)白朴) 诗人饱览诗人饱览西湖西湖湖光山色,由衷湖光山色,由衷赞叹赞叹西湖无论是晴是雨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无时不美美。 以宁静、寂寥的以宁静、寂寥的秋日黄昏秋日黄昏,衬托出,衬托出色彩绚丽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的秋景图。 50、水仙子水仙子咏江南咏江南(元(元张养浩)张养浩)这首小令描写了这首小令描写了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真切的江南真切的喜爱喜爱。(四)对封建统治者的鞭笞38、卖炭翁卖炭翁(唐(唐白居易)白居易) 叙述了卖炭翁

8、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宫市宫市”制度制度的罪恶,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情。(五)对功名不就的慨叹45、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宋辛弃疾)辛弃疾)44、诉衷情诉衷情(宋(宋陆游)陆游)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好友陈亮的,抒发了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好友陈亮的,抒发了辛弃疾的抗抗金决心金决心与与壮志难酬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悲愤。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唐孟浩然)孟浩然)揭示内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揭示内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报国无门报国

9、无门、壮志壮志未酬未酬的无奈,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无奈,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不满。以咏洞庭湖来表达自己以咏洞庭湖来表达自己出仕出仕的的愿望愿望。(六)对意志品格的抒发41、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宋(宋苏轼)苏轼)词的上片描绘词的上片描绘打猎打猎的的壮阔场面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起来的胸襟抱负胸襟抱负,表现了作者志在,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热情和英雄气概。32、望岳望岳(唐(唐杜甫)杜甫)描写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描写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不甘平庸、奋力攀奋力攀登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人生高峰

10、的雄心壮志。3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唐刘禹锡)刘禹锡)这是一首这是一首酬赠诗酬赠诗,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忍不拔坚忍不拔的意志。的意志。(七)对淡薄隐逸的向往35、山居秋暝山居秋暝(唐(唐王维)王维)描绘描绘山中秋景山中秋景,抒发了作者崇尚,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恬静、淡泊淡泊的人生态度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寄情山

11、水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的隐逸情怀。怀。46、青玉案青玉案元夕元夕(宋(宋辛弃疾)辛弃疾)40、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唐常建)常建) 这首词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抒发了词人这首词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抒发了词人自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的孤高情怀,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俗安乐、不愿随波逐流俗安乐、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的美好品格。(八)对孤独无奈的独白37、登高登高(唐(唐杜甫)杜甫)42、如梦令如梦令(宋(宋李清照)李清照)作者作者重阳登高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抒发年老、多病、流落、,触景生情,抒发年老、多病、流落、孤独的孤独的悲凉悲凉心情。心情。

12、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爱花惜春爱花惜春的情怀、红的情怀、红颜易老的无奈。颜易老的无奈。二、理解关键句子(一)点明主旨 32望岳望岳(唐(唐 杜甫)杜甫) 34黄鹤楼黄鹤楼(唐(唐 崔颢)崔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篇末点睛,表篇末点睛,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情怀。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情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卒章显卒章显志,点明思乡愁绪;志,点明思乡愁绪;“日暮日暮”、“烟波烟波”与与“晴川晴川”、“芳草芳草”、“汉阳树汉阳树”、“鹦鹉洲鹦鹉洲”,以

13、及,以及“空悠悠空悠悠”的黄鹤楼,相互映衬,加深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的黄鹤楼,相互映衬,加深了作者的思乡之愁。 36送友人送友人(唐(唐李白)李白) 37登高登高(唐(唐杜甫)杜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主旨,以点明主旨,以“孤孤蓬蓬”喻友人,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依依喻友人,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不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悲”是诗眼,诗人客居异乡、万里漂泊、年老体弱,又是诗眼,诗人客居异乡、万里漂泊、年老体弱,又适逢秋日,孤独登高,种种愁绪,怎一个适逢秋日,孤独登高,种种愁绪,怎

14、一个“悲悲”字字了得。了得。 41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宋(宋苏轼)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点明主旨,点明主旨,拉满了弓,看准西北方的敌人,表明作者志在杀敌拉满了弓,看准西北方的敌人,表明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情感。卫国的爱国情感。 50水仙子水仙子咏江南咏江南 (元(元张养浩)张养浩) “爱杀江南。爱杀江南。”充分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过渡照应43一剪梅一剪梅(宋(宋李清照)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是过渡句,与上片呼应;又是是过渡句,与上片呼应;又是以以“花花”暗喻年华易逝,借

15、暗喻年华易逝,借“流水流水”连接与丈夫的思连接与丈夫的思念之情。念之情。 48天净沙天净沙秋秋(元(元白朴)白朴) “一点飞鸿影下。一点飞鸿影下。”这一过渡句以动感打破了画面的这一过渡句以动感打破了画面的沉寂,由沉寂,由宁静宁静、寂寥寂寥的氛围,转向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的氛围,转向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作者描绘了作者描绘了明朗明朗、清丽清丽的另一种秋。的另一种秋。特殊手法 1、卖炭翁卖炭翁(唐(唐 白居易)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 2、四块玉四块玉别情别情(元(元 关汉卿)关汉卿) “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一点相思几时绝

16、?凭阑袖拂杨花雪。” 反问句反问句 比喻比喻句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唐 刘禹锡)刘禹锡) “怀旧空吟怀旧空吟闻笛赋闻笛赋,到乡翻似,到乡翻似烂柯人烂柯人。” 用典故用典故 4、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宋(宋 苏轼)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用典故用典故 5、诉衷情诉衷情(宋(宋 陆游)陆游) “当年当年万里觅封侯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尘暗旧貂裘。” 用典故用典故 三欣赏诗歌名句 (一)语言美(一)语言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颔联写湖水

17、。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绘出浩荡水颔联写湖水。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绘出浩荡水势,读之心潮澎湃。一个势,读之心潮澎湃。一个“蒸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之势;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之势;一个一个“撼撼”字,读者仿佛看到字,读者仿佛看到“惊涛拍岸惊涛拍岸”的场景。我的场景。我们似乎听到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何来享受恩们似乎听到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何来享受恩泽?看似写景,实则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泽?看似写景,实则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之目的。之目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写人。描绘颈联写人。描绘“浣女浣女”“渔夫渔夫”的活动画面。的活动画面。诗

18、人采用了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月色透过的写法。月色透过松间,又被修竹茂林遮挡,在夜阑人静时,从竹林中传松间,又被修竹茂林遮挡,在夜阑人静时,从竹林中传来喧闹嬉笑声,划破宁静的夜空,循声望去,是一群洗来喧闹嬉笑声,划破宁静的夜空,循声望去,是一群洗衣服的女子从小河边浣衣归来。再听水面莲叶波动之声,衣服的女子从小河边浣衣归来。再听水面莲叶波动之声,循声望去,渔舟顺流而下,原来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循声望去,渔舟顺流而下,原来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我们看到的是山民秋夜劳作图,山民戴月而光去捕鱼。我们看到的是山民秋夜劳作图,山民戴月而作,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如图画般展现在我作,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如图画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们面前。 (二)意境美(二)意境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颈联用比喻手法。游子漂泊,如天上浮云;落日颈联用比喻手法。游子漂泊,如天上浮云;落日缓缓西行,似乎对山峦大地无限不舍,就如同我对友人缓缓西行,似乎对山峦大地无限不舍,就如同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三)哲理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于惆怅中显出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引用,并赋予全新的意义,阐明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