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高高 层层 建建 筑筑 排排 水水. .6.1 概述概述§系统分类:污水、废水、雨水、特殊排水§排水体制:污、废分流;单独排;合流制; § 雨水单排§排水类型:单立管、双立管、三立管§水封破坏:§ 自虹吸、诱导虹吸、正压喷溅、惯性晃动、毛细管现象、蒸发 .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是水、气、固三种介质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是水、气、固三种介质§的复杂运动其中固体物较少,可以简化为水的复杂运动其中固体物较少,可以简化为水气气§两相流其特点为:两相流其特点为: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1 建筑内部排水流动特点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事故危害大水量气压变化幅度大流速变化剧烈. .§1. 1. 水封的作用水封的作用§ 水封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 水封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变化,防止管内气体进入室内的措施。
管内气压变化,防止管内气体进入室内的措施§ 水封的设置:水封设在卫 水封的设置:水封设在卫§生器具排水口下,通常用存水生器具排水口下,通常用存水§弯来实施弯来实施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2 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 §22. . 水封破坏水封破坏§ § 因静态和动态原因造成存水弯内水封高度减少, 因静态和动态原因造成存水弯内水封高度减少,§ §不足以抵抗管道内允许的压力变化值不足以抵抗管道内允许的压力变化值(±25mmH2O)(±25mmH2O)§ §时,管道内气体进入室内的现象叫水封破坏时,管道内气体进入室内的现象叫水封破坏§ § § §水封的破坏与水封的强度有关水封的破坏与水封的强度有关§ § 水封的强度:是指存水弯内水封抵抗管道系统内压力 水封的强度:是指存水弯内水封抵抗管道系统内压力§ §变化的能力,其值与存水弯内水量损失有关水封水量损变化的能力,其值与存水弯内水量损失有关。
水封水量损§ §失越多,水封强度越小,抵抗管内压力波动的能力越弱失越多,水封强度越小,抵抗管内压力波动的能力越弱 Flash格式演示动画格式演示动画 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播放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播放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2 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1. 能量§ 竖直下落的污水具有较大的动能,进入横管后,由于改变流动方向,流速减小,转化为具有一定水深的横向流动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3 横管内水流状态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 §2.2. 水流状态 水流状态§ § 污水由竖直下落进入横管后,横管中的水流状 污水由竖直下落进入横管后,横管中的水流状§ §态可分为:急流段、水跃及跃后段、逐渐衰减段态可分为:急流段、水跃及跃后段、逐渐衰减段。
§ §a. a. 急流段水流速度大,水深较浅,冲刷能力强急流段水流速度大,水深较浅,冲刷能力强§ §b. b. 急流段末端由于管壁阻力使流速减小,水深增急流段末端由于管壁阻力使流速减小,水深增§ § 加形成水跃加形成水跃§ §c. c. 在水流继续向前运动中,由于管壁阻力,能量在水流继续向前运动中,由于管壁阻力,能量§ § 逐渐减小,水深逐渐减小,趋于均匀流逐渐减小,水深逐渐减小,趋于均匀流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3 横管内水流状态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3.3. 管内压力 管内压力§ 竖直下落的大量污水进入横管形成水跃, 竖直下落的大量污水进入横管形成水跃,管管§内水位骤然上升,以至于充满整个管道断面,内水位骤然上升,以至于充满整个管道断面,使使§水流中挟带的气体不能自由流动,短时间内横水流中挟带的气体不能自由流动,短时间内横管管§中压力突然增加中压力突然增加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3 横管内水流状态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 立管内水流状态特点:§ 立管内水流呈竖直下落流动状态,水流能量转换和管内压力变化很剧烈。
§1. 排水立管水流特点:§ a. 断续的非均匀流§ b. 水气两相流§ c. 管内压力变化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4 立管内水流状态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2.2. 水流流动状态 水流流动状态§ 相关因素:在部分充满水的排水立管中,水 相关因素:在部分充满水的排水立管中,水§流运动状态与排水量、水质、管壁粗糙度、横支流运动状态与排水量、水质、管壁粗糙度、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几何形状、立管高度及同时向管与立管连接处的几何形状、立管高度及同时向§立管排水的横支管数目等因素有关立管排水的横支管数目等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立管 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立管中中§水流状态主要经过3个阶段:水流状态主要经过3个阶段:§ 1. 1. 附壁螺旋流 附壁螺旋流 2. 2. 水膜流 水膜流 3.3. 水塞流 水塞流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4 立管内水流状态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 在水膜流状态,当到达终限流速时,水膜下降流速§和厚度保持不变,立管内通水能力也不变,表达式为:§ Q§ Vt § Wt 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5 排水立管在水膜流时的通水能力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排水流量, 排水流量,L/s;;—— 终限流速, 终限流速,m/s;;—— 终限流速时过水断面积, 终限流速时过水断面积,cm2;;. .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a. 确保立管内通水能力; b. 防止水封破坏。
这两个问题都与立管内压力有关 .§1.1. 影响排水立管内部压力的因素 影响排水立管内部压力的因素§ 在普通单立管系统中,水流由横支管在普通单立管系统中,水流由横支管§进入立管,在立管中呈水膜流状态挟气向进入立管,在立管中呈水膜流状态挟气向§下流动,空气从伸顶通气管顶端补入下流动,空气从伸顶通气管顶端补入§ 水舌:水流在冲击流状态下,由横支 水舌:水流在冲击流状态下,由横支§管进入立管下落,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部管进入立管下落,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部§短时间内形成的水力学现象短时间内形成的水力学现象§ 水舌阻力系数与排水量大小,横支管 水舌阻力系数与排水量大小,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几何形状有关与立管连接处的几何形状有关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 —— 立管内最大负压值,立管内最大负压值,PaPa;;§—— —— 空气密度,空气密度,kg/m3kg/m3;;§—— —— 管壁粗糙高度,管壁粗糙高度,m m;;§—— —— 排水流量,排水流量,L/sL/s;;§—— —— 管道内径,管道内径,cmcm;;§—— —— 空气阻力系数。
空气阻力系数 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P1KpQdjβ. .§由上式可以得出:§ 立管内最大负压值的大小与排水立管内§壁粗糙高度和管径成反比;§ 立管内最大负压值的大小与排水流量、§终限流速以及空气总阻力系数β成正比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2.2. 稳定立管压力增大通水能力的措施 稳定立管压力增大通水能力的措施§ 当管径一定时,在影响立管压力波动的因素中,可 当管径一定时,在影响立管压力波动的因素中,可§以调整改变的主要因素:终限流速以调整改变的主要因素:终限流速vtvt和水舌阻力系数和水舌阻力系数K K。
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终限流速终限流速其他因素,或影响较小或不能随意调整改变其他因素,或影响较小或不能随意调整改变水舌阻力系数水舌阻力系数vtK. .§ 当排水立管内采取一些增阻消能§措施,减小水流下降速度,一方面可§以减小立管内的负压,防止水封破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膜厚度,增大了§通水能力,常见的措施有:终限流速终限流速vta.a. 增加管内壁粗糙高度 增加管内壁粗糙高度KpKp,使水膜与管壁间的界面,使水膜与管壁间的界面 力增加,减小水流下降速度 力增加,减小水流下降速度b.b. 立管上隔一定距离设乙字弯 立管上隔一定距离设乙字弯(5(5--6 6层层) )消能,有实消能,有实 验表明可以减小流速 验表明可以减小流速50%50%左右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 .§c.c. 利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特殊 利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特殊§ 构造,发生溅水现象,使下落水流 构造,发生溅水现象,使下落水流§ 与空气混合,形成密度小的水沫状 与空气混合,形成密度小的水沫状§ 水气混合物,减小下降速度。
水气混合物,减小下降速度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终限流速终限流速vtd. 使由横支管排出的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立管,在 使由横支管排出的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立管,在 重力与离心力共同作用和管壁的限定下,水流旋转 重力与离心力共同作用和管壁的限定下,水流旋转 而下,其垂直方向的下落速度大幅度降低 而下,其垂直方向的下落速度大幅度降低e. 对立管内壁作特殊处理,增加水与管壁间的附着对立管内壁作特殊处理,增加水与管壁间的附着 力 .§ 设置通气立管,常有的有专用通§气立管,主通气立管和副通气立管三§种其中专用通气立管在通气系统中§属中级标准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2.6 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水舌阻力系数水舌阻力系数K 设通气立管后,向负压区补充的空气不经过水舌, 设通气立管后,向负压区补充的空气不经过水舌,水舌阻力系数水舌阻力系数K K→0 0,立管内负压减小。
立管内负压减小 . 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连接处应设检查井,检查井 中心到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3m检查井至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清扫口的距离不大于下表中的数值室外检查井中心至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清扫口的最大长度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6.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6.3.5 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本章总目录管 径(管 径(mmmm))5075100≥100最大长度(最大长度(mm))10121520. .6.4 通气系统通气系统§作用:§ 稳定压力、保持水封、排除有害气体、增大通水能力、减少噪音§通气方式:§ 普通伸顶通气、专用通气立管、互补湿通气、环形通气、器具通气、共用通气、自循环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