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创造机制 展示:李时遇、李伯泉小组成员:黄佩华、欧东恩、贺卓媞、钟达焕、陈远航、阮小荣、李伯泉、陈莉雅、阿依古丽、李时遇、黄伟亮、卢晓星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商商业银行行主要业务:l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l资产业务主要包括放款和投资两类业务放款业务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包括票据贴现、抵押贷款等l投资业务就是购买有价证券以取得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是指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央银行的三个职能u发行国家的货币u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u国家的银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货币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包括:Ø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给货币的过程;Ø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货币供给的过程 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货币创造乘数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存款准备金: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成为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相关概念: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造乘数u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u再假定银行客户会将其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u银行可以将除法定准备金外的全部存款借贷出去前提假设前提假设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甲客户将100万美元存入自己有账户的A银行,银行系统就因此增加了100万美元的准备金A银行按法定准备率保留20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80万美元全部贷出,假定是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乙得到这笔从A银行开来的支票又全部存入与自己有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这80万美元支票存款后留下16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放出64万美元,得到这笔货款的丙厂商又会把它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C银行,C银行留其中的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然后再贷出万美元由此,不断存贷下去…例题分析例题分析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 100+80+64+51.2+…=100((n-1))=100/(1-)=500(万美元)各银行的贷款总和是: 80+64+51.2+…= 100( n=400(万美元)从以上例子可见,存款总和(用D表示)同这笔原始存款(用R表示)及法定准备率(用rd表示)之间的关系为:D=R// rd假定上述这笔原始存款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则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额(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 // rd 倍。
1 // rd 就称为货币创造乘数超额准备金率对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 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的内容•超额准备金一般包括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是商业银行由于准备不足向拥有超额准备的银行借入的货币资金超额准备中扣除借入准备,即为非借入准备,又称自有准备超额准备增加,往往意味银行潜在放款能力增强,若这一部分货币资金不予运用,则意味利息的损失同时银行为了预防意外的大额提现等现象发生,又不能使超额准备为零超额准备金对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超额准备金对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当考虑到有超额准备金时,货币创造乘数不在是k= ,而是k= ,既是实际准备金率的倒数这时派生存款总额D= 再贴现率与对存款货币创造乘数的影响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其它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放款利率再贴现率是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再贴现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贴现率也影响率也影响货币创造乘数造乘数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商率上升,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行从中央银行行贷款款的成本上升,的成本上升,为了避免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出个情况的出现,商,商业银行会提高自己的准行会提高自己的准备金金储备,即多留一些准,即多留一些准备金这样的的话商商业银行的超行的超额准准备金增多,金增多,导致致实际准准备金增加,从而提高了金增加,从而提高了实际准准备金金率而货币创造乘数造乘数是是实际准准备金率的倒数金率的倒数故故贴现率的上升会造成率的上升会造成货币创造乘数的下降造乘数的下降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增加,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的准备金就会增加,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反之反之贴贴现率降低,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现率降低,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压力中央银行的压力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现利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政策是缺乏弹性的现金/存款比率•所所谓现金存款率,是某一主体持有的金存款率,是某一主体持有的现金金中用作中用作储蓄的比例蓄的比例•现金存款率金存款率=((银行存款行存款+其他其他风险极小且极小且极易极易变现的金融票据)的金融票据)/所有所有现金金货币的多倍紧缩•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过程与多倍扩张的过程正好相反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是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所引起的导致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的原因:•1.存款人从银行提走存款;•2.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出售有价证券存款准备金的减少,会使整个银行体系按乘数来缩小存款总额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一一. .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l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与其它货币政策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如下优点优点::l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 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l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l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存款准备金政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策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在于:l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二.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 三三.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此业务的操作方法:当中央银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则央行买入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谢谢谢谢大大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