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汉民族的文化——和顺实例云南汉族和顺云南汉族的文化——一个和顺人的实例§一、背景§和顺乡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汉文化发达,被誉为“华侨之乡”,位于腾冲至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公路(史迪威公路)及腾冲至德宏州的公路§居民1509户,人口5963人(2004年初),主要为汉族,占总人口96%侨居国外的和顺人近万人,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为和顺人口的117%村民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耕种土地和饲养牲畜,到外地打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很小§现今居民寸、刘、李、尹、贾五大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始祖为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奉命随傅有德、蓝玉、沐英征金齿、腾越而来的军人及家眷随后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分别来自湖南与江西的杨姓(洪武末年),来自河南的许姓(正统初年)§明初始到境外谋生由于大量来自境外的商业和劳务收入,以及和顺人对教育的重视,和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到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文化具有“儒”、“商”、“侨”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后,和顺与境外(主要是缅甸)的经济联系基本上被切断,文化遭受重创 云南汉族和顺背景§1、位置云南汉族和顺云南汉族和顺云南汉族和顺二、生计方式§(一)祖先的生计:农业、境外劳务与商业。
在缅甸,清代:矿业、贸易、手工业、农业二战前,1945-19471948-1962(缅人权利);1962~1988年(国有化);1988年以后;入籍问题§(二)历史的变迁:1948年缅甸独立;1951年的土改;“文革”§(三)当代和顺人的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云南汉族和顺“下”缅甸和顺和顺保山保山昆明昆明北京北京德宏德宏缅甸缅甸“上” V.S. “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边缘边缘科举考试为了生存理想途径无奈的选择云南汉族和顺三、家庭与家庭观§(一)传统家庭:大家庭思想与现实——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顺人的特点,象征性、抽象性和永恒性 的家;§(二)现代家庭:动态三角§(三)婚姻:目的、功能、婚姻的决定§(四)延续家庭的香火:男女有别云南汉族和顺fatherm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IWifeSonGrandsonAncestorsDescendantsSon's wifedivinesofficialsstrangersghostsPast tensePresent tenseFuture tense云南汉族和顺四、宗族与社会§(一)家庭原则 :家人、官、外人;祖先、神灵、鬼,家庭称谓。
§(二)宗族的过去与现在§(三)宗族与村社:国家权力的内卷化与精英管理的社会 云南汉族和顺五、信仰与祖宗§(一)神、祖宗、鬼§(二)祖宗的世界 §(三)与祖宗的交流 §(四)信仰与仪式中的和顺人云南汉族和顺六、和顺人的人格/个性§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和顺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上具有“儒”、“商”、“侨”的特点§“儒”是和顺人的文化道德基础以“儒”的思想为基础,和顺人在家庭内以“孝”来表现对(父亲)权威的尊重,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家”的观念,在家庭外则依赖宗族组织,并通过宗族内部协调、祭祀祖先、教育子孙等方式来实现和顺社会的安定祥和 §(二)人格的阶梯§前成熟期前成熟期指结婚前的时期(大约为20岁前)§成熟期成熟期指结婚后至退出生产劳动前的时期(大约20岁至60岁)§后成熟期后成熟期为脱离生产劳动后的时期(大约60岁以后) 云南汉族和顺其它问题§生计模式的变迁§开发的后果§妇女问题§家乡与外区域云南汉族和顺大家庭云南汉族和顺洗衣服的妇女云南汉族和顺婚礼中的“接香烟”仪式云南汉族和顺摆斋的妇女 云南汉族和顺竖房子的男人们 云南汉族和顺烧给祖宗的盘缠云南汉族和顺宗 祠云南汉族和顺佛堂里念经的老太太 云南汉族和顺接受“外家”的安慰云南汉族和顺坟墓1云南汉族和顺坟墓2云南汉族和顺祭财神云南汉族和顺祭祀祖先云南汉族和顺始祖牌位云南汉族和顺宗谱云南汉族和顺§孤魂灵位云南汉族和顺天地牌位云南汉族和顺文书云南汉族和顺七、结论§“儒”的基本思想以及和顺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是形成和顺人人格的关键因素。
孝”作为家庭的主导思想构成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父子的轴心关系(延伸至信仰系统中则成为活人与祖宗的关系),并构成了父亲权威的观念这种观念向外延伸至宗族、社会以及信仰中则成为和顺人对权威的服从在“官”、“亲属”、“外人”的社会结构中,以“父子之轴”为中心的亲属结构处于中心地位,“家庭”是和顺人生产、生活与交往的中心和顺人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庭观念,家庭是人们实现理想的基本单位,而且“家庭原则”成为他们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参照原则因此,就形成了和顺人人格中处于核心位置的部分,即观念和理想:作为生活与象征的中心,理想满足的基本单位的家庭的完整、繁荣与延续§ “儒”的思想以及他们所固有的人格特点在境外的劳务和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发挥和延伸,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和顺人对家庭无条件依赖的观念和“家庭原则”,形成了在商业中的“礼让、诚信、友善、坚韧、勤俭”等特点,另一方面也因为对外的交流与交往而使得其人格上充满了看似矛盾的成分,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合”的大家庭思想与分离的矛盾、重农思想与鄙农崇商思想的矛盾、刻板与灵活变通的矛盾、传统守旧与开放的矛盾,但最终都没有脱离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实现前者的方法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