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咏史怀古诗鉴赏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0KB
约18页
文档ID:591605923
咏史怀古诗鉴赏_第1页
1/18

唐代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一、咏史诗和怀古诗的界定咏史诗和怀古诗的界定v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多是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多是对具体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感悟而作如有所感慨或感悟而作如《《马嵬马嵬》》v怀古诗则指因怀古诗则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词如发感慨而创作的诗词如《《咏怀古迹咏怀古迹》》v两者的共性是都是两者的共性是都是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论,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故合称为咏故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史怀古诗词 二、咏史怀古诗的发展v《《诗经诗经》》初具规模初具规模v东汉班固率先以东汉班固率先以“咏史咏史”为诗命题为诗命题 他的他的《《咏史咏史》》诗以西汉时少女缇萦上书救父为题材诗以西汉时少女缇萦上书救父为题材。

百男何愦愦,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如一缇萦通过对比,热情歌颂了不畏皇权、勇于救父的少女形象通过对比,热情歌颂了不畏皇权、勇于救父的少女形象v西晋左思的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咏史八首》》标志着咏史诗的成熟;标志着咏史诗的成熟;v唐代,是咏史诗的丰收季节唐代,是咏史诗的丰收季节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中、晚唐时期,因其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中、晚唐时期,因其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咏史诗的创作在选材、立意和写作技巧上都呈现出新的风貌,产生景,咏史诗的创作在选材、立意和写作技巧上都呈现出新的风貌,产生了众多的咏史杰作了众多的咏史杰作v唐以后,历代都有名家佳诗出现唐以后,历代都有名家佳诗出现 三、咏史诗的立意三、咏史诗的立意v一是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昔一是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昔盛今衰、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盛今衰、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史史v二是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道,以资政道二是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道,以资政道——国国v三是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寂寞、苦闷三是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寂寞、苦闷情怀——己己 初唐咏史怀古诗v主要有“以史为鉴、借史咏怀以史为鉴、借史咏怀”两大主题。

v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燕昭王》就是初唐咏史怀古诗歌的优秀代表作品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燕昭王燕昭王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盛唐咏史怀古诗时代精神: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富贵意识的直裸表达,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代表作家:王维、李白 王维西施咏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这是一首借咏史,以喻为人的诗这是一首借咏史,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

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 夷门歌夷门歌七雄雄雌犹未分,七雄雄雌犹未分, 攻城杀将何纷纷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秦兵益围邯郸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公子为嬴停驷马, 执辔愈恭意愈下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亥为屠肆鼓刀人, 嬴乃夷门抱关者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奇谋,非但慷慨献奇谋, 意气兼将生命酬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向风刎颈送公子, 七十老翁何所求!七十老翁何所求!     此诗题材出自此诗题材出自《《史记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魏公子列传魏公子列传》》到到《《夷门歌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v诗人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诗人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颔联就颔联就“风去台空风去台空”进行发挥,感叹六朝时的繁华进行发挥,感叹六朝时的繁华显赫已成历史的陈迹;颈联从历史回到现实,描绘显赫已成历史的陈迹;颈联从历史回到现实,描绘眼前之景,意境壮丽,生动逼真,对仗工整,成为眼前之景,意境壮丽,生动逼真,对仗工整,成为佳句;尾联语意双关,既是写景,又寄寓着深意佳句;尾联语意双关,既是写景,又寄寓着深意v“长安长安”是朝廷的所在地,是朝廷的所在地,“日日”是帝王的象征,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所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所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全诗把历史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心情十分沉痛全诗把历史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的感受交织起来,抒发了忧国伤时之感人的感受交织起来,抒发了忧国伤时之感 李白 中唐的咏史怀古诗v内容多为内容多为吊古伤今,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寄托怀抱,指向当时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

指向当时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 v代表作家:杜甫、刘禹锡代表作家:杜甫、刘禹锡 “诗圣”杜甫 v杜甫的咏史怀古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杜甫的咏史怀古诗最鲜明的特色是追怀先贤追怀先贤,感慨遇合感慨遇合,悲观悲观身世身世,忧念家国忧念家国,把咏史怀古与抒发感触把咏史怀古与抒发感触,寄托怀抱融为一体寄托怀抱融为一体蜀相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v这首诗首联一问一答,点明武侯祠位置,气象不凡;颔联写这首诗首联一问一答,点明武侯祠位置,气象不凡;颔联写祠内景色,选景别具匠心,祠内景色,选景别具匠心,“空空”“自自”两字既渲染了祠内两字既渲染了祠内荒凉冷落的景象,又饱含诗人的感慨之情,是诗人主体心境荒凉冷落的景象,又饱含诗人的感慨之情,是诗人主体心境的写照;颈联上句写刘备识才礼贤,烘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的写照;颈联上句写刘备识才礼贤,烘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下句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伟绩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笔下句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伟绩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笔力雄健老到;尾联慨叹诸葛亮未能实现辅助蜀主统一天下的力雄健老到;尾联慨叹诸葛亮未能实现辅助蜀主统一天下的壮志,既是伤诸葛亮,又是诗人自伤。

全诗叙述、写景、议壮志,既是伤诸葛亮,又是诗人自伤全诗叙述、写景、议论相结合,风格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主导特色论相结合,风格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主导特色 “诗豪诗豪”刘禹锡刘禹锡v刘禹锡的咏史怀古的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刘禹锡的咏史怀古的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源于苦难而又沉潜凝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源于苦难而又沉潜凝聚了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聚了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v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对当时西晋益州刺史王濬率军灭吴史事的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对当时西晋益州刺史王濬率军灭吴史事的高度概括,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作战双方的强弱、高度概括,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作战双方的强弱、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经过及结局。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对现实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经过及结局诗的后四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抒写,颈联由东吴的灭亡联想到其后东晋、宋、齐、梁、的抒写,颈联由东吴的灭亡联想到其后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的兴衰更迭并发出了深沉的慨叹,尾联含蓄地表示陈五朝的兴衰更迭并发出了深沉的慨叹,尾联含蓄地表示 国国家虽已统一,但仍应以史为鉴家虽已统一,但仍应以史为鉴 乌乌 衣衣 巷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v这是刘禹锡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首句用朱雀组诗中的第二首,首句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与下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与下句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句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野野草花草花”则点明了时值春季和朱雀桥今日荒僻的景象第则点明了时值春季和朱雀桥今日荒僻的景象第二句表现出往日贵族子弟出没的乌衣巷,如今笼罩在寂二句表现出往日贵族子弟出没的乌衣巷,如今笼罩在寂寞而惨淡的氛围之中,表明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是寞而惨淡的氛围之中,表明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是诗眼,出人意料地把笔触转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燕诗眼,出人意料地把笔触转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燕子,以燕子的去向点明乌衣巷如今已成了普通百姓的居子,以燕子的去向点明乌衣巷如今已成了普通百姓的居住地,凝聚了诗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住地,凝聚了诗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镜头的推移为线索,通过朱雀桥和乌衣巷今昔的巨变,以镜头的推移为线索,通过朱雀桥和乌衣巷今昔的巨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揭示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揭示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表达诗人对朝代变迁,人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表达诗人对朝代变迁,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具有浓重和深邃的历史感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具有浓重和深邃的历史感 晚唐v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李唐王朝的统治更加软弱无力,面对王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李唐王朝的统治更加软弱无力,面对王朝末世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士人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朝末世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士人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一些人尽管仍然眷念朝廷,关心时政,怀抱希望,但也化一些人尽管仍然眷念朝廷,关心时政,怀抱希望,但也往往以失望告终。

只能反复咏叹着时代的悲哀与绝望国事往往以失望告终只能反复咏叹着时代的悲哀与绝望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这种种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的多种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这种种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的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而体现得既早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而体现得既早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作v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情调也与往时不同初盛唐在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情调也与往时不同初盛唐在怀古中常带有前瞻的意味,中唐怀古咏史常寄托对国家中兴怀古中常带有前瞻的意味,中唐怀古咏史常寄托对国家中兴的希望,晚唐诗人则是用的希望,晚唐诗人则是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这种悼古伤今,从刘这种悼古伤今,从刘禹锡的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金陵五题》》等篇开始,形成一股等篇开始,形成一股势头,随后,有势头,随后,有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大量创等人的大量创作。

因而这种感伤情绪成为晚唐诗歌的情感基调因而这种感伤情绪成为晚唐诗歌的情感基调 杜牧杜牧v在杜牧各类题材的诗歌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v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v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许浑等人的怀古咏史诗许浑等人的怀古咏史诗     许浑在晚唐诗坛上颇有诗名,他的诗作以怀古咏史最为出色,那种许浑在晚唐诗坛上颇有诗名,他的诗作以怀古咏史最为出色,那种纵观历史、吊古伤今的感慨,带有更多的衰飒之气与空漠之感还有刘纵观历史、吊古伤今的感慨,带有更多的衰飒之气与空漠之感。

还有刘沧的怀古咏史诗,悲而不壮,凄凉萧瑟,很能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沧的怀古咏史诗,悲而不壮,凄凉萧瑟,很能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金陵怀古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浑写大意”,,“涵概一切涵概一切”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如中间两联,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

这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