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XXXX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第6章2、3节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77MB
约35页
文档ID:591559690
XXXX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第6章2、3节_第1页
1/35

第六章 通路 通路:具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在规划结构 中是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 局的基础 包括:小径、车路、街道 第二节 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 一、类型 住宅区内通路:步行路 车行路 交通形式:机动车 非机动车 步行 二、分级、宽度与断面形式二、分级、宽度与断面形式 四级道路:四级道路: 居住区级居住区级————道路红线一般为道路红线一般为20~30 m20~30 m,车行道,车行道 宽度不应小于宽度不应小于9 m9 m,如需要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如需要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 10~14 m10~14 m,人行道宽度为,人行道宽度为2~4 m2~4 m。

居住小区级居住小区级————道路红线一般为道路红线一般为10~14 m10~14 m,车行,车行 道宽度道宽度5~8 m5~8 m,人行道宽度为,人行道宽度为1.5~2 m1.5~2 m 住宅组团级住宅组团级————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5~7m5~7m 宅前路宅前路————一般宽度不小于一般宽度不小于2.5 m2.5 m 住宅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交通内容主要是住宅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交通内容主要是住宅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交通内容主要是住宅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交通内容主要是 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行为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行为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行为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行为 一块板形式 两块板形式 三、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三、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 1、较大规模的住宅区,一般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较大规模的住宅区,一般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 通路出入口。

通路出入口 2 2、在城市交通干道开出、入口时,其间距应大于、在城市交通干道开出、入口时,其间距应大于 150 m150 m 3 3、当住宅区的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当住宅区的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 不宜小于不宜小于7575度度 4 4、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5 5、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 m120 m,尽端设,尽端设 12m×12m12m×12m的回车场的回车场回车场 6、地面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通行,并 在梯步旁设自行车推车车道 7、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的纵坡应满足 相应的纵坡要求 8、各类道路距建筑物边缘的距离应该满足表6-2 的规定 居住区道路边缘距建、构筑物最小距离应>5m 围墙面向道路,应>1.5m山墙面向宅旁路,应>1.5m;路幅宽度应>2.5m 9、沿街建筑物长度>160m时应设宽度和高度不 <4m的消防车通道。

建筑物长度>80m时应 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以满足消防要求. 道路规划设计还应考虑:道路规划设计还应考虑: 1 1、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 交通 2 2、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 3 3、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4 4、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隔、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隔150 m150 m左右设车辆左右设车辆 互让处 5 5、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6 6、道路的线形、断面应与建筑群规划结构和建筑、道路的线形、断面应与建筑群规划结构和建筑 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四、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四、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1 1、道路经济性的衡量标准:、道路经济性的衡量标准: A A 道路线密度道路线密度 = = 道路长度道路长度/ /居住区面积居住区面积 ((米米/ /公顷)公顷) B B 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密度 = =道路面积道路面积 / / 居住区面积居住区面积(米(米2 2/ /公顷)公顷) 2 2、提高居住区级道路经济性的方法、提高居住区级道路经济性的方法 A A 缩短道路长度。

选择道路形式时应给以重视缩短道路长度选择道路形式时应给以重视 B B 减小道路宽度减小道路宽度 道路红线道路红线————街坊用地与道路用地的分界线街坊用地与道路用地的分界线 任何建筑物及突出部分不能越过此红线任何建筑物及突出部分不能越过此红线 在红线内进行道路断面设计及管线布置在红线内进行道路断面设计及管线布置 C C 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 D D 利用现状,分期建设利用现状,分期建设 小区级道路步行道及宅前道路居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道路分级系统 第三节第三节 通达性、景观、街道生活通达性、景观、街道生活 1 1、通达性、通达性 道路的通达性包含以下的内容道路的通达性包含以下的内容 ① ① 道路的通畅性:道路设置的基本要求,它保证着道路的通畅性:道路设置的基本要求,它保证着 道路基本功能的实现;道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② ② 道路与目的地的可达性:保证着通路自身各种功道路与目的地的可达性:保证着通路自身各种功 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它所服务的各类设施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它所服务的各类设施 的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的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③ ③ 道路与目的地的选择性:它体现社会公平与实现道路与目的地的选择性:它体现社会公平与实现 多样化需求的目标,居民对通行路径以及在上面多样化需求的目标,居民对通行路径以及在上面 发生的街道生活,对提供服务的各类设施,应该发生的街道生活,对提供服务的各类设施,应该 具有相对同等的选择机会具有相对同等的选择机会 。

2 2、道路的通达性由三方面的要素所决定、道路的通达性由三方面的要素所决定 ① ① 通路的线型、空间比例及尺度是体现通达性的主要通路的线型、空间比例及尺度是体现通达性的主要 形态要素形态要素 一般来说,通达性要求越高的道路,其线型越平直,一般来说,通达性要求越高的道路,其线型越平直,可见的比例及尺度也越大;可见的比例及尺度也越大; 线型越弯曲、转折越多,空间的比例及尺度越小,线型越弯曲、转折越多,空间的比例及尺度越小,道路的通达性也越弱道路的通达性也越弱 ② ②道路所处的空间层次是决定通路通达性的空间要素道路所处的空间层次是决定通路通达性的空间要素 根据居住空间的层次原理,一般来说,道路所处根据居住空间的层次原理,一般来说,道路所处 的空间层次决定了路的性质和等级的空间层次决定了路的性质和等级 在私密性越强的空间中,路的等级越低,交通性在私密性越强的空间中,路的等级越低,交通性 越弱,通达性也越小;反之,通达性就越强越弱,通达性也越小;反之,通达性就越强。

③ ③ 道路所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是决定道路通达性的道路所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是决定道路通达性的 功能要素功能要素 道路通达的设施对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程度以及道路通达的设施对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程度以及 居民对它的使用频率,决定了使用该通路的居民数量居民对它的使用频率,决定了使用该通路的居民数量 和该通路的使用频率和该通路的使用频率 一般来说,使用的居民数量多、使用的频率高,一般来说,使用的居民数量多、使用的频率高, 要求道路的通达性好,也意味着公共性强要求道路的通达性好,也意味着公共性强 二、线型、空间比例、尺度与景观二、线型、空间比例、尺度与景观 路的线型、空间比例及尺度不仅仅取决于路的通路的线型、空间比例及尺度不仅仅取决于路的通 达性,还应该考虑道路景观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对住宅达性,还应该考虑道路景观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对住宅 区整体景观效果的影响、居民对环境的认知定位作用区整体景观效果的影响、居民对环境的认知定位作用 和在街道空间对引发自发性活动的影响,因为它关系和在街道空间对引发自发性活动的影响,因为它关系 到舒适性、特征性、丰富性等心理问题,同时也直接到舒适性、特征性、丰富性等心理问题,同时也直接 影响到视觉的美观问题。

影响到视觉的美观问题 道路也成为居民的活动空间 单调的空间 变化的空间 三、街道生活 街道:通常指那些两侧建筑比邻的通路. 在住宅区中,适合成为“街道”的通路是那些各类服务设施 集中地段的生活性通路,同时适宜的位置、良好的通达性、丰 富而具特色的景观、舒适的空间比例与尺度是规划设计街道的 重要要素 街道形成生活性通路,尽端为小区出口之一 街道生活 课外练习:尝试设计一个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和路网系统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1200m2)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问题:1.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 优缺点2. 对设计的不足之处在图上进行修 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