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91481076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掌握近现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它们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近代影视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状况。3.掌握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表现,理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大众报业的发展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2.

2、外国人办报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 兴起办报热潮。传教士3.国人办报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 强学报时务报等。(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昭文新报思维点拨图解识记中外纪闻二、广播影视的普及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2)外国人开办:1923年,英美报商在 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3)国人自办1926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近

3、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 开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上海南京2.电影事业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产生: 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定军山。(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189619053.电视事业电视事业(1)起步: 年5月1日, 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展1978年,北京电视

4、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易混易错1958北京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历程(1) 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应用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

5、部分。易混易错1993网上购物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1.报刊报刊史史料料一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史料料二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解读史料解读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

6、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提示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提提示示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提示2.影视影视史史料料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

7、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909年大公报史料解读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归纳其 “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问题思考问题思考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提示提示电影。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提示3.互联网互联网史史料料一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

8、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史料二史料二史料解读史料解读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负面影响。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提示(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提提示示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

9、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提示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n史论总结(2)影响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互联网迅速发展

10、的影响及应对之策(1)影响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2)应对之策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深化提升深化提升 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大众

11、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3.互联网突破了

12、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解解析析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1.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答案解析12345解解析析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

13、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答案解析123452.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

14、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答案12345解解析析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展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解析4.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答案解析12345解解析析这里的“红颜”比喻网络的积极作用,属于消极影响,属于“祸水”,故选A项。5.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于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A. B.C. D.答案12345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