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1458432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河南民间曲艺音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河南民间曲艺音乐河南民间音乐网络课程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河南简称豫,为古豫州地,豫州位于华夏九州之中,遂有中州、中原之称。 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始建都于此。嗣后,商、周,战国时期的韩、魏、郑、卫,宋及北宋、金等20个朝代在河南建都。这里曾经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河南曲艺音乐就植根在这五彩缤纷的中原文化的沃土中。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中原音乐文化得天独厚,根深叶茂。早在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南舞阳贾湖就有了工艺精细、音律准确的骨筹。 第一节第一节

2、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公元前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晚期,在河南长葛一带居住的葛天氏部落里,出现了反映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型乐舞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见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这种与宗教习俗、劳动生活相结合的投足踏歌的乐舞形式,为后世河南各地的社火、秧歌开启了先河。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音乐文化空前发展,乐器品种已相当多样,其中信阳长台关战国楚编钟已出现了“十二律”的新音阶形式。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宫廷礼乐方面,出现了:“昔

3、桀之乐,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管子 )。凡朝会燕飨等礼仪,都要有礼乐唱奏。各地的民间音乐也十分活跃。 出现了风靡朝野的“靡靡之乐”,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见礼记乐记)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汉代有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乐府,其收集的相和歌辞陌上桑就是流传于陕陌(今陕县)的民间叙事歌曲,它是河南说唱音乐的祖弥。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晋书乐志称:“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这种“丝竹相和”、“执节者歌”、“一唱众人和”的传统演唱形式亦为后世的河南曲

4、子、三弦铰子书等曲种音乐所继承。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东汉以来,河南的宗教庙会文化活动极为盛行。在寺院的僧尼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宫廷和贵族的乐伎。一些尼姑后来在官府毁寺拆庙时还俗回乡,曾把诵唱经文的腔调传入民间。四川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室墓东汉说唱俑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聚居中原,鲜卑、龟兹、疏勒、西凉、高昌等民族音乐与中原汉族音乐进行交流。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反应鲜卑族女子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木兰辞至今仍在河南的戏曲和说唱曲目中传唱。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

5、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隋唐时期的东都洛阳是王室贵族的游乐之地。隋炀帝杨广曾下诏书,“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为突厥单于染干举行盛大的演出。 唐高祖李渊亦曾在洛阳“大征四方杂技”,搬演“鱼龙曼延”角抵之戏。 女皇武则天更把洛阳作为她的“神都”,“赐宴群臣,演歌舞百戏。”(见旧唐书)。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在洛阳设立了歌舞教坊,还设有“梨园新院”,专门演奏俗乐。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公元906年,宋王朝统一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市场。具有灵活多样特性的说唱艺术,顺应着都市生活的需要,便在交易市场

6、里的瓦舍、勾栏中兴起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北宋东京的瓦舍勾栏,为职业艺人提供了演出和交流的极好条件,它吸引了全国各种优秀的艺人前来作场。 说唱伎艺已有孔三传的诸宫调,文八娘的叫果子,李师师、徐婆惜的小唱,张七七、王京奴的嘌唱,张十一、贾九的小说,吴八儿的合生,张山人的说诨话,以及其他鼓子词、唱赚、唱因缘、唱耍令、唱拨不断等。 北宋的说唱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北宋的说唱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在伴奏乐器方面,宋代说唱音乐所

7、用之箫、管、笛、蓁、筝、琵琶、鼓、板、水盏等乐器,亦为河南曲艺音乐所继承。 特别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早期出现的拉弦乐器轧筝(宋代称蓁),其“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 的独特演奏技艺,在今河南舞钢市杨庄村郭家曲子班还保留着轧筝伴奏的传统唱曲形式。 平顶山郭梅欣演奏轧筝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说书场面,展示了汴京市民群众喜听说唱伎艺的生动情景。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金、元时期,杂剧艺术在诸宫调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对民间说唱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弦索清唱形式出现的小令、散曲在汴梁艺苑中

8、广为流行。 这一时期河南还出现了琵琶词、词话、货郎儿等说唱形式。 金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三弦、火不思、杈儿机传入河南,为河南曲艺音乐所采用。焦作金墓出土说唱俑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明清是河南曲艺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开封周宪王朱有燉曾著杂剧、散曲三十多种,并采用线索伴奏和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怀庆府郑王之子朱载堉曾用山坡羊、劈破玉、黄莺儿等曲牌作醒世词多种,其中十不足、十二鬼等至今仍在河南曲艺中流传。 自娱性的民间俗曲在市民群众中蓬勃发展起来。 明中叶杂剧趋于衰微之际,俗曲却以弦索清唱的形式别开生面,盛行于南北各地。这种弦索清唱形式对后世河南曲艺音乐的发

9、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清代是俗曲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见于清人记载的小曲凡208首,这些曲牌大都在河南牌子曲中流传。始于南方的【桂枝儿】、【劈破玉】,始于北方的【边关调】、【呀呀哟、【耍孩儿】、【山坡羊】等曲,均在河南各地广泛流传。 这些多种姊妹艺术形式和声腔音乐的相互交流,又派生出了三弦平调、莺歌柳、花鼓丁香、蛤蟆嗡、三弦铰子书、河南坠子等板腔体的说唱曲种,进一步促进了河南曲艺音乐的提高和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10、河南艺苑中有了第一批坠子女演员。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民国初年,河南曲子突破了原来只在商贾士绅“厅堂清唱”的传统习俗,走向街市茶馆和农家场院,成为广大市民、农民喜闻乐见的“茶馆曲子”、“地摊曲子”。 随之而来的“高跷曲子”也在河南各地兴起,把原来的“坐板曲子”与社火、高跷走唱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热闹红火的“河南曲子戏”。 第一节第一节 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河南民间曲艺音乐历史述略 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河南坠子、莺歌柳、洪山调艺人曾随八路军在豫北、晋南作战地宣传,坠子艺人沈冠英自编劝同胞、打东洋新坠子唱段。河南曲艺音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