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历 史史明考纲要求明考纲要求知课程标准知课程标准 商周时期的政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知道中国早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知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中央集权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度的形成知道知道“始皇帝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1.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是什么?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是什么?(1)内容:)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
2、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和朝觐述职。和朝觐述职。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等级:天子等级:天子诸侯诸侯 士。士。(2)影响:)影响: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数百年的强国。后期:由于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后期:由于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 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王权王权 功臣功臣贡赋贡赋卿大夫卿大夫统治区域统治区域2.2.秦形
3、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秦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1)皇帝制度,这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制度,这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性、绝对性、独断性。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独揽。性、绝对性、独断性。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独揽。(2)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这是中央行政制度。其特点是分工负责、)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这是中央行政制度。其特点是分工负责、互不相属、互相牵制。都对皇帝负责,由皇帝直接任免。互不相属、互相牵制。都对皇帝负责,由皇帝直接任免。(3)郡县制,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4、是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皇)郡县制,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特点是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帝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影响:诸侯国受封后,在其境内自成一体,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于中央朝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2010全国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北、河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 C【解析解
5、析】河北简称冀,河南简称豫,分别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九州冀州和豫州;湖南简称湘,来源于境内的主要河流湘江,湖北简称鄂,来源于鄂州,广东简称粤,来源于古代百(粤)越居住的地区;广西简称桂,来源于原省会桂林。由此断定A、B、D三项均与西周封国没有关系,而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均是西周时期的封国国名,故选C项。2012天津六校联考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B B【解析解析】从甲骨文中可看到,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国、国王,这与分封制相关。从甲骨文中可看到,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国、国王,这与分
6、封制相关。(1)积极影响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国力日益强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明清之前基本上适应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修建公共工程,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消极影响皇帝专制独裁,容易导致暴政,激化阶级矛盾,破坏生产力。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起消极甚至反动的作用。2012广东文综“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C C【解析解析】
7、材料说明诸侯丧失了地方管理权,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的削弱,也未涉及宗法制的变化,故A、B项都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诸侯权力的削弱而非扩大,分封制未得到巩固,D项也错误。2012郑州调考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 B【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了解,解题关键是B项中的“法制国家”一说。法制是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而秦朝是一个封建
8、君主专制的国家。故B项符合题意。2012浙江文综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命题走向命题走向1 1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了解春秋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晋燕两国为姬姓封国,根据“同姓不婚”原则,两国不可通婚,故正确而错误,宋、秦为非姬姓封国,
9、故晋宋、秦燕可以通婚,均正确。C C组合式选择题的一般解法组合式选择题的一般解法筛选法筛选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析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虽然确立了诸侯国同周王的臣属关系,但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的控制是有限的,
10、也未做到君主大权独揽,故排除A、B两项。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的确立和宗法分封制强调家族的观念有助于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感的形成,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20112011全国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全国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崇周制而“大一统大一统”,以及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以及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B.确立了君主
11、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命题走向命题走向2 2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C C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和规律。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夏、商、西周和秦朝的制度创新对历史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因此,在这一视角下可以对中国古代早期的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全面考查。从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2、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B B诸侯国诸侯国与王室关系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晋晋姬姓贵族姬姓贵族山西山西卫卫姬姓贵族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鲁姬姓贵族姬姓贵族山东南部山东南部齐齐功臣功臣山东北部一带山东北部一带燕燕姬姓贵族姬姓贵族河
13、北北部和辽宁南部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2.左传左传昭公七年昭公七年记载: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会( )A.严格的等级关系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
14、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帝帝”为为“王王”。明确规定。明确规定“传嫡不传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庶,传长不传贤”。这是依据。这是依据( )A.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B.分封制分封制 C.宗法制宗法制 D.王国制度王国制度4.史记史记中中“法令出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C.分封制分封制 D.郡县制郡县制5.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
15、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颁布秦律秦律,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A AC CB BB B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世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逮克殷践奄,灭国数
16、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成者也。王国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
17、,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变化的影响。(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温馨提示:复习至此
18、,请做练案温馨提示:复习至此,请做练案 1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力发展的水平。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
19、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期的强盛统治。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期的强盛统治。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明考纲要求明考纲要求知课程标准知课程标准
20、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1)措施)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 收归中央。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行政上:由中央派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 掌控。掌控。(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 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局面,加强了中央
21、集权。藩镇割据藩镇割据 兵权兵权文官文官中央中央2.2.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1)内容: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内容: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作用:三省六部职权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六部职权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唐朝中央
22、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标志着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官吏绝对听命于皇帝,虽能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却不能从三省六部官吏绝对听命于皇帝,虽能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根本上杜绝。3.3.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措施是什么?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措施是什么?(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措施)措施: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经皇帝批阅后,传达给官员执行。雍
23、正帝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经皇帝批阅后,传达给官员执行。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名称名称项目项目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行省制行省制不不同同点点盛行的盛行的时代不同时代不同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24、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政府的关系关系不同不同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构,郡守和县令(长)都由皇帝直(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中书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书省负责作用和影作用和影响不同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
25、国家的统一和社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相同同点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目的都是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3.比较2010北京高考图1-1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C.汉朝 D.唐朝C 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意在考
26、查学生获取地图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仔细观察地图可见,图中有上谷郡、涿郡、广阳国等地名,这反映的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C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A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B错误;唐朝实行州县制,D错误。图1-12012扬州调研图一和图二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 A【解析解析】本题较容易断定,图一表明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行省制度是元代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故选A项。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1.演变2.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
27、发展为公开考试。(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才。3.积极影响(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僚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2012安徽文综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
28、,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职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D 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选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不能洞察其品行,官员失职后虽被严惩,但已对百姓造成危害。其实质是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D项符合题意,而A、C两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实质,B项在材料中则没有反映。2012南京调研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
29、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C C【解析解析】分析材料,作者呼吁建立的制度较符合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我国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以后英国在科举制影响下建立了文官制度。 2012北京文综图1-2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 D.明北京命题走向命题走向1 1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解析】根据图中的文字信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可判
30、断出该都城为元大都,因为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所以答案应选择C项。C C图1-2图片材料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题型特点:题型特点:历史图片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它主要包括文物图片、遗迹图片、照片等。历史图片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为能力考查、方法与过程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途径,它要求学生具有从不同形式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较、鉴别材料真伪,运用多样性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技法:解题技法:“一读二审三对照” (1)对图片要“读”,就是要仔细读图,充分利用和挖掘图片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捕捉图片的细节,善于把握深层内涵和本质特
31、征。读图片表现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的范围;读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确定答题的方向;读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的关键。 (2)对题干和选项要“审”。审题干,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这是答题的关键。审选项,看每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看每个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3)对图片和题干进行仔细准确的“对照”。在仔细读图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两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很容易就得出正确结论,选出正确的答案。【解析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不在于郡县制,西汉七国之乱是诸侯国叛乱而不是郡县叛乱,所以郡
32、县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故选C项。2010安徽文综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命题走向命题走向2 2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C C 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是文明史。人类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明的交流和相互间的学习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常见现象。中国隋唐时期所创立的科举制度在16、17世纪“中学西传”的过程中传到西方并对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中西
33、文明的交融中西文明的交融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汉代颁行汉代颁行“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壮大皇族力量B.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C.保证列侯利益保证列侯利益D.笼络王侯人心笼络王侯人心2.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领地国家”和和“税收国家税收国家”的概念,的概念,其中其中“领地国家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
34、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领地国家”的是的是( )A.西周西周 B.秦朝秦朝C.唐朝唐朝 D.清朝清朝B BA A3.钱穆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一种选官的过程: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钱穆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一种选官的过程: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
35、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是正式入仕。这种选官制度是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是正式入仕。这种选官制度是( )A.分封制分封制B.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C.察举制察举制D.科举制科举制4.明史记载:明史记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从本质上说明这一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明朝的政治比较清明,皇帝较多采纳臣下的意见明朝的政治比较清明,皇帝较多采纳臣下的意见B.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很高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很高C.君主采用多种手段驾驭臣下君主采用
36、多种手段驾驭臣下D.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C CD DC C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主要是靠军功、任子、赀选等。任子是二千石(郡太守等)汉初的任官主要是靠军功、任子、赀选等。任子是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
37、子弟一人做官。赀选是规定资产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能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官。赀选是规定资产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能做官。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步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做官。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步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所谓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所谓“乡举里选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
38、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比起世卿世禄制、任子制与赀选都是历史的进步。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比起世卿世禄制、任子制与赀选都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
39、,兴则扶上,一人之身,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唐房玄龄等晋书晋书卷四五卷四五刘毅传刘毅传 材料三材料三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自世卿
40、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孙中山请回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温馨提示:复习至此,请做练案温馨提示:复习至此,请做练案2 2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在九品中正制度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