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1375082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第一节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主义社会的转变第二节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经验第三节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确立2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认识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2、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5、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6、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4学时 4第一节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第一节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义社会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3、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会。(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6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体的说来: 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

4、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7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由于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到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新民主主义

5、社会的主要矛盾;外部,则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8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前夕,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9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

6、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议。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0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3、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

7、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24、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

8、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3第二节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4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

9、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15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

10、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16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17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偏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

12、历史性胜利。19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20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

13、正和发展。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21第三节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22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

1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23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 我国社

15、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4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25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

16、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6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列宁还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

17、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 27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28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

18、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9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30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

19、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31阅读书目阅读书目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2 3、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33 思考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4、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