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1369451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科研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科研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科研方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科研方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方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方法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 杭州市教科所杭州市教科所 沈美华沈美华 教育实验法一、教育实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一、教育实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1 1、定义、定义它是教育研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即实它是教育研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即实验者根据某种设想(假设),控制一些验者根据某种设想(假设),控制一些变量(无关变量),施加一定的实验因变量(无关变量),施加一定的实验因素(操纵自变量),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素(操纵自变量),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以权实践活动,利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以权衡实验所得的结果(测定因变量),从衡实验所得的结果(测定因变量

2、),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2 2、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有有科学的假设科学的假设对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尝对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尝试性答案或设想试性答案或设想(如果(如果则则)有控制的变量有控制的变量自变量(刺激变量):由实验者主自变量(刺激变量):由实验者主动操纵、掌握,从而引起因变量发动操纵、掌握,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反应变量):因自变量的因变量(反应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在实验中除规定的自变量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可重复进行操作:原

3、来的实验因子不变;实验对象要另行抽样、编组;实验者可变可不变。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流程二、教育实验的基本流程1 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2 2、设计实验,制订方案、设计实验,制订方案3 3、实验方案,收集资料、实验方案,收集资料4 4、分析材料,揭示关系、分析材料,揭示关系5 5、验证假设,撰写报告、验证假设,撰写报告三、开展教育实验的要注意的三、开展教育实验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几个问题1、注意实验假设的设计:2、注意变量的控制自变量要可操作自变量要可操作: :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即对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任何操作做具体描述。因变量要可测量:因变量要可测量:选择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反

4、映因变量。无关变量要控制:无关变量要控制:对外部因素(对象、时间、顺序等)和实验情境要控制3、注意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实验方案的设计教育实验的设计的一般步骤步骤1:研究问题的描述(陈述研究假设)问题:在中学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效果分析研究假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与不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但对学习态度、学生认知能力影响不显著。步骤2确定实验处理(自变量的变化)处理1:在数学课上,利用微机进行辅助教学,课后上机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每人累计上机练习量10课时左右)处理2:按课堂正规教学传统方式,只作书面材料的练习,不使用微机。步骤3列举群体、样

5、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目标总体:杭州市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接近总体:杭州市一所城市重点高中的一年级学生样本大小:80人取样方法:从接近总体中随机指派两个自然班,将每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20名,注意男女人数相等实验单位:每一个独立的学生步骤4确定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方法因变量: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态度、认知能力因变量的操作定义:高一数学函数部分学习成就测验(函数运算技能,数学学习保持和迁移效果);隐藏图形与认知推理能力测验步骤5判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和控制程度采用的控制方法:随机指派形成被试组、实验组、控制组数学知识,认知推理能力、识别镶嵌图形能力,初始状态前测,以

6、保持两组均衡控制性别差异教学内容相同同一时间进行教学,练习作业相同,练习时间相等采用同样的后测设计了补充实验:在该校舍初三选取一个班44名学生,根据英语基础成绩采用配对法,随机形成 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对照实验步骤6选择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前后测控制组设计方案格式方案格式标题(实验课题的名称)标题(实验课题的名称)(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1 1、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2 2、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3 3、课题提出的意义、课题提出的意义(二)、实验的假设和理论依据(二)、实验的假设和理论依据1 1、实验假设及其内涵、实验假设及其内涵2 2、实验的理论依据

7、、实验的理论依据(三)、实验的目标与原则(三)、实验的目标与原则1 1、目标、目标 2 2、原则、原则(四)、实验内容和措施(四)、实验内容和措施1 1 1 1、实验自变量及其操作、实验自变量及其操作、实验自变量及其操作、实验自变量及其操作2 2 2 2、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3 3 3 3、实验的因变量指标、实验的因变量指标、实验的因变量指标、实验的因变量指标4 4 4 4、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五)、实验的组织与管理(五)、实验的组织与管

8、理(五)、实验的组织与管理(五)、实验的组织与管理1 1 1 1、实验时间、场所、材料、范围、实验时间、场所、材料、范围、实验时间、场所、材料、范围、实验时间、场所、材料、范围2 2 2 2、研究人员的分工、研究人员的分工、研究人员的分工、研究人员的分工(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4 4、注意实验的组织形式、注意实验的组织形式(1 1)单组设计(单组实验法):)单组设计(单组实验法):向同一组实验对象,先后施加一个或几个实验因子,然后测量其所发生的一种或几种变化,并将其一种或几种变化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因子的效果任何。(2 2)等组设计(等组实验法):)等组

9、设计(等组实验法):向两个以上条件相等或基本相同的实验对象,同时分别施加两个以上不同的实验因子,然后测量各组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将各组变化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因子的效果。随机抽样法:抽签法;排列法。测试选择法:将测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好,两人组:甲组 1、4、5、8、9、 乙组2、3、6、7、10三人组 甲组1、6、7、12、13 乙组2、5、8、11、14 丙组3、4、9、10、15逐个分配法:轮组设计(轮组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特点1、起源2、特点问题产生于实际工作之中,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互相协作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

10、研究(二)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二)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1、计划问题诊断: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存在那些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中,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哪些是创造条件可以改变的?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法才能改变现状?什么样的计划最理想?2 2、实施(行动)、实施(行动)(1)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步骤(2)协调各方面力量,保证实施到位(3)听取各方意见,不断调整行动通过行动:认识的改进、实践的改进、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3、观察观察内容:观察内容:(1)行动背景及制约方式)行动背景及制约方式(2)行动的过程)行动的过程(3)行动的结果)行动的结果

11、(4)出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4、反思要素要素(1 1)整理与描述)整理与描述(2 2)评价与解释)评价与解释(3 3)写出研究报告)写出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法框架模式行动研究法框架模式行动研究法框架模式行动研究法框架模式第一循环:设想:学生认为科学只是回忆事实,而不是探索。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索?是改革课程还是改变提问的策略?首先建立新的提问策略。计划:把提问的中心转移到鼓励学生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寻求答案上来。行动:试着提一些让学生说出自己想法和兴趣的问题。观察:用磁带录制几堂课的提问,观察记录情况,并记下有关印象。反思:为了让全班按教师的设想走,起初以为需对情景进行控制,现在看来,对情景的控制破

12、坏了探索性的提问。第二循环修正后的计划:继续贯彻基本设想和计划,但要减少控制性的陈述。行动:在几节课中减少用控制性的陈述。观察:用磁带录制提问及控制性陈述,并记下对学生行动的影响。反思:学生的探索精神虽然得到了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较难管理,如何让他们步入正轨,并互相倾听彼此的回答呢?当我的教育价值观遭到实践否定时,我碰到了问题。(如,学生在我的课上并不如我所要求的那样积极参与)我设想着解决这个问题(重新组织课堂以使他们积极参与,开展小组活动还是进行结构性练习)实施这个想象中的方解决案(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引入了有结构的联系,使学生在没有老师经常监督的情况下提出并回答问题)评价行动的结果

13、(学生参与性强了,但太吵闹了,并且在有结构性练习的情况下,仍依赖老师)根据评价重新系统地阐明问题(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学生既积极参与又不太吵闹,还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学生在自身的发展中更具多样性)行动研究的类型教师单独研究型:某个教师单独对班级或某学科的教学试行某种改革或新方法,或将自己的新观点付之行动,以其引起学生学习结果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合作研究型:由学校组织或教师自行组成研究小组,必要时也可由有经验者加以指导,以合作的的形式开展研究。专家研究型:由非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整体协作研究型:由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校主管部门甚至军长、学生共同组成的整体协作的研究队伍,对

14、教学行动作全方位的立体研究。(四)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用于教师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使之得到创新;学校课程改革研究;将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际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协调、处理师生关系的研究;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研究。( 五)行动研究方法举例青浦教改实验青浦教改实验 行行动动研研究究步骤步骤青青浦浦教教改改程序程序第第一一轮轮(第第一一循循环环)第第二二轮轮(第第二二循循环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实施研究实施研究检察矫正检察矫正继续实施继续实施三年推广三年推广三年实施三年实施一年筛选一年筛选三年调查三年调查(从中发现问题)从中发现问题)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