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1368176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安全讲义安全教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安全教程目錄一.火二.化學中毒三.電四.機械傷害五.其它類型的傷害六.急救一.火v1.1 火生成的三要素v1.2消除火患和防火v1.3火險等級及滅火器的用途回目錄二.化學中毒2.1中毒的定義及原因2.2常見生產性中毒化學物質2.3化學中毒預防2.4化學中毒急救(沖.脫.泡.蓋.送)回目錄三.觸電3.1電流對人體危害3.2常見的觸電方式3.3預防措施3.4用電設備起火的扑救3.5觸電急救3.6高壓觸電脫離電源3.7緊急救護法3.8.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回目錄四.機械傷害 4.1機械傷害的原因4.2人主觀上的不安全行為4.3預防4.4急救回目錄其它類型的傷害v(一)空氣汙染v1.1空氣汙

2、染的有害物質及危害v1.2對汙染物危害的預防v(二)噪聲v2.1種類.特性及其危害v2.2預防v(三)灼燙傷v3.1灼燙傷源v3.2預防v3.3急救v(四)起重,坍塌,流彈,叉車,高處作業回目錄一.火1.火生成的三要素:可燃物,著火點和氧氣.能夠燃燒的原料,紙,木材,油,煤氣,乙炔,酒精天那水等,以及鎂鈦.鋰.鉀.鈉等金屬及其粉末 以上三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會引起火回目錄2.消除火患和防火(1)要消除火患,則必須嚴格控制”三要素”的組合,其不成立:(1)預防電焊.氣焊和切磨時的火花濺落到易燃物上(2)易燃易爆品的液體和氣體應按指定位置存放,遠離熱源.(3)防止電線的超負荷并對異常氣味保持警覺

3、.回目錄2.消除火患和防火(2)(4)禁火,禁煙場合必須嚴格遵守.(5)必須了解廠區的消防系統(包括報警,安全門以及滅火器的使用).(6)起火時的安全自救.(7)保持鎮靜.(8)火災時人身安全第一,財產第二,報警必須應詳細講清地點,單位,程度,部位等.回目錄3.火險等級及滅火器的用途v1.通常把火險分為A.B.C.D四級.vA級火險為普通的易燃物引起的火患,如木材,布,紙,橡膠制品,廢棄物等發生的燃燒,可用水,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來滅火.vB級火險為石油,汽油,潤滑油以及乙炔,丁烷等液體和氣體引起的燃燒.可用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來滅火.vC級火險,為各種電氣設備引起的燃燒,可用干粉

4、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來滅火.vD級火險為各種金屬引起的燃燒,為鉀,鋰,納鎂,鈦等,可用干粉滅火器來滅火.回目錄二.化學中毒及原因1.中毒,是指人體接觸或吸入化學物質和有害的氣體,蒸汽,煙霧和粉塵,在人體內勣累達到一定的濃度和時間,同時發生化學反應,破坏人體內的組織和生理機能.2.原因:有毒物質 肺部食道皮膚血液循環中毒回目錄 (3)常見生產性中毒化學物質.氨水(NH3H2O), 硫酸(H2SO4)二氧化碳(CO2) 鹽酸(HCl)二氧化硫(SO2 ) 硝酸(HNO3)氫氧化納(NaOH) 氰化物氫氧化KOH 甲醛汽油重金屬(鉛,貢,錳,鉻等).回目錄二.化學中毒的預防(1)通風排毒(2)防護

5、用具:口罩,過濾防毒面具,手套,工作服,安全鞋,眼罩等的使用.(3)了解各種清潔劑,皮膚防護劑等的使用.(4)遵守現場工作規定并小心作業.(5)隔離(6)搞好環境衛生回目錄二.化學中毒急救v(1)迅速救離現場至良好的溫度環境,并去除汙染物.v(2)對不同類型的中毒者,采取如下不同救治方法:v1)氣體中毒者,將其移到空氣流通,新鮮地方,松衣,使其呼吸順暢.v2)對于酸堿灼傷者,應迅速去除被汙染的衣服,鞋襪,擦干后用清水沖或用弱酸,弱堿溶液中和,醋酸,小蘇打)清洗.v3.對口服非腐蝕性毒物者,可用清水反復引吐,至吐出清不為止,嚴重者盡快送至醫院.v對中毒危及休克,心跳和手吸停止者,應進行人工呼吸,

6、同時盡快送醫院.回目錄三.觸電v1.電流對人體危害.v人體電阻一般為10K-100K,若去掉皮膚則為600-800,v對人體的安全電流v交流電(50-60Hz),10mA.v直流電:50mAv安全電壓:36V回目錄常見的觸電方式(1)單相觸電,(2)兩相觸電(傷害最大)(3)跨步電壓觸電(4)雷擊觸電(5)電弧(6)灼傷(7)電烙印(8)皮膚金屬化.回目錄預防措施v(1)選擇安裝電氣設備應符合安全原則(電流,電壓,功率)v(2)采取接地,防止漏電傷人v(3)維修設備時,必須挂好標示牌.v(4)與帶電設備的工作距離應符合安全距離的規定.v(5)帶電作業使用用具,戴絕緣手套,空絕緣靴等.v(6)帶

7、電作業中嚴禁做與工作中無關事情(聊天,吃輛等.回目錄用電設備起火的扑救v(1)立即斷電,除非實無法或不允許切斷電源時才能帶電滅火.v(2)救火時,必須防止身體觸及帶電體v(3)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如:CO2干粉滅火器v穿戴防護用具回目錄觸電急救v.(斷電 急救)v1)觸電斷電法v(1)低壓觸電(對地電壓250V以下)脫離電源.v當不能立即斷開電源時,可使用干燥不導 電體作為工具,或拉觸電者寬松干燥的衣服,或站在干燥的木板,竹木凳子上,絕緣墊鞋搶救.解救最好用一只手進行.若觸電者因抽觔緊導電體時(切記不能直接松開他的手)可以用吹剪斷導線(注意電弧和絕緣)或隔離地面.回目錄(2)高壓觸電脫離電源:

8、v立即通知有關部門斷開電源,同時做好搶救准備,立即穿著防護用具,帶上所需等級的絕緣棒或絕緣鉗子,使觸電者脫出地面或帶電部分,若不行,則可采取拋擲裸體金屬軟線方法,強迫接地起動保護裝置.v同時必須准備備用照明或高處作業觸電.回目錄2)緊急救護法v(1)若觸電者未失知覺,僅觸電時間過長或曾昏迷,則可請醫生或送醫院.v(2)若觸電者已失知覺而呼吸尚在,可使其至環境,空氣流通較好的地方,給他聞氨水,同時全身擦酒精散熱,生呼吸困難,可進行人呼吸并送醫.v(3)或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因觸電者經常會有假死現象,應立即進行人呼吸,并迅速請醫.回目錄6.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v(1)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

9、(有心跳而呼吸停止或呼吸不正常)v清除衣帶,口中雜物 捏鼻張嘴 貼緊吹氣 放松換氣.(可控制12次/每分鐘)v(2)胸外心臟擠壓法(心跳停止)v尋找壓點(凹膛) 向下擠壓(呼氣) 迅速放松(吸氣),(控制60次/分鐘)v若觸電者呼吸和收跳都停止,上述兩種方法須同時交替進行.回目錄四.機械傷害v1.機械傷害原因.v1)機械本身存在缺陷.v(1)設計制造上的缺陷v(2)維修保養上的缺陷.v(3)使用上負荷運轉.v(4)安全裝置的缺陷.回目錄2)人主觀上的不安全行為.v(1)防護不當;v(2)作業前忽視檢查v(3)使用方法不當v(4)破坏或錯誤地調整安全設備v(5)分散自己或他人注意力.v(6)貪功

10、,走捷徑,超負荷運轉v(7)安全操作能力低下v(8)身體不適或疲倦v(9)運行中維修保養回目錄四.機械傷害的預防v預防-機械傷害是可以預防的.v(1).隔離v(2).自控v(3).連鎖v(4).警告v(5).培訓v(6).防護用品回目錄3.急救v(1)脫離危險源v(2)如休克,應進行人工呼吸v(3)迅速包扎,止血,注意預防感染.v(4)送醫,注意減少顛簸回目錄五.其它類型的傷害v(一一)空氣汙染空氣汙染v1.空氣汙染的有害物質:v粉塵,金屬塵,油煙,酸霧,有害氣體 (NO,SO2,NH3,H2S)v2.危害v(1)環境汙染(水源,土壤,空氣)v(2)收燃燒爆炸v(3)人體健康的危害:v肺結核心

11、臟病,氣胸.呼吸系統感染.肺縴維化.呼吸衰竭.回目錄3.對汙染物危害的預防v(1)防塵,除塵v(2)回收,改善v(3)管理,監測v(4)個人防護:防護用具的使用;個人衛生,定期檢查,藥品預防.回目錄(二)噪聲(1000-6000Hz,85dB)v1.種類及特性.v2.危害v(1)損傷人的听覺v(2)損傷人的視覺v(3)引發多種疾病:高血壓,心臟病,失眠,消化不良.v(4)導致事故的發生v(5)損害建筑物3.預防(1)最高不得超過115dB(30S)(2)加強治理,減弱噪聲(3)個人防護:耳塞,耳罩,防聲帽盔等.回目錄(三)灼燙傷v1.灼燙傷源:v(1)設備產生的熱能v(2)帶電物體釋放的電能v

12、(3)化學物質釋放的化學能v(4)光線的照射v預防v(1)防護用具:防護鏡,手套,和袖衣,長褲,口罩等.v(2)了解各種材料的或物理特性.v(3)設備的了解v(4)安全距離回目錄3.急救v(1)就地打滾熄滅身上的火陷(或隔氧滅火)v(2)中小面勣燒傷(切忌大面勣)可浸于清涼水中v(3)可進行臨時包扎,必須保証其無細菌感染.v(4)飲用鹽水或含鹽飲料v(5)送醫院回目錄(四)起重.坍塌.流彈.叉車.高處作業回目錄六六.急救急救v6.1急救:指給于遭受意外傷害者立即和有效性照顧,直到送醫為止.v6.2急救目的: 6.2.1維持患者的生命. 6.2.2防止情況繼續惡化. 6.2.3減輕患者痛苦,使其早日康復.v6.3急救原則:回目錄v1.危險因素.v2.優先急救.v3.正確姿勢.v4.精神支持.v5.身體保暖.v6.飲料適當.v7.檢查傷情.v8.記錄傷情.v9.有利環境.v10.盡快送醫.回目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