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91367560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文档资料(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1胞核胞核胞体胞体胞浆胞浆神经元神经元树突(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树突(感觉神经元的长

2、树突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突起突起有髓有髓轴突轴突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髓无髓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一)、神经元1 1、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232.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的分类投射神经元投射神经元(少量少量)传人和传出神经元传人和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大量大量)进行信息整合与局部的信息传递进行信息整合与局部的信息传递4(二二)神经纤维神经纤维1 1、神经纤维的分类和传导速度、神经纤维的分类和传导速度、神经纤维的分类和传导速度、神经

3、纤维的分类和传导速度据电生理特性分据电生理特性分A、B、C三类。传速:三类。传速:ABC据来源和直径分据来源和直径分、类。类。传速传速:传速与直径、温度呈正变,有髓传速与直径、温度呈正变,有髓无髓。无髓。牛蛙的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组成牛蛙的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组成5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绝缘性3双向性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64 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蛋白合成蛋白合成蛋白合成蛋白合成: :胞体胞体胞体胞体 轴轴轴轴浆浆浆浆运运运运输输输输:双双双双向向向向,顺顺顺顺

4、向向向向快快快快于于于于逆逆逆逆向向向向,顺顺顺顺向向向向运运运运递递递递质质质质囊囊囊囊泡等,逆向对蛋白质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泡等,逆向对蛋白质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泡等,逆向对蛋白质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泡等,逆向对蛋白质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5 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营营营营养养养养性性性性作作作作用用用用:N.N.末末末末捎捎捎捎经经经经常常常常释释释释放放放放一一一一些些些些物物物物质质质质,持持持持续续续续地地地地调调调调整整整整被被被被支支支支配配

5、配配组组组组织织织织的的的的内内内内在在在在代代代代谢谢谢谢活活活活动动动动,影影影影响响响响其其其其结结结结构构构构、生生生生化化化化和和和和生生生生理的变化。(例:周围神经损伤理的变化。(例:周围神经损伤理的变化。(例:周围神经损伤理的变化。(例: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萎缩)肌肉萎缩)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支支支支持持持持神神神神经经经经的的的的营营营营养养养养性性性性因因因因子子子子:神神经经支支配配的的组组织织和和星星形形胶胶质质细胞产生的支持神经元的营养性因子(蛋白质)。细胞产生的支持神经元的营养性因子(蛋白质)。7 功能性作用功能性作用:N N元通过传导元通过传导APAP递质释放递质释放调

6、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N 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内在代谢活动。 如如 : : 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APAP传导,并不能使所传导,并不能使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内在的代谢改变。支配的肌肉发生内在的代谢改变。 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APAP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 如如: : 切断运动切断运动NN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蛋白、蛋白

7、质分解质分解,肌肉逐渐萎缩;将,肌肉逐渐萎缩;将N N缝合,经缝合,经N N再生再生所支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肌肉逐渐恢复。8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 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整性的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NGF)、脑、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BD-NF)、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3(

8、NT-3)、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4/5(NT-4/5)等。等。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营养性因子N N末梢的末梢的特异受体特异受体N N末梢摄入末梢摄入轴浆运输轴浆运输( (逆流方式逆流方式) )胞胞体体促进促进N N元生长发育。元生长发育。9二二.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1. 1. 分类分类: :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卫星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星星形形胶胶质质细细胞胞、少少突突胶胶质质细细胞胞、小小胶胶质细胞。质细胞。 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支持作用支持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修复和再

9、生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绝缘和屏障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 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10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人类的神经系统有人类的神经系统有10101111个神经元。神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脑内的突触超过的,脑内的突触超过10101414。突触分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突触分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一、化学性传递突触。一、化学性传递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中介完成的神经元之间的以神经递质作为中介完成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11

10、 分类分类: 轴轴轴轴- - - -胞突触胞突触胞突触胞突触轴轴轴轴- - - -树突触树突触树突触树突触轴轴轴轴- - - -轴突触轴突触轴突触轴突触树树树树- - - -树突触树突触树突触树突触12(一)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一)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突触(突触(突触(突触(SynapseSynapse):):):):N N元间接触处形成的特殊结构。元间接触处形成的特殊结构。元间接触处形成的特殊结构。元间接触处形成的特殊结构。1.突触的主要结构特点突触的主要结构特点前膜:前膜:内含内含N递质递质突触结构突触结构间隙:间隙:与细胞外液相通与细胞外液相通后膜:后膜: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有与递质特

11、异性结合的受体1314(1)突触后致密区(突触后致密区(PSD)内有相应受体,内有相应受体,(2)辨认突触的重要标志)辨认突触的重要标志(3)与囊泡靠近的前膜共同组成)与囊泡靠近的前膜共同组成活性区活性区152.2.2.2.化学突触传递过程化学突触传递过程化学突触传递过程化学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AP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Na+ +( (主主) ) K K+ +通透性通透性ClCl- -( (主主) ) K K+ +通透性通透性CaCa2+2+内流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12、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降低轴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IPSPIPSPEPSPEPSP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16173.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概概概概念念念念:突突触触后后膜膜的的膜膜电电位位在在递递质质作作用用下下发发生生局局部部去去极极化化,使使该该突突触触后后N元元的的兴兴奋奋性性增增高高,这这种种电电位位变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机制:产生机制:产生机制:产生机制:18(2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 概概概概念念念念:突突触触后后膜膜的的超超级级化化电电变变位位,使使该该突突触触后后N元元的的兴兴奋奋性性降降低低,这这种种电电位位变变化化称称为为抑抑制制性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IPSP.)产生机制:产生机制:产生机制:产生机制:2、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204.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1)(1)突触后电位的总和突触后电位的总和突触后电位的总和突触后电位的总和突突触触传传递递过过程程中中,一一个个动动作作电电位位在在突突触触后后膜膜产

14、产生生的的EPSP幅幅度度仅仅有有0.2-0.5mV,而而神神经经元元的的兴兴奋奋需需去去极极化化幅幅度度大大于于10mV,因因此此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内内的的兴兴奋奋传传递递必必须须经经过过突突触电位的总和触电位的总和(时间和空间总和时间和空间总和)(2)(2)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EPSP总总和和达达阈阈电电位位水水平平轴轴突突始始段段(轴轴丘丘)产生扩布性产生扩布性AP。221)1)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机制:机制: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侧支性抑制侧支性抑制: :兴奋冲动兴奋冲动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释放抑制性性递质释放抑

15、制性性递质突触后突触后N N元产生元产生IPSPIPSP突触后突触后N N元发生抑制元发生抑制分类:分类:2)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特征:是超极化抑制。特征:是超极化抑制。(3)(3)(3)(3)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 23兴兴 奋奋 冲冲 动动 传传 入入侧支兴奋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释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抑制另一N N元元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膜产生IPSPIPSP交互抑制交互抑制 侧支性抑制侧支性抑制: : 兴奋一兴奋一N N元元突突触触后后膜膜产产生生EPSPEPSP24传入侧支

16、抑制传入侧支抑制 概概概概念念念念:传传传传入入入入神神神神经经经经纤纤纤纤维维维维兴兴兴兴奋奋奋奋一一一一个个个个中中中中枢枢枢枢的的的的N N元元元元的的的的同同同同时时时时,经经经经侧侧侧侧支支支支兴兴兴兴奋奋奋奋另另另另一一一一个个个个抑抑抑抑制制制制性性性性中中中中间间间间N N元元元元,转转转转而而而而使使使使另另另另一一一一个个个个N N元发生抑制的现象。元发生抑制的现象。元发生抑制的现象。元发生抑制的现象。意义意义:调控其它调控其它N元,以便活动协调同步。元,以便活动协调同步。25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N 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侧支兴

17、奋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释放抑制性递质释放抑制性递质原兴奋的原兴奋的N N元抑制元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膜产生IPSPIPSP兴奋兴奋效应细胞效应细胞突突触触后后膜膜产产生生EPSPEPSP26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概概念念:某某一一中中枢枢N元元兴兴奋奋时时,其其传传出出冲冲动动沿沿轴轴突突外外传传,同同时时又又经经轴轴突突侧侧枝枝去去兴兴奋奋一一抑抑制制性性中中间间神神经经元元,后后者者释释放放抑抑制制性性递递质质,抑抑制制原原先发动兴奋的先发动兴奋的N元及同元及同一一中枢的其他中枢的其他N元。元。 意义意义: :调控调控N N元本身,使其活动及

18、时终止。元本身,使其活动及时终止。272 2突突突突触触触触前前前前抑抑抑抑制制制制28概概概概念念念念:通通过过改改变变突突触触前前膜膜的的活活动动,最最终终使使突突触触后后N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结构:结构:结构:结构:轴突轴突-轴突突触,多突触联系。轴突突触,多突触联系。过程:过程:过程:过程:A纤维兴奋冲动传至轴突末梢纤维兴奋冲动传至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轴突轴突B末梢部分去极化(末梢部分去极化(EPSP)B末梢膜电末梢膜电位位轴突轴突B兴奋时其兴奋时其AP幅度幅度递质释放量递质释放量突触后突触后神经元的神经元的EPSP突触后

19、突触后N元兴奋性元兴奋性29机制机制:先刺激轴先刺激轴2 2轴轴2 2兴奋释放递质兴奋释放递质(GABA)(GABA)轴轴1 1部分去极化部分去极化(Cl(Cl- -电导电导)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 1轴轴1 1产生产生APAP幅度幅度轴轴1 1 CaCa2+2+内流量内流量轴轴1 1释放递质量释放递质量胞胞3 3EPSPEPSP幅度幅度胞胞3 3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 = = 胞胞3 3抑制抑制特征:是去极化抑制。特征:是去极化抑制。30(二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1)非突触性化学结构)非突触性化学结构曲张体曲张体(2)电突触(缝隙连接

20、)电突触(缝隙连接)曲张体囊泡缝隙连接缝隙连接313233(三)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三)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1 1单向性单向性 2 2突触延搁突触延搁(0.3-0.5ms0.3-0.5ms) 3 3总和总和(时间,空间)(时间,空间) 4 4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前末梢受到不同形式的条件突触前末梢受到不同形式的条件刺激后刺激后, ,相同的测试刺激可以引起突触传递效应的改变相同的测试刺激可以引起突触传递效应的改变, ,不同的不同的条件刺激可以引起不同形式的突触可塑性变化条件刺激可以引起不同形式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 5 5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21、: COCO2 2、 O O2 2 传递障碍。传递障碍。突触处递质耗竭突触处递质耗竭突触处递质耗竭突触处递质耗竭易疲劳易疲劳易疲劳易疲劳34突突触触传传递递时时程程35突触的可塑性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 1.1.概概念念:可可塑塑性性是是指指突突触触传传递递的的功功能能可可发发生生较较长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时程的增强或减弱。 2. 2.表现:表现: 强强直直后后增增强强= =强强直直刺刺激激突突触触前前膜膜内内CaCa2+2+积积累累持续释放递质持续释放递质突触后电位增强。突触后电位增强。 习习惯惯化化= =重重复复刺刺激激时时,突突触触对对刺刺激激的的反反应应逐逐渐渐减弱或消失。

22、减弱或消失。 敏感化敏感化= =与习惯化相反。与习惯化相反。 长长时时程程增增强强(LTP)(LTP)= =短短时时间间内内快快速速重重复复刺刺激激后后,突突触触后后N N元元产产生生一一种种快快速速形形成成的的和和持持续续性性的的突突触触后后电电位位增强增强( (持续时间大于强直后增强持续时间大于强直后增强) )。 长时程抑制长时程抑制(LTD)(LTD)= =与与LTPLTP相反。相反。36(四四)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概述:神经递质概述: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

23、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上的受体,把信息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的一些胞上的受体,把信息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的一些胞上的受体,把信息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的一些胞上的受体,把信息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特殊的化学物质。特殊的化学物质。特殊的化学物质。 37(1)确定标准:确定标准:1 1)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酶)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酶)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酶)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酶22)突触小泡内有递质储存)突触小泡内有递质储存)突触小

24、泡内有递质储存)突触小泡内有递质储存33)加入递质有相同生理效应)加入递质有相同生理效应)加入递质有相同生理效应)加入递质有相同生理效应44)有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有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有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有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55)有特异性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有特异性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有特异性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有特异性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 38(2)代谢:代谢:合成、贮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合成、贮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 (3)递质的共存递质的共存一个一个N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

25、)质)意义意义:协调某些生理过程协调某些生理过程(4)神经调质神经调质N元元产产生生的的作作用用于于特特定定受受体体从从而而调调节节信信息息传传递递效效率率(非非直直接接信信息息传传递递)的的一一类类特特殊殊化化学学物物质质。(增增强强或或减减弱弱递递质质的的效效应应调制作用)调制作用)39 2. 2.中枢主要的神经递质分类中枢主要的神经递质分类分类分类 家家 族族 成成 员员胆碱类胆碱类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胺类胺类 多巴胺、多巴胺、NENE、5HT5HT、组胺、组胺氨基酸类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GABA肽类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AD

26、HADH、催产素、阿片肽、催产素、阿片肽、 脑脑- -肠肽、肠肽、A A、心房钠尿肽等、心房钠尿肽等嘌呤类嘌呤类 腺苷、腺苷、ATPATP气体气体 NO NO、COCO脂类脂类 PG PG类类40 1 1、Ach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 部位:外周:部位:外周:部位:外周:部位:外周:胆碱能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胆碱能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胆碱能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胆碱能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纤维)骨骼

27、肌的运动纤维)骨骼肌的运动纤维)骨骼肌的运动纤维) 中枢:中枢:中枢: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丘脑后腹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丘脑后腹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丘脑后腹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丘脑后腹核、RFRF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 41受体:受体: MM(毒蕈碱):(毒蕈碱):(毒蕈碱):(毒蕈碱):心肌、平滑肌、腺体(心肌、平滑肌、腺体(心肌、平滑肌、腺体(心肌、平滑肌、腺体(MM1-51-51-51-5) N N(烟碱):(烟碱):(烟碱):(烟碱):N N1 1(神经元型)、(神经元型)、(神经元型)、(神经元型)、 N N2 2 2

28、 2 (肌肉型)(肌肉型)(肌肉型)(肌肉型)拮抗剂:拮抗剂: MM阿托品阿托品阿托品阿托品 N N筒箭毒筒箭毒筒箭毒筒箭毒 N N N N1 1 1 1六烃季铵六烃季铵六烃季铵六烃季铵 N N N N2 2 2 2十烃季铵十烃季铵十烃季铵十烃季铵42 2 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E、NE、DA(1)、)、E和和NE 部位:部位:部位:部位: 外周:外周:外周:外周:肾上腺素能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中枢:中枢:中枢:中枢:低位脑干(延髓、中脑低位

29、脑干(延髓、中脑低位脑干(延髓、中脑低位脑干(延髓、中脑RFRF、脑桥的蓝斑)、脑桥的蓝斑)、脑桥的蓝斑)、脑桥的蓝斑) 受体:受体:受体:受体: ( 1 1 1 1、 2 2 2 2、)和、)和、)和、)和 ( 1 1 1 1、 2 2 2 2) 效应:效应:效应:效应:因受体而不同因受体而不同因受体而不同因受体而不同 43 拮抗剂:拮抗剂:拮抗剂:拮抗剂: 酚妥拉明酚妥拉明酚妥拉明酚妥拉明 1 1 1 1哌唑嗪哌唑嗪哌唑嗪哌唑嗪 2 2 2 2育亨宾育亨宾育亨宾育亨宾 普洛萘尔(心得安)普洛萘尔(心得安)普洛萘尔(心得安)普洛萘尔(心得安) 1 1 1 1阿提洛尔、普拉洛尔(心得宁)阿提洛

30、尔、普拉洛尔(心得宁)阿提洛尔、普拉洛尔(心得宁)阿提洛尔、普拉洛尔(心得宁) 2 2 2 2丁氧胺丁氧胺丁氧胺丁氧胺(2 2 2 2)、)、)、)、DADA:主要存在于中枢主要存在于中枢主要存在于中枢主要存在于中枢受体:受体:受体:受体:DADA1-51-51-51-53 3、5-5-HT及其受体:及其受体:部位部位部位部位:低位脑干的中缝核内低位脑干的中缝核内低位脑干的中缝核内低位脑干的中缝核内 受体:受体:受体:受体: 5- 5- 5- 5-HTHT1-71-71-71-7445、肽类递质及其受体、肽类递质及其受体:6、嘌呤类:、嘌呤类:7、其他递质:、其他递质:组胺、组胺、NO、CO

31、4 4、氨基酸类、氨基酸类皮层、小脑、脊髓,抑制性作用皮层、小脑、脊髓,抑制性作用皮层、小脑、脊髓,抑制性作用皮层、小脑、脊髓,抑制性作用r-r-r-r-氨基丁酸氨基丁酸氨基丁酸氨基丁酸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皮层和感觉传入系统,兴奋性作用谷氨酸:皮层和感觉传入系统,兴奋性作用谷氨酸:皮层和感觉传入系统,兴奋性作用谷氨酸:皮层和感觉传入系统,兴奋性作用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453.神经受体神经受体(1)概述概述受受体体:与与化化学学物物质质结结合合并并诱诱发发生生物物效效应应的的特特殊殊生生物分子。物分子。配配体体:激激动动剂剂和和拮拮抗抗剂剂(能能与与受受体体发发生生结结合合并并产

32、产生生生生物物效效应应的的化化学学物物质质称称为为激激动动剂剂,只只发发生生结结合合而而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则称为拮抗剂。)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则称为拮抗剂。)特点:特点:特异性、饱和性、可逆行特异性、饱和性、可逆行 46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N(N、M)M)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5-HT5-HT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激活激活G 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受体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受体注:各类受体有亚型注:各类受体有亚型分类:分类:分布部位分:分布部位分:突触前受体、突触后受体突触前受体、突触后受体生物效应分:生物效应分:结合递质

33、分:结合递质分:47第三节第三节反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反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一一.反射和反射弧反射和反射弧 ( (一一一一)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二二)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骨骼肌骨骼肌平滑肌平滑肌心肌心肌腺体腺体简单简单复杂复杂48二二. .反射过程:反射过程: N N反射特点反射特点: : 快、短、准快、短、准适宜刺激适宜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效应器效应器N

34、-N-体液反射特点:体液反射特点: 慢、广、久慢、广、久激素激素血液血液+ +APAPAPAP49三三.反射的分类: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单突触反射和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50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 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反射中枢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或参与某一反射活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或参与某一反射活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或参与某一反射活是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或参与某一反射活动动动动的神经元群的神经元群的神经元群的神经元群( (神经元池神经元池神经元池神经元池) )。这些神经

35、细胞群可以集中分布在一起。这些神经细胞群可以集中分布在一起。这些神经细胞群可以集中分布在一起。这些神经细胞群可以集中分布在一起(一个神经元池),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或中枢的不同(一个神经元池),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或中枢的不同(一个神经元池),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或中枢的不同(一个神经元池),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或中枢的不同层次(多个神经元池)。层次(多个神经元池)。层次(多个神经元池)。层次(多个神经元池)。(一)中枢神经元池(一)中枢神经元池(一)中枢神经元池(一)中枢神经元池神经元池是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经细胞群。是神经系统内神经元池是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经细胞群。是神经系统内完成或

36、调节任一生理功能的最小组成单位。完成或调节任一生理功能的最小组成单位。51神经元池的基本组成神经元池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入神经元池神经元池的神经元的神经元(二)神经元池的输入和输出(二)神经元池的输入和输出(二)神经元池的输入和输出(二)神经元池的输入和输出523.3.神经元池的兴奋或易化和抑制神经元池的兴奋或易化和抑制神经元池的兴奋或易化和抑制神经元池的兴奋或易化和抑制53( (三三) )神经元池内的信号处理神经元池内的信号处理5455环式环式链锁式链锁式56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一)最后公路原则(一)最后公路原则(一)最后公路

37、原则(一)最后公路原则( (三三三三)后放后放后放后放( (二二二二)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 (四四四四) )反射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反射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反射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反射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57脊脊 髓髓 前前 角角 运运 动动 N N 元元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骨骨 骼骼 肌肌 纤纤 维维牵牵 张张 反反 射射最后公路原则最后公路原则最后公路最后公路 1. 1.脊髓前角脊髓前角运运动动N N元是躯体运动反元是躯体运动反射的射的最后公路最后公路。 2. 2.一个一个

38、运动运动N N元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能单位称为运动单运动单位。位。58第四节第四节 感觉的形成感觉的形成内内外外环环境境的的各各种种变变化化感感受受器器换换能能作作用用神神经经冲冲动动传导路传导路大大脑脑皮皮层层分分析析综综合合产产生生主主观观感感觉觉概概 述述 感觉感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感觉产生过程感觉产生过程: :59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传传导痛觉、温觉。导痛觉、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传传导触觉、压觉。导触觉、压觉。传导路脊髓交叉传导路脊髓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浅感觉先

39、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传导路三级换元传导路三级换元:一、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一、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一、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一、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60二、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二、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二、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二、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1. 1.特异接替核特异接替核: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特定感觉代表区( (构成构成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

40、系统) ),功能上具有点对点功能上具有点对点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 2. 2.联络核联络核: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 ( ( (一一一一) ) ) )丘脑与感觉有关的主要核团丘脑与感觉有关的主要核团丘脑与感觉有关的主要核团丘脑与感觉有关的主要核团61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接

41、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 (构成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 ),功能上与维持和功能上与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3.3.非特异性投射核非特异性投射核: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视觉传入视觉传入听觉传入听觉传入联络核联络核非特异性核非特异性核特异性核特异性核联络核联络核62深、浅、视、深、浅、视、听、味觉听、味觉脊髓脊髓脑干脑干丘脑感觉接替核丘脑感觉接替核联联络络核核皮层特定区域皮层特定区域特定感觉特定感觉( (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二

42、)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1 1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spacificprojectionsystemspacificprojectionsystem)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专一投射途径,点对点投射专一投射途径,点对点投射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632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功能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功能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功能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功能概念:概念:概念:概念: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

43、支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与脑干网状结构的与脑干网状结构的与脑干网状结构的NN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达丘脑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达丘脑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达丘脑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达丘脑髓板内侧核,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髓板内侧核,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髓板内侧核,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髓板内侧核,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区域。区域。区域。特点:特点:特点:特点:非点对点投射(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非点对点投射(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非点对点投射(不同感觉

44、的共同上传通路)非点对点投射(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功能:功能:功能:功能: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

45、用。6465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组组 成成功功 能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不引起特定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状态( (上行激醒作用上行激醒作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经丘脑经丘脑特异性核和联络核特异性核和联络核丘脑丘脑- -皮层的点对点投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射纤维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多次换N N元元经丘脑非特异性核经丘脑非特异性核丘脑丘脑- -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网

46、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特 点点多次更多次更N N换元换元投射区广泛投射区广泛( (点对点关系点对点关系) )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三次更换三次更换N N元元投射区窄小投射区窄小( (点对点关系点对点关系) )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两两两 种种种种 感感感感 觉觉觉觉 投投投投 射射射射 系系系系 统统统统 的的的的 比比比比 较较较较66切断特异性投射通路或非特异性投射通路后,猫的行为及脑电图的表现67上行激动系统上行激动系统: : : : 指脑干网状结构向指脑干网状结构

47、向丘脑的上传的系统。丘脑的上传的系统。 如果该系统功能如果该系统功能 非非洲洲睡睡眠眠病病:蚊蚊咬咬后后慢慢慢慢睡睡死死( (解解剖剖见见病病变变在在非非特特异异性性投射系统投射系统);); 前前苏苏联联一一患患者者除除有有一一眼眼视视觉觉外外,无无其其它它感感觉觉,当当遮遮其其眼眼后,则慢慢睡了后,则慢慢睡了; ; 白天各种刺激白天各种刺激上传上传觉醒觉醒 晚上各种刺激晚上各种刺激上传上传睡眠睡眠应用催眠药应用催眠药、麻醉药麻醉药)皮层由兴奋状态皮层由兴奋状态抑制抑制状态。如:状态。如:( (如如68三、大脑皮层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三、大脑皮层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一一) )躯体感觉皮质躯体

48、感觉皮质 外侧面外侧面体表感觉区体表感觉区 = 3-1-2 = 3-1-2区区( (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 + ) + 岛叶岛叶( (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本体感觉区本体感觉区 = 4 = 4区区( (又是运动区又是运动区) )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 = = 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 + 运动辅助区运动辅助区听觉区听觉区 = 41 = 41区区 + 42 + 42区区 视觉区视觉区 = 17 = 17区区6970身体不同体表部位在躯体感觉皮质的代表区身体不同体表部位在躯体感觉皮质的代表区躯体感觉躯体感觉区区: 位置位置: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功功能能:定定位位明明确确、感感觉觉分分析析不不十十分

49、分清清晰晰( (患患者常难以描述清晰者常难以描述清晰) )。 投射特点投射特点: 1.1.左左右右交交叉叉: :( (除除头头面面部部是双侧性外是双侧性外) );2.2.倒倒置置分分布布: :( (除除头头面面部部是直立外是直立外) );3.3.精细正比精细正比: : 皮层投射区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细程度呈71二、痛觉二、痛觉 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不愉快的情绪

50、活动和防卫反应。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一)(一)快痛和慢痛快痛和慢痛快痛和慢痛快痛和慢痛快痛快痛快痛快痛:短暂迅速的(刺痛),感觉清楚,定位明确。短暂迅速的(刺痛),感觉清楚,定位明确。慢痛:慢痛:慢痛:慢痛:持续而强烈(灼痛),定位不明确,常伴心率持续而强烈(灼痛),定位不明确,常伴心率、血压血压、呼吸改变和情绪变化。呼吸改变和情绪变化。(二)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特点:(二)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特点:(二)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特点:(二)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特点: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游离游离N末梢末梢传导通路特点:传导通路特点:传导通路特点:传导通路特点:快痛

51、快痛快痛快痛有髓有髓有髓有髓 慢痛慢痛慢痛慢痛无髓无髓无髓无髓72皮皮肤肤痛痛躯躯体体痛痛内内脏脏痛痛深部痛深部痛快痛快痛慢痛慢痛痛痛觉觉体腔痛体腔痛牵涉痛牵涉痛刺激后刺激后0.5-1.0s0.5-1.0s出现烧灼痛出现烧灼痛( (难以忍受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 ,定位不准确定位不准确, ,常伴有情绪反应常伴有情绪反应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短, ,定位准确定位准确, ,不伴有情绪反应不伴有情绪反应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类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内脏疾患类及临

52、近的体腔壁所致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痛觉分类:痛觉分类:73(四)内脏痛与牵涉痛(四)内脏痛与牵涉痛1内脏痛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缓慢持续且定位不清,对切割、烧灼不敏缓慢持续且定位不清,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缺血、牵拉,痉摩性刺激敏感。常伴有感,对缺血、牵拉,痉摩性刺激敏感。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不愉快的情绪反74皮肤(快皮肤(快、慢)痛慢)痛内脏痛内脏痛( (包括躯体深部痛包括躯体深部痛) )传导纤维传导纤维疼痛特点疼痛特点 产生和消失迅速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确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分辫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快痛AA,慢痛,慢痛C)C)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缓慢产生

53、缓慢、持续久持续久定位不清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分辫能力差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无牵涉痛无牵涉痛有有牵涉痛牵涉痛敏感刺激敏感刺激钝性刺激钝性刺激( (牵拉牵拉、痉挛痉挛、炎症炎症、缺血等缺血等) )锐性刺激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切割、烧灼等) )自主自主N N传入纤维传入纤维游游 离离 N N 末末 梢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 )致痛物质致痛物质皮皮 肤肤 痛痛 与与 内内 脏脏 痛痛 的的 比比 较较电、机械、化学物质电、机械、化学物质( (如如K K+ +、H H+ +、组胺

54、、组胺、5-HT5-HT、PGPG等等) )753.3.牵涉痛牵涉痛(referred pain)(referred pain) 概念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过敏现象。 机制机制: .会聚学说会聚学说: : 患患病病内内脏脏与与某某部部位位体体表表的的感感觉觉传传入入纤纤维维会会聚聚于于同同一一个个后后角角N N元元痛觉错觉。痛觉错觉。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患病器官 心心 胃、胰胃、胰 肝、胆肝、胆 肾脏肾脏 兰尾兰尾体表疼痛体表疼痛 心前区心前区 左上腹左上腹 右肩胛右肩胛 腹股腹股 上腹部上腹

55、部 部部 位位 左臂尺侧左臂尺侧 肩胛间肩胛间 沟区沟区 或脐区或脐区会聚学说会聚学说76 .易化学说:易化学说: 患患病病内内脏脏的的痛痛觉觉信信息息传传入入提提高高邻邻近近躯躯体体感感觉觉N N元元的的兴兴奋奋性性对对体体表表传传入入冲冲动动产产生生易易化化作作用用(痛痛觉觉过过敏)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患病内脏患病内脏77 第五节第五节躯体运动的调控躯体运动的调控一、躯体运动的概述一、躯体运动的概述一、躯体运动的概述一、躯体运动的概述(一)躯体运动的分类(一)躯体运动的分类反射运动反射运动随意运动随意运动节律性运动节律性运动78(

56、二)感觉传入在运动调节中的意义(二)感觉传入在运动调节中的意义(二)感觉传入在运动调节中的意义(二)感觉传入在运动调节中的意义(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79二、脊髓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二、脊髓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一)脊髓内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和运动单位(一)脊髓内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和运动单位1. 1.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和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运动运动N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构成运动单位。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构成运动单位。r运动运动N元:支配

57、梭内肌纤维。元:支配梭内肌纤维。中间中间中间中间N元:元:兴奋性和抑制性兴奋性和抑制性N N元元元元(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8081脊脊 髓髓 前前 角角 运运 动动 N N 元元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 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骨骨 骼骼 肌肌 纤纤 维维牵牵 张张 反反 射射2.2.2.2.运动单位运动单位运动单位运动单位 最后公路最后公路 1.1.脊髓前角脊髓前角运运动动N N元是躯体运动反元是躯体运动反射的射的最后公路最后公路。 2.2.一个一个运动运动N N元元及其所支配的

58、全部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能单位称为运动单运动单位位。82运动单位(运动单位(+肌纤维)肌纤维)833.骨骼肌的感受器骨骼肌的感受器梭外肌:梭外肌:肌肌 梭梭:内有二种感受器:内有二种感受器:梭内肌:梭内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与肌梭呈并联关系。与肌梭呈串联关系。与肌梭呈串联关系。初级末梢:初级末梢:N元支配元支配,N元支配元支配,次级末梢:次级末梢:是牵张反射的感受是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兴奋由装置,兴奋由IaIa类类N N纤维传入。纤维传入。可可能能与与本本体体感感觉觉有有关关,兴兴奋奋由由类类N N纤纤维传入。维传入。(1)肌梭及其功能肌梭及其功能8485

59、肌梭感受器肌梭感受器86(2)(2)腱器官及其功能腱器官及其功能腱器官及其功能腱器官及其功能组成组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位置位置:肌肉与肌腱的交接处肌肉与肌腱的交接处刺激刺激:主动牵拉生产的主动牵拉生产的张力变化张力变化87比较肌梭和腱器官比较肌梭和腱器官肌梭肌梭腱器官腱器官位置位置附在梭外肌的肌膜上附在梭外肌的肌膜上与梭外肌与梭外肌”并联并联”肌肉与肌腱的交接处肌肉与肌腱的交接处与梭外肌串联与梭外肌串联功能功能检测肌肉长度检测肌肉长度检测肌肉主动收缩张力检测肌肉主动收缩张力意义意义传入冲动对支配同一传入冲动对支配同一肌纤维的肌纤维的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起兴奋作用. .肌梭兴奋肌梭兴奋

60、引起牵张反射引起牵张反射传入冲动对支配同一肌纤维传入冲动对支配同一肌纤维的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腱器官兴奋腱器官兴奋,抑制肌肉收缩抑制肌肉收缩,调节调节肌肉的力量和时间肌肉的力量和时间.88 3 3当肌肉受到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被动牵拉时时? ?2 2当梭外肌当梭外肌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时时, ,1 1当梭外肌当梭外肌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时时, , 腱器官传入腱器官传入 ,肌梭传入,肌梭传入 ;腱器官和肌梭传入腱器官和肌梭传入腱器官传入腱器官传入 ,肌梭传入,肌梭传入问题:问题: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均均891. 1.肌牵张反射(肌牵张反射(肌牵张反射(肌牵张反射(Stretc

61、hreflexStretchreflex)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类型:类型:类型:类型: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缓慢持续缓慢持续牵拉牵拉牵拉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多突触反射,反射时较长。多突触反射,反射时较长。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对抗牵拉以维持姿势。对抗牵拉以维持姿势。腱反射:腱反射:腱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快速牵拉快速牵拉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反射时短且局限,为单突触反射。反射时短且局限,为单突触反射。意义:意义:异常异常提示中枢损伤部位提示中枢损伤部位(二)脊髓的躯体反射(二)

62、脊髓的躯体反射与与神神经经中中枢枢保保持持正正常常联联系系的的骨骨骼骼肌肌,在在受受到到外外力力牵牵拉拉使使其其伸伸长长时时,引引起起受受牵牵拉拉的的同同一一肌肌肉肉收收缩缩的的反反射射活活动动称称为为牵牵张张反反射射(stretchreflex)。90(1)(1)位相性牵张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 (腱反射腱反射腱反射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肉快速牵拉肌肉特点特点:时程短、肌力大时程短、肌力大9192膝跳反射弧膝跳反射弧:叩击肌腱叩击肌腱肌肉受到牵拉刺激肌肉受到牵拉刺激肌梭兴奋性肌梭兴奋性Ia类类N纤维传入纤维传入运动元兴奋运动元兴奋梭外肌收缩梭外肌收缩辅助判断脊髓和高

63、位中枢的活动状态辅助判断脊髓和高位中枢的活动状态93腱反射的临床意义:腱反射的临床意义:腱反射的临床意义:腱反射的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NSNS的功能状态的功能状态 腱反射减弱或消退:腱反射减弱或消退: 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 腱反射亢进:腱反射亢进: 提示高位中枢病变。提示高位中枢病变。94(2 2 2 2)紧张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 ( ( (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肌紧张) ) ) ) 概概念念: 指指缓缓慢慢而而持持续续地地牵牵拉拉肌肌腱腱时时所所引引起起的的牵牵张反射。张反射。 对对抗抗肌肌肉肉的的牵牵拉拉以以维维持持身身体体的

64、的姿姿势势,是是一一切切躯体运动的基础。躯体运动的基础。 如如果果破破坏坏肌肌紧紧张张的的反反射射弧弧,可可出出现现肌肌张张力力的的减减弱弱或或消消失失,表表现现为为肌肌肉肉松松弛弛,因因而而无无法法维维持持身身体体的的正常姿势。正常姿势。意义意义: 肌紧张属于多突触反射。肌紧张属于多突触反射。 无无明明显显的的运运动动表表现现,骨骨骼骼肌肌处处于于持持续续地地轻轻微的收缩状态。微的收缩状态。特点特点:直立直立重力重力关节关节弯曲弯曲牵拉抗重力牵拉抗重力肌肌伸肌伸肌伸肌伸肌反射性收反射性收缩缩维持直立维持直立95 肌紧张肌紧张机制机制: : 梭外肌收缩梭外肌收缩运动运动N N元兴奋元兴奋肌梭的

65、肌梭的敏感性敏感性兴奋性兴奋性持续轻微持续轻微牵拉伸肌牵拉伸肌梭内肌收缩梭内肌收缩运动运动N N元兴奋元兴奋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重力作用重力作用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环环环?环?环的意环的意义:使肌肉义:使肌肉维持于缩短维持于缩短状态。状态。 脑脑干干某某些些中中枢枢调调节节肌肌紧紧张张是是通通过过兴兴奋奋环环实实现的。现的。96腱反射和肌紧张比较腱反射和肌紧张比较内容内容腱反射腱反射肌紧张肌紧张相同点相同点牵张反射牵张反射不不同同点点牵拉方式牵拉方式快速快速缓慢持续缓慢持续传入神经传入神经IaIaIaIa、IIII收缩特点收缩特点同步快速同步

66、快速持续交替持续交替中枢联系中枢联系单突触单突触多突触多突触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协助诊断疾病协助诊断疾病维持姿势维持姿势972 2、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概念: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概念: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肢体屈曲称屈肌反射。肢体的屈肌收缩,肢体屈曲称屈肌反射。肢体皮肤受到强烈刺激时,在本侧肢体屈曲的肢体皮肤受到强烈刺激时,在本侧肢体屈曲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称对侧伸肌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称对侧伸肌反射。反射。反射。反射。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保护,维持姿势保护,维持姿势9899 (三)脊髓休克(三)脊髓休克

67、(Spinalshock)概念:概念:概念:概念:突然横断动物或人的脊髓后,断面以下的脊突然横断动物或人的脊髓后,断面以下的脊突然横断动物或人的脊髓后,断面以下的脊突然横断动物或人的脊髓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表现:表现:表现:表现: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肌紧张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肌紧张,血压血压,出汗抑制,尿粪潴留。,出汗抑制,尿粪潴留。100 上述表现是暂时的,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上述表现是暂时的,脊髓反

68、射可逐渐恢复: : 恢恢复复的的快快慢慢与与种种族族进进化化程程度度有有关关: : 低低等等动动物物恢恢复复快快,高高等等动动物物恢恢复复慢慢。如如蛙蛙仅仅数数分分钟钟,狗需数天,人则需要数周至数月才能逐渐恢复。狗需数天,人则需要数周至数月才能逐渐恢复。 恢恢复复的的快快慢慢与与反反射射弧弧的的复复杂杂程程度度有有关关:简简单单的的反反射射先先恢恢复复( (如如屈屈反反射射、腱腱反反射射等等) );复复杂的反射后恢复杂的反射后恢复( (如对侧伸反射等如对侧伸反射等) )。 人类发生脊休克恢复后,排便排尿反射人类发生脊休克恢复后,排便排尿反射由原先的潴留变为失禁。由原先的潴留变为失禁。特点:特点

69、:101机理:机理: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而暂时丧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而暂时丧失反射能力。失反射能力。意义:意义:脊髓本身可完成一些简单反射脊髓本身可完成一些简单反射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节有易化也有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节有易化也有抑制抑制102二、脑干对肌紧张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调节(一)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一、去大脑动物和去大脑僵直一、去大脑动物和去大脑僵直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当:当:当:当在脑桥上端离断猫或狗等实验动物的低位脑干与高在脑桥上端离断猫或狗等实验动物的低位脑干与高级中枢的联系时,动

70、物没有出现脊休克的现象,而是立即出现级中枢的联系时,动物没有出现脊休克的现象,而是立即出现全身肌肉僵直。经过这样处理的动物称全身肌肉僵直。经过这样处理的动物称去大脑动物。去大脑动物。去大脑动物。去大脑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状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状态称态称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103四肢伸直四肢伸直头尾昂起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脊柱挺硬1042、脑干的易化区与抑制区、脑干的易化区与抑制区105 高级中枢对肌紧张和肌运动的作用可能有二种机制:高级中枢对肌紧张和肌运动的作用可能有二种机制:易化或抑制脊髓易化或抑制脊髓运动运动N N元,

71、直接调节肌肉的收缩;元,直接调节肌肉的收缩;易化或抑制脊髓易化或抑制脊髓运动运动N N元,通过元,通过环改变肌梭敏环改变肌梭敏 感性而间接调节肌运动。感性而间接调节肌运动。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区域,称为易化区易化区( (范范围较大围较大) )。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区域,称为抑制区抑制区( (范范围较小围较小) );106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抑抑 制制 区区易易 化化 区区网状结构背外侧部网状结构背外侧部( (包括中脑背盖包括中脑背盖) )网状结构内侧尾部网状结构内侧尾部部部

72、位位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 (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 )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 (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 )上级中枢上级中枢下传通路下传通路作作 用用特特 点点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 ,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抑制抑制NN元兴奋性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肌紧张和肌运动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加强加强NN元兴奋性元兴奋性肌梭敏感性肌梭敏感性肌紧张和肌运动肌紧张和肌运动107

73、前庭核,前庭核,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两侧小脑前叶两侧脑干脑干脑干脑干易化区易化区抑制区抑制区抑制区抑制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纹状体,纹状体,纹状体,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小脑前叶蚓部脊髓前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梭外肌(伸肌)紧张性梭外肌(伸肌)紧张性梭内肌梭内肌(肌梭肌梭)脊髓前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108僵直僵直僵直僵直109僵直僵直僵直僵直下行束下行束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作用作用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切断背根切断背根消失消失不消失不消失环路环路经过经过不经过不经过僵直与僵直与僵直的不同点

74、僵直的不同点110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机制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机制: 临临床床: :中中脑脑受受压压( (血血肿肿、肿肿瘤瘤) )、病病毒毒性性脑脑炎炎, ,也也可可出出现现类类似似去去大大脑脑僵僵直现象。直现象。 是因为是因为较多的抑制系较多的抑制系统被切除,统被切除,特别是来自皮特别是来自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的抑制层和纹状体等部位的抑制性联系,造成性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脑干网状结构构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失衡,失衡,易化区的活动明显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占优势的结果。111四、小脑、基底神经节与躯体运动四、小脑、基底神经节与躯体运动一、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小脑对躯体运动

75、的调节 ( ( ( (一一一一) ) ) )古小脑古小脑古小脑古小脑= = = =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 功功能能: :参参与与维维持持身身体体平平衡衡,协协调调肌肌群群活活动动。 其功能与前庭器官密切相关。其功能与前庭器官密切相关。临床临床: :平衡失调综合症平衡失调综合症( (身体倾斜,站立不稳,身体倾斜,站立不稳,醉步;不影响随意运动醉步;不影响随意运动) )。112反射反射: :小脑的功能分区示意图小脑的功能分区示意图肿瘤压迫绒球小结叶肿瘤压迫绒球小结叶, ,患者战立不稳患者战立不

76、稳, ,行走不能规律移动双腿;行走不能规律移动双腿;猴切除猴切除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不能保持身体平衡。临床:临床: 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前庭核前庭核古小脑古小脑前庭核前庭核脊髓脊髓运动运动N N元元肌肉。肌肉。1132.2.2.2.旧小脑旧小脑旧小脑旧小脑= = = =脊髓小脑脊髓小脑脊髓小脑脊髓小脑( ( ( (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 ) ) )的功能的功能的功能的功能 功能功能: :调节抗重力肌群的活动,提供站立和运动时调节抗重力肌群的活动,提供站立和运动时维持平衡的肌张力强度。维持平衡的肌张力强度。 临床临床: : 肌张力

77、降低,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症状。肌张力降低,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症状。 小脑前叶对肌紧张的小脑前叶对肌紧张的易化易化作用作用抑制抑制作用;作用; 小脑前叶损伤肌张力降低,四肢无力。小脑前叶损伤肌张力降低,四肢无力。原因原因1 1:114 小脑后叶的中间带接受脑桥纤维的投射,并小脑后叶的中间带接受脑桥纤维的投射,并与大脑皮层运动区之间有环路联系,在执行随意运与大脑皮层运动区之间有环路联系,在执行随意运动指令有重要作用。动指令有重要作用。 小脑后叶损伤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小脑后叶损伤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原因原因2 2:意向性震颤:精细动作意向性震颤:精细动作, ,肌肉出现震颤而难以控制方向;肌

78、肉出现震颤而难以控制方向;行走摇晃;行走摇晃;运动时离开指定的路线:指鼻不准(指鼻阳性);运动时离开指定的路线:指鼻不准(指鼻阳性);不能进行拮抗肌的快速轮替运动(轮替运动障碍)。不能进行拮抗肌的快速轮替运动(轮替运动障碍)。115( ( ( (三三三三) ) ) )新小脑新小脑新小脑新小脑= = = =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功能功能: :随意运动的计划和时序安排功能。随意运动的计划和时序安排功能。 如精巧运动的学习、熟悉过程:如精巧运动的学习、熟悉过程:临床临床: 精巧运动受损。精巧运动受损。(因新小脑贮存了一整套程序

79、,当大脑皮层发动精巧运动指(因新小脑贮存了一整套程序,当大脑皮层发动精巧运动指令时令时从新小脑中提取贮存的程序从新小脑中提取贮存的程序将程序回输到皮层运动将程序回输到皮层运动区区锥体系发动运动锥体系发动运动)。)。学习后期学习后期学习后期学习后期:动作渐熟练动作渐熟练(大脑皮层与新小脑之间不断进行联合活动,新小脑参与运(大脑皮层与新小脑之间不断进行联合活动,新小脑参与运 动计划的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动计划的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学习中期学习中期学习中期学习中期:动作渐协调动作渐协调学习初期学习初期学习初期学习初期: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协调(因新小脑未发挥作用)。(因新小脑未发挥作用)。116

80、(二二)、基底神经节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基底神经节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 (一一) )基底神经节的基底神经节的组成及连接组成及连接:纹纹状状体体尾尾 核核壳壳核核苍苍白白球球丘脑底核丘脑底核黑黑质质 红核红核丘丘脑脑运动皮层运动皮层脊髓脊髓基基底底神神经经节节新皮层新皮层基底基底神经节神经节丘脑丘脑运动皮层运动皮层纹状体纹状体黑质黑质纹状体纹状体GABAGABADADA两两个个环环路路117(1)(1)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调节的通路与作用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调节的通路与作用: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与控制肌紧张、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与控制肌紧张、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的

81、传入信息等有关。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有关。当纹状体内的当纹状体内的胆碱能胆碱能N N元兴奋元兴奋释放释放AChACh肌张力肌张力当黑质内的当黑质内的多巴胺能多巴胺能N N元兴奋元兴奋释放多巴胺释放多巴胺 抑制纹状体内的抑制纹状体内的胆碱能胆碱能N N元兴奋性元兴奋性因基底神经节内存在因基底神经节内存在纹状体纹状体黑质黑质纹状纹状体体环路,正常时该环路对肌紧张的控制和随意运动环路,正常时该环路对肌紧张的控制和随意运动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当黑黑质质内内的的多多巴巴胺胺能能N N元元功功能能降降低低或或纹纹状状体体内内的的胆胆碱碱能能N N元元功功能能加加

82、强强运运动动调调节节功功能能障障碍的临床表现。碍的临床表现。1182.2.基底神经节受损对运动的影响基底神经节受损对运动的影响: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迟缓与减少综合症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迟缓与减少综合症临床病症:临床病症:如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主主要要表表现现:全全身身肌肌紧紧张张增增高高、肌肌肉肉僵僵硬硬、随随意意运运动过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动过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静静止止性性震震颤颤是是本本病病的的重重要要特特征征,震震颤颤多多见见于于上上肢肢,尤尤其其是是手手部部,静静止止时时出出现现,情情绪绪激激动动时时增增强强,随意运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随意运动时

83、减少,入睡后停止。病理研究病理研究:黑质病变黑质病变,且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且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目前认为尚不很清楚,目前认为:119发病机制发病机制:黑质受损时黑质受损时多巴胺递质多巴胺递质对纹状体胆碱能对纹状体胆碱能递质系统抑制作用递质系统抑制作用纹状体胆碱能递质纹状体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系统功能肌张力肌张力治治疗疗方方案案:促促进进多多巴巴胺胺合合成成的的药药物物( (如如左左旋旋多多巴巴) )或或阻阻断断乙乙酰酰胆胆碱碱的的药药物物 ( (如如阿阿托托品品等等) ),可可缓缓解解上上述述症状。症状。120肌紧张过低而运动过多综合征肌紧张过低而运动过多综合征临床

84、病症临床病症:如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如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等。等。病理研究病理研究:纹状体纹状体病变,脑内多巴胺含量正常。病变,脑内多巴胺含量正常。主要表现主要表现:肌紧张减低,头部和上肢不自主的舞肌紧张减低,头部和上肢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蹈样动作。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用耗竭多巴胺递质的药物用耗竭多巴胺递质的药物( (如利血平如利血平) ),可缓解其症状。可缓解其症状。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纹状体病变纹状体病变胆碱能胆碱能N元和元和GABA能能N元功能元功能黑质内多巴胺能黑质内多巴胺能N元功能相对亢进元功能相对亢进随意运动随意运动121肌紧张过少而运动过多综合征肌紧张过少而运动过多综合征肌紧张过少而运

85、动过多综合征肌紧张过少而运动过多综合征病症病症如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等如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等表现表现肌紧张减低,肌紧张减低,头部和上肢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头部和上肢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病变病变纹状体纹状体机制机制 胆碱能胆碱能N N元功能元功能 和和GABAGABA能能N N元功能元功能 黑质内多巴胺能黑质内多巴胺能N N元功能相对亢进元功能相对亢进 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治疗治疗耗竭多巴胺递质耗竭多巴胺递质 的药物的药物( (如利血平如利血平) )抑制抑制纹状体胆碱能纹状体胆碱能递质系统作用递质系统作用肌张力肌张力多巴胺递质多巴胺递质促进多巴胺合成药物促进多巴胺合成药物( (左旋多巴左旋多巴) )阻断乙

86、酰胆碱药物阻断乙酰胆碱药物 ( (阿托品等阿托品等) )黑质黑质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随意运动,肌紧张,肌紧张如震颤麻痹如震颤麻痹( (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 )122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 4区)、运动前区(区)、运动前区(6 6区)区)五、大脑皮层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五、大脑皮层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一一) )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123特征特征:交叉支配交叉支配: : ( (除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外除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外) )倒置分布倒置分布: : ( (除头面部是正立的外除头面部是正立的外) )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 :功能定位精确:功能定位精确:

87、主要运动区主要运动区其他运动区其他运动区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区( (纵裂内缘及扣带回纵裂内缘及扣带回) )设计运动动作设计运动动作部位部位: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4(4区区) (6) (6区区) )功能功能:执行执行随意运动指令随意运动指令肢体远端肌肢体远端肌肢体近端肌肢体近端肌双侧支配双侧支配第二运动区等第二运动区等(5(5、6 6、7 7、8 8、1818、1919区区) )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124125 皮皮皮皮层层层层脊脊脊脊髓髓髓髓束束束束皮皮层层延延髓髓束束脊脊 髓髓延髓锥体延髓锥体 内内 囊囊(4 4、6 6、3-1-23-1-2、5 5、7 7区)区)(二)

88、下行传导通路(二)下行传导通路大大 脑脑 皮皮 层层旁旁锥锥体体系系皮皮层层起起源源锥锥体体外外系系锥锥体体外外系系(运动皮层(运动皮层+ +感觉皮层)感觉皮层)皮层下中枢皮层下中枢锥体外系锥体外系锥体系锥体系锥锥体体系系126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127皮皮层层脊脊髓髓束束128皮层脊髓前束皮层脊髓前束姿势维持姿势维持粗大运动粗大运动躯干、四肢近端肌肉躯干、四肢近端肌肉129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侧束精细、技巧性运动精细、技巧性运动四肢远端肌肉四肢远端肌肉130 锥体系锥体系1.1. 对侧支配;对侧支配; 有单突触联系有单突触联系( (占占10102020);); 激活激活、NN元;元; 对皮层

89、无反馈环路。对皮层无反馈环路。2 2. . 加强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加强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 发动随意运动。发动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锥体外系 1 1. . 双侧支配双侧支配 皆多单突触联系皆多单突触联系 激活激活NN元;元; 对皮层有反馈环路对皮层有反馈环路2 2. . 调节肌紧张;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功能特点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功能特点131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 类类 型型 上运动神经元麻痹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下运动神经元麻痹麻痹特点麻痹特点 硬瘫(痉挛性瘫、中枢性瘫)硬瘫(痉挛性瘫、中枢性瘫) 软瘫(萎缩性瘫、

90、周围性瘫)软瘫(萎缩性瘫、周围性瘫) 损害部位损害部位 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 脊髓前角运动脊髓前角运动N N元或运动神经元或运动神经麻痹范围麻痹范围 较广泛较广泛 常较局限常较局限肌肌 紧紧 张张 张力过强、痉挛张力过强、痉挛 张力减退、松弛张力减退、松弛腱腱 反反 射射 增增 强强 减弱或消失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病理反射 巴彬斯基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 巴彬斯基征阴性巴彬斯基征阴性肌肌 萎萎 缩缩 不明显不明显 明明 显显 注注:上运动神经元指管理脊髓运动上运动神经元指管理脊髓运动N N元的所有上位元的所有上位N N元(包括元(包括 脑干、基底脑干、基底N N节、大脑皮层);节、

91、大脑皮层);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和脑干运动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和脑干运动N N核发出轴突并直接控核发出轴突并直接控制骨骼肌活动的运动制骨骼肌活动的运动N N元。元。132 病理反射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巴宾斯基征(Babinskissign):):脊脊髓髓失失去去大大脑脑皮皮质质运运动动区区的的控控制制时时出出现现一一种种特特殊殊的脊髓反射。的脊髓反射。当当用用钝钝物物划划其其足足,大大拇拇趾趾背背曲曲,四四趾趾向向外外似似扇扇形形展展开开阳阳性性成成人人的的脊脊髓髓是是在在大大脑脑皮皮质质运运动动区区控控制制下下活活动动的的,正正常常时时这这一一反反射射被被抑抑制制而而表表现现不不出出来来,一一旦

92、旦锥锥体体系系或或锥锥体体外外系系受受到到损损伤伤而而失失去去这这种种抑抑制制时时,就就会会出出现巴彬斯基征。现巴彬斯基征。临临床床上上可可检检查查巴巴彬彬斯斯基基氏氏征征以以判判断断锥锥体体系系统统或或锥锥体外系统的功能。体外系统的功能。在在婴婴儿儿锥锥体体束束未未发发育育完完善善以以前前,以以及及成成人人深深睡睡或或麻醉状态下,也会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麻醉状态下,也会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133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 -)134第六节第六节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内脏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部分和

93、包括中枢部分和外周部分外周部分。习惯上称习惯上称自主神经自主神经 自主自主自主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135一、调节内脏活动的外周神经特征一、调节内脏活动的外周神经特征一、调节内脏活动的外周神经特征一、调节内脏活动的外周神经特征136一、自主神经对内脏支配的特征一、自主神经对内脏支配的特征节前纤维节前纤维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AchAchAchAchAch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骨骼肌骨骼肌心心肌肌、平平滑滑肌肌、腺腺体体NE

94、137少部交感节后纤维: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肌肉肉舒舒血血管管纤纤维维、汗汗腺腺、胰胰岛岛和和内内脏脏舒舒血血管管纤纤维维、子宫子宫。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 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全部自主节前纤维;全部自主节前纤维;躯体运动;躯体运动;嘌呤能或肽能纤维:嘌呤能或肽能纤维: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138自主神经系统的受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受体分

95、分胆胆碱碱能能受受体体肾肾上上腺腺素能素能受受体体类类(1、2)(1、2)(1、2)*副交感节后副交感节后1:N节内节内1:交感节后交感节后1:心脏心脏分分纤维效应器纤维效应器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效应器效应器传导系统传导系统*交感节后的交感节后的2:N-M2:突触前膜突触前膜2:平滑肌平滑肌布布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接头后膜接头后膜效应器效应器心跳心跳骨骼肌缩骨骼肌缩以兴奋为主以兴奋为主以抑制为主以抑制为主逼尿肌缩逼尿肌缩节后节后N元兴奋元兴奋(小肠平滑肌舒小肠平滑肌舒)(心脏兴奋心脏兴奋)作作支气管平滑肌缩支气管平滑肌缩消化腺汗腺分泌消化腺汗腺分泌用用瞳孔括约肌缩瞳孔括约肌缩骨骼肌血管舒骨骼肌血管

96、舒阻阻阿托品阿托品箭毒箭毒(N2)酚妥拉明酚妥拉明(12)心得安心得安(12)断断六六烃烃季季胺胺(N1)育育亨亨宾宾(2)氨氨酰酰心心安安(1)剂剂丁丁氧氧胺胺(2)13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代谢代谢促进糖元分解,促进糖元分解,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器官器官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循环心跳加强加快心跳加强加快心跳减弱减慢心跳减弱减慢大部血管缩大部血管缩部分血管舒部分血管舒(腹腔内脏、皮肤、腹腔内脏、皮肤、外生殖器等外生殖器等)(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肌肉血管可收

97、缩肌肉血管可收缩(NE(NE能能) )或舒张或舒张(Ach(Ach能能) )消化消化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呼吸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支气管平滑肌舒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泌尿泌尿逼尿肌舒,括约肌缩,逼尿肌舒,括约肌缩,逼尿肌缩,括约肌舒逼尿肌缩,括约肌舒生殖生殖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眼眼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瞳孔扩大,睫状肌松

98、弛瞳孔缩小,睫状肌缩,瞳孔缩小,睫状肌缩,促进泪腺分泌促进泪腺分泌皮肤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140(1)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结构差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结构差异脊髓骶段(脊髓骶段(2 24 4节)侧角节)侧角(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几乎所有脏器几乎所有脏器) ) N N 纤维长度纤维长度 节前节前 节后节后 节前节前 节后节后 节前节前节后节后110110 节前节前节后节后1313 纤维数量比纤维数量比支配的效应器支配的效应器 较较 广广 泛泛 较较

99、局局 限限 神经节位置神经节位置 离效应器远离效应器远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T1T1L3L3灰质侧角灰质侧角 脑干(脑干(、对脑神经)对脑神经)中枢部位中枢部位 (中间)(中间) (两端)(两端)特特 征征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释放递质释放递质节前纤维为节前纤维为AChACh节前、节后纤维皆为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ACh少部分节前纤维为少部分节前纤维为AChACh大部分节前纤维为大部分节前纤维为NENE141(2 2 2 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基本功能特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基本功能特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基本功

100、能特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基本功能特征:1.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支配。个别例外:个别例外:2.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个别例外:个别例外:3.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剧烈活动时:剧烈活动时:安静状态下:安静状态下: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竖毛肌、肾脏、皮肤和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竖毛肌、肾脏、皮肤和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如对唾液腺,二者均促进其分泌,如对唾液腺,二者均促进其分泌, 交感神经促进分泌的唾液量少而粘稠,交感神经促进分泌的唾

101、液量少而粘稠, 副交感神经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副交感神经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1424、二者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不同。二者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不同。副副交交感感神神经经系系统统的的作作用用范范围围较较小小,其其作作用用是是促促进进消消化化吸吸收收、积积蓄蓄能能量量及及加加强强排排泄泄和和生生殖殖功功能能能能量储备系统量储备系统。副副交交感感神神经经系系统统活活动动增增强强时时,常常伴伴有有胰胰岛岛素素分分泌泌增增多多,所所以以称称这这一一活活动动系系统统为为迷迷走走胰胰岛岛素素系系统统。交交感感神神经

102、经系系统统的的作作用用范范围围较较广广泛泛,其其作作用用是是使使机机体体迅迅速速适适应应环环境境的的急急剧剧变变化化(应应急急反反应应)能能量量动员系统动员系统。交交感感神神经经系系统统活活动动增增强强时时,常常伴伴有有肾肾上上腺腺素素分分泌泌增增多多,故故称称这这一一活活动动系系统为统为交感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肾上腺素系统。14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1.1.症状症状: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多见于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所致。多见于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所致。一般症状较轻,主要有:一般症状较轻,主要有:神经衰弱,神经衰弱, 腹胀,胸闷,腹胀,胸闷,多

103、汗,多汗,偶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偶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小。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的吸收所致。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的吸收所致。主要有:主要有:三流(流泪、流汗、流涎)三流(流泪、流汗、流涎)症状,症状,抽搐痉挛,烦躁瞻望,心抽搐痉挛,烦躁瞻望,心肺脑功能肺脑功能。144二、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又又如如:在在脊脊髓髓水水平平可可出出现现内内脏脏- -躯躯体体反反射射和和躯躯体体- -内内脏脏反反射射:胃胃炎炎和和胆胆囊囊炎炎上上腹腹部部肌肌紧紧张张和和同同节节段段的的皮皮肤肤发发红红;皮皮肤肤加加温温抑抑制制小小肠肠运运动动;骚骚爬爬骶骶部部皮皮肤肤反反射

104、射性性引引起起膀膀胱胱收收缩缩而发生排尿。而发生排尿。如如:脊脊休休克克时时虽虽然然出出现现各各种种反反射射消消失失与与血血压压下下降降等等变变化化,但但脊脊休休克克过过去去后后,血血压压可可恢恢复复到到原原有有水水平平,一一些些躯躯体体和和内内脏脏反反射射也也有有所所恢恢复复( (血血管管张张力力反反射射、发发汗汗反反射射、排排尿尿反反射射、排排便便反反射射等等) );再再破破坏坏离离断断脊脊髓髓的的下下方方,则则血血压压又又明明显下降。显下降。 脊髓内有调节自主性功能的初级中枢,可脊髓内有调节自主性功能的初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低等反射。以完成一些低等反射。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初级中脊髓是调

105、节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枢。说明说明:145三、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干是调节内脏活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动的基本中枢。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中存在许多与内脏活动功能许多与内脏活动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经功节脊髓的自主神经功能;所以,许多基本能;所以,许多基本生命现象生命现象( (如循环、呼如循环、呼吸等吸等) )的反射调节在延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能初步完成,髓水平已能初步完成,因此延髓有因此延髓有基本生命基本生命中枢中枢之称。之称。脑干的自主性神经脑干的自主性神经通过通过周围自

106、主性神经系统影周围自主性神经系统影响内脏的活动,如由延响内脏的活动,如由延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支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头部的所有腺体、心配头部的所有腺体、心脏、支气管、喉头、食脏、支气管、喉头、食管、胃、胰、肝和小肠管、胃、胰、肝和小肠等。等。说明:说明:146四、四、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对体温的调节对体温的调节( (见第七章见第七章-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2.对水平衡的调节对水平衡的调节( (见第八章见第八章-ADH)-ADH)3.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 (见第九章见第九章-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 )4.对摄食活动的调节对摄食活动的调节

107、: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说明:说明: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腹内侧核= =饱中枢饱中枢:电刺激此核动物拒食,电刺激此核动物拒食,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 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外侧区= =摄食中枢摄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动物多食,电刺激此区动物多食,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5.对生物节律的调节对生物节律的调节( (见下见下1 1页页) )6.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见下见下2 2页页) )1475.对生物节律的调节对生物节律的调节生生物物节节律律指指机机体体内内的的各各种种变变化化按按一一定

108、定时时间间顺序发生变化的节律。顺序发生变化的节律。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周期高频:周期1天天( (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 ); 中频:日周期中频:日周期( (如体温、如体温、ACTHACTH的分泌的分泌) ); 低频:周期低频:周期1 1天天( (如月经周期如月经周期) )。 下下丘丘脑脑的的视视交交叉叉上上核核可可能能是是日日节节律律周周期期的的控控制制中中心心。如如切切断断该该核核与与摄摄食食行行为为有有关关中中枢枢的的纤纤维维联联系系,动动物物白白昼昼的的摄摄食食量量正正常常40%40%;又又如如在在摘摘除除双双眼眼而而自自

109、由由行行走走的的大大鼠鼠,其其白白昼昼睡睡眠眠多多于于夜夜间间的的节节律律仍仍存存在在,若若再再破破坏坏视视交交叉叉上上核核,这这种种日日节节律律则完全丧失。则完全丧失。实验证明:实验证明:1486.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行行为为和和情情绪绪反反应应与与自自主主神神经经系系统统的的活活动动是是分分不不开开的的。情情绪绪反反应应增增强强时时主主要要表表现现血血压压升升高高,心心率率加加快快、出汗等交感神经反应亢进的现象。出汗等交感神经反应亢进的现象。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研究发现: 在在间间脑脑水水平平以以上上切切除除大大脑脑的的猫猫,只只要要给给予予微微弱弱刺刺激激,就就能能

110、激激发发出出强强烈烈的的防防御御反反应应:出出现现张张牙牙舞舞爪爪、好好似似搏搏斗斗的的表表现现等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的现象(称之假怒)。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的现象(称之假怒)。 在在麻麻醉醉动动物物,电电刺刺激激下下丘丘脑脑近近中中线线两两旁旁的的腹腹内内侧侧区区出出现现骨骨骼骼肌肌血血管管舒舒张张,血血压压升升高高,皮皮肤肤和和小小肠肠血血管管收收缩缩,心心率率加加快快等等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反反应应;在在清清醒醒动动物物,电电刺刺激激该该区区出出现现防防御御性性行行为为。故将故将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称为防御反应区。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称为防御反应区。此外,此外,电刺

111、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出现厮打攻击行为;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出现厮打攻击行为; 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出现逃避行为。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出现逃避行为。149五、五、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一)新新皮皮层层:电电刺刺激激新新皮皮层层除除引引起起躯躯体体运运动动反反应外,还能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应外,还能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例如:例如:刺刺激激皮皮层层内内侧侧4区区一一定定区区域域,会会产产生生直直肠肠与与膀膀胱胱运运动的变化;动的变化;刺刺激激皮皮层层外外侧侧一一定定区区域域,会会引引起起呼呼吸吸、血血管管运运动动的变化;的变化;刺刺激激6区区一一定定区区域域,会会出

112、出现现竖竖毛毛、出出汗汗、上上下下肢肢血血管的舒缩反应。管的舒缩反应。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二)边缘系统(二)边缘系统:( (见下见下1 1页页) )说明:说明:150(二二)边边缘缘系系统统:包包括括边边缘缘前前脑脑(胼胼胼胼胝胝体体回回、海海马马、穹穹隆隆、海海马马回回、扣扣带带回回、杏杏仁仁核核、隔隔区区、岛岛叶叶、颞颞极极、眶眶回回等等)和和边边缘缘中中脑脑(中中脑脑的的中中央央灰灰质质、被被盖盖的中央部及外侧部、脚间核等)。的中央部及外侧部、脚间核等)。边边缘缘系系统统与与自自主主性性神神经经系系统统的的功功能密切相关。能密切相关。边

113、边缘缘前前脑脑的的功功能能较较复复杂杂,除除嗅嗅觉觉外外,主主要要参参与与摄摄食食行行为为、性性行行为为、情情绪绪反反应应、学学习习记记忆忆及及内内脏脏活活动等的调节。动等的调节。151第五节第五节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一、学习和记忆一、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人和动物通过获取经验来改变自身学习是指人和动物通过获取经验来改变自身学习是指人和动物通过获取经验来改变自身学习是指人和动物通过获取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则是学习到的信息的贮存和记忆则是学习到的信息的贮存和记忆则是学习到的信息的

114、贮存和记忆则是学习到的信息的贮存和“ “读出读出读出读出” ”的的的的神经活动过程。神经活动过程。神经活动过程。神经活动过程。 152(一)、学习的形式(一)、学习的形式11、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习惯化:习惯化:一种较温和的刺激重复作用时,突触对刺激一种较温和的刺激重复作用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敏敏感感化化:突突触触对对刺刺激激的的反反应应增增强强,传传递递效效能能增增加加。(一一个个弱弱的的伤伤害害性性刺刺激激仅仅引引起起弱弱的的反反应应,但但在在强强的的伤伤害害性性刺刺激作用后对弱刺激的反应明显增强)激作用后对弱刺

115、激的反应明显增强)22、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 1 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22)操作式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153(二)、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二)、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1、形成、形成 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强化强化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强化的目的:强化的目的:强化的目的:强化的目的:使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使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个体生活中获得,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个体生活中获得,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2

116、、消退、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只给条件刺激而得不到非条件条件反射形成后,只给条件刺激而得不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完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完全消失的现象全消失的现象消退抑制消退抑制1543、泛化和分化、泛化和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条件刺激近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些与该条件刺激近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刺激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在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在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那些得不到强化的

117、近似刺激将不再引起效应。这那些得不到强化的近似刺激将不再引起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分化抑制。分化抑制。1553、人类的条件反射、人类的条件反射两个信号系统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第一信号 :客观事物的具体信号:客观事物的具体信号:客观事物的具体信号:客观事物的具体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一信号形成条件大脑皮层对第一信号形成条件反射的功能系统,人和动物共有反射的功能系统,人和动物共有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对某一:对某一具体信号具体信号具体信号具体信号的抽象和概括。的抽象和概括。语言和文字等

118、。语言和文字等。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形成条件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形成条件反射的功能系统,人区别于动物反射的功能系统,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156(三)(三)、记忆的过程(图)、记忆的过程(图)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的信息,只有约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的信息,只有约1%能较能较长时间地贮存记忆,大部分都被遗忘。长时间地贮存记忆,大部分都被遗忘。两个阶段:短时程记忆两个阶段:短时程记忆长时程记忆长时程记忆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第第13级记忆级记忆(四)、遗忘:(四)、遗忘:原因:久不强化、干扰。原因:久不强化、干扰。疾

119、病发生的遗忘疾病发生的遗忘记忆障碍:记忆障碍: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不能保留新近信息,不能保留新近信息,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之前的事情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之前的事情157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一)、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相关(一)、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相关胼胝体胼胝体胼胝体胼胝体(二)、语言中枢(二)、语言中枢1、讲话中枢、讲话中枢中央前回基底部额叶后方中央前回基底部额叶后方(Broca区区)损伤损伤运动失语运动失语2、书写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

120、后部额中回后部损伤损伤失写症失写症1583、听话中枢、听话中枢颞上回颞上回损伤损伤感觉性失语感觉性失语4、阅读中枢、阅读中枢顶下叶角回顶下叶角回损伤损伤失读症失读症(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人类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向一侧集中的表现,称人类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向一侧集中的表现,称为一侧优势。为一侧优势。绝大部分语言中枢在左侧,右侧仅有简单语言绝大部分语言中枢在左侧,右侧仅有简单语言功能。功能。159(二)、睡眠的时相(二)、睡眠的时相1、正相睡眠、正相睡眠(慢波睡眠,(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特点:特点:特点:特点:脑电为同步慢波脑电为同步慢波感觉功能感觉

121、功能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自主自主N功能抑制(心率功能抑制(心率、BP、呼吸、呼吸等等)生长素分泌生长素分泌意义:意义: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160异相睡眠异相睡眠(快波睡眠,(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特点:特点:特点:特点:脑电为去同步快波脑电为去同步快波各种感觉进一步各种感觉进一步唤醒阈唤醒阈植物性植物性N功能不稳定功能不稳定(心率心率、BP、呼吸快、呼吸快而不规则,肢体抽动,快速眼动、做梦)而不规则,肢体抽动,快速眼动、做梦)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促进幼儿神经系统成熟(蛋白质合成加快)促进幼儿神经系统成熟(蛋白质合成加快)促进学习和记忆(建立新

122、的突触联系)促进学习和记忆(建立新的突触联系)161觉醒觉醒觉醒觉醒正相睡眠正相睡眠异相睡眠异相睡眠80-120/次次20-30/次次(可变可变)4-54-5次夜次夜3睡眠的时相关系睡眠的时相关系(三)睡眠的机制:(三)睡眠的机制:(三)睡眠的机制:(三)睡眠的机制:不清,较多人认为是主动过程不清,较多人认为是主动过程不清,较多人认为是主动过程不清,较多人认为是主动过程脑干尾端睡眠中枢与脑干尾端睡眠中枢与RF上行激动系统作用对抗,也可上行激动系统作用对抗,也可能与能与5-HT和和NE递质系统作用有关递质系统作用有关162第四节第四节 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一、概念

123、:一、概念:自发脑电:自发脑电:自发脑电:自发脑电:无特殊外来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自身具有持无特殊外来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自身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的电变化。续的节律性的电变化。诱发脑电:诱发脑电:诱发脑电:诱发脑电:在感觉传入通路上给以刺激,在大脑皮层某一在感觉传入通路上给以刺激,在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的特殊电位变化。区域产生的特殊电位变化。脑电图:脑电图:脑电图:脑电图:用脑电图机在头皮表面以双极或单极导联记录法,用脑电图机在头皮表面以双极或单极导联记录法,记录的自发性电位变化称脑电图记录的自发性电位变化称脑电图(EEG)。163164165166二、脑电波形成的机制二、脑电波形成的机制大脑皮层

124、脑细胞的突触后电位(大脑皮层脑细胞的突触后电位(EPSP,IPSP)的总和。)的总和。皮层皮层N元电活动一致时元电活动一致时高幅慢波高幅慢波(示传入冲动少)(示传入冲动少)皮层皮层N元电活动不一致时元电活动不一致时低幅快波(示传入动增多)低幅快波(示传入动增多)脑电节律的形成有赖于皮层下结构的活动(下丘脑)脑电节律的形成有赖于皮层下结构的活动(下丘脑) 意义意义意义意义:对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依据(癫痫、脑炎、颅内对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依据(癫痫、脑炎、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占位性病变等)三、皮层诱发电位:三、皮层诱发电位: 主反应:主反应:主反应:主反应: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大锥体细胞的综合电位

125、)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大锥体细胞的综合电位) 后发放:后发放:后发放:后发放:主反应后的一系列正电位(与环路活动有关)主反应后的一系列正电位(与环路活动有关)167四、觉醒与睡眠四、觉醒与睡眠觉醒:觉醒:觉醒:觉醒:机体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从事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机体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从事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脑电觉醒状态:脑电觉醒状态:脑电觉醒状态:脑电觉醒状态:脑电波由同步化脑电波由同步化去同步化去同步化行为觉醒状态行为觉醒状态行为觉醒状态行为觉醒状态: :动物出现觉醒时的各种行为表现动物出现觉醒时的各种行为表现睡眠:睡眠:睡眠:睡眠:机体意识暂时丧失,感觉功能机体意识暂时丧失,感觉功能,骨骼肌反射和肌紧,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张,伴自主,伴自主N功能抑制。功能抑制。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促进体力和脑力的恢复促进体力和脑力的恢复(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一)觉醒状态的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