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朗诵过零丁洋课(0002)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33MB
约21页
文档ID:59134595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朗诵过零丁洋课(0002)_第1页
1/21

零丁洋风景图 1.学会有情感地朗读本首诗,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3.学习诗人的抒情方式2.学习诗人选材方法 听读全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划分节奏 重点字词零丁洋: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遭逢: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 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干戈: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絮絮:柳絮萍:萍:浮萍惶恐滩: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零丁: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丹心: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翻 译: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首首 联联 写写 了了 什什 么?么?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二是在国家危难之时,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翻 译: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威王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得抒写了国破人亡的悲哀运用对偶的修辞,“山河破碎”对“身世沉浮”,“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翻 译: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颈联如何理解赏析?颈联如何理解赏析? 颈联承上启下,上句追忆当年兵败、忧心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用对偶和双关,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仃洋”两个地名,将过去的惶恐和眼下的伶仃渲染得淋漓尽致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翻 译: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结尾句是结尾句是千古名句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请加以赏析 结尾句直抒胸臆,以磅礴的其实、高亢的精神收束全篇,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表现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忧愤•悲壮•爱国•豪气说说这首诗歌蕴含的感情?说说这首诗歌蕴含的感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辞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作此诗20天后,厓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赵昺跳海而死。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选材方法诗人为了抒发忧国之痛,选用了什么材料诗人为了抒发忧国之痛,选用了什么材料?采取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采取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提示:可逐句寻找提示:可逐句寻找第二句:未成功的四年抗元战斗第三句:国家将要灭亡的现实第四句:联想到自己起伏的命运第五句:回忆两次经过惶恐滩的经历第六句: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抒情方式:前四句融情于事五六句叙事抒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1、思考:作者选取这些材料的好处?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非常典型,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忧国之痛,从而顺其自然的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为国捐躯,以死明志2、充满敬意,深情的齐诵诗歌 •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合叙事与言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合叙事与言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采取融情于事和叙融情于事和叙事抒情事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 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奋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 课堂小结首首联联颈颈联联颔颔联联尾尾联联辛苦遭逢起一经--------------明经入仕干戈寥落四周星--------------勤王抗元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分裂身世浮沉雨打萍--------------命运艰辛比喻惶恐滩头说惶恐--------------形势险恶零丁洋里叹零丁--------------境况危苦对仗人生自古谁无死--------------直抒胸臆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铺铺垫垫主主旨旨 迁移运用迁移运用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填写以下内容抒发的情感:选用的材料:采取的抒情方式: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