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91341423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穴道介绍说明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經絡之意義經絡之意義經者有徑之意思,如路徑可通達各處,經者有徑之意思,如路徑可通達各處,且是直行之幹線;絡者有網之意思,縱且是直行之幹線;絡者有網之意思,縱橫連結之網路,是橫出的旁枝;此絡網可將人體橫連結之網路,是橫出的旁枝;此絡網可將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連結,進而或深或的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連結,進而或深或淺地將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淺地將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頭面、軀幹、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頭面、軀幹、四肢等都連繫起來,用四肢等都連繫起來,用真氣真氣來促進全身細胞生理來促進全身細胞

2、生理的作用,顯現生命的現象。所言經絡者在修行者的作用,顯現生命的現象。所言經絡者在修行者言,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言,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五絡,以及很多絡脈和孫絡脈等總稱之經筋、十五絡,以及很多絡脈和孫絡脈等總稱之名。名。1 1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陰陽脈之意義正經十二經脈含三陽、三陰脈,手、足具足合共十二經脈。故臟腑、陰陽經脈具有表裡相互配對者。在陰陽經中除其臟腑名外,有其代表氣勢的經名,茲將其說明如下頁:2 2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一、陽經一、陽經太陽經:指陽氣旺盛之意義,因為其位於吾人身太陽經:指陽氣旺盛之意義,因為其位於吾人身體的最表層,感

3、受外邪後,亦最先發病之經脈。體的最表層,感受外邪後,亦最先發病之經脈。少陽經:有陽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半表、半少陽經:有陽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半表、半裡,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故為太陽與陽明兩經裡,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故為太陽與陽明兩經之樞紐。之樞紐。陽明經:是陽氣發展之最後階段,亦是在太陽和陽明經:是陽氣發展之最後階段,亦是在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之基礎上,繼續發展之意義,故陽少陽兩經陽氣之基礎上,繼續發展之意義,故陽明者為兩陽合明之簡稱,其位置在太陽與少陽之明者為兩陽合明之簡稱,其位置在太陽與少陽之裡面,故有陽明為合之稱。裡面,故有陽明為合之稱。3 3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二、陰經太陰經:

4、有陰氣旺盛之意義,因為其位於三陰經之最表層,故有太陰為開之稱。少陰經:有陰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太陰與厥陰之中間,故有少陰為樞之稱,亦即本經在兩陰經之間,起著樞紐之作用。厥陰經:是陰氣發展之最後階段,開始重新向陽之方面轉化過程,亦即是在太陰和少陰兩經陰氣交盡之際,其位置在太陰與少陰之裡面,故有厥陰為合之稱。4 4十二正經與任督兩脈經筋別循行路徑- -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 (一一) )- -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 (二二) )- -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 (三三) )- -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 (四四) )- -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 (五五) )- -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 (六六

5、) )- -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 (七七) )- -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 (八八) )- -手厥陰心包絡經手厥陰心包絡經( (九九) )- -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 (十十) )- -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 (十一十一) )- -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 (十二十二) )- -奇經督脈奇經督脈( (一一) )- -奇經任脈奇經任脈( (二二) )5 5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 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起於中焦起於中焦2.下絡大腸下絡大腸3.還循胃口還循胃口4.上膈屬肺系上膈屬肺系5.出腋下出腋下6.至肘中至肘中7.入寸口入寸口8.出大指之端出大指之端手太陰肺經經別循行路徑圖手太陰肺經

6、經別循行路徑圖手太陰肺經經筋圖手太陰肺經經筋圖6 6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手陽明大腸經經筋圖手陽明大腸經經筋圖手陽明大腸經經別循行路徑圖手陽明大腸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食指之端起於食指之端2. 2.出合谷出合谷3. 3.行曲池行曲池4. 4.上肩上肩5. 5.貫頰貫頰6. 6.夾鼻孔夾鼻孔7. 7.下齒下齒8. 8.入絡肺入絡肺9. 9.下膈屬大腸下膈屬大腸7 7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足陽明胃經經筋圖足陽明胃經經筋圖足陽明胃經經別循行路徑圖足陽明胃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起於眼下起於眼下2.繞面繞面3.入齒入齒4.還唇還唇5.循喉嚨循喉嚨6.下膈

7、下膈7.屬胃絡脾屬胃絡脾8.下挾臍下挾臍9.至膝下至膝下10.入足中指入足中指8 8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足太陰脾經經筋圖足太陰脾經經筋圖足太陰脾經經別循行路徑圖足太陰脾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起於大趾之端起於大趾之端2.上膝股上膝股3.入腹入腹4.屬脾絡胃屬脾絡胃5.上挾咽上挾咽6.連舌本,散舌下連舌本,散舌下9 9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手少陰心經經筋圖手少陰心經經筋圖手少陰心經經別循行路徑圖手少陰心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起於心中起於心中2.出心系下膈出心系下膈3.絡小腸絡小腸4.復上肺復上肺5.出下腋出下腋6.至肘至肘7.抵掌中抵掌中8.入小指之內入小

8、指之內9.其支上挾咽其支上挾咽10.系目系目1010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手太陽小腸經經筋圖手太陽小腸經經筋圖手太陽小腸經經別循行路徑圖手太陽小腸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小指之端起於小指之端2. 2.循手外循手外3. 3.上肘上肘4. 4.繞肩繞肩5. 5.入絡心入絡心6. 6.下膈抵胃下膈抵胃7. 7.入小腸入小腸8. 8.其支貫頸上頰其支貫頸上頰9. 9.入耳中入耳中1111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足太陽膀胱經經筋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筋圖足太陽膀胱經經別循行路徑圖足太陽膀胱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目內眥起目內眥2. 2.上額交巔上額交巔3.

9、3.下腦後下腦後4. 4.夾背夾背5. 5.抵腰入絡腎抵腰入絡腎6. 6.下屬膀胱下屬膀胱7. 7.另一支循脾外另一支循脾外8. 8.下至踝下至踝9. 9.終足小趾終足小趾1212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足少陰腎經經筋圖足少陰腎經經筋圖足少陰腎經經別循行路徑圖足少陰腎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小趾之下起於小趾之下2. 2.趨足心趨足心3. 3.循內踝上股循內踝上股4. 4.貫脊屬腎貫脊屬腎5. 5.入絡膀胱入絡膀胱6. 6.上膈入肺上膈入肺7. 7.循喉嚨循喉嚨8. 8.挾舌本挾舌本9. 9.其支從肺出絡心其支從肺出絡心1313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筋

10、圖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筋圖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筋圖手厥陰心包絡經經別循行路徑圖手厥陰心包絡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胸中起於胸中2. 2.屬心包絡屬心包絡3. 3.下膈下膈4. 4.歷三焦歷三焦5. 5.出腋出腋6. 6.入肘入肘7. 7.抵掌中抵掌中8. 8.循中指之端循中指之端1414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手少陽三焦經經筋圖手少陽三焦經經筋圖手少陽三焦經經別循行路徑圖手少陽三焦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無名指之端起於無名指之端2. 2.循手表上循手表上3. 3.貫肘貫肘4. 4.入缺盆入缺盆5. 5.布膻中絡心包絡布膻中絡心包絡6. 6.下膈屬三焦

11、下膈屬三焦7. 7.其支出耳上角其支出耳上角1515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足少陽膽經經筋圖足少陽膽經經筋圖足少陽膽經經別循行路徑圖足少陽膽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目內眥起於目內眥2. 2.繞耳前後繞耳前後3. 3.至肩下至肩下4. 4.循脅裡循脅裡5. 5.絡肝屬膽絡肝屬膽6. 6.下至足下至足7. 7.入小趾之間入小趾之間1616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足厥陰肝經經筋圖足厥陰肝經經筋圖足厥陰肝經經別循行路徑圖足厥陰肝經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大趾叢毛之際起於大趾叢毛之際2. 2.上足跗上足跗3. 3.循股內循股內4. 4.過陰器過陰器5.

12、5.抵小腹抵小腹6. 6.循脅肋循脅肋7. 7.挾胃挾胃( (入體內入體內) )8. 8.屬肝絡膽屬肝絡膽9. 9.貫膈循喉嚨貫膈循喉嚨10.10.上過目系上過目系11.11.與督脈會於顛頂與督脈會於顛頂1717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奇經督脈經筋圖奇經督脈經筋圖奇經督脈經別循行路徑圖奇經督脈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腎中起於腎中2. 2.下至胞中下至胞中3. 3.下行絡陰器行二陰之間下行絡陰器行二陰之間4. 4.至尻至尻5. 5.貫脊上腦後貫脊上腦後6. 6.交顛交顛7. 7.至囟會至囟會8. 8.入鼻柱入鼻柱9. 9.終於人中與任脈交終於人中與任脈交1818經絡穴道介紹經絡穴道介紹奇經任脈經筋圖奇經任脈經筋圖奇經任脈經別循行路徑圖奇經任脈經別循行路徑圖循行路線:循行路線:1. 1.起於少腹之內胞起於少腹之內胞中中2. 2.出會陰之分出會陰之分3. 3.上毛際上毛際4. 4.循臍中央至膻中循臍中央至膻中5. 5.上喉嚨上喉嚨6. 6.繞唇繞唇7. 7.絡唇下承漿穴絡唇下承漿穴8. 8.其支上頤循面入其支上頤循面入於目於目19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