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税收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税收概论(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7 7章章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 教教学学目目的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原则等基本理论;弄清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掌握税收的基本术语和主要分类,为税收制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税收的一般特征,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与支付能力说,税收超额负担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第七章 税收概论税收概论本章主要讲授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税收概述税收概述税收概述税收概述&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税收负担分析税收负担分析税收负担分析税收负担分析& 税负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与归宿&最优税收最优税收
2、最优税收最优税收&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第一节 税收概述税收的一般概念税收的一般概念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术语税收术语税收的分类税收的分类一、税收的一般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实物或无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殊分货币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配活动。 n税收定义的理解: n1、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n2、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n3、 税收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n4 、税收交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 二、二、税收的形式特征n即税收的即税收的“三性三性” ” n1
3、 1、强制性、强制性: :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和法令强制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n2 2、无偿性、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和代价。n3 3、固固定定性性 :即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税率等税制要素,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n“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与我们所说的税收的无偿性矛盾吗?三、三、 税收术语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一)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 ,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对谁征税?相关概念:负税人、代扣代缴人n 负税人负税人:是指
4、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n纳税人和负税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如对所得和财产征税,是一致的;而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如对商品和劳务征税,是不一致的。n还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扣缴义务人还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扣缴义务人n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课税对象(二)课税对象(征税对象或税收客体)(征税对象或税收客体) n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是征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说明对什么课税。税的根据,说明对什么课税。n在研究课税对象时,还应注意与其有关的三个概念: (1 1)税目)税目
5、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 (2 2)计税依据(课税标准):)计税依据(课税标准):是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计税依据可以规定为课税对象的价格,也可以规定为课税对象的数量,如面积、重量、体积和容积等 。n(3)税源:)税源: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n有的税种征税对象和税源是一致的,如所得税 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收入;有的税种则不一致,如房产税,课税对象是房屋,税源则是房产的收益。 (三)、税率(三)、税率n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即
6、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n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三类 n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比关系。等比关系。比例税率又可进一步分为:比例税率又可进一步分为: n单一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n差差别别比比例例税税率率:即即一一个个税税种种规规定定不不同同比比率率的的比例税率。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的优缺点比例税率的优缺点r比例税率的优点是:具有计算简便、比例税率的优点是:具有计算简便、利于征管、促进效率利于征管、促进效率r比例税率的缺点:比例税率调节收比例税率的缺点:比例税率调节收人的效
7、果欠佳,且有悖于量能纳税人的效果欠佳,且有悖于量能纳税的原则,还显示出累退的性质的原则,还显示出累退的性质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q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如原盐如原盐税税 q在我国,目前定额税率主要在财产课税、资在我国,目前定额税率主要在财产课税、资源课税中使用。源课税中使用。 q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为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地到高规定不同的税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地到高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对应的税率越高。率,征税
8、对象数额越大,对应的税率越高。 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n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超额累进税率进税率两种。 v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累进税率征税。 v超超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即为应纳税额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超额累进税率的定义。 假定某人月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其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n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如下:方法一:定义法方法一:定义法n在应纳税所得额3000元中,n500元适用税率5%,税额=5005%=25元n5002000元 部
9、 分 适 用 税 率 10%, 税 额=(2000500)10%=150元n 20003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5%,税额=(30002000)15%=150元 n应纳税额=25元+150+150=325元 方法二:速算法方法二:速算法 n应应纳纳税税额额用用全全额额累累进进方方法法计计算算的的税额速算扣除数税额速算扣除数 n按按 全全 额额 累累 进进 计计 算算 的的 税税 额额 =3000元元15%=450元元n按速算法计算应纳税额,按速算法计算应纳税额,n应应纳纳税税额额=全全额额累累进进计计算算的的税税额额速速算算扣扣除除数数=450125=325元元 n或:应纳税额或:应纳税额=30
10、0015%125=325元元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区别 n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的的累累进进程程度度高高,税税负重负重n在在所所得得额额级级距距的的临临界界点点附附近近,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会会出出现现税税额额增增长长超超过过税税基增长的不合理现象基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n 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在在计计算算上上简简便便,超超额额累累进税率计算复杂。进税率计算复杂。 虚拟税率 n名义税率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n实际税率即实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n边际税率是指一定数量的税基再增加一个单位所适用的税率 n平均税率是实纳税额与法定税基之比。n上述的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通常被称为税收的三大
11、要素。 (四)、税基(课税基础)(四)、税基(课税基础) n税基: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税基: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 n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量;数量; n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n税基与课税对象不同 n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五)、纳税环节(五)、纳税环节 n纳税环节,就是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 n“一次课征制” n“二次课征制” n“多次课征制”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六)、起
12、征点与免征额 n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n免征额: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四、税收分类四、税收分类 n(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n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 n商商品品课课税税是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以商品流转额为税基的各种税收。常被称为流转课税。n所所得得课课税税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n财财产产课课税税是以动产或不动产形式存在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如一般财产税、遗产税 等。(二)(二)按税按税负是否是否转嫁分嫁分类n(二二)、按按税税负是是否否转嫁嫁分分类分为直接税直接税和间接
13、税 。n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为直接税 。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 n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三)按课税标准分类(三)按课税标准分类n按按课课税税标标准准分分类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n中国目前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属于从量税。 (四)税收与按价格的关系分类(四)税收与按价格的关系分类n按按税税收收与与按按价价格格的的关关系系分分类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外税。 n凡税金是计税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 n凡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为价外税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n按按税税收收管管理理权权限限分分类类可划
14、分为中中央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n税收管理权限主要包括:立法权;征收管理权;收入使用权。 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与效应税收原则与效应 n一、税收原则及内容一、税收原则及内容 n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 n(一)古代的税收原则 n(二)近代税收原则 n(三)现代税收原则 (一)古代的税收原则n古代的税收原则亦即存在于19世纪以前的税收原则 n代表性人物:亚当斯密 n著名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 确实原则、 便利原则、 节约原则。(二)近代税收原则n近代税收原则:存在于19世纪的税收原则 n代表性人物:瓦格纳 n四项九条原则 :n财政
15、政策原则 弹性原则:即税收要能适应国家财政需要的变化。 慎选税源原则n 国民经济原则 慎选税种原则 普遍原则n社会公正原则或称社会正义原则 确定原则 平等原则 便利原则n税务行政原则 节省原则 充足原则:即税收收入应充分适应国家财政支出需要(三)现代税收原则n现代税收原则: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 n当代税收的最高三原则:1.效率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1、效率原则n效率原则:即税收应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n 该原则要求税制的设计应使税收产生的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n税收成本主要有两个:n一是税收超额负担(经济成本):是指政府征税时,纳税人所受到的税收损失可能会大于政府所得的税收收入,
16、而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了资源配置上的净损失,亦即经济成本;n二是税务成本 n相应,税收效率涵义包括税收经济效率和税务效率 1、效率原则n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n一是要尽量缩小纳税人的超额负担 n二是要尽量降低征收费用 n影响征税成本的因素:税源的规模和分布结构、社会法制环境、税制的繁简程度和征收管理水平。 2、公平原则n公平原则:即税收应有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n 公平原则包含两层含义: n横向公平:凡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 ;n纵向公平 :纳税能力不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量不同的税收 如何实现税负公平 ?n1、利利益益说说:按按纳纳税税人人从从政政府府公公共共支支出中获得的利益程度
17、来分配税负。出中获得的利益程度来分配税负。n 2、牺牲说、牺牲说 n3、支支付付能能力力说说 :即根据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3、稳定原则 n稳定原则:在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中,运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经济趋于稳定 n第一,“内在稳定器”作用 n第二,“相机抉择”作用 二、税收效应二、税收效应 n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n1、税收的收入效应(the income effect )n2、税收的替代效应n(the substitution effect )n(一)、税收的收入效应(一)、税收的收入效应食品食品P1P2AO衣物衣物B图图1
18、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CD(二)、税收的替代效应(二)、税收的替代效应I3I1P3P1EBO衣衣物物食品食品A A图图9-2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第三节 税收负担分析n一、税收负担的含义n定义: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国家征税而相应地减少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对其造成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加重。n税收负担反映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数量上表现为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二、税收负担分类1.根据税负承受对象分类,税负分为:n宏观税负:纳税人整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n微观税负:指某个具体纳税人的税收负担2.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分类,税负分为:n直接税负
19、直接税负:指纳税人直接向国家纳税而承受的 税收负担n间接税负间接税负:纳税人实际负担的由他人转嫁而来的税款而形成的负担。n3.按税负对纳税人的影响分类,税负可分为:n名义税负名义税负:指纳税人按税法规定所应承担的税收负担。-以名义税负率名义税负率衡量n实际税负:实际税负: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所形成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所形成的税收负担。的税收负担。-用用实际税负率实际税负率衡量衡量三、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及影响因素n1.指标:宏观税率=税收收入(或)n目前我国对宏观税负的三种认识口径:n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GDPn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GDPn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GDP
20、三、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及影响因素n2.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n经济发展水平n政府职能范围n经济管理体制类型n税收制度四、合理的税负水平确定n确定合理税负水平的标准主要有两个:n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税率税收收入(或GDP)100%HFACBDEOT1T2T3图7-1 拉弗曲线四、合理的税负水平确定n政府职能标准n请想一想,应如何确定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n一、税负转嫁的一、税负转嫁的含含义义n税税负负转转嫁嫁是是指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主体 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
21、唯一途径税负转嫁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n税税负负归归宿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归着点,它表明转嫁的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n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的结果。二、税负转嫁方式二、税负转嫁方式 n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后转、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n前转和后转是税负转嫁的两种基本方式 n1.前转(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n超额转嫁:加价额度大于税款,则不仅实现了税负转嫁,纳税人还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n不完全转嫁;n完全转嫁。 n复前转。 n2.后转又称为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要素的供给者 n复后转。n 3.混转又称为散转 :前转
22、和后转两种基本方式常并行使用。 n4.消转(转化):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前、后转的情况下,依靠降低成本,使损失在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n5、“税收资本化” :一种特殊的后转形式 n税收资本化主要表现在上地、有价证券的买卖等上面 三、税负转嫁的条件三、税负转嫁的条件 n1、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税负转嫁存在的主观条件 n2、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是税负转嫁存在的客观条件 n3、商品或要素供求弹性 :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容易向生产者方向转化,越小,税负越容易向消费者方向转化 n4、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税负转嫁n5、税种属性 :商品课税比较容易转嫁 ;所得税,则
23、常常是不易转嫁的 结论:n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实行计划管理,基本上不存在税负转嫁。在现阶段客观存在着税负转嫁 n原因:1、纳税人的主观动机和愿望;2、商品交换为纳税人在交易中转嫁税负创造了前提条件 ;3、市场自由定价机制 四、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1.商品或要素供求弹性n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前转的程度呈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呈正比;n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大小与税负前转的程度呈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呈反比;n当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反之,若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比例大于供给方负担比例。四、税负转嫁的制约
24、因素2.被征税产品的价格决定模式价格决定模式主要分为两类:n市场定价n计划定价3.税收方式税收方式的下列因素会对税负转嫁和归宿产生影响:税种、课税范围、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等第五节 最优税收最优税收的含义最优税收的含义最优商品税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最优所得税最优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最优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最优税收的含义含义:指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或征收不产生含义:指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或征收不产生 税收超额负担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税收超额负担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意义:为设计税制和制定税收政策提供一种理意义:为设计税制和制定税收政策提供一种理 想的参照系。想的参照系。二、最优商品课税理论英剑桥
25、大学福利经济学家拉姆齐于英剑桥大学福利经济学家拉姆齐于19271927年提出。年提出。背景:假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只能以扭曲性的商品税来筹集,那么背景:假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只能以扭曲性的商品税来筹集,那么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商品税结构才能使效率损失最小。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商品税结构才能使效率损失最小。拉姆齐法则:拉姆齐法则:T/T=E/ET/T=E/E即:某些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当与其需求弹性大小成反比。即:某些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当与其需求弹性大小成反比。缺点:违背公平,对穷人不利,不顾分配正义的境地。缺点:违背公平,对穷人不利,不顾分配正义的境地。修正:对高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否高也应确定一修
26、正:对高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否高也应确定一个较高税率个较高税率 对低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否低也应确定对低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否低也应确定一个较低税率一个较低税率 对于那些既非富人又非穷人特别偏好的商品,或既非奢对于那些既非富人又非穷人特别偏好的商品,或既非奢侈品也非必需品的商品还可按拉姆齐法则行事。侈品也非必需品的商品还可按拉姆齐法则行事。三、最优所得税理论1919世纪传统观点:根据收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政府应世纪传统观点:根据收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政府应采用累进税向高收入者征税,并通过社会保障计划转移采用累进税向高收入者征税,并通过社会保障计划转移给低收入
27、者,就可增加总的社会效用。给低收入者,就可增加总的社会效用。现代优化所得税理论:指出上面根本缺陷(高额累进税现代优化所得税理论:指出上面根本缺陷(高额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成本成本”)(19461946年,维克里)所得税的累进程度愈高,税后收入年,维克里)所得税的累进程度愈高,税后收入愈平等,其消极效应愈大。愈平等,其消极效应愈大。研究的基本问题:如何使所得税的设置既能促进收入再研究的基本问题:如何使所得税的设置既能促进收入再分配目标的实现,又不致于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分配目标的实现,又不致于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米尔利斯于米尔利斯于19711971年提出观点:一个完美的税
28、收体系必须年提出观点:一个完美的税收体系必须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的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的“激励性相容激励性相容”原则的体系。原则的体系。进一步提出进一步提出“倒倒U U型型”优化所得税税率模式优化所得税税率模式l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可适当提高,因为提高他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可适当提高,因为提高他们的税率比提高高收入阶层税率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们的税率比提高高收入阶层税率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并使这两个阶层征税的扭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并使这两个阶层征税的扭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l对处于两极的低收入阶层(增加穷人福利)和高收入对处于两极的低收入阶层(增加穷人福利)和高收入阶层(强化刺激)的边际税率可适
29、当降低。阶层(强化刺激)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降低。四、最优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1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2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3 3、逆弹性命题、逆弹性命题4 4、最优商品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最优商品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5 5、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 U型。型。6 6、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本 章 小 结11 1、税税收收既既是是财财政政收收入入的的支支柱柱 ,又又是是宏宏观观调调控控最最重重要要的的杠杆。税收具有
30、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三个特征。杠杆。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三个特征。2 2、现现代代税税收收的的原原则则是是公公平平和和效效率率。公公平平原原则则包包括括横横向向公公平平和和纵纵向向公公平平,效效率率原原则则包包括括行行政政效效率率和和经经济济效效率率。税税收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辩证的统一。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辩证的统一。3 3、决决定定税税收收负负担担水水平平的的因因素素有有经经济济因因素素、国国家家职职能能范范围围、税税收收在在各各种种财财政政收收入入方方式式中中的的地地位位、税税制制因因素素、非非正正常常因因素素;税税收收负负担担根根据据不不同同的的分分类类可可分分直直接接负负担
31、担与与间间接接负负担担、名名义义负负担担与与实实际际负负担担、宏宏观观税税收收负负担担与与微微观观税税收收负负担担;税税负负转转嫁嫁的的基基本本方方式式有有前前转转、后后转转;税税负负转转嫁嫁的的条条件件有有商商品品供供求求弹弹性性、课课税税范范围围的的广广度度、生生产产经经营营者者谋谋求求利利润润最最大大化化的的策策略略、生产经营的垄断程度、商品价格的管制力度生产经营的垄断程度、商品价格的管制力度。本 章 小 结24 4、税税收收制制度度的的基基本本构构成成要要素素主主要要有有纳纳税税人人、征征税税对对象象、税税目目、税税率率等等。以以流流转转额额、收收益益所所得得额额及及资资源源、财财产产
32、、行行为为进进行行课课税税均均具具有有不不同同的的财财政政效效应应、社社会会经经济济效效应应和和社社会会行行政政效效应应 。5 5、影影响响税税制制结结构构的的因因素素主主要要有有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水水平平、经经济济体体制制、政政府府职职能能及及活活动动范范围围。 主主体体税税种种选选择择的的标标准准有有财财政政收收入入功功能能强、经济调控力强、社会形象良好、税务行政效率高。强、经济调控力强、社会形象良好、税务行政效率高。 6 6、国国际际重重复复征征税税,是是指指两两个个或或两两个个以以上上的的国国家家,在在同同一一时时期期内内对对同同一一跨跨国国纳纳税税人人的的同同一一征征税税对对象象,或或
33、对对不不同同跨跨国国纳纳税税人人的的同同一一税税源源征征收收同同类类税税收收所所造造成成的的双双重重或或多多重重征征税税。国国际际重重复复征征税税的的消消除除的的方方法法有有扣扣税税法法和和低低税税法法、免免税税法法、抵抵免免法法、税税收饶让。收饶让。 关 键 词税收税收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税收转嫁税收转嫁纳税人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对象税率税率流转税流转税收益所得税收益所得税国际税收国际税收国际重复课税国际重复课税 复 习 思 考 题1 1、如何理解税收的三个特征?、如何理解税收的三个特征?2 2、如何理解税收二大原则及相互关系。、如何理解税收二大原则及相互关系。3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34、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4 4、简述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简述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5 5、简述增值税的优越性?、简述增值税的优越性?6 6、分析流转税、收益所得税的效应。、分析流转税、收益所得税的效应。7 7、主体税种的选择应依据哪些标准?、主体税种的选择应依据哪些标准?8 8、怎样理解国际税收的内涵?、怎样理解国际税收的内涵?9 9、分析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和消除方式?、分析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和消除方式?参 考 文 献&财财政政学学第第七七、八八章章,陈陈共共主主编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财财政政学学第第十十二二、十十三三、十十四四章章,蒋洪主编蒋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税税收收经经济济学学,袁袁振振宇宇、朱朱青青、高高培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培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章结束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