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采访技巧与流程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67MB
约20页
文档ID:591271435
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采访技巧与流程_第1页
1/20

采访技巧与流程新闻采访与写作 采访工作的基本方法采访工作的基本方法 采访的关键在於问题中肯有一个好的回答,必须要有成功而富有创造性的问话n要有丰富的预备知识n确切掌握想采访什麽n要有采访大纲n要事先预习到自己能够回答六成的问题n最好预约采访 采访工作的基本方法n挑对方最拿手的当话题n自己创造默记法﹑速记法﹑图表法n问话要直接了当不兜圈子n不要让对方觉得谈不下去n访问後即刻把资料画出重点 采访的基本认知n为大众获取知的权力,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与自由,必须约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中n报导事实,反映各方意见,不必作意见导向,不必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n不应该有闻必录,错误报导无意中会成为被间接利用的大众传播传声筒 采访的方式n直面采访:直面采访:平等﹑因人而异﹑主动权n视觉采访:视觉采访: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n书面采访:书面采访: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或在外地﹑记者无法接近采访对象时,可以突破时空界线n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记者参与意识比较浓,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打动读者n采访:采访:要有查号本领﹑问题要简明扼要﹑避免对方拒绝采访﹑基本资料要核实n因特网采访:因特网采访:了解最新消息﹑拓展消息来源﹑进行调查﹑电邮联络 井字立体思考法n资料图表化,可使采访重点更加周全,藉以整理资料一目了然:地时人物事影响主题过程为何 克服封闭管道n注意任何风吹草动﹑设法访问相关人士﹑要有“办案的能力”n像一个能干的侦探:冒充术﹑一目十行﹑追踪术n不要拿出笔记n尊重消息来源n接力采访n建立人际关系 采访场域关系n与访对象交往的禁忌:与访对象交往的禁忌:禁止男女私情﹑利益挂勾﹑不宜自己成为媒体炒作人物﹑不得有雇用关系﹑公费出访为宜不接受招待n与新闻采访对象发生争执处理:与新闻采访对象发生争执处理:说理避免冲突扩大﹑向上级反映﹑登更正稿﹑诉讼解决﹑不因威胁匿报不报私了n如何处理公关新闻如何处理公关新闻:不得原文照登﹑从中发掘新闻线索 新闻策划n《新华辞典》解释〝策划〞是:出主意﹑想办法。

n在我国,〝策划〞是改革开放后逐渐流行起来的继市场策划﹑广告策划﹑出版策划﹑影视策划之后,新闻也出现策划n可以理解为新闻媒体动作策划,是对新闻媒体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设计﹑制作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等等,进行运筹与规划 新闻策划的争议n新闻策划要认识三个区别关系 1.新闻报导与新闻线索的区别关系:新闻报导与新闻线索的区别关系:新闻报导策划不受某一特定新闻线索限制,但是却是受某一线索触动而酝酿 2.新闻报导策划与点子的区别关系:新闻报导策划与点子的区别关系:新闻策划不仅只是一个点子,好的策划往往从好的点子开始 3.新闻报导策划与报导计画的区别关系:新闻报导策划与报导计画的区别关系:计画无须创意,策划必须有创意新闻策划不受年度﹑月度等时间限制 〝采访策划,你也可以作得到〞── 《上海一周》实习生Moja 殳俏殳俏陳坤 二.案例解说──粉红的力量上海一周 时尚版 专题策划 ︽封面︾ 三.选题技巧──策划书制作粉红的力量──采访策划书 动机意义动机意义   2004年的粉红色正如《律政俏佳人》、《狂爱龙卷风》女主角所传达的那样,独立、果敢、享受生活、注重品味都会男女前瞻流行所需的讯息。

写作架构写作架构 1导语:主标题后引言2主体:城市中的新粉红元素    粉红物质搜索3访稿:粉红少年──中性气质    粉红女人──内柔外刚 执行方式执行方式 1向企业厂商借用粉红商品摄制搭配照片2寻求不同年龄的粉红狂受访者男女各一名3封面模特儿与经纪公司合作4配合人物专业摄影师一名5租用摄影棚或餐厅拍摄人物照片 提问大纲提问大纲 1受访者学经历年龄背景?2粉红指数:何时爱上粉红色?      有何特别搜藏品?3粉红特质:粉红色的特殊意义?      粉红形象外在看法?4粉红宣言:给粉红狂的一句话?     进度预算进度预算  预计于2003.10.3—2003.10.10一周内完成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车资约200元,受访者车资约500元,场地费约300元合计预算共计约1000元 《《人物人物》》 《配图》 人物通讯物通讯n人物通讯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反映其行为、事迹及生活,再现其精神、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n如何选择采访人物:奇事凡人,凡人奇事▉优秀的人▉平凡的人▉可怜的人▉话题人物▉受谴责的人▉被遗忘的人 。

n人物写作的基本方法:▉采用事实说话▉通过再现场景说话▉运用背景材料说话▉藉助〝直接引语〞说话 新闻来源的三个渠道n权威渠道:(l)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规章认定的事实;(2)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3)合法的仲裁机构认定的事实;(4)行政机关在正式文件和正式行政程序中认定的事实;(5)执政党的正式文件、出版物认定的事实和执政党正式向社会发布的事实; 新闻来源的三个渠道(6)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机关在其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白皮书、蓝皮书等上发布的事实;(7)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其正式出版物(如国务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发布或者认定的事实;(8)国家授权新华社发布的 新闻来源的三个渠道n大众媒体渠道:广播、电视、报纸、 网络(大型综合网站的网络新闻[滚动新闻]、摄影、专题、实录、直播、网评等)n受众渠道:读者来信、网络传播(电子邮件、bbs、聊天室,微博)、短信、报料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