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和他的情诗一、那一世二、见或不见 1二、仓央嘉措简介二、仓央嘉措简介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 门隅 纳拉山下 宇松地区 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2 1701 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 (即藏王即藏王) )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1705年(藏历木鸡年),桑结年(藏历木鸡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废立””。
康熙帝准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火狗年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火狗年(1706(1706年年) ),,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据《圣祖实录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据《圣祖实录》》““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 ” ,时年,时年2424岁 3 有的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有的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64岁 他的诗歌约他的诗歌约66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者喜爱之深。
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10种,国外有英语、法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度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语、日语、俄语、印度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4那一天,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世5那一夜,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刻,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来;那一瞬,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乐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旧日的光泽 678v 这是一首爱的挽歌,作者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爱情的这是一首爱的挽歌,作者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爱情的渐淡、渐远渐淡、渐远…………从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感伤,同从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感伤,同时还包括对那朵时还包括对那朵““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的的““哭泣的玫瑰哭泣的玫瑰””的哀叹的哀叹————时间的力量更改了爱的誓言,时间的无情让爱变时间的力量更改了爱的誓言,时间的无情让爱变得苍白v这首诗,每句句式结构相似,给人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咏叹这首诗,每句句式结构相似,给人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咏叹之感每节句首的时间安排而言,作者的笔法非常巧妙:天之感每节句首的时间安排而言,作者的笔法非常巧妙:天————月月————年年————世,层层递增,作者对世,层层递增,作者对““她她””思念也逐层思念也逐层增加增加————听见你颂经的真言、触摸你的指尖、贴着你的温暖、听见你颂经的真言、触摸你的指尖、贴着你的温暖、期待与你相见。
而后半段,时间又开始层层递减,由夜期待与你相见而后半段,时间又开始层层递减,由夜————刻刻————瞬,而感情却丝毫没有减弱瞬,而感情却丝毫没有减弱————为了寻你的气息、为为了寻你的气息、为守候你的到来、为佑你平安喜乐守候你的到来、为佑你平安喜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者对““她她””思念之深,感情之真!但是,偏偏是这样的一种思念之深,感情之真!但是,偏偏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却在感情,却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弃了信仰,舍弃了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弃了信仰,舍弃了轮回轮回””徒增了整首诗的悲伤徒增了整首诗的悲伤9 诗中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又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诗中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又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佛的虔诚,而读到最后一节时,我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佛的虔诚,而读到最后一节时,我们才真正发现,诗中所谓的佛,实际上就是作者爱恋的们才真正发现,诗中所谓的佛,实际上就是作者爱恋的“她她”,她化身,她化身“抛却抛却”“舍弃舍弃”了,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这朵了,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这朵“哭泣哭泣的玫瑰,早已推动了旧日的光泽的玫瑰,早已推动了旧日的光泽”,我们不禁感到一丝丝悲伤,,我们不禁感到一丝丝悲伤,不仅仅因为作者把自己亲手塑造的美摧毁了,还因为,我们不不仅仅因为作者把自己亲手塑造的美摧毁了,还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朵玫瑰知道这朵玫瑰“在佛前哭泣在佛前哭泣”的原因的原因——而这恰恰是作者要留而这恰恰是作者要留给我们思考的东西。
给我们思考的东西10见或不见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来我的怀里 或者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寂静 欢喜111213 诗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诗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样变换他的情始终不变就在那里的那份爱,就有任世事怎样变换他的情始终不变就在那里的那份爱,就如天上的恒星,哪怕历尽沧桑都亘古不变如天上的恒星,哪怕历尽沧桑都亘古不变你见,或者你见,或者不见我不见我/ / 我就在那里 我就在那里/ / 不悲不喜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里情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 不来不去”“”“你爱,或是者不爱我你爱,或是者不爱我/ / 爱就 爱就在那里在那里/ / 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全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反复,全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反复吟诵诗人心中那份无论世事怎样变换此情都不移的爱情,吟诵诗人心中那份无论世事怎样变换此情都不移的爱情,节奏感强,条理性好,旋律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节奏感强,条理性好,旋律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14v整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真正的爱整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真正的爱既然是佛教的僧人写的东西既然是佛教的僧人写的东西, ,自然要用佛学和哲理去理解自然要用佛学和哲理去理解简单说简单说, ,就是在用情诗的方式来阐述就是在用情诗的方式来阐述““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佛教基础理念的佛教基础理念真正的爱不会因为任何的原因而改变真正的爱不会因为任何的原因而改变最后一段让整首诗的情诗成分高涨了起来最后一段让整首诗的情诗成分高涨了起来, ,““默然相爱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寂静欢喜””表达出了爱情的最高境界表达出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一切都好像是顺其自然的一切都好像是顺其自然的““默然相爱默然相爱”,”,以及就连爱情里面以及就连爱情里面的甜蜜的甜蜜, ,都是不为人知的两个人的秘密的都是不为人知的两个人的秘密的““寂静欢喜寂静欢喜”” 15仓央嘉措其他的情诗仓央嘉措其他的情诗第一最好不相见,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免教生死作相思十诫诗十诫诗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