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多足纲〔Myriapoda) (一〕主要特征 1. 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 2. 躯干部多节,每节具附肢1-2对; 3. 开管式循环系统; 4. 气管呼吸; 5. 马氏管排泄; 6. 视觉器官不发达(二〕蜈蚣和马陆的主要特征对比(二〕蜈蚣和马陆的主要特征对比 对比项目对比项目 蜈蜈 蚣蚣 马马 陆陆 体体 型型 背腹扁平背腹扁平 半圆筒形半圆筒形 附肢数附肢数 每节每节1对对 每节每节2对对 生殖孔生殖孔 不成对不成对 成对或不成对成对或不成对 腺腺 体体 毒腺,上颚内毒腺,上颚内 臭腺,位于体臭腺,位于体侧侧 食食 性性 肉肉 食食 植食或腐食植食或腐食 刺激反应刺激反应 反抗或逃跑反抗或逃跑 卷曲成团卷曲成团六、昆虫纲〔Insecta)(一〕代表动物——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1. 外形 ①头部及其附器〔感觉和摄食中心)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
眼:单眼〔感光)、复眼〔视物)口器:由上唇 (1片)、上颚 (1对)、下颚 (1对)、舌(1个)和下唇 (1片)构成 ② ②胸部〔运动中心)胸部〔运动中心) 具两对翅〔前翅和后翅),三对足具两对翅〔前翅和后翅),三对足 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构成 ③ ③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 11 11节鼓膜听器〔位于第节鼓膜听器〔位于第1 1节左右两侧)、肛节左右两侧)、肛上板和上板和肛侧板、尾须〔第肛侧板、尾须〔第1111节附肢)、产卵器〔第节附肢)、产卵器〔第8 8、、9 9对附肢)对附肢) 2. 内部构造内部构造 ①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口口→咽咽→食管食管→嗉囊嗉囊→砂囊砂囊(前胃前胃)→胃胃(肠肠盲囊盲囊)→直肠直肠(直肠垫直肠垫) →肛门肛门 ②②体腔及循环体腔及循环 体腔:背窦〔围心窦)、围脏窦、腹血窦体腔:背窦〔围心窦)、围脏窦、腹血窦 循环:循环: 开管式循环开管式循环 ③③呼吸及排泄呼吸及排泄 气管三纵干不断分支,最后形成微气管。
气管三纵干不断分支,最后形成微气管 气门气门10对 吸气时,前吸气时,前4对气开放,呼气时,后对气开放,呼气时,后6对气门开放对气门开放 排泄器官为中、后肠之间发出的马氏管〔来源于排泄器官为中、后肠之间发出的马氏管〔来源于外胚层)外胚层) ④④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神经节愈合:如后胸神经节是由后胸与前三腹节的神经节愈合:如后胸神经节是由后胸与前三腹节的神经节神经节愈合而成的,腹部第愈合而成的,腹部第5个神经节是由最后三个腹节的个神经节是由最后三个腹节的神经节愈神经节愈合而成的合而成的 感觉器官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⑤⑤生殖系统及发育生殖系统及发育 雌雄异体雌雄异体 渐变态〔不完全变态的一种)渐变态〔不完全变态的一种)(二〕概述及主要特征 1.头部及其附器 (1〕触角:丝状、棒状、膝状、栉状〔梳状)、双栉状〔羽状)、刚毛状、鳃瓣状、具芒状、环毛状、念珠状 (2〕眼:单眼复眼、眼的构造 复眼又有日眼和夜眼之分日眼和夜眼结构和功能的区别是: ①夜眼的小眼相对延长;②夜眼的晶体与视觉柱远离;③夜眼的色素细胞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上下移动。
(3〕口器:咀嚼式、刺吸式、嚼吸式、虹吸式(吮吸式)、舐吸式 2.胸部及其运动器官 (1〕足:步行足、跳跃足、攀缘足、开掘足、游泳足、携粉足 (2〕翅:革翅、膜翅、鞘翅、鳞翅、半〔鞘〕翅 3.生殖和发育 两性异形明显 卵生〔中黄卵、表面卵裂) 卵胎生 孤雌生殖:成熟雌体产卵不经过受精作用也能发育成为幼体的生殖方式 幼体生殖:幼体或未成熟雌体产卵不经受精作用也能发育成为新幼体的生殖方式) 变态发育变态发育 变态:动物幼体和成体相比,除大小不同外,还变态:动物幼体和成体相比,除大小不同外,还有有其他差别,需经过一定的形态结构变化才能发育为成其他差别,需经过一定的形态结构变化才能发育为成体,体,这种发育过程称这种发育过程称———— 孵化:受精卵在卵壳内发育成为胚胎后,脱壳而孵化:受精卵在卵壳内发育成为胚胎后,脱壳而出出成为幼态昆虫的过程称为孵化成为幼态昆虫的过程称为孵化 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和半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和半变态 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生活环境也相同,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生活环境也相同,只是翅还处在翅芽阶段,性腺还未发育成熟,这种变只是翅还处在翅芽阶段,性腺还未发育成熟,这种变态态称为渐变态。
称为渐变态 半变态:稚虫的形态和成虫的形态不同,生活环半变态:稚虫的形态和成虫的形态不同,生活环境境也不相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上,这也不相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上,这种种变态称为半变态变态称为半变态 昆虫的蜕皮和龄期:蜕皮次数昆虫的蜕皮和龄期:蜕皮次数+1=+1=龄期 一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多年性昆虫一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多年性昆虫(三〕重要类群 1.无翅亚纲:体小原始无翅腹部除尾须和产卵器外还有其他附肢 (1)缨尾目 衣鱼 2.有翅亚纲:原始有翅腹部除尾须和产卵器外无其他附肢 (2)蜉蝣目 蜉蝣 (3)蜻蜓目 蜻蜓和豆娘 (4)直翅目 蝗虫、蟋蟀〔蛐蛐)、螽斯〔纺织娘、蝈蝈) (5)竹节虫目 枝〔xiu)和叶〔xiu) (6) (6)网翅目网翅目 (螳螂目(螳螂目 螳螂螳螂 蜚蠊目蜚蠊目 蜚蠊、地鳖)蜚蠊、地鳖) (7) (7)等翅目等翅目 白蚁白蚁 (8) (8)虱目虱目 人虱人虱 (9) (9)异翅目〔半翅目)异翅目〔半翅目) 蝽蝽 (10) (10)同翅目同翅目 蝉、蚜虫蝉、蚜虫 (11) (11)脉翅目脉翅目 草蛉草蛉 (12) (12)鞘翅目鞘翅目 金龟子、米象、荧火虫、瓢虫、叩头虫、金龟子、米象、荧火虫、瓢虫、叩头虫、天牛、屎克螂等。
天牛、屎克螂等13)(13)蚤目蚤目 人蚤〔跳蚤)人蚤〔跳蚤)14)(14)双翅目双翅目 蚊、蝇、虻蚊、蝇、虻15)(15)鳞翅目鳞翅目 蝶类、蛾类蝶类、蛾类16)(16)膜翅目膜翅目 蜂类、蚁类蜂类、蚁类第三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 1. 1. 有益节肢动物有益节肢动物(1)(1)食用;食用;(2)(2)工业原料;工业原料;(3)(3)鱼类饵料;鱼类饵料;(4)(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5)(5)动物药材动物药材 2. 2. 有害节肢动物有害节肢动物(1)(1)传播病源生物;传播病源生物;(2)(2)直接危害农作物直接危害农作物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一、节肢动物的起源一、节肢动物的起源 起源于环节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理由:有爪纲同时具有环节动物和节理由:有爪纲同时具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肢动物的特征二、各纲的关系二、各纲的关系 海栖原有爪类是节肢动物的远祖海栖原有爪类是节肢动物的远祖 (1)有爪纲有爪纲→多足纲多足纲→昆虫纲昆虫纲 (2)三叶虫纲三叶虫纲→甲壳纲甲壳纲→肢口纲肢口纲→蛛形纲蛛形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