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造假案第四组目录1蓝田大事记 2案例回放3案例启示4换位思考——监管人员神话? 蓝田股份,以养殖、旅游和饮料为主,证券代码600709,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做“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大事记Ø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Ø1996-2000年,每股收益都在0.60元以上,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0倍 Ø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该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Ø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Ø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Ø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态”Ø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600字文章点燃导火索——刘姝威Ø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行为进行了揭露。
Ø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问题包括:Ø (1)(1)蓝田已无力还债蓝田已无力还债Ø (2)(2) 12.712.7亿元农副水产品收入有造假嫌疑亿元农副水产品收入有造假嫌疑 Ø (3)(3)蓝田的资产结构是虚假的蓝田的资产结构是虚假的案例回放 三大疑点 造假手段 神话坍塌 受到惩罚三大疑点: 1、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 不太可能2、同样是在湖北养鱼,2000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30倍的鱼塘养殖业绩,令人怀疑;3、蓝田股份靠饮料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3.61元的利润,利润率为61.71%,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够实现这种利润吗?造假手段:1、上市前递交虚假的申请材料 蓝田股份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数额作相应缩减,隐瞒内部职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阳产权交易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事宜。
2、虚增销售收入 造假手段: 蓝田股份的资产结构分析 •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逐年下降,应收款逐年下降,到2000年流动资产主要由存货和货币资金构成,到2000年在产品占存货的82%;蓝田股份的资产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固定资产逐年上升,到2000年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占资产百分比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低于同业平均值约3倍;而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比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 2000蓝田股份的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比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多• 2000年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在产品绝对值位于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2000年蓝田股份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比位于“C0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2000年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位于“C0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约3倍根据以上分析,我研究推理: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和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比异常高于同业平均水平,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和固定资产的数据是虚假的。
造假手段: 3、 虚增存货,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蓝田股份几个可疑的会计科目(单位:万元)1999/12/312000/12/312001/6/30应收账款1,2428573,434存货26,61427,39444,715其中:在产品21,23022,97436,483固定资产131,438214,254215,335在建工程43,51022,51431,954应交税金—营业税15410应交税金—增值税222848造假手段: 应收账款的疑问前已述及,存货的疑问在于其主要构成是在产品,由于在鱼塘里,我们根本不清楚其实际的品种、数量和重量;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疑问与存货的疑问是一样的,蓝田股份主要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在水里面,谁也搞不清楚水里面有什么 蓝田股份 2000 年主营收入是 18 亿元, 2001 年上半年是 8 亿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是 1.5 亿元,蓝田股份增殖税率是 13%-17% ,营业税率是 5% ,可是它一个月只要提 4 万元的营业税和 28 万元的增殖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 5000 万元的企业还少,而蓝田是 18 亿元,这税是不是交得太少了,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收入? 4、虚减营业费用,虚增利润 蓝田股份的经营活动与中国蓝田总公司关系密切,该公司董事、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兆玉,同时任中国蓝田总公司法定代表人,且依据公司的资料显示,中国蓝田总公司为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控股股东,因此蓝田股份为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孙公司。
造假手段: 中国蓝田总公司尚为蓝田股份的代销商,其代销数额虽不可观,但作用却惊人据中报显示,2001年上半年,中国蓝田总公司代销759.47万元商品,占蓝田股份当期销货的0.93%而蓝田股份生产的野藕汁、野莲汁、红心鸭蛋等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的广告,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均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支付费用,且公司并没有承诺在未来支付该广告费用因此,蓝田股份的营业费用失真,净利润虚增再者,中国蓝田总公司又有多大的能力继续负担这笔巨额费用而不需要任何回报?蓝田股份未来的业绩可能面临缩水5、蓝田股份占用关联巨额资金 蓝田股份长期占用中国蓝田总公司等关联方的巨额资金,以2001年中报为例,关联方其它应付款余额2.22亿元,其中向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借款2,884万元,其余均为向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借款,仅向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借款就达1.93亿元就连1999年因上市造假被处以的行政罚款100万元,也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代为垫付Ø神话坍塌: 2002月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600709)被强制停牌当天,原“蓝田股份”高层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
其上市审计机构——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被吊销证券许可证 2006年7月,蓝田股份(生态农业)证券造假案审结Ø受到惩治: 1、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5万元 2、民事处罚 法院判决被告生态农业公司赔偿原告540多万元包括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决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蓝田集团总裁瞿兆玉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蓝田股份董事长瞿保田被判合计刑期4年启示:u1.股民等要提高对公司相关认知的程度,全方位了解相关信息,理性投资蓝田股份的现金业务,武昌鱼的养殖业绩以及在饮料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利润数字夸张程度之大,可谓漏洞百出,股民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u2.蓝田集团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巨额银行存款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在这种程度上,应更多地加强对银行业的审查和监管力度,防止类似的造假事件的发生u3.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在此次事件中,法律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相对蓝田所犯下的造假罪行,其处罚相对较弱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以警示u4.注册会计师应当树立起查找舞弊的意识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审慎观点,将财务报表公允表达与查找舞弊并重,将查找舞弊作为其应尽的职责,其作为中介组织不仅是为上市公司服务,更是为广大投资者及资本市场服务,是资本市场支撑体系的一部分,如果失守将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换位思考Ø1、规范相关财会报表和信息披露,杜绝上市公司舞弊可能在蓝田公司上市报表中,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不能得到证实的会计数据如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存货价值以此为反例,应当更加规范相关财会报表和信息披露,建立相应制度、责任人和定期披露,细化每一数据来源,做到数据可溯源Ø2、增强审核部门的审核与复核力度在蓝田事件中,审核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玩忽职守、审核不力,从而让蓝田公司牟取了巨额利益,野心越发膨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最先发现问题并予以披露的竟然是财经大学的研究学者而非职业审核部门为了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审核部门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业绩报表数据的整理与审核力度,检查有异常,立即成立专项组进行调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维护投资者的权益Ø 3、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财务造假成本低,收益却极为巨大,同时监管惩处力度不足以震慑造假者例如南纺股份连续五年利润造假仅仅罚款50万,造假成本低、收益高、处罚少,“圈钱3亿还不一定被罚400万”的诱惑让一些上市公司不惜铤而走险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只有足够高的处罚代价和足够严厉的监管才能防止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牟利的行为Ø 4、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蓝田股份的造假神话最终由一位财经方面的学者所打破,可见民间的监督力量不容小觑,潜力十分巨大,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