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建筑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14MB
约123页
文档ID:591003262
中国建筑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_第1页
1/123

第六章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公元581——960年) 一、隋:(公元581——618年) n河北赵县安济桥:           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由李春主持建造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桥(或称空腹拱桥)  2、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单层塔 n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建成n平面方形,边长7.38米n四面各开一较小圆拱门,门顶部呈半圆拱形n塔室内有方形塔心柱n全部青石砌筑,立面全高13米n四角攒尖顶,上立整石雕成的塔刹n刹的底部是一个须弥座,上有蕉叶形的插角,n正中是五重相轮,朴素简洁  二、唐(公元618—907年) n(一).背景: n(二).城市: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2、东都洛阳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设计人:宇文恺 n城市规模:9721x8651.7平方米n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对称,规划整齐,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n人口百万,109里坊n小坊一里见方,大坊则成倍于小坊n坊内有一条东西向横街或十字街,称曲,再用小巷划分成16小块地n有东西二市n皇城在北,再北是宫城。

*最大贡献:na.将宫殿、官署民居分区设置,又设东西二市作为交易中心nb.将全城用纵横街道分为棋盘形,使市容整齐划一   c. 将四面街界所划之地作为坊,以一坊为一小城,二面或四面辟门,且规定街道宽度:百步、六十步、四十七步等标准宽度  从大雁塔顶俯瞰唐长安曲江遗址 2、东都洛阳: n规划设计人:杨素、宇文恺、封德彝、牛弘等 n宫城偏踞于城西北角,主轴线偏移;n四面城墙长短不一,西墙无门,其余各面均设三门n103个里坊,一般规模为450x450米n有南市、北市和西市 唐东都洛阳城乾元殿遗址 (三).宫殿建筑 n1、皇城: n2、宫城:  3、大明宫:*平面布局:四周围墙,中立殿堂;围墙有的作回廊;每面正中或适当部位辟门,四角建角楼 *大朝--含元殿:n以龙首山为殿基,至今高出平地十米多,殿十一间,前有75米长的龙尾道,左有栖凤阁,又有翔鸾阁,以曲尺形廊相连,均立于高台之上  n 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以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和技术  (四).佛教建筑 n1.图画中的形象:《大雁塔门楣石刻佛殿图》  2.实例:n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佛光寺大殿        ——现存唐代佛教殿堂中较完整的两处  1)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 木构架建筑n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小殿n广、深均为三间,面积11.62x9.67平方米n正面明间开门,次间直棂窗,n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双杪,n单檐歇山顶,屋檐平缓;n室内彻上露明造;n殿前有月台,n基本是原物,有唐塑18尊。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平面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立面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侧面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内部梁架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斗栱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释迦牟尼像 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n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n座东朝西,立于13米高的广台上n总建筑面积677平方米 [立面]:n台基低矮;n明间成方形,尽间渐窄;n中部五间开板门,两尽间设直棂窗;n柱有生起和侧脚,柱上有卷杀,n斗栱与柱高比 1:2,n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作出四跳七铺作,一、三跳偷心造,n正脊长三间,鸱尾恰好位于左右第二缝梁架上;n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n出檐近四米,坡度平缓1:2,n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平面]:n 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清称9檩)n由内外两圈柱组成“金厢斗底槽”,分内、外二槽;n三面围墙,山墙后侧开直棂窗   [剖面]:n内外槽四排柱子的斗拱上安设着平暗天花,n天花以上是草架n天花以下是露明架  [空间艺术]:n在简单的平面上创造丰富的空间n外槽进深只一间,高为深的1.7倍,n内槽划分成五个相同的空间,其宽、深、高的空间比例是1:1:1,n加大了空间感。

[用材]:n构件无过大的材,又无过小的材.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前檐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明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斗栱 (柱头、补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斗栱 (转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部梁架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木构架分层示意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佛及菩萨像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如来像(中)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阿弥陀佛像(右)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阿弥勒佛像(左) 抄绘作业:n抄绘佛光寺大殿的平面和立面    要求:1、准确、细致,构图好              2、2#图纸,              3、铅笔作图   交图时间:2007年5月25 日 **构件名称: n[槫[tuan]]:架在两榀屋架顶部承受椽与屋面荷载的构件(又称檩或称桁[heng]) n[阑额]:位于柱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南北朝以前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可两根叠用,下面的叫由额,其间用由额垫板  [斗栱]: n斗斗是斗形的木垫块,n栱是弓形的短木n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上(栱端)架升升升升上架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栱,或由向下斜出的昂昂组成  n位置: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和构架间,n作用:       1、将屋面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

       2、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n依其具体位置称作:  柱头铺作(位于平身柱头)  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  补间铺作(位于柱间) n[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为“偷心造”n [华栱]:在斗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为“华栱”n[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头上的横栱称“令栱”n[杪[miao]]:华栱出挑称“杪”,有“单杪”、“双杪”的说法 n[袱[fu]]:较大的横木称“袱”;一般屋架上与屋脊成正交的称“袱”,在地下的两个方向的都有称“袱”的,装板墙的上下边框也称“袱”n[枋]:截面一般比袱小,作为联系构件,不考虑其受力情况,并随受力构件而设,中间以垫板相隔 n[露明造、草架、彻上露明造]:在室内见到部分屋顶的构件称“露明造”;被天花遮挡住的部分称“草架”;若没有天花板,屋架完全暴露的称“彻上露明造”  n[驼峰]:形如骆驼的背,用于露明架中,配合斗栱承托梁袱之用n[人字叉手]:支撑脊抟的两根斜木;一般在脊蜀柱两侧,唐之前有些只用人字叉手而不用蜀柱n[柱的生起]:明间二柱不升,其余则每出一间,升高二寸。

  n[柱的侧脚]为加强屋架整体的向心和稳定,内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角柱轴线偏柱高的0.8%,前后檐柱轴线偏柱高的1% n[梭柱]:在柱上端1/3处收杀使柱顶与斗底相合,柱肩梭成圆弧形 n[昂]:斗栱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下昂的作用是在出挑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出挑高度 n[批竹昂]: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 3.塔: n1)        唐单层塔n僧尼墓塔为主,平面方形居多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建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八角形平面;立面:立面:南面为拱门,北面是铭石, 东西两侧是假门,另四面为砖雕直棂窗,转转角角::五边形倚柱,下无础,柱头有阑额,无普拍枋柱头铺作一斗三升,补间铺作为曲脚人字栱,塔下部塔下部: :高大台基上砌一层低矮的须弥座;塔刹塔刹: :有须弥座、山花蕉叶、仰莲、复钵等;总高9米多 n名词解释:普拍枋:位于阑额之上,承托斗栱的构件,断面为3:2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细部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顶部 [山西平顺县海会院明慧大师塔]:n   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n雕石方形单层塔n方形基座上有一单层须弥座,上为单层塔身,墙面、屋檐、屋顶雕刻精细;n塔顶是全石雕的塔刹。

  2)多层塔:  平面多为方形平面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我国楼阁式砖塔最早的一例始建于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重修n平面方形,砖砌五层楼阁式塔,高21米;n收分较大,形态稳固,塔身平素;砖砌拱门,塔下台基低矮;n只一层有塔室,二层以上石砌墓塔;n叠涩出檐n塔刹为后世重修,原形无考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腰檐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上部 [西安荐福寺塔]——小雁塔 n(公元684年~707年)建成n  平面方形,底层每边11.38米,n为15层砖构密檐塔,高约46米(今余13层,残高43.3米).n  立面上部呈流流畅、圆和的外轮廓线n叠涩出檐,檐口呈内凹曲线  [西安慈恩寺塔]:——大雁塔n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建于唐长安城内晋昌坊慈恩寺内,n原为五层土心砖塔,高180尺,n于武周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拆建,改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高64米,平面方形,n每层向内显著收分,形如方锥,非常稳固n明朝时曾包砌底层外墙,唐代外形有所改变  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远景(由寺内向外看) 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远景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n建于唐代早期的密檐塔。

n  方形平面,面阔7米,塔壁厚2米n底层高大,下部有半圆券门,n上为十五层密檐,高约40米;n各层间有一个半圆券窗n塔身外轮廓呈现圆和的抛物线形n塔刹已毁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长江以南最古的石塔之一n南唐(公元937—975年)所建n  全部石砌,八角形平面,五层,高15米n 八角形基座,n双层台基承受塔身n五层密檐塔,出檐较远,有楼阁的意味n全塔的雕刻极精美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基座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屋檐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顶部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力士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石栏杆(按原样补造) 3、 经幢        —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n 幢,旧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n 经幢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唐代经幢形体较粗壮,装饰也较简单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经幢]n乾符四年(877年)n 全高4.90米,幢身直径约0.60米,n下有须弥座承以八角形幢身,n上覆宝盖,n再置八角短柱、屋盖、山花蕉叶、仰莲及宝珠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经幢 4.石窟: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近景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肋侍像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力士像  六、陵墓 n1. 唐乾陵                   ——充分利用地形 唐乾陵远景——梁山与双阙 唐乾陵双阙遗存 唐乾陵西阙 唐乾陵神道石柱 唐乾陵神道 唐乾陵石狮 2、永秦公主墓: n夯土为冢  永秦公主墓壁画 永秦公主墓壁画 四四.隋唐建筑特点 n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n2、建筑群处理成熟 n3、木建筑群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 n4、设专司设计、施工职务,称“都科匠”。

 n5、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构件 n6、砖石结构发展,砖塔仿木,砖石工精细了  思考题n1、唐代建筑的特点n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及其特点n3、我国现存唐代最大的建筑及其特点n4、名词解释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