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一节感觉和知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认知过程学习要点:1、感觉、知觉、社会知觉及其特征2、注意及其品质3、记忆及遗忘4、思维、语言及问题解决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感觉1、感觉及其意义、感觉及其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意义意义: :感觉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开端;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2、感觉的分类 根据获取信息来源的不同,感觉分为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远距离感觉:视觉 、听觉。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的事物的信息。近距离感觉:嗅觉、味觉、肤觉。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内部感觉: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觉(如饥饿、口渴、胃疼等)、肌
2、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 3、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sensitivity)(sensitivity)是指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每个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感觉能力是通过的。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来测量的。感觉阈限(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sensory threshold)是指)是指人感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刺激
3、强度的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临界值。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P7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呈何关系? 韦伯定律: 经研究发现,为了辨别一个刺激出现了差异,所需差异大小与该刺激本身的大小有关。 在中等强度刺激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I)与原刺激量(I)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 韦伯定律:韦伯定律:K I/I (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视
4、觉适应: 对光的暗适应:感受性提高 对光的明适应:感受性降低触觉的适应也很明显。如我们安静坐着时,几乎感觉不到衣服的接触和压力。实验证明,只要经过3秒钟左右,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约为原始值的25。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定。一般的气味经过12分钟即可适应,强烈的气味则要经过10多分钟,特别强烈的气味则难以适应。听觉的适应不明显。一个普通强度的声音的持续作用,没有听觉的适应现象。如果用较强的连续的声音,像工厂高音调的机器声,持续作用于人,那确实会引起听觉感受性降低的适应现象,甚至出现听觉感受性的明显的丧失,这就是所谓的失聪。(3)、感觉对比)、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同
5、一感受器接受接受不同的刺不同的刺激激而使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同时对比和和先后对比先后对比。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器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 如:吃了糖之后,接着吃广柑,会觉如:吃了糖之后,接着吃广柑,会觉得广柑很酸;吃了苦药后,接着喝口白得广柑很酸;吃了苦药后,接着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点甜味。开水也觉得有点甜味。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4)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即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最常见的联觉是色温联觉,即看
6、见某种颜色就会产生或冷或暖的温度觉。我们平常说的冷色调(蓝、青、绿等)、暖色调(如红、黄、橙)就是这个意思。(5)后像 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随即消失,而是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的感觉现象 电影、动画、霓虹灯都是感觉后像电影、动画、霓虹灯都是感觉后像正后像:后像保持原刺激所具的品质负后像:后像性质与原刺激性质相反二、知觉二、知觉(一)知觉的概念及其分类1、知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整体属性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对输入的客观事物的感觉信息的命名、解释过程。(二)知觉的特性(二)知觉的特性1、知
7、觉选择性、知觉选择性2、知觉整体性、知觉整体性3、知觉理解性、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1、知觉的选择性 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并不都发生反应,而只对其中少数刺激加以反应,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做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1)排除干扰,选择少数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有效地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 (2)对象与背景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其他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
8、原来的知觉对象则成为背景,知觉对象发生了新的变化。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做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做过许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过许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其组织原则有: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其组织原则有:邻近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邻近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原则和同城原则闭合原则和同城原则。3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根据人在知觉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
9、,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切的含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切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并用词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性。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中间是什么?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
10、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1、亮度恒常性(白墙、煤块)2、颜色恒常性(室内的家具)3、形状恒常性(不同角度看公共汽车)4、大小恒常性 (距离的远近、但大小不变)三、社会知觉三、社会知觉&定义与分类定义:社会知觉也叫社会认知,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当中,对别人、对自己以及对群体的知觉。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人”)与认知客体(“物”)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知觉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偏差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应。 &社会知觉中经常出现的四种偏差
11、社会知觉中经常出现的四种偏差1、第一印象(初次印象)2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3 3、晕轮效应(光圈效应)、晕轮效应(光圈效应)4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1、第一印象(初次印象)定义: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特征: 表面性:第一印象主要由个人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而产生。初次对他人的认识注意的是他人的面部表情、身段姿态、语言、语调、服饰、仪表、举止等表面性的东西。 片面性:由于接触时间短暂,只能认识某些方面,容易出现以貌取人、以偏概全的现象。 类化:在第一次接触时,个体总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表面的、片面的认识给对方加以分类。 归因:根据外部表现推测其内心的思想与情感。2
12、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 个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会留下清晰的影响,其作用往往会冲淡过去所获得的印象。如何解释社会知觉中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矛盾现象?(1)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象较深,首因效应其作用;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感知时,近因效应其作用;(2)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其较大作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3、晕轮效应(光圈效应)晕轮效应(光圈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以一个人的一种品质、特征掩盖了其余的品质、特征。其特点是“以偏概全”,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认知偏见。如果一个个体将另一个个体标上“好”的标签,则另一个个体就会被“好”
13、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反之亦然。 4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即社会偏见,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形成途径:其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个体接触,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其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媒的描述而获得的。大多数社会刻板印象是通过后一种途径形成的。 接触过也罢,没有接触过也罢,职业、兴趣、性别、年龄、地理区域均可成为各种刻板影响形成的基础。 老年人:弱不禁风;山东人:直爽、能吃苦;上海人:机灵;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 四、错觉四、错觉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
14、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必然发生。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特殊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界的客观刺激,因而不是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纠正的。 最常见的错觉是视觉错觉线条长短错觉线条长短错觉 菲克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 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1、感觉对比规律、感觉对比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课件的“图文并茂”、色彩对比等。2 2、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在使用教具(如电视、实物等)时要在颜色、强度等方面拉开差别,要把知觉的对象烘托出来。2024/9/16303 3、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规律、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规律 在师生的初次接触中,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穿着得体、讲话幽默等)4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 在对学生作出评价或者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对他表现好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2024/9/16315 5、晕轮效应、晕轮效应 在对待优秀的学生,要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进行评优时,对待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坚持原则等。2024/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