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学习目标o国际收支的概念o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及编录的原理o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o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状况导言o人们研究国际金融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来判断本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进行形势判断相关的经济指标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之中,国际收支无疑是一个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指标,它的好坏将会对一国的汇率以及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o什么才是国际收支最优的经济运行状态,引起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长期巨额的双顺差对我国有何利弊,如果有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一节 国际收支o什么是国际收支o对国际收支概念的解释一、什么是国际收支o国际收支的英文原文为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通常简写为Balance of Payments,其概念最早出现于17世纪o但是由于当时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基本上仅涉及有限的货物贸易,国际收支只是简单地被定义为一国对外贸易差额,并且这一观点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o到了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国际收支的内涵就从原先一国的对外贸易差额逐渐演变为一国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必须通过外汇收支进行清算的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狭义的国际收支。
o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收支的概念被进一步地扩大,它包括一个经济实体在一段时期内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这就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的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狭义和广义国际收支概念o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由于包括了前者所排除的清算支付协定项目上的记账贸易、易货贸易等不产生实际货币收支的国际交易项目,因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国际经济交往o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包含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容,因而比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更加符合不断发展的世界经济实际o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还含蓄地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从而比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本质及其丰富的内部联系o当然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贸易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基础,贸易收支差额直接影响有关国家国际储备的增减因此,狭义的国际收支应该成为广义的国际收支的补充,专门用来考察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对于该国国际储备的影响 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o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对世界其它地方的金融债权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如礼赠)。
从会计意义上讲,需要建立对销项目以平衡单方面的交易交易定义为经济流量,它反映经济价值的产生、转化、交换、转移、或消失并涉及到货物和/或金融资产所有权的变更、服务的提供或劳务及资本的提供 二、国际收支概念的解释o国际收支所记录的必须是发生在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居民与居民、非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一般不在国际收支的统计范畴之内o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并且是事后的概念,也就是指在过去特定的一段时期内国际交易数额的变动情况 o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的转移这里的经济体多指一个独立的国家或地区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o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o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o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o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o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国外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国际收支平衡表对编表国的作用o它能够正确地反映本国的各项国际收支情况,提供商品、劳务、无偿转移、资本流动、储备资产增减等方面的各种数据,便于编表国采取正确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o它使编表国能够充分地掌握本国的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据以编制切实可行的外汇预算 o它使编表国能够全面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调节本国在不同部门的资源配置,使得对内对外不同产业之间的搭配达到最优 对编表国以外国家的作用o利用编表国对外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反映出的经济信息来处理与编表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组成部分o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o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主要包括(1)资本转移和买入/卖出非生产、非金融资产;(2)金融资产和负债o错误和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 ,是一个抵消账户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o经常账户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它包括四个主要项目:货物、服务、收入以及经常转移o货物账户也称有形贸易账户(Visible Trade Account),它反应通过一国海关的贸易收支o服务账户又称无形贸易账户(Invisible Trade Account),其包括的种类繁多,各国对它的分类也都不尽相同,这也为各国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制造了障碍。
o收入和经常转移账户属于单方转移账户(Unilateral Transfers Account),其中私人转移收支包括汇款、年金和捐赠,政府转移收支包括无偿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战争赔款等 货物o一般商品o加工货物o货物修理o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o非货币黄金服务o运输o旅游o通讯服务o建筑服务o保险服务o金融服务o计算机和信息服务o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o其它商业服务o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o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收入o职工报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边界、季节和其它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它福利o投资收入:同居民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的收入以及承担非居民负债的支出,具体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经常转移o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o经常转移包括排除以下三项的所有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②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以上三项均属于资本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o资本和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o如果国外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和其他变化不反映为交易,就不包括在资本和金融账户内,而是包括在国际投资头寸中 资本账户o资本账户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资本转移包括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同固定资产买进卖出联系在一起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以及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o资本转移有两个组成部分:①各级政府的转移,细分为债务减免和其他内容;②其他转移,细分为移民的转移支付、债务减免和其他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总体来说包括各种无形资产o该项目不包括在某一经济领土的土地,但可能包括外国使馆购买或出售的土地 金融账户金融账户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项原则:o各个组成部分都是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来划分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o直接投资下的项目存在报告方向的区别(国外或在报告经济体),股本资本和其他类型资本存在资产和负债的区别o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存在着通常的资产和负债的区别o以一年为期限来划分长短期资产和负债的传统做法仅适用于其他投资 金融账户金融账户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账户的主要组成部分:o直接投资:反映一经济体的居民单位(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反映一经济体的居民单位(直接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居民单位(直接投资企业)的永久权益。
另一经济体的居民单位(直接投资企业)的永久权益 o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债券的交易可细分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债券的交易可细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工具(如期权) o其它投资:包括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其它投资:包括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直接投资项下的交易排除在以及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直接投资项下的交易排除在外) o储备资产:包括一经济体的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满足储备资产:包括一经济体的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满足国际收支和在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目的各类资产的交易国际收支和在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目的各类资产的交易 三、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o我国从1982年开始编制并于1984年开始公布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在1997年以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没有与国际接轨,平衡表中统计指标的设置部分很难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1997年以后经过调整,平衡表的各项统计指标设置完全国际可比1997年以前,我国只编制年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998年我国开始编制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但只供内部使用。
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外公布半年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o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试记账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和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其中贷方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借方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基本核算原则:o复式记账原则o计价和记录时间原则o记账单位和折算原则 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o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o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o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o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记账的两条经验法则o凡是有利于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的资金来源增加或资金占用减少的交易均记入贷方o凡是有利于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的资金占用增加或资金来源减少的交易记入借方。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均衡o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均衡o国际收支差额o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国际收支平衡o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平衡o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收支相抵的状态当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大于支出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当收入小于支出时,则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o按照交易的目的和动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所有交易都可以划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o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是指企业或个人基于自主性目的而独立发生的交易o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是一种引致交易,其本质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的被动性的交易 o在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情况下,尽管理论上将国际经济交易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是十分有益的,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作此区分往往会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技术性障碍 国际收支均衡o国际收支平衡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国际交易中的外在性的考量,并没有与国内经济相联系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一定限度的国际收支顺差或者逆差甚至是有益无害的。
o国际收支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背景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际收支差额o贸易收支差额o经常项目收支差额o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o综合账户差额贸易收支差额o贸易收支差额是指货物进出口之间的差额,其有时也被称为看得见的差额,因为它代表了出口货物的所得和进口货物的支出之间的差异 o尽管贸易收支仅仅只是国际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份额相当的大,对某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同时,又由于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它还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的自我创汇能力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o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入和单方面转移四项差额,它是看得见的贸易差额与看不见的差额之和o看不见的差额显示了出口服务的收入和进口服务的支出之间的差异,这些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旅游、保险和银行另外,利息、股息和利润也记录在看不见的余额里,因为这些是对投资于海外公司、债券和股权的回报;同时,对外国居民的支付反映了其投资于国内经济的回报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o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了金融资本进出国家的交易活动,其差额等于经常账户差额和长、短期资本流动差额之和。
o通过借入、出售海外资产和国外对本国的投资,资本流入到本国这些项目称为资本流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资本流入实际上是国家拥有外国资产的减少或者是对外国人负债的增加相应的,由于借出、购买海外资产和买下外国居民拥有的国内资产,资本流出了国家这些项目代表了资本流出,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记入借方,其实际上是指一国拥有外国资产的增加或国外负债的减少 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关系o根据复试记账原则,在国际收支中一笔贸易流量总是对应着一笔金融流量,如果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经常项目中的余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必然是数量相等、方向相反当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盈余,这就是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也就是说,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还可以体现出为经常项目差额的融资能力 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融资的限制o尽管一国能够利用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差额提供融资,但是其在融资过程中还是受到了诸多的限制首先,一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是有限的,其主要受到本国投资环境和国际上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决定。
其次,利用外国资产金融融资并不是无偿的,各项资产到期后必须还本付息当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项目融资后,这一资本流动会造成国际投资头寸的相应变动,并通过债务支出继而影响到经常项目当一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偏高时,债务本息会越来越大,加剧经常项目的恶化,这就会导致偿还发生困难,严重的将导致债务危机 综合账户差额 o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即剔除官方储备账户后的余额综合账户差额可以用来衡量一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所持储备的潜在压力,因为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这在固定汇率制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o周期性失衡(暂时性失衡) o收入性失衡(持久性失衡) o货币性失衡(暂时性失衡) o结构性失衡(持久性失衡)o临时性失衡(暂时性失衡)o冲击性失衡(暂时性失衡) 周期性失衡o周期性失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是由国际间各国经济循环波动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o该失衡主要反映在国与国之间,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例如当西方工业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就会降低,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恶化。
收入性失衡 o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um)是指国家间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差异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o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越高,进口也会增长的越快,容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收入增长较慢的国家容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当然这还要考虑到引起收入增长快慢的因素货币性失衡o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是指一国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o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使得该国物价水平和成本上升,这将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从而引起或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逆差o另外货币供应量增加还会引起本国实际利率下降,使得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通过刺激资本外逃导致该国资本项目逆差 结构性失衡o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失调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具体可以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o一般说来,生产结构的变动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动,如果一国产品的供求结构无法适应国际市场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化,该国的国际收支将会面临这种长期性的结构性失衡同样,如果本国要素的价格变动使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甚至消失,也会导致本国贸易赤字的长期存在。
临时性失衡 o临时性失衡(Temporary Disequilibrium)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性因素或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冲击性失衡o冲击性失衡(Shock Disequilibrium)是指由于游资流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国国际收支状况o1994~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是“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在13年间我国出现连续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2005、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额达到1608亿美元和2499亿美元2007年前7个月,我国仅贸易收支顺差就达到亿美元o资本账户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过一年逆差外,也都是顺差状态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不断攀升的经常项目盈余所导致的中国对外累计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一、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o贸易收支持续顺差恶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o出口导向型的发展策略使得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本国经济易受其他国家影响 o双顺差意味着对实际资源的让渡,其暴露出的粗放的贸易增长方式以及体制和结构问题更为堪忧 o外汇储备持续累积,导致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
o国外私人和股权资本的持续流入与国内官方和债权资本的持续流出,不仅造成了我国国际投资的低收益,而且牺牲了对经济的控制权 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对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些政策建议 o通过上文的分析,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我国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地认识到国际收支顺差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而非经济发展的目标o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入手来解决现有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国内经济方面的调整o第一,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o第二,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公共财政的转型 涉外经济方面的调整o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扩大进口,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o控制外资流入数量的同时,提高外资流入的质量,逐步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o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纠正扭曲的资本项目顺差,以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储备水平 金融方面o除了对内对外经济策略的调整,在金融方面,要全面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降低改革成本。